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际关系与心理调适
. 人际关系与情绪反应

  人际关系是由于人际交往而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其重要特点是情绪性,人际关系中情绪是以满足的程度为基础的。人际关系的好坏可产生两大类情感。一类是结合性情感,表现为人际关系中的肯定、接纳、积极的态度,有利于发展人际关系;另一类是分离性情感,表现为否定、排斥、消极的态度,会削弱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彼此相容,即人与人之间心理上距离很近,双方都会感到心情舒畅、愉快。相互排斥,则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距离较大,彼此都会感到孤独寂寞,心情抑郁,以至损害健康,甚至走上绝路,如婆媳关系不和、子女虐待父母、父母对子女苛刻等。

 影响人际关系的社会心理因素

  1.邻近性 “远亲不如近邻”。通常人与人之间在地理位置上越接近者,交往机会越多,容易形成较密切的关系。
  2.交往频率 指人们在单位时间内相互接触的次数。一般交往频率越高,越容易形成共同的经验,产生共同的语言和感受,即交往频率与人际关系的密切程度成正比例关系。反之长久不交往,关系就逐渐疏远。当然交往的内容也不能忽视,如交往只是互相应酬,即使频率再高,也难以形成真正的友谊。
  3.态度的相似性 人与人之间若对某人或某种事物有相似的态度,如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观或兴趣爱好等,就容易引起彼此间思想上的共鸣与行为上的同步,形成密切的关系。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以群分的基础就在于他们对事物是否有相同的态度,“相见恨晚”,就是态度相似性在交往上的表现。
  4.需要的互补性 当人意识到自己有某种不足时,会发自内心地羡慕具有这种特点或能力的人,愿意与其接近,以便在彼此的交往中,通过取长补短,使双方的需要都得到满足。

 人格与人际关系  人格常会影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良好的个性品质是人际关系的基础。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以下人格特征容易阻碍人与人之间的吸引,不利于人们的团结与协作。

  1.不尊重他人,对人缺乏感情。
  2.自我为中心。
  3.对人不真诚,只关心自己,不顾别人的利益和需要。
  4.过分服从并取悦于他人。
  5.过分依赖他人且丧失自尊心。
  6.嫉妒心理。
  7.怀有敌对、猜疑、偏激情绪。
  8.过分自卑。
  9.情绪孤僻,不愿与人交往。
  10.怀有偏见、固执、不愿接受他人规劝。
  11.好高骛远,苛求他人。
  12.过多使用心理防御机制,报复心理强等。

  通常把自我和集体统一起来,、严于剖析自我的人,抱负水平中等或偏低的人,过分压抑自我的人,这些人的人际关系多是融洽的。而那些自负、自满的人,具有孤独感的人,高抱负水平的人,则容易产生人际关系的矛盾。当然还应与一个人的思想品质、个性特征、调节机制等综合起来分析。

人际关系的心理障碍

  
  人际关系的心理障碍是指交往过程出现的不良心理状态,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会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常见的人际交往障碍主要有。

  一. 恐怖心理

  表现为与人交往时(尤其是在大众场合下),会不自主地感到紧张、害怕,以至于手足无措、语无伦次,严重害怕见人,称为社交恐怖症。其中有些人主要表现为对异性的恐惧,称为异性恐怖症。

  二. 自卑心理

  表现为在交往过程中缺乏自信,想象成功的体验少、失败的体验多,感到自己不行,缺乏交往的勇气和信心。特别是在与名人、权威、长者的交往中尤为突出。造成自卑心理的原因除自身评价过低外,往往在过去经历的交往过程中曾受挫折,如受人冷遇、讥笑、指责等;另一原因是对自己期望不高,把自己的交往局限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一旦遇到新交往的环境,就会感到害怕,没有勇气打开局面。

  三. 嫉妒心理  表现为对交往对方的长处、成绩心怀不满,抱以嫉恨,乃至在行为上冷嘲热讽,甚至采取不道德行为。

  其它还有害羞心理、孤僻心理、自傲心理、猜疑心理、封闭心理、逆反心理、固定角色心理、敌对心理、干涉心理、强迫心理等不良心理状态。以上人际交往障碍对人际交往所造成的直接影响是:不敢或不能与人交往;交往变得困难;交往给人带来不愉快、压抑等消极情感体验。

  造成人际交往中心理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个性缺陷或人格障碍;缺乏社会经验,缺乏人际交往的经验,尤其是成功的经验;曾在以往的生活中受到过种种挫折;压抑情绪或受到错误的思想观念影响。

人际关系的心理调适


  一. 克服知觉在人际关系中的偏见

  人际交往中,人们会利用多种可能的信息来形成对他人的印象,乃至作出人格上的判断,并据此提出相应人际关系的假设。这种人际知觉会对交往行为和交往过程产生自觉或不自觉的影响。然而,人际知觉中的习惯性错误经常存在,从而给人际交往带来不同程度的障碍。因此,必须克服可能造成的知觉心理偏见,进一步改善人际关系。

  1.第一印象 又称优先效应或首因效应,指第一次见面时获得的关于对方的年龄、姿态、仪表、服装、谈吐、气质方面的初次印象。在人际关系中,第一印象至关重要。一个人在初次见面时给人留下的印象,会影响人们对他以后一系列行为的解释。第一印象的作用具有实际意义。一方面,在看待别人时要尽量避免第一印象的影响,因为它往往导致偏见;另一方面,要注意给别人留下第一良好印象,这对以后的交往显然是有利的。

  2.月晕效应 又称晕轮效应,指在观察某个人时,由于对他的某种品质或特征印象极深,象晕轮一样掩盖了对这个人其他品质和特征的知觉,即所谓“以偏概全”、“一俊遮百丑”。如看到一个人穿着整洁、得体,则很可能认为他做事也细致、有条理,甚至负责任。反之,若对某人印象不好,则往往也忽视了他的优点。月晕效应的产生,大都是在掌握知觉对象的信息很少的情况下作出总体判断的结果。

  3.刻板印象 指在人脑中存在着的关于某一类人的固定形象。一个人见到他人时,常常会不自觉地按其年龄、性别、职业、民族等特征对他进行归类,并根据已有的关于这类人的固定形象,作为判断其个性和确定其交往方式的根据。如年青人总认为老年人是保守的,固执己见的;老年人则认为年青人“嘴上无毛,办事不牢”;教授总是文质彬彬、风度翩翩;商人则是精打细算,斤斤计较等。这些都是在过去有限经验的基础上,对他人作结论的结果。

  二. 改善人际交往关系

  改善人际关系,增进人际交往,是一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同时对心理健康起着重大作用。为此,针对人际交往障碍的原因,加强以下几方面调适,将有助于维护和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

  1.改善个性品质 良好的人际关系,首先要有良好的个性特征。个性缺陷是导致人际交往心理障碍的背景因素或本质因素。为此,应培养热情、开朗、真诚、善良、宽容、尊重人、理解人、富有责任心、自强自立、乐于助人等一系列良好的个性品质。
  2.调整认识 认识是刺激与反应的中介。对人际关系有一种积极的、全面的、善意的认识是良好交往的基础。应该调整认知结构,加强思想修养,发展集体观念,学会全面、辩证地认识问题。
  3.学习交往技能 处理人际关系是一种能力、技术,可通过学习和训练来培养、提高。学习交往技能要注意以下几点:诚恳、热情,同等对待,对人要诚心诚意,关心体贴,不要阿谀奉承或冷冷冰冰;保持善意的幽默感,谈笑风声,切勿挖苦、讽刺或贬低别人;与人交谈时,要认真倾听别人的谈话,眼睛注视对方,待对方讲完再发表自己的看法;讲信用,说话算数,不说谎话,言而有信;不卑不亢,自尊自爱,不丧失人的尊严,也不自命清高。
  4.掌握调节方法 运用心理学、行为学、语言学等理论和技术,可克服、矫正人际关系交往中的恐惧、紧张、焦虑、抑郁、自卑等一系列心理障碍。

  总之,人际关系心理健康并不仅仅是为了减少人际关系的矛盾和障碍,更重要的是为了充分地发挥人际交往的积极功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提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际交往中常见的心理障碍及其调适
免费心理咨询:如何减少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
论当代大学生应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
谈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问题
小学生人际关系
如何搞好工作中的人际关系,中国职业培训网,http://www.a1101.com/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