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陆泽文化系列:邢侯搏戎
邢侯搏戎御郑
古时,邢台为王畿之区,京畿重地,政治经济地位突出。占据邢地可以给养充足,控制一方;同时,古邢台又是交通要衢,便于军队调遣和粮草运输;邢台北部是北方少数民族游牧文明和中原农耕文明的分界线,因此,当北方少数民族侵扰中原,邢台则首当其冲。无论商贾还是军队,无论朝宦还是百姓,南下北上,东进西突,古邢台都是必经之地。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腴肥沃的土地,使得邢台成为古黄河下游的锁钥之地,外侵不断,内战频仍,成为历代帝王兵家逞智斗勇扬威争胜的用兵舞台。
邢国自建国伊始,就与北方的戎狄长期征战,金文中多次记载了“邢侯搏戎”的战争。
周朝时,中华民族有华夏和戎、狄、蛮、夷的区分。南方为蛮,东方为夷,西边叫戎,北边叫狄。戎和狄主要分布在今黄河流域以北和西北地区。戎狄势力强盛,经常南下侵扰,中原诸国深受其害。邢国建立后,严守中原之门户,与戎狄抗衡400年,很好地履行了屏藩周疆的重任,受到了周王室的高度赞誉,从而留下了邢侯搏戎的美谈。
1978年,元氏县西张村西周墓葬内出土了青铜器臣谏簋,其内底铭文共8行72字,大体内容为:当戎人大举出现于泜地时,邢侯即率军与戎人作战,同时命令谏率亚旅驻守于泜地,并任命谏为执政大臣。谏禀告邢侯,其子早亡,请邢侯允许其胞弟的长子入朝,继承他的官职。这个请求得到了邢侯的应允,于是制作臣谏簋来记录这件事。
到春秋末期,邢国国势逐渐衰微。晋献公十六年(前661),北方强狄再次侵犯邢国。重兵压境之际,邢侯派人向齐国求援,可是远水不解近渴,当齐桓公带兵赶到邢国时,城池已被攻破,狄人已经纵火烧了都城,带上抢掠的财物,闻风逃遁,只留下一片废墟。邢侯在齐桓公的帮助下,把都城迁到夷仪山下(今浆水一带),并组织士兵筑起夷仪城。邢国迁都夷仪之后,失去了原有的广大国土与不少民众,本身已不具备复国图强的力量,只能仰仗齐国的保护而生存。
经过休养生息,邢国的国力有所增强。但天下依然大乱不止,12个诸侯国互相纷争,连年征战。称雄一方的郑国为了扩充地盘,悍然派遣蔡仲统率大军进攻邢国。蔡仲挥师北渡黄河,长驱直入,攻破太行山夷东三关,直逼邢国陪都夷仪城。在国家危亡的紧要关头,邢国上下,同仇敌忾,坚守关隘,利用居高临下的地理优势,在黑龙关设置伏兵,布下天罗地网,当郑军进入伏击圈,邢国出奇制胜,一举击败了长途行军又不熟悉地形的郑国军队。
蔡仲身受重伤被俘,在被押送邢国陪都夷仪城的途中,趁混乱之际挣脱枷锁仓惶逃命。时过两千余年,蔡仲仓惶逃跑的路径依然留在邢台的土地上,脱锁沟、徘徊、放甲铺、城计头、将军墓等村庄的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邢台历史】邢国
西周古国——邢国,抗狄战神,长期与北方戎狄较量
南北大门户——邢国,抗狄五百年,周室防御北狄的重要屏障
邢姓起源
邢国迁都夷仪城的那些事
千年之战—邢晋魏赵四国接力剿灭中山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