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痤疮”经典验方集
 
“痤疮”经典验方集 -------------大雪山    发表
痤疮中医称为“肺风粉刺”。主要发生于脸部,好发于青春期。中医认为痤疮主要是由于素提肾阴不足,相火过盛,加之饮食不调惑冲任不调,肺胃之火上蒸于头面部所致。
【验方一】清肺消痤汤(清肺泻热、凉血消痤)
桑白皮12克、黄芩10克、银花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紫花地丁20克、赤芍10克、牡丹皮15克、生地12克、白芷6克、生甘草6克。皮损感染者加公英、连翘。皮脂多伴有痒者加山栀子、苦参。有结节或毛囊肿者加红花、夏枯草、土贝母。【用法】每日一剂水煎分二次服用。
【验方二】加味麻杏甘石汤(清肺泻火、化瘀祛风除湿)
麻黄15克、杏仁15克、生石膏50克、甘草10克、当归20克、川芎20克、生地20克、赤芍20克、苍术50克、防风15克、苡仁50克。【用法】每日一剂水煎分二次服用。
【验方三】银花解毒汤(清热解毒、活血消痤)
银花30克、连翘12克、黄芩12克、川芎12克、当归12克、桔梗9克、牛膝9克、野菊花15克。【用法】每日一剂水煎分三次服用。
【验方四】洗脸美容汤(外用洗面)
鲜樱桃枝叶30克、鲜桃树枝叶50克、鲜槐树枝叶40克、鲜柳树枝叶40克、鲜猪胆一个。
【用法】将药全部切成一寸长、洗净后水煎,待微温后加入2—4毫升猪胆汁搅匀后洗脸,早晚各一次。一日一剂。
【验方五】内服美容煎(清肺养阴、凉血美容)
枇杷叶12克、冬桑叶12克、麦冬12克、天冬12克、黄芩12克、菊花15克、生地15克、白茅根15克、白鲜皮12克、地肤子9克、葶苈子9克、白芷9克、桔梗9克、茵陈12克、牡丹皮9克、苍耳子9克。【用法】每日一剂水煎分三次服用。
【验方六】痤愈汤 (祛风、清热、利湿)
荆芥、防风、黄芩、白芷、桔梗、浮萍、牡丹皮、皂角刺各10克、生首乌20克、苦参20克、牛膝15克、土茯苓20克。有脓疮囊肿加银花20克、连翘15克。有疤痕加丹参30克。【用法】每日一剂水煎分三次服用。
【验方七】消痤饮(利湿清热、开腠畅汗)
赤小豆20克、细辛6克、麻黄3克、银花10克、泽泻8克、茯苓15克、车前仁8克、神曲15克、红花3克、甘草6克。【用法】每日一剂水煎分三次服用。
治疗痤疮中药方剂
中医处方(一)〖辨证〗肺热郁滞。〖治法〗清肺热,行郁滞。
〖方名〗黄芩清肺饮。〖组成〗黄芩9克,当归6克,红花6克,川芎9克,赤芍9克,生地9克,葛根9克,花粉9克,薄荷1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出处〗《美容护肤中医八法》。
中医处方(二)〖辨证〗风寒外束,阳气内郁。
〖治法〗滋阴清热化瘀,治疗痤疮秘方。
〖方名〗滋阴清热化瘀汤。
〖组成〗元参15克,天冬15克,花粉15克,赤芍15克,虎杖20克,生石膏20克,生山楂20克,桑白皮10克,白芷10克,白花蛇舌草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出处〗李元文方。
治痤疮的中药
  组方:药用生石膏(先煎)、生地各30克,黄芩、茯苓、泽泻各15克,知母、黄柏、山萸肉各12克,丹皮、赤芍、桃仁各10克,甘草6克。
  脓疱加银花,蒲公英,硬结加皂角刺,穿山甲,囊肿加夏枯草、生牡蛎、溢脂加虎杖、草决明。
服法:每天1剂,水煎,分早午晚服。15天为1疗程,直至皮损完全消退,溢脂明显减少。患部应避免搔抓、忌食煎炸、肥腻、酒、辛热之品。孕妇、月经过多者禁服本方。
  功能:清肺泻火解毒,滋阴健脾利湿,凉血化瘀消肿。  
========================================================
痤疮验方 ;建议你可以内服龙胆泻肝丸,外擦药膏(甲硝唑0.2克的20片,吗啉胍0.1克的20片,绿药膏15克的一支,皮康王7克的一支,将药片研成粉末,与两种药膏混合均匀,每日两次,涂抹患处。疗效经验证较好。此方在天津很多人都知道,我们单位的同事也喜欢给家里的孩子配制使用)。还要注意尽量少吃海鲜、羊肉、辣椒等辛辣、刺激性食物。禁烟酒、油炸食品
痤疮常用验方::银花30克、连翘12克、黄芩12克、川芎12克、当归12克、桔梗9克、牛膝9克、野菊花15克.
1、脓疱红肿疼痛,加黄芩9克、黄柏9克、紫花地丁30克;
2、结节囊肿多,加夏枯草30克、牡蛎30克、白芥子9克、丹参30克;
3、头晕目痛,加龙胆草12克;
4、便秘,加大黄30克;
5、胸胁痛,加柴胡9克;
6、尿黄,加白茅根30克;
7、气虚,加党参30克;
8、结节、囊肿迁延难消,加三棱9克、莪术9克、红藤30克、败酱草30克、浙贝母9克;
9、月经不调,加益母草30克、当归9克、丹参12克。
水煎,分两次服用,每日一剂。
-----------------------------------------------
治痤疮验方:杷叶15克,山桅10克、薏米15克、黄柏10克、兰根10克、桑皮10克、花粉15克、白芷10克、赤芍10 克、茅根15克、夏枯草15克、黄芩10克、知母15克、仙合草15克、台乌10克、甘草6克。工联方
治痤疮验方
配方:桑白皮、黄芩、夏枯草各20克,枇杷叶、黄连各9克,连翘、赤芍各15克,山楂、薏苡仁各30克,炮穿山甲10克。
治痤疮验方
生大黄(后下),白芥子各10克,石榴皮、侧柏叶、丹参各15克,白花蛇舌草30克,焦山楂60克,甘草5克。每日1剂,早晚分服。主治:痤疮(粉刺,又名青春痘)。
功能:本方具有通便泄热,消脂化痰之功。
注:本病皆由胃肠积热日久,痰瘀积聚所致。本方治疗痤疮大约服药10-20剂,可获良效。
.枇杷清肺饮合茵陈蒿汤加减:(赵纯修-中医皮肤病学)
金银花30克,茵陈30克,野菊花15克,生槐花15克,白茅根15克,枇杷叶9克,山栀子9克,赤芍9克,黄芩9克,黄连6克,甘草6克。 水煎服  
寻常痤疮 ==oO鸢ゾ尾Oo    
概  述
     寻常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是青春期的常见病,多发于15~30岁男女青年c一般认为,本病多由于青春期间雄激素分泌增加,皮脂腺发育旺盛,使皮脂腺毛囊管壁出现角化,堵塞皮脂的排出而形成“月旨栓”,且与遗传因素有关,但其确切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现代西医学亦无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患者常因影响面部的美容而深感苦恼。应用中医中药治疗本病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痤疮,在中医学中相当于“痤”或“痤痱”,或称之谓“肺风粉刺”、“面疮”等。最早的记载见于《黄帝内经》:“汗出见湿,乃生痤痱……郁乃痤。”(《素问·生气通天论》)不仅指出了汗湿为其主要病因,且“郁”字总括了本病的病机所在。晋代《肘后备急方》提到本病发生在面部,故称面疮。隋代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说:“面疮”者,谓面上有风热气生疮,头如米大,亦如谷大,白色者是。”比较详细地描述了本病的症状。特别是清代吴谦在《医宗金鉴》中对本病的症状、病因、治法、方药等作了更为全面的论述:“此证由肺经血热而成,每发于面鼻,起碎疙瘩,形如黍屑,色赤肿痛,破出白粉汁。日久嘴成白屑,形如黍米白屑。宜内服枇杷清肺饮,外敷颠倒散,缓缓自收功也。”以上论述,说明古代医家对本病的诊治已积累了相当的经验。
    现代中医治疗本病的首篇论文发表于1958年。在60年代,除了中医中药外;针灸治疗本病也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70年代段起,临床报道逐渐增多。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人们对自身健康美的追求日益迫切。至80年代,中医界对痤疮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观察和研究,有关临床资料大量涌现。在病因病机的探讨中,医家们通过临床实践,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对古代“郁乃痤”的病机认识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补充和完善。在治疗方面,除沿用传统辨证分型进行论治外,强调内治与外治并重,辨证治疗与专方治疗并重,药物治疗与针灸治疗并重。另一方面,在治法上亦有所创新,如在服药方面,有采用周期服药法治疗女性患者。在针灸治疗方面,采用电针、耳针、埋针、刺血等法,明显提高了临床疗效。据统计,中医针灸治疗本病的有效率在90%左右。
    本病的机理研究,近年来也开始引起重视,如进行了血清锌、铜及维生素A、E值的测定,结果发现,均比健康人明显降低,提示了痤疮患者体内微量元素代谢均呈紊乱现象。实验研究亦表明,患者的血粘度较正常人为高,且较正常人产生过多的皮脂。这些均显示皮脂代谢紊乱,血液循环不良是发病的重要因素,与中医认为瘀血、湿热致病说颇为吻合。
病因病机
     古今资料表明,引起痤疮的病因主要与外邪、饮食、血热、湿热之邪为患有关,其病理机制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邪袭腠理 肺为娇腑,易受外邪侵犯,劳累汗出当风,迫于肌肤,正邪之气相搏,闭阻卫阳之气,卫气郁滞则脂液津血运行不畅,蓄于玄府,发为痤疮。
    肺经邪热 本为阳热内盛之躯,又嗜烟酒,久则生热,邪热郁于肺中,皮毛为肺所主,而鼻属肺,肺经郁热熏蒸肌肤,血热壅滞毛窍而成。
    胃肠湿热 过食辛辣、炙赙之品,湿热内生,结于肠胃,肺与大肠相表里,肠胃热盛,腑气不通,移热于肺,上熏滞于肌肤毛窍,瘀久生毒,痤疮乃发。
    脾失健运 思虑、劳累过度损伤脾气,运化水湿功能失职,致湿无出路而聚于体内,郁久化热生痰,湿热挟痰,凝于肌腠毛窍而发痤疮。
辨证分型
     痤疮一病由于好发于青春期,故绝大部分患者在临床上表现以实热证居多,分析综合各地资料,可具体辨证分为以下三型:
    1.肺经热毒 颜面痤疮以鼻周多见,其疹舨热红痛,或中有脂栓,用手指挤压,有小米或米粒样的液体排出,甚者可见脓疮,伴颜面潮红,口干咽燥。舌质红,苔微黄,脉来浮数。
    2.肠胃湿热 颜面丘疹色红,微肿,疼痛,皮损部以额部、口周为多,皮脂分泌较多,炎症严重时伴见脓疮。同时可见口苦口干,纳呆腹胀,小便溲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厚腻,脉象濡数。
    3.血热瘀滞 颜面皮疹呈黄豆或指头大小,色红或紫红,同时伴有囊肿、结节、疤痕等不同程度的皮肤损害,搔痒和疼痛交替出现,严重者呈橘皮脸。舌质暗红或边有瘀点,苔薄白,脉来细涩。
疗效标准
     基本治愈:皮疹消退,无新疹发生,局部仅残留极少数皮肤损害。
    显效:皮疹缩小,皮肤损害消退在70%以上。
    有效:皮肤损害消退在30%以上或炎症明显减轻。
    无效:皮疹稍见减轻,或无变化,或较原先加重。  
分型治疗
(1)肺经热毒  ;治法:清肺解毒消疹。
    处方:桑叶9克,菊花9克,枇杷叶(包)15克,荆芥7克,黄芩15克,生地12克,白花蛇舌草30克,玄参12克,桔梗6克,栀子5克,川芎9克,蒲公英20克。
    加减:若搔痒甚者加蝉衣、防风;疹色紫红加紫草;大便秘结加生大黄;月经不调加丹参、益母草。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以上方为基本方加减治疗319例,基本治愈135例,显效122例,有效5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8.1%。
    常用成方:枇杷清肺饮、桑菊饮、银翘散、防风通圣散、普济消毒饮等。
(2)胃肠湿热   ;治法:清热化湿通腑。  
    处方:茵陈10克,黄柏7克,知母9克,枇杷叶9克(包),生地30克,黄芩9克,丹皮9克,米仁20克,茯苓12克,制大黄9克,生甘草3克。
    加减:有脓头形成加蒲公英、蚤休;痒甚者加地肤子、白藓皮;纳呆乏味者加山楂、炙鸡内金。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亦可煎水湿敷患处。
    疗效:以上方为基本方加减共治疗417例,基本痊愈286例,显效76例,有效4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8.3%。
    常用成方:三黄汤、黄连解毒汤、黄连泻心汤、龙胆泻肝汤、清胃散、承气汤等。
(3)血热瘀滞 ;治法:清热凉血化瘀。
    处方:丹参30克,生地36克,赤芍15克,土大黄15克,当归尾9克,红花6克,丹皮12克,蛇舌草15克,凌霄花10克,生甘草3克。
    加减:搔痒甚者加地肤子、苦参;疤痕形成加马勃、牡蛎、皂刺。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共治疗78例,基本痊愈15例,显效22例,有效3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4.8%。  
    常用成方:血府逐瘀汤、丹参饮、桃红四物汤等。
专方治疗
(1)蛇舌山楂饮 ;组成:蛇舌草、山楂各30克,生地,紫丹参各20克,玄参15克,枯芩10克,生甘草5克。
    加减:气滞血瘀加郁金、红花、莪术;脾胃湿热者加炒白术、炒山栀、地肤子;肺热加桑白皮;有脓头加紫花地丁;皮脂溢出盛者加龙胆草;大便秘结者加大黄。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共治疗54例,基本痊愈33例,显效1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6%。
(2)清肺消痤饮;组成:桑白皮10克,黄芩10克,银花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紫花地丁20克,赤芍10克,丹皮15克,生地12克,白芷6克,生甘草3克。  
    加减:皮损感染重,脓血疹多加蒲公英、连翘;皮脂多加苦参;有结节或囊性皮损重者加红花、夏枯草、土贝母。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饭后服用),4周为一疗程。
    疗效:共治疗100例,基本痊愈45例,显效28例,好转2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5%。
(3)三皮四物汤  ;组成:地骨皮、白藓皮、丹皮、生地、当归、川芎、赤芍、川牛膝适量。
    加减:夹湿者加黄柏、苍术、米仁;挟风者加防风、蝉衣。
    用法:月经干净后12~15天服药,每日1剂,连服6~9剂,共服3个月经周期。闭经者,服完9剂,间隔20天再服9剂。服药期间忌辛辣,并停用其他一切药物。
    疗效:共治疗女性患者88例,显效61例,有效2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6.6%。  
(4)搽剂  ;组成:赤石脂、密佗僧、硫磺、樟脑、天仙子、白果各10克,冰片3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加入75%乙醇300毫升中,分瓶装之,密封5天后即可用之。用前先将药物充分摇匀至未见沉淀,以棉签蘸药外搽皮损处,早晚各1次,10天为一疗程。
    疗效:共治144例,基本治愈76例,有效6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5.8%。  
(5)痤疮搽剂 ;组成:硫磺5克,枯矾10克,生大黄5克,黄连3克,黄柏3克。  
    用法:上药共研极细末,过筛,加冷开水70毫升,拌匀,装瓶备用。于每晚临睡前将药液摇匀,用消毒脱脂棉蘸稀糊状药液搽于患处,第2天早晨洗脸时洗去,须坚持天天用药,连续7~30天。
    疗效:共治疗Z0例,皆近期治愈,疗程最短仅7天,最长25天痤疮
其他疗法
(1)针灸    ①体针
    取穴:主穴:曲池,合谷(双)。配穴:肺经风热加大椎、肺俞穴,肺脾风热加足三里,冲任不调加三阴交。
    操作:以上穴分2组治疗,针刺组57例,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2分钟;电针组87例,用G6805治疗仪,断续波,每次通电20分钟,均每日1次,20次为一疗程。    
    疗效:针刺组57例中,基本痊愈30例,显效2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5%;电针组87例,基本痊愈76例,显效11例,全部有效。
②穴位注射   ;取穴:足三里。  
    操作:抽取患者自身静脉血2毫升,迅速加人生脉注射液2毫升,摇匀即注入双侧足三里。抽血和穴注均按常规消毒,每5天治疗1次,5次为一疗程。
    疗效:共治疗112例患者,治愈105例,占93.8%。其中一个疗程治愈者35例,占31.25%,二个疗程治愈者70例,占62.5%。余经1~2个疗程治疗均获显效。
③耳穴刺血 ;取穴:a.耳前(热穴),耳后(相当于降压沟);b.内分泌、皮质下穴。  
    操作:每组每次取一穴,仅用一侧,两侧轮番使用。常规消毒后,用细三棱针(亦可用眼科小手术刀片)迅速刺出血(划破表皮0.1cm),以酒精棉球拭净,随后用消毒干棉球压迫针眼,以免感染。每隔一日针1次,10次为一疗程。
    疗效:共治疗217例,基本痊愈132例,显效59例,好转2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9.53%
④剃络拔罐 ;取穴:主穴a.大椎、至阳;b.身柱、筋缩;c.神道、命门。配穴:降压沟、热点、胃穴(均为耳穴)。
    操作:主穴每次取1组,以三棱针或皮肤针叩刺数下,出血,然后拔罐20分钟,起罐。配穴用三棱针或手术刀片(15号)割治,出血数滴,每次选1~2穴。隔日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5~7天。  
    疗效:共治疗254例,基本痊愈161例,显效22例,有效6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9.2%。
(2)单方验方  
    ①天葵米仁方;组成:紫背天葵草50克(干品15克),薏苡仁30克。  
    用法:上二药用淘米水500毫升煎煮半小时,内服半小碗,分3次服,同时取热药汁适量擦洗患处,隔日1次。
    ②剃猬油(外用);组成:刺猬油。
    用法:取刺猬脂肪,入锅慢火熬油,凉后微凝为浅黄色,涂于患处皮肤,每日1次。
其他措施
     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忌用手挤压痤疮,以防止感染。
    饮食保持清淡,富于营养,如多吃糙米、萝卜、白菜、豆制品等含大量维生素A、C的食物。因清淡食品能减少皮脂腺的分泌,维生素A和C可以防止皮肤及毛囊角化,使毛囊口通畅,有利于脂液分泌物的流出,减少痤疮形成的机会。
-------------------------------------------------------------------------------------------
中医战“痘”进行时------本文同时由  平常心 发表
  坊间传言,长在不同部位的痘痘,除了影响美丽程度不同,还代表着人体不同脏腑的功能状况,所以可针对性地用不同方法调理。有道理吗?记者特地请教了中医皮肤科专家。
  分区战“痘”有无道理?
  坊间流传,痘痘长在身体、面部的不同部位,意味着肺火旺、肝火旺或肠胃湿热等不同的身体状况,根据这些判断,再相应进行食疗或药疗,去痘的同时也有利于对身体的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调理。这些说法是否科学?
  “青春痘就是痤疮,从西医看,发病原理是雄性激素旺盛,引起皮脂腺分泌增多,使毛囊、皮脂腺堵塞,引起的炎症性皮肤病。因此痤疮多发于青春期。不过,现在都市人生活紧张,面部清洁不到位,不少人过了青春期还会有‘青春痘’。”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副主任查旭山博士告诉记者,“而中医则强调整体的观念。人体经络血气运行到某处遇到堵塞不畅通,会有一定表征。故以痤疮生长部位及色泽作为身体状况的表征,有一定的道理。针对性地喝凉茶、刮痧,以中医药辨证治疗,对于治疗痤疮是有一定作用的。”
   简单而言,通常长在额头上的痤疮表示心火旺,长在面颊部则表示肠胃热,长在下巴是表示肾阴虚,长在后背表示肺火旺,长在鼻部则多与脾脏有关。”查旭山说,“根据发病部位的不同,医生会给予不同的引经药,如长在额头可选用白芷、黄芩,长在面颊部可选用大黄、枳实等,常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这不等于只看痤疮的生长部位就可下结论,还要结合皮疹的色泽及全身症状辨证调理才准确,这充分体现了中医局部与整体相结合的整体辨证理念。”
   分类战“痘”简明自测
   查旭山表示,中医治疗痤疮,更常用的是按照痤疮的特点、发病时间等分类型辨证治疗。市民了解一些相应知识,可以在日常饮食中加以注意———
●胃肠湿热型 ;如果痘痘生长期间在2个月内,颜色较鲜红,舌苔黄腻,脉速较快,常有便秘,则属于此类。这一类痘痘是最常见的。通常用清热泻火通便的原则治疗,如防风通圣丸、三黄片等。居家煲汤时放些野菊花、金银花等清热祛火的中草药有一定效果。
●阴虚火旺型 ;若痘痘生长时间超过2个月,甚至达到数年,颜色暗沉,皮肤干燥,舌苔少,舌质红,则属于长期火热灼伤阴液引起肝肾阴虚,需要滋阴补肾,如六味地黄丸、二至丸等是对症的中药。居家煲汤时可加入熟地、女贞子、旱莲草等辅助治疗。
●冲任不调型 ;许多女性在月经周期前会猛长痘痘,这就是冲任不调型。治疗原则是疏肝理气。比如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逍遥丸、丹参酮等。平时煲汤时可加入益母草、丹参、陈皮等,兼有调经之效。但须注意,用丹参煲汤需后下,因为煲得时间过长,丹参中的有效成分丹参酮容易挥发掉。
●气滞血郁型 ;此类多是由精神紧张、情绪不佳引起肝气郁结而造成,多生于面颊部。此类战“痘”除了要疏肝解郁,更要情绪稳定,生活规律。
  另外,部分患者伴有体乏无力、头重,痘痘坚硬,长时间不退,可在煲汤时放土茯苓、山药、浙贝等,以达健脾祛湿化痰之效。
  战“痘”必备手册
  少吃甜、辣、燥热、油腻食物。辛辣刺激之物大多性热,而高糖食物会使人体代谢加速,使皮脂腺分泌增多。痘痘群发者大多内热,所以应多吃清热祛火的食物,如水果、蔬菜等。
  正确洗脸。保持皮肤清洁很重要。可用含有硫磺、石碳酸等成分的药皂洗脸,但切记水温不可太高,因为高温会刺激油脂过度分泌,反而助长痘痘。
  规律生活,心情愉快。紧张、烦躁的情绪同样会使皮脂腺分泌增多,而规律的生活有助于保持内分泌的正常。
  发现痘痘,及时治疗。痘痘长时间不好,易留下色素斑或暗疮印,部分治愈后留下较深的凹陷性疤痕,难以愈合,影响美容。因此,应及时到正规医院的皮肤科治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痤疮(青春痘)效验良方
痤疮中医药疗法综述
痤疮怎么调理?推荐中医5个验方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
长寿中药配方
《民间偏方大全》> 皮肤偏方 > 痤疮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