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苏轼:世间再无苏东坡

出生眉山

九百多年以前,乐山以北大约四十英里之外,眉州眉山镇出生了一个婴儿,这是镇上苏家出生的第二个孩子,第一个孩子不幸夭折,这个男孩便是苏轼。这座盛产文学家的小镇迎来了有一个被后世遵奉的文学奇才,而苏家走出了三位杰出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苏洵,苏轼,苏辙。

苏轼的父亲苏洵,天性沉默寡言,就政治上的抱负而言,算是一生不得志,但二十七岁才发奋读书的他,秉赋颖异,气质谨严,思想独立,在文学上他有伟大的造诣。或许就是这样的家庭出生,苏轼和他的弟弟像父亲一样,从小就是时刻准备着上京应考。

苏轼家从祖上算起也是富余之家,有自家的田产,比一般中产家庭富有。也应从祖父一代,到父亲都以读书为要,从小就饱读诗书,从六岁开始入学,苏轼一直勤奋好学,加之家庭殷实,为读好书创造了许多的条件。二十岁左右的苏轼兄弟准备和父亲一道进京应考,不过在那个时代,他们也到了娶妻生子的年龄,十八岁的苏轼娶了同镇的王弗小姐,兄弟二人都完婚以后,父子三人一起赴京应考。

名震京师

苏轼从小就接受哀悼良好的教育,家庭条件优越,读书环境好,他的应考显得很轻松,没有像范进那样的很多考生考几次甚至几十年科举的。苏轼一考及中,而对于他来讲,更加幸运的是遇到了一生的伯乐——欧阳修。那时的欧阳修不仅是朝廷大员,科考主考,还是文学上的权威。当他读到苏轼的应试文章,对其文采时大加赞赏。在那个时代,文风虚无,华而不实,苏轼的文章质朴无华,充满了真情实感,欧阳修读来时爱不释手,他发现了一匹千里马。不过,欧阳修觉得这一篇文字有可能时自己的学生曾巩所作,碍于避嫌,给这篇文章打了第二名,至此,苏轼闻名于京师,成为了宋代文坛的大明星。

初次为官

名震京师,苏轼二十岁就高中进士,三十岁就成为当时名头最响亮的大文豪,人生走向了巅峰。苏轼从此就开始了自己的为官生涯,那个时代的士大夫,从小接受的时儒家经典的教诲,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苏轼为官时时刻刻在为国家和百姓着想。不久,因母亲的去世回乡守礼,居丧守礼的一年多时间是他青年时期最快乐的日子,兼有年轻妻子相陪,人生得到了短暂的闲暇。之后苏家得到了朝廷的诰命,上京赴职。

个性张扬,生性骄傲,才华外露,一直成长在表扬声中的苏轼,难免会遭受其他人的妒忌。而让他更糟心的是,神宗即位,王安石主政朝纲,为国家强盛和改变社会现状,开启王安石变法。苏轼反对王安石变化太快,太急,他很是焦虑,对于国家所面临的局面他不能置身事外。为此专门上书皇帝,一张《上神宗皇帝书》奏章,劝谏皇帝,可惜他的观点和想法得不到当时主政者们的认可,无法改变时局。变法三年,他的恩师欧阳修心灰意冷之下也辞官回乡,归隐不问世事。对于王安石来讲,为了让变法达到成效,作为当朝宰相的他在各个岗位安排了自己的亲信。而苏轼反对许多的变法举措,这就招致了许多小人物的攻击。

这个年轻气盛,才华横溢的年青人在朝廷为官时郁郁不得志,被贬谪地方在所难免。

乌台诗案——被贬黄州

对苏轼不满的人,不断的找各种理由和证据来攻击他,包括他写的文章和诗词里面,抽丝剥茧,想搬到苏轼。

凛然相对敢相欺,直干凌空未要奇;根到酒泉无曲处,时间唯有蛰龙知。仅仅时一首抒情言志的诗也都被拿出来批判,一时苏轼处于危险境地。

然而对于苏轼来说最致命的,是在调任湖州任知府时,上表谢恩,一篇《湖州谢上表》却成为小人物们的机会和抓住苏轼的把柄。他们从苏轼的大量诗作中挑出认为隐含讥讽之意的句子,才上任三个月的苏轼被逮捕,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乌台诗案”受牵连者达数十人,被下入监牢的苏轼并不知道自己的命运将会怎样。一度认为自己会被处死的他牵挂自己的弟弟,在狱中思考人生的他,觉得也许弟弟才是他最重要的人。

《狱中寄子由》

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

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

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人间未了因。

一面感叹自己的牢狱之灾,一面想着自己的弟弟,寄希望与弟弟生生世世为兄弟。

贬谪黄州

幸运的是,苏轼即使被关押在监狱,许多的人走在营救他,最后逃过一死,被贬谪黄州当团练副使。被贬黄州是苏轼人生最重要的转折点,从一代大文豪,青年得志,一下被贬谪到偏远之地,几乎成为了平明百姓。人生际遇如过山车一样,他说自从被贬谪之后很少能够接到亲友们的书信,即使自己写了许多信给他们,但是一个带罪之人,谁敢与自己亲近呢?感概人生多凄凉。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一曲《卜算子》道尽身处逆境的自己感怀人世凄凉的同时并没有放弃生活,面对困难变得更加坦然,乐观旷达,相信自己能够通过努力度过难关,唯一的遗憾就是内心深处的孤独和寂寞是他人无法理解的。

苏轼在黄州的境遇很困难,带罪之人,没有权力,没有薪水,但是生活还要继续,一家老小还要吃饭。幸得好友马梦得不相弃,不远千里跑来和他同甘共苦。在苏轼的内心,越是在艰苦的环境下,一定要把人生活得更加精彩,不能让环境吞噬了自己。为了生活,他向朋友那里索要得一块五十亩的土地,因这块土地在住所的东面,即为东坡。东坡的由来就是如此,为了生活下去,他亲自耕作。把贫穷和逆境的生活过的如此丰富,是需要勇气的。生会的锤炼,让他对这一切泰然处之,过上了平凡的生活。黄州的五年,彻底的改变了苏轼的人生,他对生活的际遇有了更深的认识,他的文风有了巨大的改变。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就是人生,无论什么样的处境,都需要过得真实,潇洒,能够自我突破和超越。

而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诉说着一种雄心壮志,但是又感慨成败转头皆空,人世变迁无常,只有赤壁的这山石依旧在,必须接受生命的短暂和无常,乐观的对待生活。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在他的《临江仙》里,则表现他对待生活的豪迈和豁达。黄州不仅让苏轼重新看待生活,也奠定了他未来的文风,在此之前词并不被主流文字认可,到了苏轼这里才与诗一样成为言志和载到的一种形式。

回京师

世事风云变幻,是你始料不及的,在黄州待了五年的苏轼,神宗离去,司马光当政,再次被朝廷启用,苏轼结束了他在黄州的艰苦日子。苏轼在回京的途中还去拜访了赋闲在家的王安石,虽然他们政见不同,但互相欣赏彼此的人格和文采,王安石对苏轼的评价是:不知更几百年,方有此人物,两人相谈多日。

回到朝廷的苏轼并没有重新登上另一个巅峰,面对朝廷的新做法,苏轼一如既往提出反对意见,他依然站在国家和人民利益的立场上说话。显然,这是不被待见的,苏轼感于自己在朝廷无法为国效力,希望能到地方任职,至少在地方能够造福一方。

苏轼去到了杭州当太守,这里他来了两次,作为杭州地方官,他整治西湖,今天的西湖美景得益于他的治理。他一生的执政理念就是爱民如子,然而命运并没有垂青他。

被贬岭南

朝外为官,并没有让苏轼远离是非,朝中之人一刻也没有忘记要诋毁他,苏轼再次被流放岭南,路途艰难,苏轼遣散了家小,只有朝云却不愿意离开苏轼而去。朝云陪着苏轼来到岭南,一个作诗,一个弹琴,她成为晚年里最懂苏轼的人。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人生几何,苦最多,他乡过处,谁处是吾乡。

再被贬儋州

岭南并不是苏轼最凄苦的归宿,朝廷一纸诰命,他再次被流放到儋州,海南岛,这个离朝廷最南的岛屿上。此时,苏轼已经年近六十了,生活的打击从来没有停止过,海南岛是一个更苦的地方,他的人生快到了尽头,但是依然坚强的活着,发挥人生余热去造福一方。朝廷感于他已年老,招其回京,但路途的艰险和奔波,苏轼在常州病倒了,这一病就没有再起来。一代文豪,政治家,书法家病逝常州。

尾声

苏轼评价自己,一生饱经忧患,也许与命运有关,一首《自题金山画像》对自己的一生做了总结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从此,人间再无苏东坡。

苏东坡的一生有过青年得志,有过春风得意,但都是短暂的。一生被贬谪多次,艰难困苦,但从来没有屈服,依然乐观的活着。他说:人的一生,每一段生命都是值得的,不是屈服于时代,而是要超越时代。

无论古今,平凡和卓越,都可共勉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蓑烟雨任平生 | 品读苏东坡(三)
陆先武||千古风流一东坡
趣谈苏东坡
【宋代词人】苏轼: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苏东坡|人生哪有完美,不过看开一点
苏东坡:《自题金山画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