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秦朝一边焚书坑儒,一边出现儒家经学,为何如此精神分裂|文史宴

文/孙见坤

孔子删定六经之后,七十子及其后学迭有传述,最著名的莫过于子夏。然而此时的这种学问是我们所说的经学吗?这是值得思考的。

孟子那句有名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透露出了一个现象,那就是当时的儒者对于六经,还是将它视作先王之道的一个承载者,而不是不可怀疑的圣典。因而孟子才会这么说,后来的荀子也说要“隆礼乐而杀诗书”,这是后儒,至少汉唐诸儒所不敢言的(宋儒所兴起的“疑经”是另一回事,我们日后再说)。

因此,这一时期,我们只能称之为诸儒“传经”,而不能说是有经学。

自幽王失国,犬戎入寇,关西宗周故地遂为蛮族所据,东西之间在文化、制度、经济等方面差异渐渐增大。其后秦穆公独霸西戎,秦孝公又用商鞅变法,大变周礼而自成秦制,关东诸国遂视秦为虎狼。

这个“虎狼”除了对于秦制的反感,以及对秦国军事力量的畏惧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关东诸国在文化与风俗上同秦国大相径庭。然而,最终虎狼之秦攻灭关东诸国,一统天下。而在疆域的统一之后,秦始皇又开始了对于制度及文化的统一。

制度的统一相对而言比较容易,而文化的统一就非常之艰难。

现在教科书对于秦始皇统一文化的介绍,基本就是统一文字与度量衡。然而秦始皇绝不会满足于此,在琅琊石刻中,他就明确说要“匡饬风俗”,之后又在芝罘刻石中说要“黔首改化,远迩同度”,换言之,他要以秦人的文化与生活方式来改造关东诸国(大司马按:亦即把关东人变成秦人那样的会说话的牲口)。

秦军士兵装备很差是消耗品

类似虫族无脑丧尸口水兵

睡虎地秦简《语书》中写道:“圣王作为法度,以矫端民心,去其邪僻,除其恶俗”,说明秦在统一过程中,在战争尚未完全结束的时候,就已经将这种借由法令和行政手段强制“移风易俗”作为地方官员的主要任务之一了。

可以说,秦朝的文化统一,是通过强硬的的集权专制手段来残酷地推行相关政策,发展到极致,便有了焚书坑儒的惨剧。

焚书坑儒的实质,是要完全地消灭关东诸国的文化,将秦文化作为全国统一文化的主体。战国时代的文化体制自然被否定,私学绝迹,文化成为政治军事的附属。

秦朝的这种激进而残酷的文化统一与思想控制,自然激起了关东诸国的强烈不满。于是,在其后的反秦起义中孔子的后裔孔鲋携带着礼器投奔陈胜,成为其博士,也就毫不奇怪了。

秦始皇虽然焚书坑儒,试图灭绝关东诸国旧有文化,然而,由于秦文化本身的落后于简陋,实在难以肩负其统一大帝国文化主体的任务,因此在秦宫廷中依然保留了不少传经儒者。

陈胜起兵之后,秦二世曾经召集博士儒生前来讨论,《史记·叔孙通传》中说:“博士诸生三十余人前曰: `人臣无将,将即反,罪死无赦。愿陛下急发兵击之。'”

值得注意的不光是秦二世召集来的这些博士和儒生的身份,更重要的是,这群博士们的立论依据乃是《公羊传》中的“君亲无将,将而必诛”,在一定意义上,我们甚至可以说这是史籍中最早的一次经义论政。然而他却没有发生在崇儒的汉朝,而发生在了反儒的秦朝。

于是,一个有趣的现象就出现了,一方面是“偶语《诗》、《书》、百家语者弃市”,另一方面却是朝廷中引《春秋公羊传》而议政。

如果说,这是因为博士所掌的诗书诸子不在焚禁之列,《史记·儒林列传》却又明言,当时治《尚书》的博士伏生因为“秦时焚书,伏生壁藏之。”于是,又一个有趣的现象出现了:一方面,博士不得不壁藏《尚书》,另一方面,博士却可以在廷议中昌言《春秋》。

从这种现象中,我们可以看出,秦人在不得不借助关东诸国旧文化的时候,是经过谨慎选择的。《春秋公羊传》所讲的的“大一统”“一王大法”是他们所乐于接受的,而《尚书》所讲的“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则就必须要销毁。

可以说,秦朝虽然在民间禁绝一切关东诸国的旧文化,但在官方学术的层面,对六经却是有所选择的部分接受了。

秦朝很快就被推翻,继之而起的汉朝面对满目疮痍的国家,不得不休养生息,行黄老之术,与民休息。虽然《挟书律》直到惠帝的时候才被正式废除,但在此之前,齐鲁等地的儒者们已经恢复了礼乐的演习和经书的传授。

而此时所恢复的,自然还是传经而没有形成经学。虽然文帝时曾经遣晁错前往伏生处学习《尚书》,然而这只不过是朝廷在征求古籍。文帝本人好刑名之学,虽然赏识儒学出身的贾谊,但并没有推崇儒学的意图。

此时,朝廷博士中,只有申公、韩婴以《诗》被立为博士,其他诸经无此待遇。虽然据赵岐所说,文帝时《论语》《孝经》《孟子》《尔雅》也被列为博士,但基本可以认定这四者是与诸子同列,并非对于儒家有特殊的照顾。况且这四者当时也不在“经”的范围之内。

此后,景帝时胡毋生以《春秋》被列为博士,然而五经全部得以列于博士,要到武帝建元五年春。此后,又经公孙弘于元朔五年提出设立博士弟子员额,并从中选拔官吏,得到武帝的认可,至此汉代的博士制度才完全确立。

也正是从这时开始,六经(实际只有五经),成为了不可怀疑的圣典,先儒的解说成了代代承袭的家法,经学才可以说是正式的诞生了。

武帝所立,即所谓五经博士,包括欧阳《尚书》、杨氏《易》、后氏《礼》、公羊《春秋》,及齐、韩、鲁三家《诗》,一共七家。此后历代有所增益,经宣帝增入穀梁《春秋》、大小夏侯《尚书》等五家,是为黄龙十二博士,至光武帝时又增入两家,是为建武十四博士而定型,此后未再有所增损。

当时历经秦火,五经或由秘藏,或出记诵,都需要写定文本,而所用文字自然是汉代的隶书,于是这一批经书便被称作今文经。而同时,民间又有各种秦火之前的经书简册被发现,或献于朝廷,或献于诸侯,因为其文字皆系秦以前的六国文字,汉人多已难识,故被称作古文经。

然而,这时还只有今文经与古文经的区别,并没有今文学与古文学的对立。古文学的出现要等到西汉后期,可以说,西汉经学都是今文学。然而今文学本身也是有区别的,这就是所谓的齐学与鲁学。

齐鲁学的问题,前人所说的已经相当多了,台湾江乾益先生的《前汉五经齐鲁学智形成及其影响》一书更可以说是到了巨细不遗的地步。齐鲁学的基本区别,齐学驳杂但宏阔,鲁学谨严却保守也无需我多说。

我想提醒大家的一点是,齐鲁学在西汉经历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变化过程,即由汉初到武帝,齐学渐兴而鲁学见黜,武帝一朝,齐学可谓达到鼎盛。而以宣帝立《穀梁春秋》为标志,齐学渐衰而鲁学有复兴之势。

这其中有什么玄妙,我们下一篇文章详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经学历史 四、经学极盛时代
册府元龟(宋)王钦若等 编修-●卷六百一◎学校部·辩博恩奖
经学
东汉经学纂略 作者:顾永新
汉朝开启经学时代的真实情况
赵四方:郑玄在清代学术史上的形象演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