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培训刍议
衢州师范第二附属小学    王荣明
当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正在中小学校逐步开展。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直接关系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成败,因而,大多学校非常重视教师的教育信息技术培训工作。但是,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培训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1)重技术、轻理论。重视信息技术技能的培训,忽视教育信息技术理论的培训;(2)重过程、轻应用。培训时非常注意过程控制,效果也非常好,但培训后的应用却很少受到关注;(3)重培训、轻研究。培训工作与教育科研脱节,培训工作开展得很超前,适合本校的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却严重滞后;(4)重次数,轻规划。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培训年年搞,却没有一个明确的长期的培训计划,严重影响培训的效果和教师的积极性。
为适应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需要,切实提高教师培训的成效,我们对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培训的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培训的思路
综合各种资料和本校多年的教师培训经验,并借鉴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的经验,我们提出了新的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培训思路:调查研究,科学规划;分层培训,任务驱动;理论与技能相整合,培训与教研相结合。
1.调查研究,科学规划。
教师教育信息培训作为一个工程,必须系统、科学地规划。学校只有在调查摸底、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认真、细致、科学地制定培训计划,才能够达到培训的目的,才能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2.分层培训,任务驱动。
经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目前教师之间教育信息技术方面的差异非常大,尤其是由年龄因素形成的差异更加明显。因此,有必要在培训前对受训教师分层:一般按年龄段分,并根据各人的具体情况(如信息技术基础、个人意愿等)进行适当调整。要根据各层次受训者的特点确定不同的培训要求。在培训过程中,并不简单地从掌握技能的角度出发,一个软件一个软件地讲,而是通过让受训教师完成一个个的任务,在整合培训的模式方式下体验信息技术的作用和现代教育理论的精华,达到掌握技能和教学理论的目的。
3.理论与技能相整合,培训与教研相结合。
改变以往只培训计算机使用技能的现象,在培训中充分重视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与运用,重视教学设计的学习与实践。改变培训与教研脱节的现象,体现终身教育的理念,将教育信息技术培训与学科整合的研究结合起来,让培训、教研切实为教学服务。
二、培训的内容
1.理论部分。
从当代教师必须掌握的教育教学理论与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出发,我们提出了一个理论学习的框架: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核心,以教学设计为主线,学习和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知识与方法。
建构主义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一个基础理论,也是当前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作为教师,这是必须掌握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学习教学设计理论、实践教学设计的每个环节,有助于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具体方法。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是在众多的现、当代教学论的基础上博采众长而提出的。我们认为,有必要让教师了解现、当代国内外教学论流派及其演变、发展的过程,如: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加涅的学习与教学理论等。让教师通过讨论、思考、实践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
2.技能部分
我们把技能分为一般技能与教学技能。
一般技能主要指一般的计算机、网络操作技能,教学技能主要指能利用一般技能,将计算机等信息技术设备有效、合理地运用到教学中的能力。如果把受训教师分作青年、中年、老年三层,则各层的一般技能和教学技能的具体要求可参见表1。
三、培训的方法
1.分层培训,任务探究。
教师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尤其是年龄因素形成的差异更加明显。分层培训可以一个一个层次单独授课,也可以几个层次同时授课,这应根据具体需要确定。
授课教师应该精心备课、精心设计每个任务,使受训人员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步达到培训的要求。任务应该既蕴涵需要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又蕴涵需要获得的教学能力,让受训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有进一步的认识,就如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那样。例如:将受训老师分组,要求每组完成一个“语文书中的历史”的教学方案。在培训时主讲教师和学员共同学习、研究教学设计和学科整合的理论,结合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实施,讲解网站制作、BBS建立的一些知识。最后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来进一步提高培训的效果和实用性。这些活动的分组也可以打破年龄层次的限制,将各个年龄层次的老师组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但应该注意的是,不要试图用任务涵盖所有的知识和技能。
2.递归培训,形式多样。
所谓递归培训是指利用培训所要传递的思想和技术进行培训,让受训教师通过亲身感受、体会这种教学方法的魅力,明确这种教学方法的利弊和适用环境等。任务驱动就是我们要传达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培训过程中,使用这种方法,教师们就会感觉很直观、易接受。
任务驱动并不能包含培训的每个环节、所有培训,对于一些教育理论,除了应在培训活动中体现之外,还需要通过其他形式(例如专题讲座、课题研究、观摩学习、学术沙龙等生动活泼的形式)以达到更好的培训效果。
3.培训教研,相辅相成。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目前在很多方面还只是停留在理论的探讨上,而且也不够完善。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对这个新的教学理念缺乏亲身的体验。在培训过程中,通过培训任务的完成、学术讨论、教学观摩等形式,让教师体验教学的新方法、新理念,对之展开研究,研究出适合本校、本学科、本人的教学方法与模式,并将此用于实际教学中。总之,要达到一个目的:通过培训促教研,通过教研搞培训。
四、培训的管理
很多培训在开始时轰轰烈烈,到结束时却草草收场,能坚持到最后的教师寥寥无几,效果可想而知。很明显,这里存在着管理不善的问题。
管理主要是两个方面的管理,一个是受训教师的出勤管理,另一个是受训教师的学习质量管理。出勤管理可通过点名登记、定期通报等措施进行;学习质量管理则可通过作品交流、作品评比等活动开展。这样有利于提高教师参加培训的热情,保证高出勤率。
五、培训的评价
评价是激发教师参加培训、完成培训任务的兴趣,提高、检验培训效果的一个有效途径。根据我们的培训思路,我们把评价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1.过程评价。
过程评价主要通过对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质量、数量)的检查及评选优秀学员等方法进行。
2.应用评价。
应用评价主要在运用信息技术授课的次数、发表相关论文的篇数、参加相关课题研究的个数以及学生的反馈等方面对教师进行评价。
为了更好地推进培训工作,学校需要有一定的奖罚条例,同时评价中也要考虑具体情况,要让培训的评价体现人性化,既严格要求,又有一定的宽容度。
以上只是我们对当前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培训的一点思考,这些思考还有待实践的检验。
参考文献:
[1]张建伟,师书恩等 .《中小学教师的教育信息技术绩效标准研究》.《中国电化教育》,2003.2、3.
[2]谢忠新,卫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师培训的探索》.《中国电化教育》,2003.2.
[3]《英特尔未来教育》中文4.0版.
[4]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编.《中国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指南》. 新华出版社.
[5]吴文侃主编.《当代国外教学论流派》. 福建教育出版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育技术培训反思
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与培训(来自xiuli‘blog)--lwwxf-
高校教师亟待提升信息素养
美术教师培训故事
普通高校能培训“双师型”教师吗?
信息化社会中教师的定位与培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