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战术变革兵器进步,导致北宋名将数量锐减

在我国历史上,从春秋年间开始,一直到鲜卑人的后裔李世民所建立的大唐,几乎每一个时代都有许多叱咤风云的名将。三国时代涌现的名将最多,对传统文化的影响也最深,但到了东晋时代,战事比三国时代更为激烈,但军事将领头上的光环,却渐渐开始消退。

 

虽然光环在消退,但从大唐到五代,仍然不断涌现出诸多的名将,大唐有秦叔宝、程知节、尉迟敬德,五代时有李存孝、王彦章……诸多名将的征伐故事,任何时候听起来都会让人激动不已。但等到赵匡胤建立北宋的时候,名将好像霎时间消失了,如果不是民间的评书添补这段空白的话,北宋的时代将会多么乏味。

 

早在赵匡胤陈桥兵变之前,他就有十兄弟,但这十兄弟的战事经历,知之者少,再后来赵匡胤杯酒释兵权,被他解除了兵权的那些大将,在战争史上也没什么名气——早在北宋立国之前,能征善战的将领们就暂时地在历史上消失了,直到南宋时期才冒出来岳飞等人。及至大明立国之初,名将们才又纷纷登上历史舞台,秀一秀他们的长枪战马、金铠银甲。

 

那么,何以自唐末而后直到南宋,中国历史上就鲜见知名的军事将领了呢?这时因为,早在东晋时代,由于长城外部的叩关者纷纷涌入,导致了战争形态的变化,军事史上将这一段历史称之为“军事技能的复兴阶段”。这一阶段最大的特征是骑兵占到上风,铠甲与长矛成为了各国军事研究的主要课题,至少在颠覆了英法百年战争的长弓发明之前,这一结果不会有所改变。

 

说到军事技能的复兴,这其中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十字弓的风行——这种所谓的弓不过是手拉式抛石器,其特点是笨重而且发射效率低,但从这种兵器上发射出去的金属箭,能够穿透其他抛射物所不能穿透的铠甲。这一看起来笨到家了的技术装备一度使汉武帝的骑兵称雄于大沙漠,当时的陈汤之所以敢说“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种狠话,正是因为大汉所拥有的军事技术独步天下。

 

陈汤以全部由罪犯及亡命之徒所组成的、不过百余人的小分队就席卷周边邻国,不是这班人胆大不要命,所恃仗的无非是军事技术方面的优势。据说,当时陈汤所率小队的弓箭射程比之于周边邻国的弓箭射程远了几倍,所以才会在战场上无往而不胜。

 

但是到了10世纪初期,全世界都已经掌握了十字弓,这样中国人的麻烦就到来了。军事技能的复兴,还有一个特点是全新的战斗机械不断被创造出来,诸如抛石机、土山、云梯等。五代时的军事天子李存勖在与契丹耶律德光战争期间,双方的军事技能相差无几,不分上下。如果不是临阵发明了以阻止骑兵冲锋为目的的新式军事机械“鹿角”的话,李存勖也未必能够占到上风。

 

追溯军事战争发展史,我们就会知道三国时代易出名将的原因了——那时节战争多以步战为主,一个拥有战马的将领足可以对付几十甚至上百的步兵,打不过也能跑得掉。一个骑兵向步兵堆里冲锋,就很容易达到“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效果,所以只要能弄匹好马,再稍微研究一下战争的规律,名将就会一堆一堆地涌现出来。

 

到了东晋末年,这一段历史又被称之为“五胡乱中华”。既然有五胡,可知这时候骑兵的比例越来越高,骑兵的作用也从早期秦朝时代的侦察兵慢慢上升为主要的进攻力量,骑士的竞争对手越来越强,再想混成一个举世闻名的战将,就不太容易了。东晋年间名将的衰落,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马镫的发明。

 

精熟秦汉时代的战史专家会告诉我们,早在秦汉年间,马镫还没有发明出来,骑马是一门绝高难度的运动。所以秦时的骑兵多不过是侦察兵,负责远距离观察敌人的动静,一旦被发现,只要能够抱住马脖子逃回来,就算是完成任务了。

 

到三国时代,名将如关羽,如张飞,如赵云,由于座下马没有马镫,只要他们能够让自己平衡地待在疾奔的马上不摔一个嘴啃泥,这就差不多已经赢定了,所以就有了一个名将辈出的热闹时代。但到了东晋,由于马镫的发明,大多数人都能够平衡地骑坐于马上,这时候大家再拼打起来,谁输谁赢,那可就没多大把握了。

 

到了大唐时代,名将之所以又有了涌现的机会,那是因为李世民将胡人阻于关外,一门心思地用他的骑兵对付中原的步兵,这时候骑士再不混个名将的名头出来,错过这难得的好机会,那就实在太窝囊了。但是李世民原本是胡人血统,所用兵将也多是胡人,马战仍然占到上风,遂有大唐末年沙陀突厥军事将领李克用以其骑兵破黄巢的步兵于谷,其子李存勖继承父亲的骑兵大统,也赢得了一个不世出的军事天才之美名。

 

紧接着,石敬瑭向契丹耶律德光借兵——借的就是骑兵。在能够对骑兵造成致命性杀伤的长弓发明之前,骑兵永远是步兵的克星,所以耶律德光两下中原,率骑兵冲入步兵堆中,犹如冲入羊群……这时候任何一个骑兵都有资格成为“名将”,但骑兵数量一旦太多,名将也就不值钱了。

 

后期赵匡胤制定取天下之策,先南后北,先易后难——南方之所以易取,就是因为南方的地里只长庄稼,不长战马,多以步兵为主,北宋的将领们带百十匹战马,向南方步兵一冲,就成为了名将。但等赵匡胤赵光义率众北上,以其数量不多的骑兵对峙大辽的骑兵队伍的时候,这时候的仗可就不好打了。

 

骑兵对步兵,容易打出不世名将来,可是步兵对骑兵,倘能逃得性命回家,那已经是千恩万谢了,哪还敢再瞎琢磨名将的白痴呓语!

 

正因为北宋的敌人多是骑兵,再加上辽人先入为主占据了燕云十六州,北宋将领的这饭碗,也就太难端了。

更惨的是,萧太后册封李继迁为夏国主,这一手实在是太狠了。这女人不唯断绝了北宋所有士兵成为名将的希望,甚至连将领士卒们活命的机会都残忍地剥夺了。

 

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这是因为,北宋的战马,一是购买于契丹,二是购买于西夏,三是另琢磨其他的招术——可是萧太后一下子将北宋的战马资源切断了。要知道,战马是当时的“高科技装备”,是战场上比较原始的坦克,一马在手,走遍天下,连战马都没有,这让将士们如何打仗?

 

但凡古典文本,只要提到能征善战的猛将,多半离不了这么四个字“弓马娴熟”……可绝大部分战士活了一辈子都没见过马长什么样。例如,开头提到的连马都不会骑的两万士卒们。

 

战争技能全面复兴的时代,骑士的时代,北宋偏偏遭到辽夏两个帝国主义的联合封锁,对其实施了战马禁运政策,这让北宋如何是好?说起来北宋的武将之短缺,那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实际上,整个北宋只有一个狄青稍微能够拿得出手,但以狄青的军事成就而论,放在三国时代最多不过是一员裨将。史家痛责赵匡胤重文抑武,才导致了繁华的大宋虚弱不堪,而这种指责却是毫无来由的。

 

北宋的重文抑武,并非是北宋的“基本国策”,而是与周边军事武装冲突所导致的最终结果。要知道,在整个人类历史上,很少有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朝代是重文抑武的。正如黄仁宇所指出的,北宋原本是“国倚兵而立”,从建国直到灭亡就始终处于与周边地区的武装冲突之中,怎么可能重文抑武?

 

有史家指责赵氏光义,言称是其研究怪异的阵法,以文臣替代了武将,这才导致了大宋的衰弱。说句公道话,这种论点就是闭上眼睛乱骂人了。要知道,中原军事技能的落后是因,赵光义研究阵法是果——正是因为军事力量的不足,以步兵为主的中原军事力量无法取胜于边境之外的骑兵,所以赵光义才被迫去研究以步兵破骑兵的阵法。

 

同时,骑兵的作用越来越大,单兵作战能力越来越强,这就导致了北宋的步兵无法占到上风,临于两军阵前能够逃得性命已属侥幸,再指望出什么名将,实在是太不现实了。所以赵光义潜心研究阵法,亲自绘制了一幅《平戎万全阵图》以授大将,使其按图布阵。宋仁宗赵祯在位期间,也曾编写《武经总要》,既把“古阵法”都绘制成地图,也把“大宋八阵法”都绘图说明,并在《阵法总说》中强调按图布阵的重要性:

孙武云: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混混沌沌,形圆而不可破,不用阵法,其孰能与此乎?

 

后世修史者看得郁闷,经常拍案而起,怒曰:难道阵法真的具有如此决定性的作用吗?凡有这个疑问之人,只需要试着操一把生锈的切菜刀,向一支重甲骑兵冲锋一下看看,就会立即得到答案。而事实上,正是赵光义的阵法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成了北宋的军事发展指导思想。及至南宋时代,宗泽以一介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士担负起守土之职责。这老先生拿着赵光义的《阵图》现学现卖,居然也打得有板有眼,一度挫败了金兵,成了当时一颗冉冉升起的“老新星”。后期岳飞出世,打仗不依常规,更不按照领导的阵法来布阵。这让老宗泽看得痛心不已,生恐岳飞的军事自由主义过于严重,误走到军事投机主义的错误道路上去,所以就将岳飞叫来,亲赠一份《阵图》给岳飞,并进行亲切指导:你的智勇才艺,虽古良将不能过,然好野战,这却不合古人兵法。现今你还只是一个偏裨将领,这样做尚无不可,今后如作了大将,这却决非万全之计。我劝你对这本《阵图》中所列举的各种阵式,仔细研究一番,供今后作战时参考。

 

岳飞坐下,假装研究《阵图》——这东西他压根不想看,只是碍于领导的面子,不得已翻两页,所以他很快回答道:留守所赐《阵图》,飞熟观之,乃定局耳。古今异宜,夷险异地,岂可按一定之图?兵家之要,在于出奇不可测识,始能取胜,若于平原旷野,猝与敌人相遇,怎么能来得及按图布阵呢?况且,我今天是以裨将听命麾下,带兵不多,如按固定阵式摆布,敌人对我军虚实即可一目了然。如以铁骑从四面冲来,那就要全军覆灭了。

听到岳飞公然对抗领导的指示与精神,宗泽大惊,痛心不已,尽了最大努力试图挽救落水的岳飞。

 

宗泽:照你所说,难道阵法不足用吗?

岳飞:阵而后战,兵之常法,然势有不可拘者。且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请留守再考虑一下。

宗泽:……你的话是完全正确的……

宗泽一介老书生,临于国难挺身而出,被迫赶鸭子上架,如果没有赵光义的《阵图》为指导,仗究竟怎么一个打法,谅这老书生又如何晓得?他跟岳飞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对宗泽而言,能够照着《阵图》把士卒摆放好,让金兵看得目瞪口呆,那就算完成任务了,而岳飞却是要一个赢的最终结果,所以两人的交流自然就费了力气。

 

但这件事,至少透露出一个信息——北宋何以总是以文官统兵,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出身于下层的武将们多半不识字,有可能看不懂《阵图》,一旦如岳飞所言遇到敌人的重甲骑兵冲击,除了撒腿狂逃,别无出路。说到不识字,北宋初的“名将”党进其人,算是一个典型。当时武将们都是将自己所带的兵数与武器装备记在木棍上,以便随时查询,党进也有这么一根木棍,却奈何上面的字他一个也不识得。结果有一次皇帝问他兵马人数,此人一翻白眼,举起木棍大声道:陛下请看,都在这上面写着呢……

 

相比大字也不识得一个的武人,文职人员官僚主义严重,赵光义的《阵图》怎么画,他们就把士兵怎么摆弄。虽然未必能赢,但至少他们比武将们多了一个大大的优点——认得字,能够看得懂《阵图》,能够毛手毛脚地与敌兵相持。

 

此外,北宋多出文臣统兵,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在步兵对峙骑兵的绝对劣势之下,传统武将的实用价值已经降低为零——三国时代,长坂坡赵子龙曾于百万步兵中单骑救主,想象一下,让赵云向着一队数量成百上千犹如坦克一般的重甲骑兵冲将过去,等到那一列移动生物坦克轰轰隆隆地开过,我们还能在地面上找到赵子龙存在过的痕迹吗?

 

正是因为武将已经没有价值了,所以打仗时用脑子的时候远多于用手脚,这就是如范仲淹一代名臣竟然于边境统兵的原因之所在了。

 

说白了,正是因为北宋时代的步兵无法与辽夏的骑兵相提并论,造成了武将的缺乏,北宋没办法可想,不得不用文臣来替补。

 

事实上,北宋不唯没有重文抑武,而且对边关的军事力量极为倚重。王安石变法前夕,由于不断地面临契丹人与西夏人的外来威胁和边境袭扰,北宋的常备军一度增加到大约110万人,庞大的军费开支几乎把北宋逼至破产的地步。而且,在北宋时代,朝廷肯定进行过多次征兵宣传,诸如“一人参军,全家光荣”,“骑白马,挺长枪,三哥哥吃的是朝廷的兵粮……”这一类宣传肯定没少了做。

 

所以才会有名士如张载远到边关投军,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要撸胳膊挽袖子和西夏军马大干一场,结果让范仲淹发现此人研究学问远比背着沉重的粮袋被西夏的骑兵追得满世界疯跑更有价值,遂将此人养在军中。多年而后,由张载而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终于在诸多思想家的世代承传之后,推出了中华民族灿烂夺目的理学之光。

 

所有的这一切都解释了这么一件事:北宋景德元年,当辽国萧太后与儿子辽帝耶律隆绪统20万大军入寇,向北宋发出“和平”的真诚呼吁之声时,名臣寇准何以会想到让宋真宗御驾亲征的馊主意。事情要从北宋的景德元年说起。这一年赵光义的宝贝儿子赵恒刚刚即位,是为宋真宗。辽国萧太后闻知大宋新君即位,情知这是促成两国和平的关键时机,遂向大宋发出了热情的和平呼吁:萧太后及其子辽帝耶律隆绪统20万军马,以收复瓦桥关南十县为名,大举南下。此番萧太后是为了和平而来,所以志在必得,沿途避实就虚,绕开有宋军重兵把守的城池,一股脑地向中原腹心地带挺进。

 

却说那契丹人原本是塞外游牧者,多以骑兵为主,饿了啃食马肉干,渴了喝马奶。辽兵骑坐在马上,等于是骑在一座移动的生物战堡上,战马形同冷兵器时代的坦克——这就省去了后方的粮草运输费用,只需要解决战马的草料即可。

 

相比辽兵,宋兵可就惨了。中原士兵是食粮动物,非小米窝头不吃,一旦移师北上,单粮食运输,就活活把人愁死,越往北走,运输线就越长,很容易被人掐断——这就注定了大宋在与辽国的交锋之中难以占到上风。

萧太后兵取定州,霎时间宋廷一片大乱——定州失陷,一个孤零零的开封城裸露于辽军的刀锋之下,更兼开封这座破城原本就易攻难守,若萧太后驱兵再进,则大宋危矣!

 

只一场小规模交火,这个大宋就“危矣”,由此可知开封这地方定为皇都,委实不妥之至——此时朝臣大乱,迁都的呼声甚嚣尘上。

 

参知政事王钦若建议赵恒立即迁都升州(今江苏南京),以避战乱。签书枢密院事陈尧叟义正辞严地驳斥了王钦若的逃跑主义——建议迁都益州(今四川成都),那里更安全些。这时候宰相寇准力排众议,他非但反对迁都,而且建议由宋真宗赵恒带队,亲征北上。

 

寇准的这条建议,赢得了普天下爱国群众的尊重——但是说老实话,寇准的这一建议,实在是有些让人费解。

先不要说赵恒此去有没有把握打得过萧燕燕和耶律隆绪这娘俩儿,就算是赵恒赢了,那又怎么样呢?这次你赢了,下次萧燕燕和耶律隆绪再杀进来呢?难道再让赵恒赤膊上阵不成?若是辽兵一年冲进来一次,那赵恒还当什么皇帝,干脆就守在边关做一名边将算了!

 

更糟糕的是,倘使赢的不是赵恒,而是萧燕燕和耶律隆绪,那后果……

 

再者,难道偌大的大宋竟然无人可用,非要逼迫着皇帝上阵做先锋吗?

 

实际上,真正的原因还真就是最后这一个——大宋无人可用,唯有皇帝赵恒亲自出马才管用。宋真宗赵恒时代,面对着契丹人的铁骑重兵,朝中的武将已是不堪足用了,如范仲淹那样能够统兵的文臣还未生出来。这时候辽兵南下,朝廷之中唯一能够拿得出手接待客人的,就只有皇帝本人了。

 

寇准提议宋真宗御驾亲征,也实在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要知道,面对辽兵逼迫,此时迁都已来不及,倘使赵恒此时逃走,未必逃得过辽兵的追赶不说,还必然会导致整个北宋立即崩盘,破亡于顷刻之间。但留在那座易攻难守的开封城中也不是个法子,如果当时宋真宗留下来,无非是将靖康国变提前个一百来年,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

 

留又不能留,逃又逃不掉,这时候不豁了老命迎头冲过去,哪还有第二条路可走?

 

节选宋高宗与岳飞的双人舞:帝国的敌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岳飞如何升官:与金军对战摘掉头盔 披发冲锋
岳飞勇武无双,那为什么考取不了武状元?-微信精选-我们爱历史
中国古代十大阵图
简述中国古代阵法的演进:阵法强大的时期为什么是军事最弱的时期
刀枪剑棍样样精通还不行?冷兵器时代军事武艺到底是什么样子
古代打仗的阵法到底有什么用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