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美术史20:明代吴门画派

美术史20:明代吴门画派

 

 文徵明[1470-1559,江苏苏州]-石湖图



——吴门画派主要画家——

沈周唐寅、仇英(“吴门四大家”)

周臣陈栝、谢时臣陆治

 

————————————————————————————————————————

 

141-沈周[1427-1509,江苏苏州]-报德英华图

报德英华图

 图为沈周仿吴镇墨笔山水。画山坡下茅屋数间,树木环绕,小桥流水,对面溪水远山,用笔简率圆嫩,与常见风格稍有不同,为画家中年之笔。


142-沈周[1427-1509,江苏苏州]-苍松片石图

苍松片石图


143-沈周[1427-1509,江苏苏州]-沧州趣园图

沧州趣园图

引首柳楷题“沧州趣”三字。后纸自识:“以水墨求山水,形似董巨尚矣。董巨于山水,若仓扁之用药,盖得其性而后求其形,则无不易矣。今之人皆号曰:“我学董巨”,是求董巨而遗山水。予此卷又非敢梦董巨者也。后学沈周志” 引首钤“煮石亭”印,款下钤“启南”、“石田”二印。

此图所绘沧州为明代属直隶河洵府的沧州,地处北方,沈周未曾到过,他只是表现山川之性和趣,故图名“沧州趣”。画面作平远布局,主要撷取江南水乡的景致,山丘逶迤,水面浩渺,坡岸伸展,杂树成林,一派南方山川秀丽风光。同时又融入了北方山峦雄阔之势,积叠的山石多尖峻的棱角,显得坚硬凝重,坡岸、平台亦转折尖直,棱角分明,其质地多呈北方石山的特征,无疑增添了山川的雄健宏阔气势。画法亦源自董巨,运用善于表现江南山水的披麻皴、点苔、圆润中锋和水墨渲染等技法,然运笔于中锋中时见外笔、侧锋,转折粗重,平台轮廓多整饬线条,细劲有力;披麻皴也变为研拂式的短笔皴,率意凝重;点苔亦墨深笔厚,圆横交错。总体笔墨形式刚柔相济,苍中带秀,既具董巨的秀润之韵,又呈较强的硬度和力感,恰当地表现了沈周心目中的沧州之趣。

后纸自题是对本图艺术表现的很好的注脚。意即作为文人画家所崇尚的前贤董源、巨然,描绘自然山水犹如名医仓扁用药,是先了解本性,后求其形状,于是无往而不易,必深得山水之真性情。倘一味摹仿董巨的笔墨形式,则仅得董巨之外表形貌,自然山水的真性情却丧失了,所谓“求董巨而遗山水”。沈周创作此画,即从表现自身所熟悉的自然山水出发,并着重揭示其本性和真趣,在此前提下才灵活运用董巨的笔墨,故虽自谓“予此卷又非敢梦董巨者也”,实则却深悟了董巨山水之妙并得其遗意。可见沈周对“师法古人”和“师法自然”两者的认识是相当辩证的,也是他卓然有成的原因之一。 


144-沈周[1427-1509,江苏苏州]-草庵图

草庵图


145-沈周[1427-1509,江苏苏州]-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此图为沈周背临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之作。图中坡岗起伏,景物疏朗,布局开合有度,用笔方圆兼顾,刚柔并济,结合了披麻皴法与矾头皴法,对原作的临摹达到了形神兼似的境界,而笔法间又流露出沈周自己个人的特色。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后被焚毁作两段,分别辗转流传,今前一段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后一段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沈周此幅临作基本上保留了原作被毁以前的面貌,故这幅作品除具有本身的艺术价值之外,还具有重现黄氏原作的重要意义。 


146-沈周[1427-1509,江苏苏州]-虎丘送客图

虎丘送客图


147-沈周[1427-1509,江苏苏州]-京江送别图

京江送别图

此图画送友人赴任时的情景。图中山峰峥嵘逶迤,层峦叠翠;江面宽阔平静,远望无边无际;近岸杨柳垂丝,更为友人惜别凭添不舍之情。此幅画面结构严谨,用笔苍劲沉着,风格朴厚劲健。 


148-沈周[1427-1509,江苏苏州]-两江名胜图

两江名胜图

《两江名胜图》绘长江淮河两岸的名胜风景,画面撷取富有特征的景物,剪裁简明,却构成诗意盎然的境界。每幅构思,单纯集中,情景融合,意味隽永。用笔质朴、凝重,山峦的繁笔勾皴和屋宇的简笔勾勒,形成疏密的对比,墨色也富有虚实轻重的变化,使画面产生强烈的装饰美感。现选印两页。

其一为《马鞍山图》,写江苏昆山县西北马鞍山风景,图中山阜平地拔起,峰顶梵宇耸峙,幡旗拂空,以松下人物相衬托,更显风峦的雄奇。

其二为《杭州下天竺寺图》,画中寺院掩映在万木丛中霭缭绕,流泉跳珠,一派梵宫胜地幽雅和宁静的气氛。 


149-沈周[1427-1509,江苏苏州]-临戴进谢安东山图

临戴进谢安东山图

成语“东山再起”,说的是东晋谢安辞职归隐东山(今浙江上虞境内),其后复职为相的故事。此图表现的是谢安东山携伎外出郊游的情景。画面左上沈周题称此作临自戴进,但戴进原作已佚,比较戴进其它作品来看,在画风上尚有一定差距,故此画可看作是沈周在参考了戴进作品后精心绘制的。此图人物的描绘、树木的勾填,山石的皴染均极工致富丽,反映出沈周刻意描摹的认真态度和不分门户、兼容诸家的坦荡胸襟。 


150-沈周[1427-1509,江苏苏州]-庐山高图

庐山高图

 此幅画於成化丁亥(1467),取法为宋、元文人画传统,为先生41岁作,画祝乃师陈宽(号醒庵)70岁寿庆,故精力专注,特为杰出。画中山石林木笔法全仿王蒙,益以本身功力,更觉浑朴雄健。几无空处,山石融合了王蒙的解索皴董源、巨然的披麻皴法先以淡墨层层皴染,再施以浓墨逐层醒破。笔法稳健细谨,不恣意逞任,用墨浓淡相间,於满幅布局中有疏朗之感,故觉实中有虚。而画悬泉百丈直泻冲下,涧水轻柔,云光山色极为精采。


151-沈周[1427-1509,江苏苏州]-青园图

青园图

 此图绘湖山秋色。该图结构严整均衡,局部富于穿插变化,使画面景物参差有致,一派清幽逸趣。在用笔上,该图多用秃笔中锋,将勾、皴、擦、点有机配合,实中求虚。


152-沈周[1427-1509,江苏苏州]-秋林静钓图

秋林静钓图

 
 
 


153-沈周[1427-1509,江苏苏州]-三棵梓树图

三棵梓树图


154-沈周[1427-1509,江苏苏州]-十四夜月图

十四夜月图

 《十四夜月图》或可被推为代表作。在这图卷的后面,有两首他自己做的诗,反映诗、画一体,典型的文人经验。如此将诗书画三者结合的作品,可以理解沈周备受赞赏的理由。

这幅画构图精密正确,而且画面与留白部分几乎是相等比例的。右面是有着树木、小屋和人的小丘坡;左边一片深远的空间里,青白的一小轮明月之外,空无一物。右边的部分极具特征:强而有力的手笔,惯有的粗线勾勒,暖色寒色交互运用的色调全幅皆是,从几何模式的板样土坡开始,任何形物都被整齐地配置着。以瓦和藁禾作屋檐,三面用土摒围着庭院的庄稼房舍之纵、横、斜的线条,柳树芭蕉及三株落叶树,柴垣和曲坡、餐桌、餐具、仆人,背着脸的主人和客人,都不只是机械性地被描绘着,看画者容易发现其运笔及线条的质感。这里有沈周特有的,令人捉摸不定的地方——“不死之客”的鹤在餐桌旁边的一角熟睡。再把眼睛放在空间的部分移动,用一句话来涵盖月光的质感——以墨涂成的夜空中闪着银光,微泛着的光——被捕捉得恰到好处。他在土坡的方向上安排茂密的树木和柳树,但为了使他们看起来有远的效果而加以缩小,然而实际上是在画的最前面部分。是在近处呢?还是在远处呢?观画者和画的位置关系会变成怎样呢?这大概不是处于物质世界中的我们以知觉所感受得到的月光所能散发的特殊效果吧!

这种体验浓缩表现在最后的两首诗里。当中有一首如下:“壶中有酒且自乐,舒庵况是吾故人?酒政有律无哗宾,递歌李白问月句。青春白发同不及,且卷酒波连月吸。舒庵与我六十八,更问中秋赊四十。”


155-沈周[1427-1509,江苏苏州]-为祝淇作山水轴

为祝淇作山水轴


156-沈周[1427-1509,江苏苏州]-溪山秋色图

溪山秋色图

 沈氏54岁所作。以“披麻皴”写重峦叠嶂,笔墨疏朗脱放,信笔勾写,无拘无束,墨色清逸爽洁。画中湖水空明,境界开阔,构图朴实自然,为其粗笔山水画力作

本幅自题:“陶庵世父命周写溪山秋色,赠汝高先生。笔拙墨涩,不足入目,则夫所赠之意为可重耳,鼓汝高装潢之,家题其所自云。成化甲辰岁,沈周。”铃“沈氏启南”朱方一印。


157-沈周[1427-1509,江苏苏州]-雪山图

雪山图

此卷描绘寒冬江岸景色,是沈周山水画的代表作。曲折的寒江两岸,岩崖逶迤,山峦延绵,老树槎砑,苍松傲然。江岸树石间点缀着紧闭门窗的房舍,静守孤舟的渔翁和身着寒装的行人,给画面增添了寒荒萧瑟的氛围。山石以老硬简率的笔法勾皴,以秃笔浓墨点苔,形成浓淡交错、疏密有致的韵律。通幅画构图宏阔,笔致挺劲凝炼,墨彩豪放雄逸,形成浑厚之势。 


158-沈周[1427-1509,江苏苏州]-雨夜幽寂图

雨夜幽寂图


159-沈周[1427-1509,江苏苏州]-云际停舟图

云际停舟图

 此图为沈周工笔青绿设色巨制。图中层峦叠秀,石纹繁复,山间云岚缠绕,苍松杂树丰茂。篷船停泊岸边,两人对坐晤谈。表现出高人逸士深山悠游的生活情景。笔法缜密细秀,设色清朗明洁,吸收了三赵(赵伯潇、赵伯驹、赵孟烦)青绿山水的长处,做到细而不板、鲜而不艳,格调清新。


160-沈周[1427-1509,江苏苏州]-云林苍润图

云林苍润图


沈周《云林苍润图》手卷,水墨纸本,纵33厘米,横1253厘米,其中画心纵33厘米,横1013.5厘米。

引首:云林苍润。自来学云林者,最难得其苍润,白石翁囙以苍润名轩,是诚善学云林,非徒貌似可拟议。辛未夏日,黄山黄宾虹题于扈廔。钤印:宾弘(白)。

款识:倪云林得荆、关笔意,墨法又能轶出其畦迳,烂熳惨澹当时,可谓自能名家者,盖心得之妙,非易可学。余虽爱而不能追其万一,间为此卷,生涩自不足观,犹邯郸人学步,而倂失其故矣。长洲沈周画并题。钤印:启南(朱)、石田(白)。

跋文:

1.此石田翁以涩纸枯笔学云林,全藏起本来面目。自跋所谓邯郸失其故步者,乃有意为之,且自知萧闲澹远不能上掩懒迂,而隐以魄力与之相角耳!欵字不觉自露本色,所谓金刚杵者,实合字与画为一也。蒙泉太守精鉴以为何如?梁章钜。钤印:难进易退学者(白)。

2.云林幽澹天真,脱去纵横习气,江东之家,以有无为清俗,其见重于世如此。白石翁学宋元诸家,致力董北苑、释巨然、李营邱尤深。独彷倪云林画,当时赵同鲁谓其落笔太过,多不甚似。盖临摹古人贵在精神,不在形貌。后代传北苑者各各不同,得其偏长已足名世,故画家宜有自己真面,不徒以貌似为工,诒诮优孟衣冠己也。此卷笔墨苍润,骨格坚凝,而秀劲之气隐见楮素间,正是倪迂师法关、荆极能盘礴杰作,非同轻薄促弱自诩云林一派可比,□□学兄其善藏之。辛未夏日黄宾虹。钤印:黄宾虹(朱白)。

3.戊午九日夏承焘观于北京朝易楼,时年七十九。钤印:瞿髯(朱)。

4.摩诘雅有画中诗,始是诗人作画师。不着铅华写胷臆,此秘云林独得之。吴中自是精灵聚,谁如石田善学古。要从清閟分瓣香,亦自辋川传法乳。淋漓水墨剡藤纸,逶迤林峦连千里。山阴道上苕霅间,水竹泠泠石歯歯。得手应心快挥洒,想见毫端行天马。直遣六如作后尘,尚觉衡山在辕下。四十年来桑海劫,剩喜此卷留破箧。晴窗展对转茫然,两眼昏花满头雪。画中有诗得几人,观画还当观其身。须知笔瑧三昧妙,那容胷留一点尘。壬子秋九月。匏老。钤印:匏老(白)。

作者简介:沈周,字启南,号石田,晚号白石翁,江苏长洲人。虽经荐举,隐居不出。擅画山水、花鸟,画名甚大,自成风格,形成“吴门派”,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诗宗白居易、陆游、苏轼。有《石田集》。

《云林苍润图卷》是沈周以倪云林笔法所绘山水长卷,画面萧闲澹远,笔墨尽得云林苍润韵致。黄宾虹1931鉴赏此卷时,大为推许,不仅为此卷引首,还为此卷写下近200字长跋,以其独到的学者、画家及鉴赏家的眼光,从此卷山水的笔墨中解读白石翁(沈周)的画学渊源,从而得出结论:自来学云林者,最难得其苍润(引首后题识语),“此卷笔墨苍润,骨格坚凝,而秀劲之气隐见楮素间,正是倪迂师法关、荆极能盘礴杰作,非同轻薄促弱自诩云林一派可比……”(卷后跋语)可谓精妙之语。

此卷在明代嘉靖万历时已为着名收藏家、时官中书舍人的严泽所藏。严泽之后,先后经清初大画家王时敏及其子、文渊阁大学士、曾任工部、兵部、礼部尚书的王掞,道光十五年举人、江苏宝山知县黄芳,咸丰同治年间浙江归安(湖州)工诗善画的着名书画鉴赏家章绶衔,晚清上海大收藏家徐渭仁等递藏,并都有收藏印钤于卷内。跋家中除黄宾虹外,还有梁章巨、夏承焘等,都是学问淹怀之人。需要指出的是《云林苍润图卷》由于藏家深藏不露,黄宾虹之后仅为绝个别人所知,以致黄宾虹的引首、跋语也不为任何黄宾虹着作收入,此次是首度披露。如此手卷,识者自当关注。 


161-唐寅[1470-1523,江苏苏州]-步溪图

步溪图

此图写高士步溪赏景。图中巨峰突兀,杂树成林,枝随风摆,溪水微波,高士于溪畔桥边仰首而望,若有所思,画面清秀中有浓重,柔润中见雄健。 


162-唐寅[1470-1523,江苏苏州]-嫦娥执桂图

嫦娥执桂图


163-唐寅[1470-1523,江苏苏州]-吹箫图

吹箫图

 唐寅的人物画,大致未逾南宋人物画的格局,多在刻意塑造一种娇小而端丽的美女形象。这幅《吹箫图》仍然沿袭了他早年人物画工细艳丽的特点,人物面容娟秀,体态端庄。衣纹用笔粗简,劲力流畅,顿挫宛转。



164-唐寅[1470-1523,江苏苏州]-春山伴侣图

春山伴侣图


165-唐寅[1470-1523,江苏苏州]-东篱赏菊图

东篱赏菊图


166-唐寅[1470-1523,江苏苏州]-高山奇树图

高山奇树图

唐寅是一位放荡不羁的旷代才子,在琴棋书画方面均有很深的造诣,尤其在山水画方面,他那才子型的才思敏捷与自由飘逸的思维方式,更是造就了他那潇洒的笔法墨法以及独特风格。《高山奇树图》是一幅构图雄伟,构思巧妙的山水画杰作。此画的前景是巨大的山岩,湍急的溪流从山间流出,几株古木从山间斜倾而出。

画面上方的高岭山石也多是湿笔长皴,但用墨较为清淡而湿润,枝叶浓密,别有情致。整幅作品,高柳婆娑,意向清俊秀逸。水天相连,意境高远。 唐寅才华黄溢,诗文擅名,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江南 四才子”。其画名更著,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山水、花鸟、人物皆擅长。早年受沈周、文徵明影响,画作多“吴派”痕迹中年拜周臣为师,主宗南宋“院体”后泛学宋元诸家,自成一体他的山水画有粗细两种风格,粗笔一路源自周臣, 然于刚健中别具清俊秀逸之韵;细笔画属其本色,更多文人画笔意,景色简约清朗,用笔纤细有力,墨色淋漓多变 ,风格奇峭而又丰润。同时,在人物画方面也造诣很深,兼善工笔重彩、淡彩、白描、水墨写意诸法、形神俱备。 


167-唐寅[1470-1523,江苏苏州]-古槎鹳鹆图

古槎鹳鹆图

 此图又名《春雨鸣禽图》,画中以大笔没骨涂染,塑造了一只栖息枝头、昂首鸣春的鹤鹆的优美形象,神态活灵活现,呼之欲出。树身以飞白写出,盘藤则用水墨阔笔,复以湿笔做“介”字点。画面错落有致,神韵飞扬。


168-唐寅[1470-1523,江苏苏州]-湖山一览图

湖山一览图


169-唐寅[1470-1523,江苏苏州]-江南农事图

江南农事图

四月江南农事兴。沤麻浸谷有常程。莫言娇细全无事。一夜缲车响到明。唐寅画。

画中呈现江南水乡,溪流贯穿,平畴风和,农夫于田中插秧,渔夫撒网捕鱼,有人卸担叫卖,行舟穿桥而过,熙游往来,一派江南四月景色。此画显现唐寅早岁以细笔作画,工夫周到,树丛屋宇,人物舟桥,乃至远山在望,唐寅画来,妥贴安稳,这正是专业画家的本事。画景自下而上,右左相互错接,画中景现于眼前,其意境令人回归田园,在山村水郭,如闻牧歌,江南佳胜,不必楼台烟雨,翠绿千顷,自然是诗境,更是文人画家用意所在,后代评唐寅是融合南北宗画风,本幅即是一例。本幅虽无年款,就画风论,订为唐寅三十五岁所作(1504))。

收藏著录:石渠宝笈初编(御书房),下册,页1124 ;故宫书画录(卷五),第三册,页345;故宫书画图录,第七册,页5-6。 


170-唐寅[1470-1523,江苏苏州]-菊花图

菊花图


171-唐寅[1470-1523,江苏苏州]-李端端像

李端端像

 李端端是唐代名妓,当时一些著名文人喜与她交往。她所居住的善和坊后人即以士人游冶赋诗之地称之。唐寅天性狂放,但同情不幸的妇女。此图即是他根据唐代范攄《云溪友议》关于李端端的故事而作,其中颇有思想寄托之意。此图画唐代狂生崔涯在三位侍女的环侍下与李端端相晤的情景。人物造型清秀,动态安详,衣纹线描于洒脱中见挺劲之致。



172-唐寅[1470-1523,江苏苏州]-立石丛卉图

立石丛卉图


173-唐寅[1470-1523,江苏苏州]-落霞孤鹜图

落霞孤鹜图

 此画描绘的是高岭峻柳,水阁临江,有一人正坐在阁中,观眺落霞孤鹜,一书童相伴其后,整幅画的境界沉静,蕴含文人画气质。画家自题云“画栋珠帘烟水中,落霞孤鹜渺无踪。千年想见王南海,曾借龙王一阵风。”表示他羡慕《滕王阁序》作者王勃的少年得志,为自己坎柯的遭遇鸣不平。在表现技法上,近景的山石多用湿笔皴擦,勾斫相间,用墨较重。全画墨色和悦润泽,景物处理洗练洒脱。


174-唐寅[1470-1523,江苏苏州]-茅屋风清图

茅屋风清图

 山石峭拔,大都是大山峻岭,其皴法为大斧劈,石面明暗分明。前景是两岩耸立,山谷夹一小溪,溪上架着一窄木板,有一仆负物艰难地行走在板上。渡口山石上五棵如龙的盘松,山道都有木架以示险峻。右侧道上一高士正携琴而来。中景是一水榭,筑以围栏,有两名高士正欣赏后景岩顶百丈高瀑。后景是高耸的山谷中条条瀑布奔泻而下,山腰上还有楼、观隐现于树木之中。茅屋风清槐影高,白头并坐讲离骚。怀贤欲鼓猗兰操,有客携琴过小桥。


175-唐寅[1470-1523,江苏苏州]-梅花图

梅花图

 图绘折枝墨梅,自题七言诗一首:“黄金布地梵王家,白压成林腊后花,对酒不妨还弄墨,一枚清影写横斜。”



176-唐寅[1470-1523,江苏苏州]-牡丹仕女图

牡丹仕女图

 图绘高髻簪花女子,右手持纨扇,左手擎一枝牡丹,露出无限眷惜之意。仕女形象娟秀端丽,眉目和发髻钩勒精细,晕染匀整,具北宋李公麟圆细流利之笔;衣纹线条遒劲畅利,又吸取南宋李唐及元人刚健方折的笔法具有刚柔相济,工写并用的特点,创明代仕女画的新典型。汪砢玉在《珊瑚网》中评曰:“董其昌云:唐伯虎虽学李晞古,亦深于李伯时,故人物、舟车、楼观,无所不工。”唐寅在图上方自题一绝:“牡丹庭院又春深,一寸光阴万两金,拂曙起来人不解,只缘难放惜花心。”起首处有“吴趋”朱文圆印,署名下钤有“南京解元”朱文长方印。



177-唐寅[1470-1523,江苏苏州]-骑驴归思图

骑驴归思图

 此图为唐伯虎的创新杰作

图画峻险山崖、盘曲栈道、急湍危桥、葱郁林木、骑驴旅人。用笔师法李唐,刚劲犀利,皴法把大斧劈皴拉长拉细, 更显活泼滋润,用墨浓淡精到,既有北派山水的立体感,又有南派山水的情趣味


178-唐寅[1470-1523,江苏苏州]-钱塘景物图

钱塘景物图

 自题七绝并署款:“钱塘景物似围屏,路寄山崖屋寄汀。杨柳坡平人马歇,鸬鹚船过水风腥。唐寅。”钤“□郡”(白文,残,应为“吴郡”二字)、“唐白虎”(朱文)、“学圃堂”(朱文)印。 此作在流传过程中曾经遭受损坏,唐寅题诗的顶端部分“钱”、“寄”、“船”字均为后世所补全。本幅下方二藏印模糊不可辨。 图画崇山栈道,游骑翩翩,草阁游人独坐,江中渔舟游弋。山石、树木取法南宋李唐、夏圭,用笔方硬细峭,刻画精到,点景人物形态自然,风格细秀,显示了作者早年规步南宋“院体”风格的绘画功底。


179-唐寅[1470-1523,江苏苏州]-秋风纨扇图

秋风纨扇图

 《秋风纨扇图》为唐寅水墨人物画代表作,画一立有湖石的庭院,一仕女手执纨扇,侧身凝望,眉宇间微露幽怨怅惘神色。她的衣裙在萧瑟秋风中飘动,身旁衬双勾丛竹。此图用白描画法,笔墨流动爽利,转折方劲,线条起伏顿挫,李公麟的行云流水描颜辉的折芦描结合起来,用笔富韵律感。全画虽纯用水墨,却能在粗细,浓淡变化中显示丰富的色调。画左上部题诗:“秋来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请把世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借借汉成帝妃子班婕妤色衰恩弛,好比纨扇在秋风起后被搁弃的命运,抨击了世态的炎凉。显然,这是与唐寅个人生活的不幸遭遇有关的。画中女子一脸衰怨,或许正是唐寅自身的写照。

唐寅仕女画还有另一种面貌,如《临韩熙载夜宴图》和《孟蜀宫妓图》等,线条细匀劲利,设色妍丽浓重,人物神态生动。这种画法直嗣唐、五代人物画传统。然而画中人物不管衣饰如何华贵,却全无唐、五代画中人物那种雍容大度的气派,而是在表面的浓妆艳抹下流露出一丝无端的惆怅。不用说,这也与唐寅个人的生活遭际有关。

一般说来,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出路不外乎两条:“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然而在不得志的情况下,真正能做到“一箪食、一瓢饮,曲肱而枕之”,“不改其乐”的“独善其身”者,真是屈指可数。少负英才,认定要走“学而优则仕”道路的唐寅,因为不公正的社会而遭贬斥,眼睁睁地看着美好前程成为泡影。对这一沉重的打击,唐寅终生都未曾释怀。从而养成了狷介傲岸的性格,纵情酒色以解忧,曾自谓“醉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乐月中眠”(自题画诗)。然而,那种挥之不去的郁郁孤愤,仍不时从其画中丝丝缕缕地流露出来。

从绘画成就看,唐寅人物画功力深厚,《明画录》评他的人物在“钱舜举下,杜柽居上”。董其昌跋唐寅《梦筠图》称“娟秀姿态虽李龙眠复生不能胜此”(《大观录·卷二十》)。但由于他过于沉溺于一已遭际,患得患失,使得他的人物画在气局上终觉狭小。


180-唐寅[1470-1523,江苏苏州]-山路松声图

山路松声图

 此图写山石悬岩陡峭,苍松虬曲, 山泉飞下,石道围栏弯曲,伴着松涛阵阵,有高士正携仆观泉听风,悠然自得,不禁令人留恋于此, 画面既清润秀雅又浓重雄健。


181-唐寅[1470-1523,江苏苏州]-事茗图

事茗图

 本幅自题“日长何所事,茗碗自赍持。料得南窗下,清风满鬓丝。吴趋唐寅。”引首有文征明隶书“事茗”二字,后纸有陆粲于嘉靖乙末写的《事茗辩》一篇。曾经耿嘉祚、清内府收藏。文中读到事茗与客人辩论饮茶的事,事茗姓陈,是书法家王宠的邻友,王宠为唐寅的儿女亲家,故陈氏与唐寅也交往甚多。此图即是以陈氏之名号为图名、并描绘陈氏幽居品茗的情景。作品描绘苏州文人陈事茗优游林下、待客品茶的悠闲生活。景物设置幽雅恬静,居处前临悬崖、巨石、背靠高山、流泉,庄外溪水潺溪,绿树掩映。



182-唐寅[1470-1523,江苏苏州]-守耕图卷

守耕图卷


183-唐寅[1470-1523,江苏苏州]-松溪访隐图

松溪访隐图


184-唐寅[1470-1523,江苏苏州]-王蜀宫妓图

王蜀宫妓图


185-唐寅[1470-1523,江苏苏州]-悟阳子养性图

悟阳子养性图

 此画画前后两座茅庵,内有一老者端坐蒲团之上,身着宽袍,双手握于膝上,遥望天空,神态深沉。室内壁无一物,地上唯有一桌,上陈香炉及文房用具。庵后树木掩隐,小溪环绕,古老的石桥横卧,流露无穷古韵。画右如镜的湖水将画面的意境展开,杳无边际,笔简而意远,既有强烈的真实感,又有深远的意境。画尾有作者自题:“苏台唐寅”行书款,钤“唐白虎”朱文方印,画首下角钤“南京解元”朱文长印章。


186-唐寅[1470-1523,江苏苏州]-西洲话旧图轴

西洲话旧图轴

 “醉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乐月中眠。漫劳海内传名字,谁信腰间没酒钱?

书本自惭称学者,众人疑道是神仙。些许做得功夫处,不损胸中一片天。”


187-唐寅[1470-1523,江苏苏州]-溪山渔隐图卷

溪山渔隐图卷


188-唐寅[1470-1523,江苏苏州]-杏花茅屋图

杏花茅屋图


189-唐寅[1470-1523,江苏苏州]-虚阁晚凉图

虚阁晚凉图

此图远处山峦起伏,泉流折叠于茂林烟雾间。近处浓荫茂盛,深掩茅屋草堂。旁有溪桥流水,意境清幽。盛暑时节,两三老人,在此消暑谈心,乐以忘忧。此幅皴法学刘松年、李唐,山石轮廓线转折处不露锋芒,皴点齐下,丰润华滋。作者善于把前人的技法融会贯通,自出新意,自成面貌。 


190-唐寅[1470-1523,江苏苏州]-震泽烟树图

震泽烟树图


191-文徵明[1470-1559,江苏苏州]-横塘图

横塘图

 萧疏简练,格调高雅,淡逸文静。


192-文徵明[1470-1559,江苏苏州]-惠山茶会图

惠山茶会图

本幅未署款,钤印“文徵明印”、“悟言室印”。前幅蔡羽书序,记该图作于正德十三年戊寅(1518年),时文徵明49岁。后纸蔡羽、汤珍、王宠三家书诗,顾文彬题记。

据蔡羽序记,正德十三年二月十九日,文徵明与好友蔡羽、王守、王宠、汤珍等人至无锡惠山游览,品茗饮茶,吟诗唱和,十分相得,事后便创作了这幅记事性作品。画面采用截取式构图,突出“茶会”场景,在一片松林中有座茅亭泉井,诸人冶游其间,或围井而坐,展卷吟哦,或散步林间,赏景交谈,或观看童子煮茶。人物面相虽少肖像画特征,大都雷同,动态、情致刻画却迥异,饶有生意,并传达出共通的闲适、文雅气质,反映了文人画家传神胜于写形的艺术宗旨。同时,青山绿树、苍松翠柏的幽雅环境,与文人士子的茶会活动相映衬,也营造出情景交融的诗意境界。

此图运用工笔设色法,树干、山石、坡陀的勾、擦、皴染多用中锋,参以侧锋,具行书的笔法,呈“以书入画”特色。运笔纤细,兼带拙味,如人物衣纹用高古游丝描,稳健潇洒中略见涩笔,工中兼拙。树石形态亦于精细中呈适当变形,工整而带装饰味。设色青绿、浅绛相融,山石敷以石绿,勾线、凹处加淡赭微晕,树干运赭石、藤黄间染,人物着色后线条用色复勾,整体色调于对比中见融和,呈现出清丽细致、文秀隽雅的新风格。这种小青绿的画法,继承了元代钱选、赵孟頫的山水画体,并有发展创造,树立了明代文人青绿山水画的新格。 


193-文徵明[1470-1559,江苏苏州]-积雨连村图

积雨连村图

 此图笔墨疏简,属于“粗文”画风

远山用笔轻柔淡润,随意勾出山体轮廓,再略施渲染,以浓墨点苔。近树和中景树木亦用墨点成,或浓或淡,而疏密不显,呈平面感。


194-文徵明[1470-1559,江苏苏州]-蕉石鸣琴图

蕉石鸣琴图

画的上方有小楷书《琴赋》并提到“杨君季静能琴,吴中士友甚雅爱之,故多赋诗歌为赠……”

唐寅的《南游图卷》(美国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藏)、《琴士图卷》(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文伯仁《杨季静小像卷》(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都是为杨氏所作,各卷后题跋累累,证实了文徵明所云“吴中士友甚雅爱之,故多赋诗歌为赠”。台湾江兆申所作《双溪读画随笔·读画劄记之三(吴派画家笔下的杨季静)》对上述三件作品有详细说明。 


195-文徵明[1470-1559,江苏苏州]-临溪幽赏图

临溪幽赏图

 图中山坡上松柏、杂树高耸茂密,绿荫下溪水蜿蜒,溪上横卧小桥,桥上一老者临溪赏景,其后有童子侍立。用笔细谨,着墨精巧,意境清幽。


196-文徵明[1470-1559,江苏苏州]-绿荫长话图

绿荫长话图

 此图又名《五月空山图》。画兼深远和平远,对话,其上于岩壑中夹道蜿蜒曲折而通向山深处,道旁山重峦复,松柏耸立,一水自深处流出。构图严紧繁密,笔墨苍秀娴熟,画法师董、巨、“元四家”,而独具风格。是文徵明的晚年细笔代表作。



197-文徵明[1470-1559,江苏苏州]-琵琶行图

琵琶行图


198-文徵明[1470-1559,江苏苏州]-千林曳杖图

千林曳杖图

 此图画山峦层叠间房屋村舍,树木或枝繁叶茂,或萧疏秃干,有人撑舟而归,有人荷杖小桥。用笔细谨,浓淡、粗细、疏密,互相交织,有条不紊,给人温雅沉静之感。



199-文徵明[1470-1559,江苏苏州]-山水图

山水图

 图中远山隐约,连绵起伏;悬崖巨壁,苍松古树,洲渚汀际,杂树成林,茂密葱郁。房屋掩于树间,一老者凝神窗外,涧泉蜿蜒,下泻入溪。格调高雅,稳重而文静,虽有“元四家”及董、米根底,却自具风貌。



200-文徵明[1470-1559,江苏苏州]-石湖图

石湖图


201-文徵明[1470-1559,江苏苏州]-霜柯竹石图

霜柯竹石图

 此图绘太湖叠石,旁植杂树、枯枝、修篁。画面力求自然,不作巧饰矫作之态,反映画家宁静平和的心绪。正如自题诗中所云:“书几薰炉静养神,林深竹暗不通尘。齐居见说无车马,时有敲门问药人。”柯木多用枯笔,遒劲秀拔,足见书法功力。笔墨洒脱清逸,为画家成熟之作,写于六十二岁。


202-文徵明[1470-1559,江苏苏州]-溪山幽居图

溪山幽居图


203-文徵明[1470-1559,江苏苏州]-湘君湘夫人图

湘君湘夫人图

画幅的中间湘君、湘夫人一前一后。此画是根据屈原《楚词·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即湘水女神的形象描绘的。传说尧帝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同嫁舜帝为妻。舜帝卒后,二女投于湘江之中,被人们称为“湘君”和“湘夫人”。此图画面简洁明快,毫无背景衬托,而纯以人物形象本身刻画性格,人物的衣纹作高古游丝描,细劲而舒畅,有益表现湘君、湘夫人在空中款款而行的动态,给人以飘飘若仙之感。 


204-文徵明[1470-1559,江苏苏州]-玉川图

玉川图

 此图以远山横亘,平滩杂树作远景;中景则画悬崖巨峰,江帆碧水;近景中布置繁密,山石树木间屋舍俨然,板桥溪水,静中有动。全画布局精巧,用笔细谨,有工秀清苍之美。



205-文徵明[1470-1559,江苏苏州]-云壑观泉图

云壑观泉图


236-仇英[1498/1509-1552,江苏太仓]-枫溪垂钓图

枫溪垂钓图

此图画工细而见气势,反映了仇英的山水画的典型风格。

画面展示了深秋辽阔的山川郊野的壮丽景色,远处楼阁隐现于山间的丛林和流动的云雾中;中景处层峦叠嶂;近景为红枫映掩的溪江上,身着素色朝服的士大夫在轻舟上静坐垂钓。画面高嶂巨壁,丘壑深远,笔墨健劲纯熟,设色古朴,采取传统的皴、擦、点、染相结合,使画幅气势雄阔,景致迷人,予人以心旷神怡之感。


237-仇英[1498/1509-1552,江苏太仓]-汉宫春晓图

汉宫春晓图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中国重彩仕女第一长卷。绢本重彩,尺幅很大(37.2cm×2038.5cm),作为装饰性绘画来说属于巨制。汉宫春晓是中国人物画的传统题材,主要描绘宫中缤妃生活。清代院画家作过多本,无非是借皇家园庭殿宇之盛以骋其华缛藻丽之笔罢了。图中人物发型服装皆为汉代式样,但宫室、家具的形制皆是明朝的。全画构景繁复,用笔清劲而赋色妍雅,林木、奇石与华丽的宫阙穿插掩映,铺陈出宛如仙境般的瑰丽景象。除却美女群像之外,复融入琴棋书画、鉴古、莳花等文人式的休闲活动,诚为仇英历史故事画中的精彩之作

 
 

238-仇英[1498/1509-1552,江苏太仓]-江楼远眺图

江楼远眺图


239-仇英[1498/1509-1552,江苏太仓]-临宋萧照高宗瑞应图

临宋萧照高宗瑞应图

 此图是作者临摹南宋“院体”画家萧照的稿本,内容描写南宋初曹勋为迎合高宗赵构的旨意,歌颂中兴而编撰的祥瑞故事。全画用笔粗重,设色妍丽,构图平远,既有宋画古拙雄劲的特色,又有文人画的韵致,不愧为仇英摹古精作。卷末署有“吴郡仇英实父谨摹”款,钤“实父”、“十洲”二印。引首有董其昌书“仇英临宋萧照《高宗瑞应图》其昌”。后幅有董其昌、秦松龄、尹绳孙、许之渐、黄家舒、吴伟業六家题记。经项元汴、梁清标、耿信公等鉴藏。


240-仇英[1498/1509-1552,江苏太仓]-沙汀鸳鸯图

沙汀鸳鸯图

 仇英较少作花鸟,但画必精工典丽。此图画水汀中栖一对鸳鸯,伴以奇花异石、沙汀竹篁,春意深浓。鸳鸯的姿态生动,颇费经营,刻画精致。图中大片春水,近处清澈见底,水草挺拔,生机勃勃。作者用笔皴擦柔和,敷色层次丰富浑融,深具宋人的写生功力与元人的笔意。


241-仇英[1498/1509-1552,江苏太仓]-四季仕女图

四季仕女图

明代仇英四季仕女图是一幅表现宫女们四季游乐的画卷,图用春、夏、秋、冬四个场景画出。以树石相隔巧妙地连接在一起。作者画法以唐宋为宗,尤擅青绿山水和仕女图。呈泫精致,画风优美,极具功力。

仇英此图应项元淇之约而作。人物襟带飘然,风度高雅,环境清幽,景色宜人。笔法细腻严谨,设色鲜丽明艳,为仇英青绿山水画代表作。自识“仇实父为少岳先生制”,钤“十洲”印。裱边有明董其昌、子固及近人徐宗浩题记三则。经清内府收藏,后为徐石雪所得。未见著录。1957年徐石雪捐献故宫博物院。 


242-仇英[1498/1509-1552,江苏太仓]-松溪横笛图

松溪横笛图 

写隐居仙境人物,画面为一处憎静优美的深山幽谷,高山耸主,青峰参天,山下树木葱郁,溪岸老松虬曲,树丛中茅舍隐现,一轮明月高挂,一隐者跣足横笛,泛舟溪上,煞是一派出尘仙境,山石的勾勒与镀法,均极细润绵密,设色柔和,使意境更臻拥雅幽淡。 


243-仇英[1498/1509-1552,江苏太仓]-松溪论画图

松溪论画图

 此幅左侧画苍松巨岩,临水平坡上,有二老者席地而坐,欣赏画卷,还有二童在树下汲水煮茶。人物形态准确生动,形神毕肖,颇有生活情趣。山石采用“小斧劈”皴法,方硬嶙峋,富有质感。画面意境清旷,静中见动。



244-仇英[1498/1509-1552,江苏太仓]-桃村草堂图

桃村草堂图

 此画描绘的是一幅幽深静逸的隐居环境。草堂位于山坳。其后是桃林一片,溪流出其下,有一童子踞溪侧洗砚。更上则高岭白云,丛树列布,极幽深之致。整幅画意境如诗入仙,画法精细工瑾,细致入微。通幅大青绿着色,色彩艳丽深重。方薰在《山静居论画》中说:“设色不以深浅为难,难于色彩相合,合则神气生动。”这幅画是把滴翠的石绿、秀雅的淡赭、温润的墨色,自然和谐地统一在一起,具有一种不媚不俗的艺术效果。

仇英此图应项元淇之约而作。人物襟带飘然,风度高雅,环境清幽,景色宜人。笔法细腻严谨,设色鲜丽明艳,为仇英青绿山水画代表作。自识“仇实父为少岳先生制”,钤“十洲”印。裱边有明董其昌、子固及近人徐宗浩题记三则。经清内府收藏,后为徐石雪所得。未见著录。1957年徐石雪捐献故宫博物院。


245-仇英[1498/1509-1552,江苏太仓]-桃花源图卷

桃花源图卷

 张丑在《清河书画舫》中对其评价说:仇英画“山石师王维,林木师李成,人物师吴元瑜,设色师赵伯驹,资诸家之长而浑合 之,种种臻妙”。明董其昌题其《仙弈图》谓:“仇实父是赵伯驹后身,即文、沈亦未尽其法。”此卷师法唐宋,工整繁密,明丽古雅,允称合作。董文敏虽扬南抑北,于仇实父亦不得不叹赏有加。


246-仇英[1498/1509-1552,江苏太仓]-桃源仙境图

桃源仙境图


247-仇英[1498/1509-1552,江苏太仓]-辋川十景图

辋川十景图

 】《辋川十景图》名为唐代王维隐居蓝田别墅的诗意。实际上正是以明代的园林生活为粉本。屋舍界画的工整,花木杂树的精微,青绿设色的细丽,真称得上穷工极艳。创作这样的画卷,需要才情,更需要平心静气而又千锤百炼的功力,逸笔草草的翰墨游戏,与之是不能相容的

《辋川十景图》十景各自独立成章,但又联贯为统一的大画面,随着画卷的展开,移步易景,引人入胜,山穷水尽,柳暗花明,令人目不暇接。对于今天中国画的创新,具有不容低估的积极意义。

仇英,字实文,号十洲,江苏太仓人,居苏州。生卒年不详,活动于明代中期,与沈周、文徵明、唐寅并称“明四家”,是“吴门画派”的代表画家。人物、山水、花鸟兼擅,尤以人物、山水的成就更著。


248-仇英[1498/1509-1552,江苏太仓]-仙山楼阁图

仙山楼阁图


249-仇英[1498/1509-1552,江苏太仓]-写经换茶图卷

写经换茶图卷


250-仇英[1498/1509-1552,江苏太仓]-修竹仕女图

修竹仕女图

此图工整纤丽,飘逸优雅。庭院内修篁疏淡,奇石卧立,一仕女,宽袖长裙,信步闲踱,凝视远方。画家用细腻的笔墨,刻画仕女脉脉含情的心理状态,也透露出其空虚、无聊的精神面貌。此图吸收唐宋仕女画的技法,人物线条用兰叶描而又稍细,劲挺流畅。高耸的发髻,丰满的体态,似周昉笔下的唐代贵族妇女形象


 

251-仇英[1498/1509-1552,江苏太仓]-浔阳送别图

浔阳送别图



206-周臣[成化-嘉靖,江苏苏州]-沧浪濯足图

沧浪濯足图


207-周臣[成化-嘉靖,江苏苏州]-柴门送客图

柴门送客图

该图以杜甫《南鄰》诗中[相送柴门月色新]句意入画,描绘了杜甫和锦里先生真挚的友情。二位知心好友谈兴极浓乃至“竟日淹留”,直到月上东山方才告别。树石皴法将披麻、钉头、斧劈巧妙结合,用笔苍劲爽利,人物形象质朴传神,线条刚柔相济,墨色浓淡相宜,是其精心之作。 

 
 

208-周臣[成化-嘉靖,江苏苏州]-春泉小隐图

春泉小隐图


209-周臣[成化-嘉靖,江苏苏州]-春山游骑图

春山游骑图

此图所描绘的是风和日丽的春天中,游骑行旅的景致。春山叠翠,小桥流水,主仆一行三人正在过桥,近景山溪岸边,春花几树,山溪湍流有声,山崖巨石用小斧劈渲染,多用于阴面,山石呈一定的亮度,使山川雄中寓秀。山上苍松浓郁,遒劲多姿。舍后绿树成荫,一派春机昂然的景象。整幅作品,构图清旷周密,自然得体。画家在全景式的构图中突出前景,着意表现春山、游骑、桃花、虬松,以用来点明题意。其他衬景则比较简略。

周臣此作品系传统的春游、山行题材。图绘春山、旅店、游骑和行旅者的活动情景。构图清旷周密,笔法清秀,融合了北宋李成、郭熙及南宋李唐、刘松年画法,山石用小斧劈皴,人物用细线淡色,别具新意。该图为周臣山水画的代表之作。款署“东村周臣”,钤“东村”一印。 


210-周臣[成化-嘉靖,江苏苏州]-流氓图卷

流氓图卷

 

 

211-周臣[成化-嘉靖,江苏苏州]-毛诗图

毛诗图


212-周臣[成化-嘉靖,江苏苏州]-山斋客至图

山斋客至图

以封建文人的隐居生活为表现题材,反映了士大夫寄情山水,志耽林泉的闲雅情趣,画面描绘的是主客二人分别时依依不舍的感人情景。从船工坐在船头,伏膝熟睡,等待主人会友归返的细节,可以看出画家创作艺术构思的精妙。在表现这类隐逸生活题材时,画家不同于元明文人画那般追求荒率空寂的意境,而是赋予雄伟恢弘的气势,有着自己的艺术特色。《柴门送客图》可以体现这种风格。 


213-周臣[成化-嘉靖,江苏苏州]-香山九老图

香山九老图


214-陈栝[tiǎn][嘉靖年间,江苏苏州]-芭蕉紫薇图

芭蕉紫薇图

 此图画池塘浅水中,一丛菖蒲挺立如剑,蒲叶上停落着一只蝴蝶。造型单纯朴拙,笔墨粗简凝重,构图新颖大胆。菖蒲放在画面中间,用粗笔淡墨挥写,苍健而有变化,很好地表现了其挺拔、厚韧的质感。画蝴蝶使用细笔浓墨,勾染相合,比较工致。菖蒲与蝴蝶,一粗一细,一淡一浓,对比之下别有情趣。其他作为陪衬的花草坡石,亦剪裁大胆,处理得当。



215-陈栝[嘉靖年间,江苏苏州]-平安瑞莲图

平安瑞莲图

 陈栝,生卒年不详,明代画家。字子正,号沱江,江苏苏州人。陈道复子。能诗善画,长于花鸟,有徐熙、黄筌遗意。笔致放浪,却有生趣。王世贞、姜绍书都认为他写花卉似胜于父,惜其年不永,先道复而卒,遗作更为人珍视。传世作品有《梨花白燕图》《菊石图》《海棠图》《雪竹图》等。此图以瓶插荷花为题,极其新雅别致。画家以没骨法绘荷花,细致工整,更以花青写叶及苇草,清新秀逸。墨笔钩勒古瓶,色彩与荷之花、叶相合,互有呼应。笔法不同,形成插花的柔润轻灵与花瓶拙坚实之间的质感对比。背景不设一物,却愈显出荷花洁净脱俗的品性。


216-陈栝[嘉靖年间,江苏苏州]-雪竹图

雪竹图

此图写雪竹,笔法与众不同,竹以双钩疾笔写出,点笔写出灌木,雪是用枯笔随意点垛,洋洋洒洒,笔法老辣,更见生趣。在历代雪竹作品中,独树一帜。 


217-谢时臣[1487-1567,江苏苏州]-杜陵诗意图

杜陵诗意图

 《杜陵诗意图》共八页,画杜甫诗意。此选其中四图,分别为写“华馆春风起,高城烟雾开”、“栈悬斜避石,桥断复寻溪”、“竹深留客处,荷净纳凉时”、“雪里江船渡,风前径竹斜”之景。画家悉心体会巧思妙构,情景交融。


218-谢时臣[1487-1567,江苏苏州]-仿黄鹤山樵山水图

仿黄鹤山樵山水图

 此画描绘的是高山峻岭的郁茂之景象。但见飞瀑百丈,落纸有声。笔法粗壮。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这幅作品取全景式构图,上方重峦叠嶂,奇峰突兀;中部云岚浮动,林木葱郁,画家着力描写了画面中部的数株大树,树干用笔苍劲,树叶点染结合,一派葱郁之景象。下部飞瀑倾泻,瀑布对面的山坡之上,用笔细劲。整幅作品巨嶂大轴,气势雄伟,笔致墨韵浑然天成。表现出了夏山飞瀑的气势和壮美。


219-谢时臣[1487-1567,江苏苏州]-虎丘图

虎丘图


220-谢时臣[1487-1567,江苏苏州]-华山仙掌图

华山仙掌图

 此图绘华山仙掌峰景色。画上重峦叠嶂,溪水潺潺,仙掌峰兀立于中央,峭拔峻秀,山间古刹错落,石径蜿蜒曲折。云雾缭绕,气象幽深。画山石斧劈皴披麻皴并用,并以湿墨渲染,树木苔点则浓墨点簇而成,画面上墨色适宜,秀润华滋。


221-谢时臣[1487-1567,江苏苏州]-蜀道难

蜀道难


222-谢时臣[1487-1567,江苏苏州]-太行晴雪图

太行晴雪图

谢时臣尤其善于画水在表现瀑布上有上乘功力。之外,江河湖海,种种借妙。笔墨纵横自如,富有气势,介乎戴进和沈周之间。不过,谢时臣在刻画局部时,有时不够精微,缺少秀韵。他的传世作品多为水墨立轴,《太行时晴图》是一幅构图饱满的山水画作品。画中山石林立,树木苍翠,层崖排列有序,的确是谢时臣的传世佳作 


223-谢时臣[1487-1567,江苏苏州]-武当霁雪图

武当霁雪图

此图画武当紫霄山雪景,图中笔法有荆(浩)、关(仝)遗意惟觉用笔刚硬,气格外露,似见[浙派]风貌。石形似云,皴笔精练,以墨和浅色层层渲染,天空填以淡墨,以衬托山石的雄峻和积雪的厚实。紫霄宫殿宇庄严整肃,虽是大雪,来客仍络绎不绝。山古有石阶,经两边高大寒林、松树而通向上山石道。路旁有泉水奔流,发出喧鸣声。游人坐轿、骑马、步行者皆有,半山道有暖亭一座。石道蜿蜒,依山而鑿,直通紫霄宫。构图虽繁杂,主脉却清晰,故而整体感仍很强,气势宏大,局部描绘也自然周到,精细工整,显示出其功力之深厚。此图有自题,款署“嘉靖二十年九月,谢时臣记”,是年画家五十五岁。钤“谢思忠氏”朱文方印、“樗仙子”白文方印、“时臣”朱文方印。 


224-谢时臣[1487-1567,江苏苏州]-溪山秋晚图

溪山秋晚图

 谢时臣兼浙派和吴派画风,一生最爱画山水,他的作品构图新颖,笔墨潇洒,纵横自如,他注意吸收了吴派画家清新秀润的特点,力求克服有些浙派画家剑拔弩张与刻露的弊病,具有自己独特的面貌。这幅作品,从山麓到山巅,重岗复岭,松木葱郁,崖岩峭壁,中留空隙,显出了山势的高远,中段的横桥,为对山往返的道路。自天而挂的瀑布真正是“疑如银河落九天”,在画家的笔下显得非常有气势。



225-谢时臣[1487-1567,江苏苏州]-雪山寒溪图

雪山寒溪图


226-谢时臣[1487-1567,江苏苏州]-谪仙玩月图

谪仙玩月图

 谢时臣(1488—1567)号樗仙,吴(苏州)人。是沈周、文徵明以后的吴派名家。善山水,得石田意而有变化,笔势纵横,设色浅淡,人物点缀,极其潇洒。在此画中,画家用流利的细线勾勒,然后用淡绿色略加晕染,将激流旋涡、惊涛拍岸的水势描绘得淋漓尽致,并与江上行舟和天上飞云构成一种强烈的动感。画中人物形象用笔粗率简括,抬头望月的神态表现得惟妙惟肖。



227-陆治[1496-1576,江苏苏州]-端阳即景图

端阳即景图

陆治晚年清贫,居于支硎山下,种花自娱。若有好友佳客至,即设席花竹之间。此图所画即是端午节时陸治所植花木的芳姿。图中坡石用淡墨乾笔疏疏勾出,然后重点刻画萱草、蜀葵、石榴等花果。花叶均以勾花点叶法画成,勾笔细劲如铁线,而点叶则用笔较拘谨,但温润沉着。后部之石则仅以墨笔渲染造型,加以苔点,颇显生机。整幅画景物前后衬托,错落有致,表现了端阳时节的江南风情。款署“嘉靖癸亥仲夏,包山陆治画并题”,陆治时年六十八岁。钤“陸治之印”白文方印、“包山子”白文方印。 


228-陆治[1496-1576,江苏苏州]-花卉图

花卉图

 此扇面写二桃花枝,由中轴入画面,左右分陈,曲致动人,以点花点叶之法写出,设色清新淡雅。构图疏朗简洁,气韵横生。



229-陆治[1496-1576,江苏苏州]-花溪渔隐图

花溪渔隐图

 图绘溪水一泓,三面青山环抱,山村汀渚,花榭缤纷。山脚孤亭房舍,小桥流水。轻舟泛波,打破沉寂,使画面静中有动。图中山石用秃笔勾轮廓和脉络,乾笔皴擦,浓墨点醒;树木用中锋细笔勾填,浓淡错落有致,房舍小舟的画法不刻意求工。全画用笔方峭,设色淡雅,但淡而不薄。画右上方自题诗云:“慿江嶻嵲芙蓉起,万壑争流水映门。鸡犬一方尘迹远,杜陵花竹让云村。陸治。”诗情画意,相得益彰。下钤“包子山”、“陸治叔平”印二方。画中还钤有“乾隆鉴赏”、“三希堂精鉴玺”、“仪周珍藏”等印玺多方。画旁有清高宗宏历对题,曾经清内府、安岐等收藏。



230-陆治[1496-1576,江苏苏州]-彭泽高踪图

彭泽高踪图

这是目前陆治传世最早的作品,作於二十八岁。当时陆治在陈湖教书,好友李昭祥送来菊花,陆治因此画这幅画表示答谢。画中涵义和晋代隐士陶渊明有关,陶渊明在归隐故乡之後,除了读书、写作充实自己之外,也种菜、种花,像老农、老圃一样过日子。陶渊明喜欢自耕自食的生活,以他的价值观看来,这比在朝作官适合自己,不需要委曲求全,反而失去了真正的自己。陶渊明的选择得到世人尊重,歷来诗人、画家常在作品里贊美他这种真实不虚假的美德。由於陶渊明喜欢菊花,很自然地就用菊花来象徵隐士脱俗的人格。陆治画中的陶渊明倚坐在松树下菊花前,彷彿很逍遥自在,实际上并非如此。陶渊明虽然隐居,并没有忘记自己对社会的责任,从他流传下来的诗文,可以知道他在文学领域中贡献自己,做好自己份内的事,陆治选择画陶渊明,这也是原因之一。


 

231-陆治[1496-1576,江苏苏州]-三峰春色图

三峰春色图

 《三峰春色图》设色清淡,勾皴结合,山石树枝层层勾勒,层次井然,秀丽清雅

题识:蒋径重开支石边,三峰围合小堂前。千花暖送和香气,大地晴翻错锦田。载道风旗春市酒,满溪箫鼓夜归船。韶光岁岁供华宴,一度庾新一度妍。隆庆己巳(1569年)十日包山居士陆治作三峰春色,赋寿梅征君七十。

钤印:有竹君、包山子、陆治叔平。鉴藏印:钱天尌印。


232-陆治[1496-1576,江苏苏州]-山溪道隐图

山溪道隐图


233-陆治[1496-1576,江苏苏州]-幽居乐事图

幽居乐事图

《幽居乐事图》册,共十页,画小村幽居行乐情景。全册笔墨疏简清逸,线条劲挺,构图多样,有马、夏笔意。每幅皆有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静中有动,意趣横生,属画家晚年的代表作。此画画法简逸,描绘的是渔父、放鸭、听雨、踏雪等村居乐事。其中“渔父”一图,画渔夫们在水上捕鱼,水波滟潋,细柳飘浮,芦苇摇荡,一幅优美的渔民生活图景。“放鸭”一幅也别有情致,河中的鸭子情态各具,画法简率,意境清美。“听雨”画大雨滂沱,狂风大作,雨中一人正撑伞而行,低头躬身,行步艰难,整幅作品将风雨大作的天气生动地表现出来。“踏雪”一幅也很有情趣,一长者正携书童顶雪在雪地行走,是一幅典型的文人生活趣图。画法粗简,皴染结合,背景晕染得体,画境高寒。 


234-陆治[1496-1576,江苏苏州]-玉田图

玉田图


235-陆治[1496-1576,江苏苏州]-云泉禅翁图

云泉禅翁图

 1538年作,款识:“合涧桥边缓步时,眼中无处不清奇。冷泉只合箕公饮,灵鹫惟应慧理知。听法龙来云漠漠,散花仙去月迟迟。禅翁一见如曾识,半夜挑灯和我诗。嘉靖戊戌三月廿日,陆治写赠详上人并赋小诗。”钤印:陆治之印、包山子、师山别业、陆生叔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一生要知道的中国艺术
明画四大名家 明代画坛上,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被称为四大名家
明代吴门画 (一)
仇英、文徵明、唐寅、沈周、王谔、陆治山水名作赏析
明朝不止有“风流四大才子”,还有这闻名书画史的“明四家”
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中鸿信春拍“明四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