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才子纪晓岚为啥是官场上的“不倒翁”?真实的纪晓岚是什么样?
userphoto

2023.05.04 布基纳法索

关注

引子:“铁齿铜牙两片嘴,吃的是锅中的米。”

人们知道纪晓岚大多是因为通过观看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在剧中纪晓岚诙谐风趣,和皇帝称兄道弟,与和珅斗智斗勇,而且才智极高,还,还,还很正派,对于剧中的美女也没有下手,并且是刚正不阿是位清官。关于历史方面的文学作品毕竟不能代替历史,就比如探究三国历史不能只看《三国演义》一般。

真实的纪晓岚与影视剧里的纪晓岚那是大大的不同,他不怎么吃锅中煮的大米,他爱吃肉。

纪晓岚的三大爱好

纪晓岚是位大才子,但是他也是普通人,普通人的爱好在他身上一样不少。

第一,他爱吃肉

纪晓岚爱吃肉那是吃出了境界。吃饭的时候几乎不怎么吃谷物和蔬菜,以肉为主食。

“平生不食谷面或偶尔食之,米则未曾上口也。饮时只猪肉十盘,熬茶一壶耳。”

因为爱吃肉,所以纪晓岚很胖,而且他“貌寝“,就是长得不怎么样,个子也不高,又是个近视眼(“短视”)——是不是与你心目中风流倜傥的才子形象相去甚远?

第二,他是个烟民

这一点倒是跟电视剧里一样。纪晓岚烟瘾很大,他最喜欢的就是那小兰花,抽起来十分带劲儿。纪晓岚无烟不欢,以至于到了朝堂之上都不能够停下来吸烟。因而,很早就被人称为“纪大烟袋”。

除了这些,他还有个口吃的毛病,试问,一个说话结巴的人怎么能跟油嘴滑舌的和珅斗嘴?而这样一个爱吃肉,爱抽烟,整句话都说不利索,又老又胖又丑的近视眼,竟然有很多女人喜欢他。

第三,他喜好女色

这其实没什么可批评纪晓岚的,毕竟“寡人有疾,寡人好色”是每个男人的通病,有病了就得治。纪晓岚选择了一个老婆六个小妾来治病,而且临时发病了找露水红颜来治病更是数不胜数。

据说他每天都要亲近女色,清晨,中午,下午,傍晚,凌晨,非常有规律。而且,他虽说是位才子,可是每次写文章之前都要先云雨一番,否则文章就写不下去。乾隆皇帝为了给他治病好让他专心编修《四库全书》,特意赐给他两个宫女好让他安心创作。后来,这两个宫女被纪晓岚带回了家,他称自己这是“奉旨纳妾”。

不过,有个奇怪的事情,就是后来纪晓岚的墓葬在河北沧县被发现,但是人们在墓葬中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现象,那就是墓室中有7具清代女子的残骸,却唯独不见了她们的夫君,也就是纪晓岚的尸骸。这个发现让专家们很是疑惑,有人猜测是纪晓岚为了避免被盗墓,才死后不入坟,至于他具体埋在哪里,就不得而知了。

纪晓岚历经三朝,活了81岁,在那个时代可说是老寿星了。他死后嘉庆帝还赐予了碑文,不像和珅只在乾隆朝风光,嘉庆登基,和珅跌倒。那么,纪晓岚是怎么做到在官场上成为不倒翁、常青树的呢?

浮沉宦海如鸥鸟,生死书丛似蠹鱼

这是纪晓岚自作的挽联,也是对他一生经历的真实写照。纪晓岚做官做到死,在学术盛兴的乾嘉时期,这种选择也是耐人寻味的。

一、出生有异象,天赋异禀。

纪晓岚的出生被附会了种种神奇之说。他出生时,祖父纪天申梦见一道火光闪入楼中,随后纪晓岚出生;还有传说纪晓岚是火精转世,自五代时期献县就有驱赶火精的习俗,相传火精为女性,赤身出现在火光中。纪晓岚出生前,当地又发现火精,人们敲打铜器来驱赶,火精闪入纪家,这时纪晓岚出生,耳垂有穿痕,脚白而尖,状若缠足,像极了火精。除了火精转世外,还有蟒精、猴精投胎的传说。其实这些都是附会了纪晓岚喜欢吃,性子喜动。晓岚是他的字,他的名是纪昀,“昀”意为日光,以它为名就是和光怪有关。

后面又有很多神奇的事情。比如两三岁时,几个身穿彩衣、佩戴金钏的泥娃娃和他一起玩耍,亲切地叫他弟弟;四五岁时,纪晓岚双目如炬,在黑暗的地方看东西没有丝毫障碍,七八岁后,视力才慢慢变得像普通人一样;31岁考进士前问卦,测了一个“墨”字:“黑”部拆开是二甲第四名,下面四点是“庶”字脚,士为“吉”字头,预示进翰林院作庶吉士,后来果然如此......

其实这些并不是因为他后来考取了功名,当了大官,才被当地百姓将种种神奇加诸到纪晓岚身上,久而久之,成了民间传说,而是他自己说的,这些都被纪晓岚写进了他撰写的《阅微草堂笔记》,虽然这是部短篇小说集。也就是说,纪晓岚自己自命不凡,因而也学着古人的样子给自己贴金,好把自己塑造得与众不同,貌似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二、会做官的纪晓岚,与和珅并无过节。

纪晓岚是位大才子,非常聪明,对文字更是机敏。

有一次,年幼的纪晓岚和邻家几个小孩踢藤球,刚好踢中路过的知府轿子。知府拾起藤球,孩子们派纪晓岚上前去要。知府见其出众,就出了一副对联给他:“童子六七人,独汝狡。”纪晓岚说:“太守二千石,唯公……要是你把球还我,就是'唯公廉’,要不还便是'唯公贪’了。”知府叹其聪敏,于是把球还给他。

关于纪晓岚的机敏,民间是有很多传说的。关于他的奇闻异事从乾隆时期就开始广为传播。人们欣赏和喜爱他的机智,又在流传中添油加醋地加以演绎,甚至无中生有,把不相关的事,如与和珅的水火不容也附会在他身上。

实际上,纪晓岚比和珅大了二十六岁,可以这么说,纪晓岚当官的时候和珅还是个娃娃,等到和珅当官的时候,纪晓岚已经不年轻了。和珅出身满洲正红旗钮祜禄氏,二十六岁就成了军机大臣成了皇帝面前的红人,而那时候咱们的才子纪晓岚正任《四库全书》总编修官,在那编书呢。那个时候的纪晓岚已经跌过了一个跟头,学会了内敛学会了圆滑的纪晓岚是不会没事找事的跟皇上身边的大红人过不去的。

再者,两人的官职不同。纪晓岚官职最高时为协办大学士,从一品,而和珅为正一品。纪晓岚是文官,主要任务是修纂书籍,是不可以参政的。而和珅则不同,其职位涉及军机、内务府、吏部、户部、刑部等多个部门,在朝廷中作用极大,纪晓岚和和珅之间是没有利益冲突的,两人根本没有相爱相杀的可能性。

在官职和实际权利上纪晓岚是根本没有办法与和珅比肩的,而且纪晓岚风趣幽默,善于迎合,两人不仅不像电视剧里那样斗来斗去(真斗的话纪晓岚也不是和珅的对手),反而关系蛮好的,甚至可以说是忘年交。纪晓岚之所以被塑造成影视剧中不惧权威的理想人物,只是凝聚了民间对其幽默、正直、机智和才学的想象。

历史上的纪晓岚从来没有戏弄过和珅(他也不敢),反而在好友曹锡宝上折弹劾和珅时从旁劝阻。

作为学者型官员,纪晓岚的官越做越大,这一切与其栽过的一个大跟头有关。

三、纪晓岚是清官吗?起码他给贪官报过信。

纪晓岚的入仕之途很顺利,17岁应童子试,成为秀才;24岁参加乡试,名列第一;31岁高中进士,殿试二甲第四名,赐进士出身,选为翰林院的庶吉士,从此开始了他漫长的文学侍臣生涯。

明朝洪武初年,自打朱元璋登基之后,便创立了观政制度。所谓观政,即考中进士之后先别急着去当官,大家被分配到各个衙门去看看,先去跟着前辈们实习一下。这些考过了科举的进士们在观察如何处理政务,皇帝和最上面的那几个大官,也在观察他们。要是发现比较有能力,自己又能信任的,自然也就会逐步任用了。

被分配到六部的这些人,就被称作观政进士,被分配到翰林院的,则被称作庶吉士。被分配到六部的这群进士,朝廷对他们的期望,就是将来去六部任职,他们在观政期间,做的也是学习六部运转的工作。庶吉士的工作,是作为皇帝近臣,负责起草诏书,为皇帝讲解经籍等。运气好的,还会被直接派到太子府上,做太子的老师,如果日后太子继位,那就会直接进入朝廷中枢,成为一等一的权臣。

明中期以后直到清朝,绝大多数的内阁中枢大臣基本都是这些庶吉士担任。当然,想要给皇帝陛下讲经,当然也不是谁都可以的。只有考中一甲的前三名,再加上二甲里面一些特别优秀的,才能担任庶吉士这个职位。纪晓岚考中进士后担任的就是翰林院庶吉士,可谓是仕途坦荡荡。

一开始也确实如此。1756年进入翰林院,1763年官任福建学政(文教委主任),1768年,按常规本来应该外出任职,准备补授贵州都匀府知府,但乾隆皇帝因为他学问素优,认为出任地方官员不能尽其所长,特命加四品衔,留任左春坊左庶子,提拔为翰林院侍读学士,这种破例提拔很是荣耀。

然而,就在纪晓岚春风得意之时,乐极生悲,人生出现了戏剧性的逆转。

事情的起因是因为”盐引案“。

盐引,宋代以来一直是官府准予商人运销食盐的凭证。从清乾隆十一年起,负责主产区盐政事务的两淮盐政使、盐运使,发放“引”证时开始收手续费。这笔费用也叫盐引。每“引”盐两百斤,收引银三两。此后二十二年间,引银总数超过两千万两。

然而这笔银子竟然没有一两进入国库,进哪儿了你肯定知道的。

本来这事儿是你知我知就是不让皇上知道,可是,1768年这年春,新任盐政龙拔世“不会做人”,为“引”银分赃不均,跟同僚闹翻。一气之下,上奏折揭发上一任盐政普福,说他在任职期间营私舞弊、挪用公款,将侵吞盐引案情全抖搂出来,由此引发乾隆皇帝的震怒,下令“即行严密查封,无使少有隐匿寄顿”。

这是个清代历史上的大案子,历任盐政均有营私侵蚀行为,已退休很久的两淮盐运史卢见曾也被捕入狱,然而查抄卢家时却发现他家中没有什么值钱之物。乾隆很生气,认为是有人通风报信,使得卢家转移了财产。随后,查明通风报信的人就是纪晓岚。

纪晓岚的长女嫁给了举人卢荫文,而卢荫文是卢见曾的长孙。当时纪晓岚已晋升为侍读学士,得以出入宫廷,听到一丝风声后就告诉女婿卢荫文,然后卢见曾就得了信。

民间关于纪晓岚通风报信之事传得神乎其神。

民间的传说是卢见曾收到一封从京城快马传来的纪晓岚的家信,拆开一看信里一个字都没有,只装了一撮盐和一撮茶叶。纪晓岚怕留下文字成为日后通风报信的罪证,因而想出这么个办法通知亲家。也是进士出身的卢见曾仔细思量,豁然明白原来是要盐案严查的意思。纪晓岚通风报信的事很快就被政敌和珅探听到并上奏皇上,乾隆召见了纪晓岚,说:你虽然未写一字,未传一言,但通风报信,证据确凿。因乾隆欣赏这位大清第一才子,判”纪昀从轻谪戍乌鲁木齐。”

历史上真实的情况与民间传说有很大不同,看一下《清实录》的记载:

至摺内所叙卢谟供称、伊于六月二十七日。往见徐步云。告知扬州提引一事。复至伊戚纪昀家探问。亦与徐步云所告相同之语。显系卢谟欲出脱伊戚纪昀。专归罪于徐步云之意。昨经刘统勋等。讯明卢荫恩。张起。及纪昀。各供。均系纪昀于六月十三日。见卢谟等。告知两淮盐政有事。卢谟遂于十四日寄信回家。是纪昀亦系豫露信息之人。今卢谟供称、二十七日。至纪昀家探问。所告亦如徐步云之言。与京城讯取供词迥异。卢谟之欲为伊戚开脱。不问可知。

也就是说乾隆是有水平的,一眼就看穿了女婿想为老丈人开脱的把戏。结果就是:

大学士刘统勋等奏、审讯卢见曾寄顿赀财一案。先后究出向与卢见曾认为师生之候补中书徐步云。伊戚翰林院侍读学士纪昀。并军机处行走中书赵文哲。军机处行走郎中王昶。漏洩通信。应照例拟徒。其刑部郎中黄骏昌。信口传说。业经革职。应毋庸议。得旨、徐步云与卢见曾。认为师生。遇此等紧要案件。敢于私通信息。以致卢见曾豫行寄顿。甚属可恶。著发往伊犁效力赎罪。纪昀瞻顾亲情。擅行通信。情罪亦重。著发往乌噜木齐效力赎罪。余依议

也就是说,乾隆根本就没有因纪晓岚是才子就从轻发落的意思。卢见曾后来死在狱中,至于他贪的那多银两有没有与亲家共享过,只有他自己和纪晓岚知道了。

这位刘统勋很不简单,大家都知道挽大清于即倒的曾国藩的谥号是“文正”,这是清代文官追求一生的谥号,而第一个获得这个“谥号”的就是刘统勋,他有一个现在比他还有名的儿子刘墉——刘罗锅。

四、纪晓岚与刘墉交好,晚年终成典范。

1770年,在新疆流放了两年多的纪晓岚,受乾隆皇帝恩命赐还,于次年6月长途跋涉回到北京,再入翰林。

初入翰林,为新科进士;再入翰林,为赦罪犯人。他成熟了。

人生快意果有失,一蹶万里随戎旃。

这是他对以前快意人生的反思。

少年意气已萧索,伤禽宁望高飞翻。

这是他对前途莫测的恐惧。

友朋知己尚必报,况乃圣主恩如天。

这是他决意东山再起的态度。

1773年,受刘统勋举荐,纪晓岚被乾隆皇帝任命为四库全书馆总纂修。

自新疆流放归来后,纪晓岚秉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作风,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而他更是对刘统勋敬佩有加,将刘统勋作为其学习的对象,他写道:“刘文正公有言曰:'士大夫必有毅然任事之心,而后可集事;必有无所奉就附和,而后能毅然任事;又必一尘不染,一念不私,而后能无所奉就附和。至于仕宦升沉,则有数也,君子弗论也。’余承师训,恒抱愧心.”

刘统勋死后,乾隆皇帝爱屋及乌,直接任命刘墉当了太原市市长(太原知府)这样的实缺高官。纪晓岚也知恩图报,对刘墉更是极尽提携和关心照顾,刘墉在朝中如有不明之事,往往将纪晓岚作为请教、学习和倾诉的对象。

总纂《四库全书》是纪晓岚一生中做过的最重要的事,前后花费14年之功。因整理《四库全书》、纂修总目有功,纪晓岚此后平步青云。

其实纪晓岚在乾隆朝远未达到受宠和重用的程度,这一点看乾隆的评价就可知:

“高宗谓刘墉、纪昀、彭元瑞三人皆资深,墉遇事模棱,元瑞以不检获愆,昀读书多而不明理,惟诰在直勤勉,超拜东阁大学士,明诏宣示,俾三人加愧励焉”。

到了嘉庆朝,和珅倒了,纪晓岚迎来了好日子。嘉庆元年(1796年),纪晓岚得以执掌兵部,任兵部尚书(国防部长),其重要性就不必多说了;嘉庆二年,1797年,又任吏部尚书(*组部部长),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少保,要知道吏部可是居六部之首。1805年2月,纪晓岚离开人世。

纪晓岚集官员、学者、作家、诗人、神童、才子等多种身份于一身。若从价值角度论,他首先是一位学者,留下了《四库全书》,在学术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浮沉宦海如鸥鸟,生死书丛似蠹鱼”,这是纪晓岚给自己写的挽联,也是对他一生经历的真实写照。

参考文献 《清实录》《阅微草堂笔记》《幽篁独坐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提醒】纪晓岚与楚州勺湖公园
郁进士认妻脱祸(民间故事)
中华十大才子之——纪晓岚
官场上的不倒翁纪晓岚
太监羞辱纪晓岚,纪昀一句话,短短16字,为何让老太监羞愧自尽?
纪昀善对“荤”联四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