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回乡偶书》小学课本只有一半,另一半才是精华,却不适合孩子读

多年前,余光中先生用一曲《乡愁》,道出了游子的心声。乡愁是什么?乡愁就是一枚邮票,把游子的思念寄向远方。而在古诗词中,乡愁也是古代文人墨客笔下永恒的主题之一。

像李白这么洒脱的人,思念故乡时也感慨: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戍边的范仲淹,在边塞想起故乡,写下: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还有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无不诉说着浓浓的乡愁,但在笔者看来,写乡愁接地气的还是贺知章的经典七绝《回乡偶书》:

《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是一首年年入选小学课本的七绝,知名程度笔者不用多说。在介绍这首诗时,笔者只提一个问题:书中的“儿童”到底是谁的问题?多年来我们一直觉得儿童就是指村里的那些孩童,还记得当年小学课本上的插图画的也是一群孩子。

但是近些年,也有网友提出,这个“儿童”可能不像我们理解的那么简单。有网友认为,这个儿童可能指的是贺知章小时候的玩耍的小伙伴,他离家多年后,曾经的发小都不认识他了。他们认为,几岁的孩子不认识诗人,只能证明他离家几年而已。但发小都不认识自己了,才能证明他离家太久。用这种理解方式,才更有岁月的沧桑感。

难道背了这么多年的“儿童相见不相识”,我们真的理解错了?个人觉得理解成村里的普通孩童,能让这首诗更加有意境。儿童的天真无邪,和老诗人内心的沧桑和些许无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过,这个事见仁见智。网友提出的理解方法,也并非没有道理。本来1000个人心中,就有1000个哈姆雷特,看大家自己怎么理解了。

本期咱们的重点,是在这首诗后的另一首作品。《回乡偶书》其实是一组诗,一共有两首,合在一起为全名是《回乡偶书.二首》。当年小学课本只收录了一半,也就是第一首,其实另一半才是精华,因为它真正这与出了贺知章在故乡居住的感受。只是这另一半,并不适合小学生读,且看:

《回乡偶书二首.其二》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贺知章在37岁中进士前就已经离开家乡,这次回乡定居时已年过80岁了。前一首可以当成是刚进村时的情形,而这一首诗写的是他进村后,甚至住了一段时间后的感受。为什么说它不适合小学生读呢?因为诗中透着一股淡淡的、令人无奈的伤感。

“近来人事半消磨”,本来带着满满的乡愁回家,而且还是得了皇帝的赏赐衣锦还乡,但回到家才发现物是人非,世事变迁了太多。到底是什么变了?或许是一些故人相继离去,或许是现在的一些风俗人情,让他找不到儿时的感觉了,诗人没有明说。

诗的后两句,看着门前镜湖水,诗人发出感叹:“原来一切都会变,只有春风吹拂下的湖水,和从前一样。”多年后,李清照曾写过一句:“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贺知章此诗虽然没有点出这个“泪”字,但愁意已经藏在了字里行间。原来,回来了也并不一定能找回曾经的美好,这是这组《回乡偶书》带给我们的另一个思考。

在写完这首诗后没多久,贺知章便病逝了。其实读懂了后一首诗,我们再去读第一首,心中也是感慨万千。

小学课本收录前半部分,确实是比较明智的,因为孩子们在读它时能感受到那种浓浓的思乡之情,却又不至于为后半部分的现实伤感。毕竟,孩子们还太小了,不一定能理解这种物是人非之愁。但这种感受,久居在外的游子们,应该是很清楚的。大家现在回到故乡,是否会有当年贺知章这种感受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代最好命的诗人,86岁写下一首诗,太经典,年年入选小学课本
学诗知人·小学古诗词97.回乡偶书
《回乡偶书①》唐.贺知章
贺知章诗
闲来《咏柳》老《回乡》,谁人不识贺知章|唐宋绝句欣赏①
《回乡偶书》小学就会背,如今才知当年只学了一半,另一半都是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