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正确合理运用公序良俗原则
2019-06-18 08:35:52 | 作者:扬凡
  公序良俗是指民事主体的行为应当遵守公共秩序,符合善良风俗,不得违反国家的公共秩序和社会的一般道德。

  北京互联网法院审理全国首例“暗刷流量”案,认定涉案合同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违背公序良俗,属“绝对无效”,作出收缴非法获利的决定书,目前该案履行完毕。

  公序良俗是指民事主体的行为应当遵守公共秩序,符合善良风俗,不得违反国家的公共秩序和社会的一般道德。公序良俗原则在司法实践中应用非常广泛,在许多国家的民法典中都有所体现。我国2017年通过的民法总则在总结现有民事立法、司法实践经验和借鉴国外民法典立法成果的基础上,在我国民事立法中首次明确了公序良俗原则。民法总则中的一些条文直接涉及公序良俗,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由此可见,公序良俗,是现代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

  如何在司法实践中正确运用公序良俗原则?

  一是要充分认识运用公序良俗原则的重大意义。公序良俗是在长期社会生活历史中形成的、为公众内心所确信的,凝结着社会大众的普遍性的价值判断准则;是对现行法律法规的补充。现行法律法规不可能预见所有民事法律行为和关系,在条文上可能存在滞后或漏洞,公序良俗原则作为一种弹性条款,可以起到补充完善法律条文的作用;有助于更好地弘扬社会公德,保障民事活动在良好公共秩序中进行,并引导社会风气向上向善。如果在裁判中不考虑到公序良俗,便不利于实现案结事了,以提升司法的公信力。将公序良俗原则上升为我国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是法治精神在民事法律制度中的体现,是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在立法中的彰显。科学运用公序良俗原则处理民事纠纷,对于惩恶扬善、维护正义、保证社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是法官要学习和掌握公序良俗的相关知识和精神内涵。在现实生活中,民事法律关系纷繁复杂、变动不居。这导致有些民事纠纷在处理过程中可能找不到合适的民事法律规范作为依据。但对一些不符合社会公德、有违善良风俗的民事行为,如果因为没有民事法律规范作为依据而不处理,就可能在社会上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带来“破窗效应”。当好一名法官,不仅需要有丰富的法律知识,也应当熟识民风民俗。随着社会发展,大量的新型民事纠纷案件涌入法院,审理这些案件,必然要接触很多民风民俗。为此,法官应加深对当地历史、文化的了解,使其能够将善良风俗与法院审判工作更好地结合,提高办案的社会效果,让法院审判工作更加贴近群众。

  三是正确处理好公序良俗与法律的关系。法律和道德在内涵和外延上确有所不同,但二者的本质并无差别,都是为了维护基本的社会秩序,从这点来说,法律是道德的后盾和保障;法律保护基本的社会秩序,而不保护非法和违反基本伦理道德的行为。

  当然也要看到,公序良俗原则毕竟是具有一定模糊性的民法原则,在司法实践中主要依靠法官自由裁量进行运用。在司法实践中运用公序良俗原则应遵循一定的原则。民法总则规定,“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由此可见,对于民事纠纷如果有具体民事法律条款加以规范的,应优先适用具体条款,不能随意选用原则性一般条款;其次,对于什么是公序良俗也需要结合社会道德观念以及一般常识加以判断,从而确定具体民事行为是否违背公序良俗原则。要通过正确合理运用公序良俗原则,既协调复杂的民事法律关系,又推动形成良好社会道德风尚,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同时不断提高社会文明水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民法典」民法中的守法与公序良俗原则
初探公序良俗原则的适用
论民法的基本原则与环境保护
研究丨《民法典》第八条“公序良俗原则”具体化研究
民法总则中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的理解与适用
民法典六大基本原则,民法典基本要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