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可染:中国画的糟粕,就是公式化


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为重要。亲身感受强烈,才能有创造。因为,画画的目的是表现画家的亲身感受。从美术创作来说,前人怎能尽情说出今人的感受。鲁迅先生说过,旧形式不能适应新内容,必然有所增益,有所删除,有所变革。有人专以仿古为能事,没有自己的感受,自然就陷于公式化。这不是学习和继承历史遗产的正确态度。

中国画的糟粕,就是公式化。元代以后,公式化很可怕。很多山水画,一点感受也没有,脱离生活,脱离真实,成为没有生命的躯壳。明清两代很多画家脱离自己亲身感受,层峦叠嶂必仿黄公望;雨景山水必仿米元章;寒林平远必仿倪云林。王原祁线条的功力好得不得了,可是他的画一点意境也没有。

怎样抛弃公式化?办法就是到生活中去。自然界本身就是丰富多采的,变幻莫测的,它可以帮助我们克服公式化。有人问我为什么要画影子?生活中如果有很多美丽的影子,为什么不可以表现?古人没有表现过的东西多得很。

当然,反对公式化并不是不要规律。公式化是规律的简单化,而任何艺术都是有它自己的规律。中国画的精华,我认为是它从来反对自然主义,既讲究规律又富有生命力。

像范宽的《秋山行旅图》,就非常激动人心。齐白石之伟大处,就在于他有雄厚的传统基础,又有强烈的生活感受,他的画现代人都能接受,挂在现代建筑物里,使人感到很协调。

中国绘画艺术造诣很高,现在看来,也有缺点,有局限性,需要革新。明代以后,封建社会趋于没落,绘画艺术已经走了下坡路,脱离生活,创造力受到压抑,临摹仿古盛行,逐渐形成公式、八股,算来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有些画家看宋、元的画好,张嘴就讲宋、元,到了清代就更甚了。

所谓“正统”派的画家“四王”,其中就有三王一王时敏、王鉴、王原祁一辈子基本上是临摹元代黄子久的作品;“四王”中的王石谷的学习范围稍广一些,也未脱开古人窠臼。当然,黄子久是元代有成就的大家。如果后世画家一辈子都在古人的圈子里打转,怎能发展绘画艺术。


总之,清代画家,除少数例外,脱离生活的现象很严重,笔笔要讲来历,离开古人不敢着一笔,所以有骂他们“拘束如阶下囚”。清代绘画除了《行乐图》和一些肖像画,在山水画里看不见一个人是穿着清代服装的,岂不是怪事。

当然,明清绘画,包括人物画,也有好的。画家中也有人倾向进步,反对死摹古人,主张革新,提倡“师造化”。石涛就是一位倡导和发挥个性的大师,又是歌颂创造的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

若喜欢,请点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可染:国画的糟粕,就是公式化
李可染:中国画的糟粕 就是公式化|李可染|齐白石|黄宾虹
李可染:中国画的糟粕,就是公式化
李可染先生讲山水画
如何成为大师级的书画大家 李可染有“画”说
李可染一一关于艺术修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