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议索隐——索隐与考证的科学性

原创:王华东

      蔡元培先生的“索隐”,被胡适贬为“猜笨谜”,但蔡先生坚持自己的观点,不赞成胡适以《红楼梦》为曹雪芹自述生平之说。蔡先生主张并强调“以多歧为贵,不取苟同”。然而,多少年来,胡适的“考证”逐渐占了上风,似乎“索隐”已经“声名狼藉”,致使有的已经创立了自成体系、自圆其说的红学新说之人,也生怕别人把自己的研究方法说成“索隐”。

       近日看了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中国红楼梦学会顾问郭豫适老先生的著作《半砖园斋论红学索隐派》,全书都是批判索隐派的。书中虽然否定了胡适的“家事说”,但是仍然认为《红楼梦》作者是曹雪芹,认为“曹雪芹卒于1763年或1764年”。他罗列评价了百年来的多部“索隐派”作品,完全否定了索隐的价值,统统说成“牵强附会”。注意,此书是2016年出版的,说明郭教授至今坚持这样的观点。而据我了解,多位红学大家对“索隐”早就提出了比较客观的评价!我认为有必要说说这个问题。

       首先来看看俞平伯先生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索隐与自传说闲评》是俞平伯1986年底赴香港讲学的演说稿(见《俞平伯论红楼梦》p1141)。他认为,索隐、自传说两派两者之间有“联系与共通之处”,但他们都把《红楼梦”当作历史资料这一点却是完全相同。只是蔡元培把它当作政治的野史,而胡适把它看成是一姓的家传。

       分歧是:一、研究方向相反,也就是切入点不同。二、所用方法不同,“自传说,标榜自己的方法最为科学,他们的说法也不够严谨。”三、对作者问题看法之异。他说:“曹雪芹从来就没说过是他自己独写《红楼梦》!”“那些假讬的人名,也未必毫无含义。……这么多人,到底是谁写《红楼梦》?依我个人之见,《红楼梦》的完成,不是一个人的力量,它凝聚着许多人的心血。”

       再来看看近些年红学家对“索隐”的说法。2014年6月,钟云霄女士出版了《揭秘红楼梦背后的历史玄机》,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研究员王湜华先生为此写了序。序文中说:“说到《石头记索隐》,当年蔡元培先生刚发表此作,即遭到胡适'猜笨谜’的讥讽,不久蔡先生虽也曾作答,而后来忙于别事,就顾不上为《石头记》这部小说而牵扯更多的精力,从此似乎就不了了之了。但索隐《红楼梦》决不是简单的猜笨谜。事事都去对号入座,当然会出偏差,也确实没这必要,而再说考证派的考证,贾府的个个人物都想与曹家对上,岂不也十分的笨!如真的都能对上,那还叫小说吗?所以考证派也往往会钻牛角尖,与猜笨谜也无太大的区别。”

       2015年12月,在北京什刹海书院隆重召开了张志坚新著《另解红楼梦》研讨会,中国红学会秘书长、艺术学博士孙伟科先生到场讲了话,他说:“有人说索隐派声名狼藉没有价值,但是他们打开了红楼梦的历史年代、政治环境。” 著名老红学家和版本收藏家杜春耕先生说;“许多人,对索隐派不相信,局部的索隐是有道理的。”

       钟云霄认为《红楼梦》的作者是清初的曹寅等人,张志坚认为:“《红楼梦》要告诉后人的是国事,而不是家事;是封建王朝家天下带给许多官员的终身悲哀与不幸!是明末清初三次大的改朝换代期间次生出来的人间悲剧!”面对两位持明末清初观点的索隐派,这几位红学家对索隐派的贡献,作了一些肯定。这不代表他们赞成索隐派,更多的则是对索隐方法的容忍。早先的红坛,只要一提起索隐派,“伪学”、“沉渣泛起”、“死灰复燃”等等高帽大棒就满天飞,相比之下,似乎是从长期的否定风中吹出一丝新风。

       然而,郭豫适教授的文章中,对索隐仍然是全面否定的态度,而且有他的一套理论,有必要逐条来分析分析。他首先认为,索隐的方法是“非科学性质和非科学倾向”。胡适标榜自己的方法是最科学的方法,说蔡元培的方法是“猜笨谜”,郭教授也说“非科学”。那么,什么是“科学的”呢?从网上得到这样的解释:“科学方法是认识自然或获得科学知识的程序或过程。从总体上看,科学方法不外三大部类:经验方法、理性方法、臻美方法。”我们一般听得最多的是:科学是可以重复验证的。放到文化艺术门类的小说《红楼梦》的研究上,考证和索隐怎么来判断是否科学呢?郭教授也说:“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考证家有时未能得出科学的结论,考证过程及其结论会有失误,但以考证方法所得的结论无论是对是错,一般地说是可以验证的。”那么,我们先来看看他们的“验证”。考证派认为书中的增删者曹雪芹就是敦诚敦敏诗集中的曹霑(号雪芹),认为这个曹雪芹就是作者,这能验证吗?这个曹雪芹有什么才能写出如此水平的巨著,他和评书的松斋、绮园等人有什么联系?又说曹雪芹是曹寅的孙子,考证了那么多年也没有找到与曹天佑有任何关系。郭教授否定了胡适考证出的“曹雪芹家事说”,但是认为“曹雪芹卒于1763年或1764年”,这难道能验证吗?考证派按照曹雪芹的卒年推出其生年是1715年或1724年,这个验证准确吗?还有,曹雪芹是什么时间从南京来到北京的?到北京以后做了什么?上过学吗?跟敦诚、敦敏那样熟悉,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为什么死的时候在北京西郊?何时、什么原因促使曹雪芹要到北京西郊去住?曹雪芹具体住在哪里?这些都无法验证,这怎么谈得上“科学”?

       真理是需要通过各种不同观点交锋,方能走向完善,而单一的学术往往走向片面。看现在,主流红学的某些重要人物,至今还在强调“曹雪芹的作者地位不可动摇”。胡适的考证,美其名曰用可靠的版本和可靠的材料,考定著者,著者的事迹家世,著书的时代等等,但问题是胡适找到的那些材料并不可靠,因此胡适的考证并不是科学的考证。明明书中所列出的多名作者、增删者、评批者都是化名,却认定曹雪芹是真人名!何况书中的曹雪芹如果是姓曹字雪芹,那跟曹霑的号雪芹有什么关系?有没有可能是同名同姓之人!这是真正的牵强附会,真正的冒名顶替。就好像寓言故事《皇帝的新衣》,小孩子都看得出来的东西,大人物装作不明白。

       而索隐就不一样,索隐派以《红楼梦》文本为根据,发现文本中有大量乾隆朝不可能有的内容,而多处描述明末清初特有的现象,因此提出本书创作于明末清初这一观点。如书中多处提到“末世”,这只能是明清换代的末世。而考证派把创作年代定在乾隆时期,在乾隆朝怎么会把“末世”二字常提起,因为那已经进入“盛世”了,这就无法“验证”那是末世了。于是有人用近现代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的理论,辩称是封建主义的末世。这种现代文学批评方法看似“科学”,实际牛头不对马嘴,强词夺理。

      书中还有很多例子,如贾宝玉为什么指责“文死谏,武死战”,贾探春为什么说:“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因为这是对明亡的反思。贾宝玉为什么说“除明明德外无书”,又把追求功名的人说成“禄蠹”;为什么有家养戏班,而且演出《牡丹亭》《西厢记》等等乾隆时期的禁演剧目;贾宝玉为什么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作者为什么要说“地陷东南”“无才补天”?……这都是明末清初的特有现象,乾隆朝是不可能有的。这也证明了蔡元培先生 “吊明之亡,揭清之失” 的论断是有根据的,索隐派的这一重要论点是可以证明这正是作者隐藏的真意。回头来看孙伟科和王湜华先生说的“(索隐派)打开了红楼梦的历史年代、政治环境”,“重大关键之处被索引出来,确是十分精辟的。”也证明了索隐派提出“明末清初”的论点,否定乾隆朝的曹雪芹是完全必要的,是在红学领域的正本清源。

      郭教授说:(索隐派)“他们在论证过程中,其思维方法的基本特征和走向是从结论到材料……他们的结论往往是主观猜想的产物。”从以上所举的那些例子可以清楚地看出,恰恰相反,索隐派是看到书中有“末世”“禄蠹”“家养戏班”“剧目”等等与乾隆朝无关的内容,才进一步证明《红楼梦》创作于明末清初。并不是结论在前,材料在后!索隐派是在书中找材料,并进行必要的考证;考证派往往到书外去找材料,证明自己的“大胆设想”,而“求证”往往很不小心。要找出小说的作者,用考证方法,如果找对了,可以称得上科学。但是,考证派把西山的“曹雪芹”与书中的“曹雪芹”等同起来,找错了人,就不科学!不是方法不科学,而是考证出的人与小说的本事根本对不上。不是方法问题,而是方法用错了地方。因此,考证派考证出的曹雪芹是不科学的。索隐是把文本描写情节与历史上的本事对照,看看是不是作者所指的“真事”。如“地陷东南”与“清兵南下”,有某种相似,是“清兵南下”的隐喻。隐喻属文学方法,索隐的方法,不是用自然科学研究中的“科学方法”,不是科学不科学的问题,而是合适不合适的问题。考证作者和索隐情节本来都是必要的,可以同时进行的;胡适取笑索隐,以考证方法取代其他方法,而且又考证错了,使“新红学”走错了方向。因此晚年的俞平伯会痛心疾首地说:“我看红学这个东西始终是上了胡适的当。”

————————————————————

校对: 至真斋主 编辑:潇湘夜雨

深度解读,高屋建瓴。吴氏红学,高端学术。知识的盛宴,智慧的光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楼梦》究竟成书于哪个时代?
宋广波:用历史的态度评价“新红学
《红楼梦》增删者对故事构架的重大调整
比甲戌本还早的《红楼梦》
关于《红楼梦》的成书过程
谈谈“末世”的时间定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