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帝国对流寇的态度,从杨鹤的抚谈起
明帝国对流寇的态度,从杨鹤的抚谈起
  
  泪痕春雨
  
  流寇在天启末年,就已在西北出现了。出现流寇的原因比较复杂,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自然灾害。
  
  崇祯当皇帝后,如何解决流寇的问题,自然渐渐浮上日程。
  
  如何解决呢?无非两种方法,一种是剿,一种是抚。但是,无论剿与抚,都也不是空口白牙就能实现的。
  
  因为,剿灭流寇,那是需要大规模调动军队的;大规模调动军队那是需要大笔军费。比如,辽东需要大规模调动军队,于是就有了传说中的辽饷;如果西北也需要大规模调动军队,自然也会产生新名目的赋税。问题是,谁也知道,加税是一种饮鸩止渴的行为。
  
  当然了,用抚也是需要银子的。因为,抚的方法无非两种。最简单的方法,那就是政府扩大征兵规模;换而言之,直接把流寇改编成一枝新的军队。而大多数农民变成流寇,无非是因为吃不饱饭了,如果有机会吃粮当兵,绝大多数流寇,自然也是愿意当兵的。这样一来,流寇问题自然就算解决了。
  
  问题是,流寇变成正规军后,相应的军费谁出?还得政府出!现在的政府,早已让银子弄怕了,哪敢这样思考问题呢?
  
  再退而求其次,就是作好赈灾工作。问题是,相应的费用哪里来?
  
  现在的明帝国,已让银子弄怕了。总而言之,说起什么事,也是和银子说话。但是,帝国政府就是缺这种东西。
  
  所以,面对愈演愈烈的流寇;政府官员还是老样子,除了扯淡,就是扯淡。他们所提的建议,都是一种伟大的建议。解决流寇问题很简单啊,只要保证西北人民,天天有三碗肉粥,肯定啥问题也解决了。问题是,这三碗肉粥从哪里来,谁也说不出个所以然。
  
  当然了,皇帝觉得,只要官僚、政客们发扬点风格,这肉粥马上就可以变出来。因为,据可靠的小道消息,官僚、政客家里的银子,都是多的用也用不了。
  
  当然了,官员觉得,只要皇帝发扬点风格,这肉粥马上就可以变出来。因为,据说皇帝的私户钱拿出来,历史早就改写了。
  
  问题是,谁也不想发扬风格。既然谁也不想发扬风格,西北的流寇危机,怎样解决呢?
  
  当然了,据普遍老百姓的理解,政府家大业大,随便拔根腿毛,也够西北人民天天有肉粥吃了。问题是,皇帝每天看到的都是财政赤字。
  
  当然了,再用收辽饷的逻辑去想问题。帝国是一个大家庭,有着近亿人口,大家吃饭时,一顿省上三五粒米;一年只要捐上三两斤米,就可以为西北灾民筹集上亿斤米。有这样一大笔银子,自然可以让西北人安居乐业,所谓的流寇危机,自然马上就可以解决。问题是,这种观点从理论上,好像是那么回事。但是,理论是苍白的,现实是残酷的。
  
  面对西北流寇的兴起,帝国上下一片喧哗;但谁敢自告奋勇去西北解决这个问题呢?显然是没有的!
  
  因为去干这种事,那干好的机会实在太少了,而干砸锅的机会实在太多了。大明帝国官员都是明白人,至于东林党员,就更是明白人了。所以,谁会争着去干这种事呢?[注1]
  
  面对面西北流寇的兴起,帝国上下一片哗然;西北总督武之望突然死亡,更是给大明帝国官员来了一次大考验。大明帝国的官员,显然是经不起这种考验的;在争夺权力时、在没事扯淡时,官员们都是忧国忧民的、为国为民的、慷慨激昂的,但一遇到麻烦事,大家马上全闪到一边去了。
  
  而杨鹤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被大家推出来当西北总督的。
  
  杨鹤也没有想过要谋求这个职务;只可惜他的某些言论,得罪了整个官僚集团。于是大家就一致推荐杨鹤去干这种倒霉的差事。[注2]
  
  因为,帝国政府并没有给杨鹤准大笔赈灾的白银;而杨鹤也无法从西北筹出一大笔赈灾用的白银。所以,杨鹤的抚,其实就纵容流寇的叛乱。
  
  杨鹤对西北的“抚”,只是对流寇报以放纵。换而言之,杨鹤报着极度理解的态度对待流寇,只要流寇愿意投降,马上赦免全部罪行。
  
  这种态度,实际上无异于鼓励流寇的兴起。因为流寇只要对政府表示一下悔过,马上就可以赦免所有罪行。这种做法,只会使人们叛乱的代价降到最低!
  
  这种解决流寇的方法,如果把政治当童话去看,自然是一种非常值得称道的方式;问题是:政治根本不是童话。流寇并不会因为政府这种宽容而减少,相反只会因为这种宽容而更增多。因为在这种背景下,叛乱的代价将降到最低点;它的结果,其实只会让叛乱更无可抑制。
  
  地方叛乱的主要基础是;饥民、难民、逃卒、溃卒;因为这种基础存在,各种不安份的人才能如鱼得水、兴风作浪。失去这种基础,哪个人敢公然挑战政府呢?
  
  杨鹤的主抚,并没有任何错误;事实上我们翻翻历史书,历史书就是这样谆谆教导后人的。因为叛乱的原因是非常清楚的,是天灾人祸把百姓逼得走投无路才造成的;政府应该理解他们,更有义务救他们于水火之中!
  
  但是,政治表面上是空洞的说教、规则;实际上永远都是写满了“利益”两个字。
  
  西北的叛乱原因非常清楚,是天灾人祸把百姓逼得走投无路造成的。那如何去解决它呢?是人祸,主管官员需要清除它;是天灾,主管官员应筹集各种社会力量共同应对它!
  
  所谓的人祸,无非就是当地官员的贪污、腐败;无非就是土豪缙绅的扩张。对此,杨鹤有能力管吗?
  
  所谓人祸,通常就是社会固有的赈灾系统,被各种利益集团挖空了。杨鹤有能力恢复它吗?破坏赈灾系统的利益群体,杨鹤能报以惩罚吗(让他们出钱赈灾赎罪)。
  
  就算全是天灾。杨鹤组织各种社会力量,共同出钱出力应对难关,杨鹤有能力做到吗?
  
  显然,要做这一切时;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因为这些主张,都是损害强势群体利益的行为;杨鹤绝没有这种能力。杨鹤只能给流寇一些最优待的、最宽容的条件让他们放下武器。
  
  这种政策,实际上是明着欺负不敢造反的老百姓!因为官员贪污、土豪劣绅欺负人、甚至流寇造反,政府都报以宽容,绝不追究;这叫什么事?!
  
  当坏人、干犯法的事就这样有理?当一个安份守法的百姓,他们的利益、他们的权利呢?政府除了说几句空洞的安慰的话外,什么也不能给予?
  
  政治表面上空洞的说教、规则;实际上都写满了“利益”两个字!用“抚”平定西北的叛乱,他需要损害西北普遍强势群体的既得利益(再往大了说,需要皇帝损害整个帝国强势群体的利益)。官员的贪污、腐败,土豪缙绅的扩张,这需要依法打击;更得让他们出钱、出力共同应对天灾。这说来简单,做起来却难到了极点。
  
  杨鹤自然没有这种勇气强烈打击官员、土豪、缙绅们危害社会的行为,也更没有能力让这些强势群体拿钱出来赈灾了。既然如此,那所谓的“抚”岂非成了毫无基础的事?
  
  帝国一片混乱的原因,是非常清楚的;那就是帝国的律法都是一张张废纸;当然主要是指针对强势利益群体的律法!而帝国从来也不敢拿这些律法,去要求这些强势利益群体。
  
  军队的贪冒军费;官员贪污;士豪缙绅扩张;帝国的律法对他们没有任何意义;面对这种人祸,杨鹤自然没有力量抑制;甚至想也不敢多想。因为,皇帝都让大家玩的跟个傻子一样,杨鹤就更不用说了。
  
  对于天灾(赈灾)呢?那也是需要大笔白银的事,绝不是空口白牙讲一通政治报告就能解决的事。这笔钱如何筹集呢?从地方上筹集,杨鹤自然无力筹集,因为筹集实在等于变相侵蚀强势群体的利益;杨鹤根本无力筹集出一笔钱应对这场危机。
  
  最终杨鹤也只能用官僚的方法应对;那就是试图招抚几股流寇应付差事,虽然他也知道招抚几股流寇对于西北危机而言于事无补,但杨鹤已没有办法了;虽然杨鹤也知道,接受投降的流寇能够安分守己的可靠性并不大;但杨鹤也没有办法了。
  
  因为招抚几股流寇,至少还可以拿出一些“政绩”向皇帝交待。但这种“政绩”对于解决西北流寇问题,实际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意义。
  
  最终杨鹤也只能使出所有官僚百用不爽的方法;那就是“请皇帝发放内帑吧”;这一招一旦使出,那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因为皇帝如果不拿内帑,那事情解决不了就是皇帝的责任了;至少从舆论上是如此的。兵部官员喜欢用这一招,户部官员也喜欢用这一招,前方统帅也喜欢用这一招,内阁大臣也喜欢用这一招;虽然他们都也知道这一招并没有多大的用处,但是,这一招一旦使出,就把自己的责任推卸掉了;因为这样一来至少给所有的人们造成一种假象,那就是问题之所以解决不了,就是皇帝不拿内帑造成的。
  
  这就内帑后来变得越来越神秘的原因。
  
  杨鹤到西北到底干了点什么值得称道的实事呢?
  
  我们从历史上实在看不到一点(如果对流寇报以绝对的宽容,能称得上是干实事,那自然另当别论);当然了,因为他后来也懂得“请用内帑”这一招,所以人们都也不会太在意这一点;人们只会认为是皇帝不愿意发内帑造成西北危机无可挽回。
  
  皇帝不发内帑,自然有他的责任;但杨鹤在西北到底干了点什么事,则是他的责任?两者根本不能混谈。所有请用内帑的官员,如果他们尽力履行了自己的职责;那我们自然无需谴责他们,如果面对自己的职责什么事也不多干,就知道请内帑,那所谓的请内帑,岂非纯粹是一种推卸责任的方法?
  
  明末官员面对巨大的既利益集团;他们谁也是表示无可奈何;无论他们最初怎样指责朝庭,无论怎样标榜自己的的了不起;他们一旦登上政坛,最终也只有服从官僚集团的游戏规则;总而言之多发些大义凛然的议论,少干点实事;遇到麻烦事绝不多招惹;绝不得罪人(当然了为争权夺利时例外);如果接管具体的、比较麻烦的事,你就没事“请用内帑”;这样可以把责任推给皇帝了;就是那些所谓的东林党,有几个人不是这种样子呢?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帝国政府的危机永远毫无转机;因为大家都是在混饭吃,谁真办点实事呢?
  
  杨鹤到西北不过是其中之一的例子罢了。
  
  我无意苛责杨鹤,因为放你我到西北,恐怕也只有如此;除非你有勇气直对官员、土豪缙绅的贪婪,并对此做出毫不留情的打击;除非你有勇气挖掘西北的各种经济资源(这些经济资源普遍都在什么地方,你可以想一下)去应对天灾。如果你无力做这一切,那你又该如何解决西北的危机呢?
  
  用内帑、向中央政府求助,并没有错;因为明末西北危机,绝不是调动西北人力、物力就可以解决的。但是,如果你自己在本职之内什么实质性的事也没有干,却把一切都寄托于内帑之上、中央政府拨款之上,这本身就是官僚的行为;因为你这等于推卸了自己的全部责任。
  
  皇帝推卸自己责任的方式,就是重用某个大臣,让他全权负责某些具体的问题;当然了,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不了,就是这个大臣的失职了;与他这个皇帝无关了。
  
  大臣们推卸自己责任的方式,就是开口闭口请皇帝发内帑、或拨款;当然了,如果皇帝不发内帑、拨不下款,那事情解决不了自然是皇帝的责任了;与他这个主管官员无关了。
  
  大明帝国皇帝也好,官员也好;实际上都是用官僚态度应对帝国危机的。
  
  杨鹤的“抚”;是最具明帝国后期特色的官场行为。虽然政治写满了“利益”两个字;但大家都是回避这两个字。解决帝国的危机,那注定会触犯某些利益群体利益的;但帝国政府永远回避这个事实。
  
  贵族、上层太监、官员、地主、缙绅的既得利益自然是不能触犯的;在这种背景下,杨鹤靠什么解决西北流寇问题呢?那自然只能是给流寇们讲一大通政治报告,告诉他们放下武器后,帝国政府会解决他们的一切困难。但?这绝不是一通政治报告能解决的事,因为这是需要大笔白银、粮食做后盾的,如果没有这种后盾,那杨鹤许下的话都不过是根本兑现不了谎言罢了。问题是:这些银子、这些粮食从哪里来呢?你想从谁家里往出拿这种东西,他们也会跟你急的、跟你哭穷的。
  
  杨鹤的失败,终于让帝国断绝了这种幻想。
  
  解决帝国危机,那注定是会触犯某些利益群体利益的;如果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不能触犯,那就只能触犯最底层百姓的利益了。
  
  于是帝国发出最响亮的呼喊:乱者必斩!主剿的战略终于成为帝国应付西北危机的主要战略了。总而言之,底层的利益群体你得无条件的服从帝国的既有秩序,无论这既有秩序带给你的是什么?
  
  帝国的社会矛盾终于无可调合了,帝国政府也放弃了试图调和的努力了。面对造反作乱的百姓,多造几门大炮、多练几万兵,什么都有了!但结果终于是,流寇越来越多;面对这种局面,帝国政府也满怀信心的认为,只要我们再加把劲、再做得巧妙些,就可以把这流寇危机给解决了!
  
  在利益面前是没有温情可言的;当然了在利益面前,人们也是没有理智可言的。
  
  [注1]:“明年,总督武之望死。久之,廷臣莫肯往之,群推鹤。”(《明史、杨鹤传》)
  
  [注2]:杨鹤所说的培养小民元气、封疆元气、士大夫元气,并非泛泛之谈,而是针对某些高官胸腑间一片杀机,逞一时之快而发的。朱由检领悟到这层用意,在奏疏上批示“培养元气,今日要务”,表示赞许。但是掌权的阁部大僚却以为:“这学问用不得。”培养元气还不是时候,决意把不随潮流、独抒己见的杨鹤排挤出中央政府。这就是吏部会推杨鹤出任陕西三边总督的背景。(樊树志《大明王朝的最后十七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泪痕春雨漫评明朝历史(171)越抚越多的流寇
大明最后的无奈----杨嗣昌的死局,剿匪战略的破产
洪承畴是民族罪人还是百姓救星?
南明,帝国的制度死局
天骄:明朝的“大老虎”是怎么敛财的
大明王朝的“世界末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