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佛禅故事 (一)

佛禅故事 (一)

 


我是侍者
  
      
  南阳慧忠国师感念侍者为他服务了三十年,想有所报答他,助他开悟,一天呼唤道:“侍者!”
  侍者一听国师叫他,立刻回答他道:“国师!做什么?”
  国师无可奈何的道:“不做什么!”
  过了一会,国师又叫道:“侍者!”
  侍者立刻回答道:“国师!做什么?”
  国师又无可奈可的道:“不做什么!”
  如是多次,国师对侍者改口叫道:“佛祖!佛祖!”
  侍者茫然不解的反问道:“国师!您叫谁呀?”
  国师不得已,就明白的开示道:“我在叫你!”
  侍者不明所以道:“国师!我是侍者,不是佛祖呀!”
  慧忠国师此时只有对侍者慨叹道:“你将来可不要怪我辜负你,其实是你辜负我啊!”
  侍者仍强辩道:“国师!不管如何,我都不会辜负你,你也不会辜负我呀!”
  慧忠国师道:“事实上,你已经辜负我了。”
  慧忠国师与侍者谁负了谁,这不去论他,但侍者只承认自己是侍者,不敢承担佛祖的称谓,这是非常遗憾的事,禅门讲究“直下承担”,所谓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而众生只承认自己是众生,不承认自己是佛祖,沉沦生死,无法回家良可悲也。
  无门禅师说:“铁枷无孔要人担,累及儿孙不等闲,欲得撑门并拄户,更须赤脚上刀山!”老国师年高心孤,对侍者用按牛头吃草的方法,使其觉悟,无如侍者只是侍者,不是佛祖耳。


到了龙潭
  
      
  德山禅师本是北方讲经说法的大师,因不满南方禅门教外别传的说法,携带自着的《金刚经青龙疏钞》南来抗辩,才到南方就受到一位老婆婆的奚落,自此收敛起狂傲的心。他并请问老婆婆,近处有什么宗师可以前去参访?老婆婆告诉他在五里外,有一位龙潭禅师,非常了得。
  德山禅师到了龙潭,一见龙潭禅师就迫不及待的问道:“这是什么地方?”
  龙潭禅师回答道:“龙潭!”
  德山禅师逼问道:“既名龙潭,我在此巡回既不见龙,又不见潭,这是何故?”
  龙潭禅师就直截了当的告诉德山禅师道:“你非常辛苦,你已到了龙潭!”
  这天夜里,德山向龙潭禅师请益,站在龙潭禅师座前久久不去,龙潭禅师说道:“夜已很深,你为何还不下去!”
  德山道过晚安,告辞回去,走到门口,又再回来,说道:“外面实在太黑,学生初到,不知方向。”
  龙潭禅师就点燃了一支蜡烛给他,正当德山伸手来接时,龙潭禅师就把烛吹灭,德山到此忽然大悟,立刻跪下来,向龙潭禅师顶礼,龙潭禅师问道:“你见到了什么?”
  德山禅师回答道:“从今以后,我对天下所有禅师的舌头,都不会再有所怀疑了。”
  第二天,德山禅师遂将疏钞取出焚烧,当火焰上升时,他道:“穷诸玄辩,若一毫致于太虚,竭世枢机,似一滴投于巨壑。”
  经典,再究竟的讲说,仍是分别知识;禅门无言,终究是无分别心的证悟。夜晚,是黑暗的,点了烛火又再吹灭,这意谓着外在的光亮熄灭以后,内心的禅光就会亮起来了,这个禅光,看清楚了真我,所谓语言文字,分别意识都是大海一滴了。


一与十
        
  龙潭崇信禅师湖南人氏,未出家前非常穷困,在天皇道悟禅师寺旁,摆一个卖饼的摊子,连一个住所也没有。道悟禅师怜他穷苦,就将寺中一间小屋给他居住。崇信为了感恩,每天送十个饼给道悟禅师。道悟禅师收下以后,每次总叫侍者拿一个还给崇信,有一天,崇信终于向道悟禅师抗议道:“饼是我送给你的,你怎可每天还我一个,这是什么意思?”
  天皇道悟禅师温和的解释道:“你能每天送我十个,为什么我不能每天还你一个?”
  崇信不服气的抗辩道:“我既能送你十个,何在乎你还我一个?”
  道悟禅师哈哈笑道:“一个你还嫌少吗?十个我都没有嫌多,一个你还嫌少?”
  崇信听后,似有所悟,便决心请求道悟禅师为其剃度,准他出家。
  道悟禅师说道:“一生十,十生百,乃至能生千万,诸法皆从一而生。”
  崇信自信的应道:“一生万法,万法皆一!”
  道悟禅师为其剃度,后在龙潭结庵居住,世称龙潭崇信禅师。
  这一段公案,完全表现的是自他一体,能所不二的禅心。天皇道悟禅师的房子,要让给龙潭崇信禅师去住,这表示我的就是你的;龙潭崇信禅师的烧饼,天皇道悟禅师收下以后,又再还一个给龙潭崇信禅师,这表示你的就是我的。当然,那时天皇道悟禅师的苦心,不是一个卖饼的俗人所知,但经常如此,终于触动崇信的灵机,从参究这个疑团,到直接的抗辩论争,龙潭崇信终于觉悟到多少不二,你我不二,心物不二,有无不二,原来宇宙万有,千差万别,皆一禅心也。


文殊现身
  
      
  文喜禅师,朝拜五台山,到达前,晚宿一茅屋,内住一老翁,文喜就问老翁道:“此间道场内容如何?”
  老翁回答道:“龙蛇混杂,凡圣交参。”
  文喜问:“住众多少?”
  老翁答:“前三三、后三三。”
  文喜第二天起来,茅屋不见了,而见文殊骑狮子住在空中,自悔有眼不识菩萨,空自错过。
  文喜后来参访仰山禅师时开悟,因此就安心住下来担任典座(煮饭)的工作。一天他从饭锅蒸气上又见文殊现身,便举饭铲打着,并说道:
  “文殊自文殊,文喜自文喜,今日惑乱我不得了。”
  文殊说偈云:“苦瓜连根苦,甜瓜彻蒂甜,修行三大劫,却被这僧嫌。”
  吾人因不明白自己本性,终日心外求法,故患得患失,若能自悟自性,“文殊自文殊,文喜自文喜”,两者有差异,实则无差异,何必自悔自恼呢?
  文殊的偈语中,不是怕人嫌他,而是在说明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今天才真正达到知音,有人认识他了。
  原来,文殊文喜,是自他不二啊!


古镜未磨
      
  有道禅师当初行脚时,路过一间卖茶的茶坊,因为口渴,就顺道进去想喝杯茶小憩一下,店主一看是位云水僧就热忱招呼,并且问道:“禅师!辛苦了吧?喝茶吗?”
  只见有道禅师用平淡眼光看了一下茶架,点一下头,其他一句话也不说。
  店主似乎也是禅道高手,小心谨慎的说道:“想必您是一位禅道高深的禅师!禅师!小的有一个问题想请教您,如果您告诉我,我就供养您!如何?”
  有道禅师:“你问吧!”
  店主问道:“古镜未磨时如何?”
  有道禅师很快的答道:“黑如漆。”
  店主再问道:“古镜既磨了以后如何?”
  有道禅师回答道:“照天照地。”
  店主不以为然,说道:“对不起!恕我不供养。”说着转身就入店内去了。
  有道禅师愣了一下,心想:“我数十年参禅,现在连个店主我都不如,可见其禅道之高了!”于是决下苦心闭门深修,以求开悟。
  三年后,有道禅师又出现在茶坊的门口。店主仍亲切的招呼道:“呵!三年不见,仍想请教那句老话,“古镜未磨时如何”?”
  有道禅师顺口说道:“此去汉阳不远。”
  店主再问道:“古镜既磨后如何?”
  有道禅师再回答道:“黄鹤楼前鹦鹉洲。”
  店主听后,诚恳的说道:“请禅师接受我的供养!”随即转身呼么道:“伙计!泡茶,泡茶,泡好茶!”
  古镜有否磨过,有道禅师说未磨黑如漆,已磨照天照地。此古镜喻我们自性,自性本自清净,本不生减,本自朗照,何能分别未磨已磨。自性者在圣不增,在凡不减,故有道禅师未能认识如古镜之自性,难怪吃不到茶。第二次回答古镜未磨“此去汉阳不远”;古镜已磨,“黄鹤楼前鹦鹉洲”;即能认识自性当下即是,故有好茶吃也。


岂曾混淆
      
  有一位云水僧在参访时,路过一位老太太所管理的庵前休息,他问老妇人道:“师姑!这座庵堂除你之外,还有其他的眷属吗?”
  老婆婆:“有!”
  云水僧:“怎么没有看到呢?”
  老婆婆:“喏!山河大地若草若木都是我的眷属呀!”
  云水僧:“无情不是有情,那些山河草木何曾是师姑的样子?”
  老婆婆:“那你看我是甚么样子?”
  云水僧:“俗人!”
  老婆婆:“你也不是出家人!”
  云水僧:“师姑!你可不能混淆佛法。”
  老婆婆:“我并没有混淆佛法呀!”
  云水僧:“俗人主持庵堂,草木皆成道友,你这样不是在混淆佛法是什么?”
  老婆婆:“法师!你不可那么说,要知道你是男人,我是女人,何曾混淆?”
  宇宙万有本是一体的,心、佛、众生是无差别的,吾人却硬是要将此一体的、无差别的,分割开来并以分别心看待之,故世间上是非善恶,情与无情,甚至男女异类,世出世间诸法,就对待不已了,若以一真法界而言,如老婆婆者何曾混淆?


除却心头火
      
  有一个久战沙场的将军,已厌倦战争,专诚到大慧宗臬禅师处要求出家,他向宗臬道:“禅师!我现在已看破红尘,请禅师慈悲收留我出家,让我做你的弟子吧!”
  宗臬:“你有家庭,有太重的社会习气,你还不能出家,慢慢再说吧!”
  将军:“禅师!我现在什么都放得下,妻子、儿女、家庭都不是问题,请您即刻为我剃度吧!”
  宗臬:“慢慢再说吧!”
  将军无法,有一天,起了一个大早,就到寺里礼佛,大慧宗臬禅师一见到他便说:
  “将军为什么那么早就来拜佛呢?”
  将军学习用禅语诗偈说道:
  “为除心头火,起早礼师尊。”
  禅师开玩笑的也用偈语回道:
  “起得那么早,不怕妻偷人?”
  将军一听,非常生气,骂道:
  “你这老怪物,讲话太伤人!”
  大慧宗臬禅师哈哈一笑道:
  “轻轻一拨扇,性火又燃烧,如此暴躁气,怎算放得下?”  
  放下!放下!不是口说放下就能放下,“说时似悟,对境生迷”习气也不是说改就能改的,“江山易改,习性难除”奉劝希望学道入僧者,莫因一时之冲动,遗笑他人也。


那就是禅
      
  王田是一个精于医术的医生,不过仍有许多病人死去,因此每天都惧怕死的阴影。一次在出诊的路上,碰到一位云水僧,王田于是就请示道:“什么叫禅?”
  云水僧回答道:“我也不知如何告诉你,但有一点可以确信的是,一旦会了禅之后,就不用怕死了。”于是在云水僧的指示下,王田前往参访南隐禅师。
  王田医师找到南隐禅师的住处,说明来意,并请求开示。
  南隐禅师道:“禅不难学,你既然身为一个医师,就应该好好对待你的病人,那就是禅!”王田医师似懂非懂的前后拜访了南隐禅师三次,南隐禅师总是对他说道:“一位医生不该把时间每天消磨在寺院里,快回家照顾你的病患去!”
  王田医师非常不解的想着:这种开示,怎能袪除怕死的心呢?因此,当他第四次参访时,就抱怨道:“有位云水僧僧告诉过我,人一旦学了禅就不怕死。每次我到这里,你总是要我照顾我的病患者。对于这一点我很明白;但假如这就是所谓的禅,我以后就不必再来向你请教了。”
  南隐禅师微笑的拍着王田的肩膀说道:“我对你太严格了,让我给你一个公案试试吧!”
  所谓公案就是南隐禅师要王田参“赵州无”的话头,王田苦参这“无”字公案,前后二年,当他将心境告诉南隐禅师时,得到的答案是“尚未进入禅境”。王田并不灰心的专心致志,又参究一年半,终于自觉心地澄明,难题逐渐消失。“无”已成了真理。他善待他的病人而不知其为善待;他已脱离了生死挂虑。
  最后,当他叩见南隐禅师时,禅师只对他微笑说了一句话:“从忘我到无我,那就是禅心的显现了。”
  王田医师经常接触老病死生之人,因此,“眼看他人死,我心急如火,不是伤他人,看看轮到我。”所以对死亡就起了恐惧,南隐禅师要他好好照顾病患者,就是参禅,因为一个人放弃责任,放弃爱心,怎能入禅呢?及至到他参透了“无”字的公案,从有心到无心,从有我到无我,从有生到无生,那就是无死的禅境了。


苏东坡参禅故事:
      
  苏东坡禅语度琴操传说宋代学者苏东坡与文友们同游西湖,文友们招来苏杭名妓琴操等陪同饮酒作乐。席间见琴操谈吐清雅,有意度化她。一番对谈后,苏东坡对她说:“佛说众生平等,我们就不问身份来问答,我作禅师,你试着参禅如何?” 琴操躬身礼拜,欣然应允。
  苏东坡以禅师口吻问道:“请问施主,何谓湖中景?”
  琴操思索后答道:“裙拖六幅潇湘水,髻挽巫山一段云。”
  苏东坡说:“很好,那何谓人中景?”
  琴操立即回答:“金勒马嘶芳草地,玉楼人醉杏花天。”
  苏东坡不容转圜紧迫大声问道:“荣华富贵欢乐场,到头究竟能如何?”
  琴操心头一惊顿时醒悟,迟疑一会,凄然答道:“禅师您问如何?还不是‘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苏东坡诚恳地说:“姑娘何不回头,‘除’了家门,难道没有清静之地?” “‘除’了家门?出了家门,是啊!我知道去处了。”
  琴操心中豁然开朗,深深向苏东坡拜谢转身而去。数日后,琴操脱离鸨母控制悌度披缁出家去了。   
  有人说,官实如妓,多少达官显贵荣华富贵之后的收场又如何呢?值得深省。


喝秤
      
  苏东坡在荆南(今湖北江陵)时,听说玉泉承皓禅师有机锋,一般人难以相接,从来自负的东坡便想亲自去较量一下。一次他微服出府,进寺拜见。
  承皓见问:「尊官高姓?」
  东坡答:「姓秤,乃秤天下长老的秤。」
  皓禅师大喝一声说:「请问这一声喝叫重多少?」
  东坡哑口无对,遂谢罪礼敬,从之参学。


八风吹不动,一屁打过江:
又苏东坡贬谪黄州期间,东坡又与佛印了元建立起亲密关系,并留下了很多趣闻佳话。
  有次东坡作了首偈曰:「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自以为体现了较深的禅学功夫,便派人把偈子呈给住在江对岸的佛印禅师。
  禅师看后在上面批丁「放屁」两个字,就让人把偈子带回去。东坡看到批话,一时无名火起,遂乘船渡江亲自来找禅师,当即责问禅师何以秽语相加。
  禅师听说呵呵大笑,说道:「八风吹不动,一屁打过江。」
  东坡一时省悟,方感自愧不如,叹服不已。


完美
小和尚坐在地上哭,滿地都是寫了字的廢紙。「怎麼啦?」老和尚問。
「寫不好。」老和尚撿起幾張看:「寫得不錯嘛,為什麼要扔掉?又為什麼哭?」
「我就是覺得不好。」小和尚繼續哭:「我是完美主義者,一點都不能錯。」
「問題是,這世界上有誰能一點都不錯呢?」老和尚拍拍小和尚:「你什麼都要完美,一點不滿意,就生氣,就哭,這反而是不完美了。」


潔癖
小和尚把地上的字紙撿起來,先去洗了手。又照照鏡子,去洗了臉;再把褲子脫下來,洗了一遍又一遍。「你這是在幹麼啊?你洗來洗去,已經浪費半天時間了。」老和尚問。
「我有潔癖!」小和尚說:「我容不得一點髒,您沒發現嗎?每個施主走後,我都把他坐過的椅子擦一遍。」「這叫潔癖嗎?」師父笑笑:「你嫌天髒、嫌地髒、嫌人髒,外表雖然乾淨,
內心反而有病,是不潔淨了。」


化緣
小和尚要去化緣,特別挑了一件破舊的衣服穿。「為什麼挑這件?」師父問。
「您不是說不必在乎表面嗎?」小和尚有點不服氣:「所以我找件破舊的衣服。而且這樣施主們才會同情,才會多給錢。」
「你是去化緣,還是去乞討?」師父瞪了眼睛:「你是希望人們看你可憐,供養你?還是希望人們看你有為,透過你度化千萬人?」

 

撐著不死 v.s. 好好活著
大熱天,禪院裡的花被曬萎了。「天哪,快澆點水吧!」小和尚喊著,接著去提了桶水來。「別急!」老和尚說:「現在太陽大,一冷一熱,非死不可,等晚一點再澆。」
傍晚,那盆花已經成了「霉乾菜」的樣子。「不早澆……」小和尚咕咕噥噥地說:「一定已經死透了,怎麼澆也活不了了。」「少囉嗦!澆!」老和尚指示。
水澆下去,沒多久,已經垂下去的花,居然全站了起來,而且生意盎然。
「天哪!」小和尚喊:「它們可真厲害,憋在那兒,撐著不死。」「胡說!」
老和尚糾正:「不是撐著不死,是好好活著。」
「這有什麼不同呢?」小和尚低著頭。「當然不同。」老和尚拍拍小和尚:「我問你,我今年八十多了,我是撐著不死,還是好好活著?」
晚課完了,老和尚把小和尚叫到面前問:「怎麼樣?想通了嗎?」「沒有。」
小和尚還低著頭。老和尚敲了小和尚一下:「笨哪!一天到晚怕死的人,是撐著不死;每天都向前看的人,是好好活著。」
「得一天壽命,就要好好過一天。那些活著的時候天天為了怕死而拜佛燒香,希望死後能成佛的,絕對成不了佛。」老和尚笑笑:「他今生能好好過,都沒好好過,老天何必給他死後更好的日子?」


不過一碗飯
有一天,兩個不如意的年輕人,一起去拜望師父:「師父,我們在辦公室被欺負,太痛苦了,求您開示,我們是不是該辭掉工作?」兩個人一起問。師父閉著眼睛,隔半天,吐出五個字:「不過一碗飯。」就揮揮手,示意年輕人退下了。

才回到公司,一個人就遞上辭呈,回家種田,另一個卻沒動。日子真快,轉眼十年過去。回家種田的,以現代方法經營,加上品種改良,居然成了農業專家。另一個留在公司裡的,也不差。他忍著氣、努力學,漸漸受到器重,已經成為
經理。
有一天兩個人遇到了。
「奇怪!師父給我們同樣『不過一碗飯』這五個字,我一聽就懂了,不過一碗飯
嘛!日子有什麼難過?何必硬巴著公司?所以辭職。」農業專家問另一個人:「你當時為什麼沒聽師父的話呢?」

「我聽了啊!」那經理笑道:「師父說『不過一碗飯』,多受氣、多受累,我只要想
『不過為了混碗飯吃』,老闆說什麼是什麼,少賭氣、少計較,就成了!師父不是這個意思嗎?」
兩個人又去拜望師父,師父已經很老了,仍然閉著眼睛,隔半天,答了五個字:「不過一念間。」然後,揮揮手……


天地禪院
後來,老和尚圓寂了,小和尚成為住持。他總是穿得整整齊齊,拿著醫療箱,到最髒亂貧困的地區,為那裡的病人洗
膿、 換藥,然後髒兮兮地回山門。
他也總是親自去化緣,但是左手化來的錢,右手就濟助了可憐人。他很少待在禪院,禪院也不曾擴建,但是他的信眾愈來愈多,大家跟著他上
山 下海,到最偏遠的山村和漁港。
「師父在世的時候,教導我什麼叫完美,完美就是求這世界完美。師父也告訴我什麼是潔癖,潔癖就是幫助每個不潔的人,使他潔淨。師父還開示我,什麼是化緣,化緣就是使人們的手能牽手,彼此幫助,使眾生結善緣。」小和尚說。
「至於什麼是禪院,禪院不見得要在山林,而應該在人間。南北西東,皆是我弘法的所在;天地之間,就是我的禪院。」


把门关好
 有个小偷晚上钻进一座寺院,想偷东西,但翻箱倒柜的都找不到值钱的东西好偷,不得已,正准备离去时,睡在床上的无相禅师开口叫道:“喂!你这个朋友,既然要走,请顺便为我把门关好!” 
  小偷先是一愣,随即就说:“原来你是这么懒惰,连门都要别人关,难怪你寺里一点值钱的东西都没有。”
  无相禅师说:“你这位朋友太过份了,难道要我老人家每天辛辛苦苦,赚钱买东西给你偷吗?”
  小偷觉得,遇到这种和尚,真是一点办法也没有。
  禅师不是没有东西,禅师拥有的是别人偷不去的无尽宝藏。世间上的人只是知道聚敛,人为财死,心为物累,你有钱了,连小偷都不放过你,不如拥有自家本性里的无限智能宝藏,又有什么人能偷得去呢?


一芥纳须弥
 禅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国人的人生智慧对印度佛家教义的一种改写,其中包含着超脱的人生智慧和现实的人生热情。重要的是:人们不能执著于其中的说法,不能顽固于个别的言辞,而是要在自己的生活中寻得一份真意和随意。一个弟子向归宗智常禅师告辞。归宗智常问:“你到那里去?去干什么?”“到各处走走,学五味禅去。”“各处有五味禅,我这里只有一味禅。”“什么是一味禅?”弟子问道。归宗智常举棒就打。这弟子恍然大悟,叫道:“懂了!懂了!”归宗智常就说:“那你说!”僧人刚要开口,归宗又抡起了棒子。他就是要打出弟子的执念。这天,江州刺史李渤拜访归宗智常。客套之后,李渤问道:“佛经上有言:纳须弥山于芥子。如果须弥山能纳芥子,我没有疑问。但是佛经上说芥子能纳须弥山。这不是胡说八道吗?”归宗智常知道这刺史大人陷入语言的迷障中了,就反问道:“别人都说刺史大人读书破万卷,是真的吗?”“是真的。”李渤确实读书很多,当时的人们都称他为“李万卷”。听到归宗智常禅师这样问,就自然而然地说道:“是真的。”归宗智常就说:“你的头也不过像个大椰子那么大嘛,那万卷书到底装在哪儿了呢?”李渤无言以对。一瞬间,他了解自己问话的答案了。

禅的智慧:
  须弥山是够广大的,自有万千气象;芥子就是椰子,所以李渤对佛经上说的“芥纳须弥”有疑问。但是,他这只是在语言的表面上理解这句话,走入了迷途。所以归宗智常禅师问他:“一个脑袋如何能装下万卷书?”


禅的知识:
  归宗智常,生卒年不详,信州贵溪人。年幼出家,依六祖惠能参禅悟道。得法后,便到鼎湖山建了一座寺庙叫白云寺,别名龙兴寺。


你且看他
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置乎?”

拾得曰:“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一杯茶
南隐是日本明治时代的一位禅师。有一天,有位大学教授特来向他问禅,他只以茶相待。

他将茶水注入这位来宾的杯子,直到杯满,而后又继续注入。

这位教授眼睁睁地望着茶水不息地溢出杯外,直到再也不能沉默下去了,终于说道:“已经漫出来了,不要再倒了!”

“你就像这只杯子一样,”南隐答道,“里面装满了你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你不先把你自己的杯子空掉,叫我如何对你说禅?”


读佛经
弟子问佛祖:“您所说的极乐世界,我看不见,怎么能够相信呢?”

佛祖把弟子带进一间漆黑的屋子,告诉他:“墙角有一把锤子。”

弟子不管是瞪大眼睛,还是眯成小眼,仍然伸手不见五指,只好说我看不见。

佛祖点燃了一支蜡烛,墙角果然有一把锤子。

你看不见的,就不存在吗?


打破碗
一位老和尚有两个徒弟,大和尚和小和尚。

一日饭后,小和尚在洗碗,突然把碗打破了一个。

大和尚立马跑向老和尚的禅房打小报告:“师傅,师弟刚刚打破了一个碗。”

老和尚手捻佛珠,双眼微闭,说道:“我相信你永远也不会打破碗!”


惹尘埃
神秀曰:“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教惹尘埃。”

慧能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礼物
一位禅师在旅途中,碰到一个不喜欢他的人。连续好几天,那人用尽各种方法污蔑他。

最后,禅师转身问那人:“若有人送你一份礼物,但你拒绝接受,那么这份礼物属于谁呢?”

那人回答:“属于原本送礼的那个人。”

禅师笑着说:“没错。若我不接受你的谩骂,那你就是在骂自己。”


顺其自然,把握机缘!~~~~~   
三伏天,禅院的草地枯黄了一大片。“快撒点草种子吧,好难看那!”小和尚说
“等天凉了。”师傅挥挥手说:“随时。”

中秋,师傅买了一包草籽,叫小和尚去播种。

秋风起,草籽边洒边飘。

“不好了!好多种子都被吹飞了!”小和尚喊。

“没关系,吹走的多半是空的,撒下去也发不了芽。”师傅说“随性。”

撒完种子,跟着就飞来几只小鸟啄食。

“要命了!种子都被鸟吃了!”小和尚急得直跳脚。

“没关系,种子多,吃不完。”师傅说:“随遇。”

半夜一阵骤雨,,小和尚早晨冲进禅房:“师傅,这下真完了!好多草籽被雨冲走了!”

“冲到哪儿,就在哪儿发芽。”师傅说:“随缘。”

一个星期过去了,原本光秃的地面,居然长出许多青翠的草苗。一些原来没播种的角落,也泛出了绿意。

小和尚高兴得直拍手。

师傅点头“随喜。”

随不是跟随,是顺其自然,不怨怼、不躁进、不过渡、不强求。

随不是随便,是把握机缘,不悲观、不刻板、不慌乱、不忘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禅故事:感悟人生至高智慧和境界
禅悟成功:从性格看命运
直下便见,拟思即差;龙潭崇信禅师悟道因缘
禅门公案集锦(之七)
青原拈偈-14 | 龙潭崇信禅师
【澧州掌故】第六期《龙寺晓钟》(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