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谈积聚与癥瘕经常并称也有区别
 
浅谈积聚与癥瘕经常并称也有区别
 

癥(发音同“征”)瘕(发音同“甲”)是中医特有的病症名称,是基于中医的理论,对人体病理变化的诊断。

   道家的宇宙观以无中生有立论,具体划分为四个阶段易、初、始、素。易是空虚寂寥的未有气的阶段,初是“气”产生的阶段,始是“形”产生的阶段,素是“质”产生的阶段。

    疾病的发生发展也是从无到有,经历了无邪、有邪气、形变、质变的过程。癥瘕描述的就是疾病从无形的邪气发展到了有形的积聚,并即将质变成癌岩的阶段。所以根除癥瘕,其实就是防患于未然。西医非得看到细胞的质变,病理报告查出癌细胞才去治疗。中医的防微杜渐,控制量变预防质变,控制形变预防质变的理论和手段是不是更先进呢?相对于中医理论中很多形而上的概念,比如精、气、神等,癥瘕是比较容易理解,因为它们是腹内有形的结块。在合格的中医眼里、手下,癥瘕是能被感知的,能被看得见、摸得着。这种认知甚至比现代影像检查X光、CT还要灵敏、还要早。也就是说很多被中医诊断为癥瘕的病人,西医检查却没有问题,被判定为正常。

    瘕是形声兼会意字,发音同假,有假借人体脏、腑、血、液的含义。意思是邪气刚刚开始聚集,所以时聚时散,游走不定,形状可变。邪气开始影响人的正气时,能导致其功能、运动停滞或衰退,中医称为气滞或气结。邪气过重或迁延日久,外加摄入有形的物质得不到消化、排泄就会形成有形的癥瘕。癥瘕合用,泛指体内一切积聚结块。

 

    预防和治疗癥瘕,升降、出入是关键,《内经》云“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六腑以通为用,传化物而不藏,更虚更实,大多数癥瘕都源于六腑。从入而言,饮食生冷,很容易导致胃的蠕动减缓,消化功能衰退。腹诊的时候,中脘上下发凉、触探有结、质地坚硬。患者有的有腹胀、泛酸、疼痛、嗳气的症状,有的则根本没有症状,食纳正常。西医做胃镜检查大多数正常,个别被诊断为浅表性胃炎,因为没有质的改变,所以不以为然。而中医则诊断为癥瘕,当作隐患必欲除之而后快。从出而言,现代人大多心浮气燥,气聚于上焦,下焦多阴寒。大肠蠕动迟缓,便秘、便难、大便不爽的人比比皆是。这些人腹诊时,一般在天枢、大横穴附近有冷结、癥瘕,西医检查有的说是有宿便、粪块,有的也查不出什么。中医则以开痞散结、温化痰湿、通腑活血的方法,以消除癥瘕。

   妇人月经,受寒或郁怒,以至于血当出而未出,容易在小腹肝经潜行处形成癥瘕。西医有时能发现是卵巢囊肿。患者有自觉疼痛的,也有浑然不觉渐渐腹大的。中医以癥瘕论治,活血逐瘀,痛下黑色瘀血块,就能完全根治,且不复发。比做反复手术好得多。无形的邪气如同流寇,有形的癥瘕如同根据地。一旦流寇有了基地,就容易做大形成气候。常言道:用药如用兵。消除癥瘕,如同捣毁敌人的根据地,这样邪气就是容易治疗,也许就是放个屁,打个嗝,打个喷嚏就完了的事。

 

积聚与癥瘕经常并称,含义相近,也是指邪气聚而成形,久而成积的病理变化。其中聚与瘕,积与癥含义类似。普通老百姓经常说的食积、疳积,就是指饮食过于生冷、肥腻,或者消化功能衰弱,即便饮食正常,也会出现胃肠内出现有形的积滞。患者会出现嗳腐吞酸、心下痞硬、五心烦热、磨牙噬齿、消瘦干枯等等症状和体征。西医检查也许无异常,中医腹诊触摸到在腹内有形的结块,不是长了什么癌瘤,就是不蠕动的胃肠。

    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柿结石。柿子性寒味涩,空腹吃或服食过多,就会在胃内形成结石。患者会出现急剧的腹痛、呕吐,X光或胃镜检查也会发现问题。中医以辛散温通的方法治疗,可以消食化积,消灭有形于无形。

    癥瘕和积聚也有区别,从程度上划分聚最轻,近乎无形。很多心气不舒的病人,感觉胸闷气短,点按膻中穴以后,出现嗳气、喷嚏,症状得以缓解;肝气郁滞的病人,表现为胁肋胀满,身体受热或被按压以后,就会出现打嗝,症状也得以缓解;有的消化不良的病人表现为或腹胀,点按期门、日月以后,就会出现肠鸣、矢气。这些满、闷、憋、胀的感觉,都是邪气聚集的表现,因为是初起,所以不至于疼痛。临床检查的时候,往往有寒温、流动的变化,没有形状的感觉。《难经五十五难》曰:“积者,阴气也,聚者,阳气也。故阴沉而伏,阳浮而动,气之所积,名曰积,气之所聚,名曰聚。故积者,五藏所生,聚者,六府所成也。积者,阴气也,其始发有常处,其痛不离其部,上下有所终始,左右有所穷处。聚者,阳气也,其始发无根本,上下无所留止,其痛无常处,谓之聚。故以是别知积聚也。”

    瘕是聚的延伸,已经有形,但是不固定、状态可变。癥比瘕更严重,质地坚硬,形状、位置相对固定。上回已经详细论述不在重复。

    积是最为严重的,病位很深,一般都在五脏,病性接近质变,也就是近乎癌变,成为不治之症。

    总体来看,五脏之积大致分布在心下、两胁、脐上、脐下五个部位,与后世中医腹诊的募穴定位大致相当。诊断定位定性明确了,在治疗上针刺艾灸取穴、用药归经也就清晰了。

    另外中医认为肝气生于左、肺气降于右。所以五积之中,肝之积表现为左胁下的结块,也就是西医的脾大。而西医的肝大,在五积之中,属于肺病的范畴。

    神志病多有心气郁结、积滞,出现类似伏梁症候,所以必刺心下。长期脾胃消化不良多在脐上有积,类似痞气,必刺中脘、水分。肺气郁闭,慢性咳喘,右胁下多有拘急、痰结,必刺梁门、腹哀、掌门。而肝病日久,多在左胁出现肿块,沿其边缘浅刺,在期门、日月点按多有良效。肾藏精血,下焦也纳污垢,最易聚积阴寒,针刺关元是化肾积的绝妙方法。有趣的是,积是邪气聚成,而化积决不是吐下有形的物质,而是积块渐消,回归邪气,病人开始打嗝放屁,并且逐日增多。有的病人服药以后,矢气连连,甚至自己困窘,不好意思坐在办公室,只好频频去洗手间。还有的病人在针刺得气以后,感觉顺着针柄有凉气外冒。有的病人在艾灸后,腹中雷鸣,自觉如阳春回暖,冰消雪溶。邪气假借脏腑形成积聚,如同罪犯胁持人质。攻伐失当则伤害正气,总不能为了消灭敌人,把自己的脏腑器官都切了。补养不当则滋养邪气,会使积聚越来越大。我曾经治疗两位胃癌患者,他们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两人几乎同时发病,都不愿意手术治疗。弟弟相对富裕,不听我劝告,在治疗期间,偷偷买了人参补养,复诊的时候我发现全腹坚硬如石,后来早早去世。哥哥控制饮食,坚持服用中药,存活五年。分别清浊,去邪留正。这是个精细活儿,也是个慢活儿,不是粗鲁、急躁的医生干得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癥瘕积聚
【字​·​毉】症瘕
积聚
人体之气的开合聚散化 孙灵通
阴阳五行
精彩继续--蔡长友老师六经辨证入门讲稿(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