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深入浅出讲伤寒第14篇:现代科学语言解读“泻心汤”

后三期发文预告: 陷胸汤、小柴胡汤、大柴胡汤。

发文规则:周一、周三、周五发“深入浅出讲伤寒”系列文章。

本系列文章用通俗易懂的现代科学语言解读中医方剂背后的机理及适用范围,帮助读者建立系统的中医思维,不同层次都能有收获及心得。为把道理讲清楚,每篇文字都会较长,适合慢慢品味。建议学习完《迈入中医之门》系列后,再进入本系列学习。


人体的太阳表系统是人体最表层的防御系统,人体的元气生发于下焦的肾,经过中焦的脾胃通过消化食物获取营养物质而变强大,位于上焦的肺如同身体的“鼓风机”通过呼吸将人体的元气从内向外进行宣发和放大。当人体内的元气从内向外宣发将人体范围形成较强大的“正压”时,人体的抵抗能力就越强,外邪就不容易入侵到人体。

如下图所示,人体依靠心脏的压缩通过动脉供血将血液输送到全身以及体表的肌肉脉管,皮肤肌肉中的津血被称作滋养人体的“营血”,“营血”对守护在体表的“卫气”进行持续的能量补充。当外邪入侵太阳表系统影响太阳表系统宣发散热的功能时,会在体表产生郁结的热量,这时应采取发汗的方式将外邪“驱赶出”人体。但如果采取了不正确的治疗方式,比如看到发热的现象,而过早采取了清热解毒的方法,这种方式会导致体内系统对太阳表系统的支持削弱,邪气和郁结在表系统中的热量会“趁机”攻陷太阳表系统的防御入侵到体内。人体的宣发机制的实现主要靠心脏起搏,肺呼吸向动脉血液增压,将津血“鼓舞宣发”到人体表面来实现,通过静脉回血将气血引回来形成二次循环。如果外邪和体表的热量入侵到人体突破太阳表系统的防线,很容易通过静脉回血回到心胸的位置。当邪气郁结在心下堵塞不通时,会形成所谓的“痞证”。心下痞是一个自觉症状,病人通常感觉到心下的位置有拥堵不通的感觉。这种情况在《伤寒论》采用“泻心汤”的治疗方式。

《伤寒论》中总共提到了五种泻心汤,分别是大黄黄连泻心汤、附子泻心汤、生姜泻心汤、半夏泻心汤和甘草泻心汤

第149条: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汤方:半夏半升、洗,黄芩、干姜、人参以上各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擘,甘草三两、炙,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条文的意思是:如果心下感觉满而硬痛,是有形的邪气纠结痰饮形成的实滞,称作“结胸”,如果感觉到胀满但并不疼痛,是无形的气机瘀堵形成的“痞”证。用半夏泻心汤的方法来治疗,半夏泻心汤由半夏、黄芩、黄连、干姜、人参、炙甘草、大枣7味药组成。

半夏的味道是辛温发苦的,具有燥湿化痰理气的功能,半夏的性质具有降逆的效果,可以消除体内的寒痰。仲景在《伤寒论》中,凡是因为寒痰引起的咳嗽,或者寒痰引起的嗝逆都有较大的机会使用到半夏。半夏降逆的特点还体现在可以降逆无形的气机失常,半夏有很好的止呕效果。

黄连和黄芩的味道都很苦,苦的味道具有肃降的功能,而且黄连和黄芩都有坚燥祛湿的效果,其苦降的性质和祛湿化浊的性质可以有效将心下的“浊气”肃降,同时黄芩可以抑制“邪气”上冲带来的二次郁结之气的形成。由于这两味的药性质偏于寒凉,加干姜来“反佐”防止苦寒之气损伤肠胃,同时干姜温热的性质是向“上”的,和黄连、黄芩苦降向“下”的性质形成相对作用,可以更有效的延长黄连、黄芩苦降的作用,更有利于祛除心胸中邪气,另外,干姜辛温发散的性质本身也有祛除邪气的作用,干姜的“向上”和黄芩、黄连的“向下”形成“上上下下”作用用来消除郁结的“痞气”。泻心汤祛邪的作用不可避免地会损伤心中的“神气”和“正气”,另外,从正邪相对的辩证关系来看,心下邪气盛往往与正气虚有关,用人参、炙甘草和大枣可以起到滋养心神和补正的作用。

第154条:“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大黄黄连泻心汤方:大黄二两、黄连一两,上二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

本条文的意思是:心下感觉到堵塞、气不通,进行腹诊,医生用手摸按之不硬,而接着软软乎乎的,证明没有有形的实滞形成,不是水、痰、血、食物纠结引发的实滞。“关上”指的是胃脉,胃脉浮说明气机郁结没有顺降,堵在胃部所在的中焦而出现浮脉。

由于是郁结之气,所以采用顺降苦寒的方式来顺降并祛除郁结的能量。“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用大黄、黄连两味药来进行治疗,两味药都是苦寒的。大黄有泻下的性质,可以荡涤肠胃、破热结,黄连能够清热,又可以厚肠胃的。这个方剂的特点是用麻沸汤“二升渍之”,就是用滚的开水浸泡一下就可以了,而不用煎。因为大黄、黄连是苦寒泻下的药物,心下痞是热邪形成的郁结,但是是气分的痞塞,没有有形的东西凝结,由于郁结的情况比较轻微,所以张仲景用泡药的方法,“取其气而保其味”,轻取大黄、黄连的寒凉之性而保其味。这样就能够治心下的痞热,又不至于导致腹泻。

第155条:“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附子泻心汤方:大黄二两,黄连、黄芩各一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别煮取汁。上四味,切三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内附子汁,分温再服。”

本条文的意思是:心下有气机郁结产生的“痞证”,同时还兼有寒,特点是下焦阳虚有寒,上焦有热,上焦因热导致出汗,出现了阴阳分离的状态,阴阳不能顺利承接而在中焦出现了堵塞的“痞证”。组方用大黄、黄连、黄芩三味药来清上热,用附子来暖下焦,和大黄黄连泻心汤的机理相似,大黄、黄连、黄芩三味药也是用开水来泡,附子用来煮。

第157条:‘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生姜泻心汤方:生姜四两、切,甘草三两、炙,人参三两,干姜一两,黄芩三两,半夏半升、洗、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上八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和半夏泻心汤相比较,生姜泻心汤用来治疗夹杂着水汽的心下痞证。“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是水液没有被良好运化,滞留在肠胃的特征,原因可能是病人身体历来脾虚对水的运化失常,肚子咕噜咕噜响而且伴随着腹泻,是典型的消化不良,伴随水邪滞留肠胃引发的痞证。

组方是在半夏泻心汤的基础上增加了较大量的生姜,生姜具有非常较强的祛水作用,同时可以增强胃的运化,达到消痞健胃的目的。

第158条:“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甘草泻心汤方:炙甘草四两,黄芩三两,干姜三两,半夏半升、洗,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擘。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本条文的意思是:如果是太阳表系统的疾病,如果误用了“下法”会导致严重的腹泻,同半夏泻心汤和生姜泻心汤相比较,甘草泻心汤的腹泻情况非常严重,达到“日数十行”,腹泻导致脾气虚而不能很好的运化食物导致消化不良,出现腹中雷鸣,心下痞、干呕、心烦等症状。

组方重用了炙甘草,炙甘草具有补中益气的效果,同时炙甘草具有蓄水功能,还可以治疗因腹泻导致的脱水。组方没有用人参,可能是考虑到肠胃中的邪气还较盛,过早补益易和心下的糟粕物质纠结在一起增加痞证的严重程度。

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和甘草泻心汤三个组方可广泛的用来治疗各种胃病,当人体的胃功能衰减,肠胃的生态环境“弹性”下降后,对食物和水的处理能力就会减弱,经常会产生胃胀气、水胀、腹泻等情况。一旦人体肠胃中的升降气机失调,就很容易产生寒热交杂的“痞证”,三种泻心汤采用寒热交杂的祛邪方式可有效祛除邪气,修复肠胃的运转功能。三种泻心汤的差别在于:半夏泻心汤偏于祛除无形的寒热交杂的“痞气”,生姜泻心汤偏于祛除夹杂有水邪的“痞气”,甘草泻心汤偏于祛除导致腹泻严重的“痞气”。

“胃不和则寝不安”,“心下”是人体气机升降的“中轴”,气机郁结很容易导致失眠,泻心汤也可以广泛的用来治疗“心下气机不和”导致的很多失眠状况。

笔者发现,泻心汤也可广泛的治疗很多情绪方面的疾病。情绪方面的疾病,简单可分为“正虚”和“邪盛”两大类,如果人体的“精气不足”,五脏精气亏空,很容易因为五脏精气不足产生所谓的“空虚”感,严重时会导致对任何事物都缺乏兴趣的抑郁症。另外,当邪气较盛,尤其是郁结在心胸的位置邪气较盛的时候,也会产生心烦易怒的情绪病。经验表明,在胃部的位置容易发生胀满、疼痛的病患,情绪往往也不太稳定,生活中很容易烦躁发火

半夏、黄连、黄芩和干姜四味药的组合,可有效的消除心下的“痞证”,其苦降、燥湿和宣散的性质可有效祛除“心”下各种有形的“病气”和无形的“病气”,在抽象层面,具有祛除心中“邪气”和“负面记忆”的功能,可改善心情,消除烦躁,稳定情绪。


(1)本号是今日头条上用现代科学语言、系统化解读中医第一人,旨在帮助中医爱好者迈入中医之门并登堂入室,提升理论与实际运用水平。

(2)如果你想学习自学中医,你需要做好至少一年的长期关注与学习的心理准备,认真学习文章与视频,这样你才能逐步成为自己及自己家庭的健康管理师,有效的应对日常常见疾病、防治慢性病,利己利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五个泻心汤
国医大师张志远先生临证70年经验录—习方心悟(96)
如何通过症状抓病机
细说黄连汤黄煌
《汉方腹诊讲座》节选:腹证与方剂 三泻心汤
《类方讲伤寒》泻心汤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