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胃散:上下牙痛不可忍,牵引头部。生地黄6g、当归6g、牡丹皮9g、黄连6g、升麻9g。满面发热, 其齿喜寒恶热;或牙龈红肿,溃烂出血;或唇口腮颊肿痛, 口气臭热,口舌干燥,舌红苔黄,脉滑大而数。



清胃散为方名,同名方剂约有二十三首,其中《脾胃论》(《李东垣医书十种》摘出)卷下记载者为常用方。其组成为

黄连6g、  升麻9g

具有清胃凉血的功效。

主治胃有积热,循经上攻所致之胃火牙痛证。
症见胃中积热,上下牙痛不可忍,牵引头部,满面发热
其齿喜寒恶热;或牙龈红肿,溃烂出血;或唇口腮颊肿痛,

口气臭热,口舌干燥,舌红苔黄,脉滑大而数。
清胃散是治疗胃火牙痛的代表方剂,

现代常用于治疗口腔炎、牙周炎三叉神经痛等属

胃火上攻者。


临床运用

清胃散是治疗胃火牙痛的代表方剂。凡临床出现以牙痛牵引头痛、口气热臭、舌红苔黄、脉滑数等为主症者,即可使用本方加减治疗。[4]

4.5.1 加减法

牙龈肿痛甚者,可稍加细辛以止痛;兼肠燥便秘者,加大黄通便泄热;口渴饮冷者,加石膏知母清热生津齿衄者,加牛膝血热下行。[4]

4.5.2 使用禁忌

肾虚火炎所致牙痛者禁用[4]

惟牙痛属风寒虚火上炎者不宜。[5]

4.6 现代适应证

清胃散适用于口腔炎、牙周炎、三叉神经痛等属胃炎上攻者[5]

4.6.1 口腔炎

口腔炎一般包括3种疾病:

一是鹅口疮,是因菌群失调所致白色念球菌感染口腔黏膜,使其表面覆盖白色乳凝块样点片状物,临床以拒乳、疼痛哭叫为主要表现;


二是疱疹性口炎,是由单纯疱疹病毒Ⅰ型感染所致,口腔黏膜出现单个或成簇的小疱疹、颌下淋巴结肿大,以发热、黏膜剧痛流涎为主要临床表现;


三是溃疡性口炎,是由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菌感染所致的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覆盖较厚的易擦去的灰白色或黄色假膜。[5]


4.6.2 牙周炎

牙周炎是慢性牙龈炎向牙周组织扩展而引起的,病因主要是牙菌斑,以及牙石、食物嵌塞、不良修复体等加重菌斑滞留的因素。当微生物数量及毒性增强或当机体防御能力削弱时,由于龈下微生态环境的特点,以及炎症产物向微生物提供营养成分,龈下菌斑中滋生大量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氏菌、放线杆菌、福赛类杆菌、核梭形杆菌和螺旋体等牙周致病菌,使牙龈的炎症加重并扩延,导致胶原破坏、结合上皮向根方增殖、牙周袋形成和牙槽骨吸收。临床主要表现为牙龈慢性炎症,牙龈水肿,牙周袋内壁出血、溢脓。[5]


4.6.3 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病因不清,病理改变主要是神经细胞消失,神经节纤维脱髓鞘或髓鞘增厚,轴索变细或消失,


临床主要表现为三叉神经分布区短暂的反复发作性剧痛。[5]

叉神经


三叉神经(trigeminal nerve)为混合性神经,含有躯感觉和特殊内脏运动两种纤维


特殊内脏运动纤维始于三叉神经运动核,组成三叉神经运动很,

脑桥与脑桥臂交界处出脑,位于感觉根的前内侧,后并入下颌神经,经卵圆孔出颅,

分布咀嚼肌等。

运动根内尚含有三叉神经中脑核发出的纤维,传导咀嚼肌和眼外肌本体感觉


躯体感觉纤维的胞体位于三叉神经节(半月神经节)trigeminal ganglion内。

该节位于颞骨岩部尖端的三叉神经节压迹处,为两层硬脑膜所包裹;由假单极神经元组成,其中枢突聚集成粗大的三叉神经感觉根,由脑桥与脑桥臂交界处入脑,


止于三叉神经脑桥核和三叉神经脊束核;


其周围突组成三叉神经三条大的分支,


称为眼神经、上颌

    神

经和下颌神经,



分布于面部的皮肤,眼、口腔鼻腔鼻旁窦的粘膜、

牙齿、脑膜等,传导痛、温、触等多种感觉。




眼神经

眼神经phthalmic nerve,自三叉神经节发出后,穿入海绵窦外侧壁,在动眼及沿车神经下方经眶上裂入眶,分支分布于硬脑膜、眼眶眼球泪腺结膜和部分鼻腔粘膜及额顶部,以及上睑和鼻背的皮肤。

1.泪腺神经lacrimal nerve细小,沿眶外侧壁、外直肌上方行向前外,分布于泪腺和上睑。

2.额神经 frontal nerve较粗大,在上睑提肌上方前行,分2~3支,其中眶上神经supraorbital nerve较大,经眶上切述分布于额顶部皮肤。

3.鼻睫神经nasociliary nerve在上直肌和视神经之间前行达眶内侧壁,发出许多分支分布于鼻腔粘膜、筛窦、泪囊、鼻背皮肤以及眼球、眼睑等。

眶内神经(上面观)

[返回]5 上颔神经

上颔神经maxillary nerve自三叉神经节发出后,进入海绵窦外侧壁,经圆孔出颅,进入翼腭窝,再经眶下裂入眶,延续为眶下神经。上颌神经分布于硬脑膜、眼裂和口裂间的皮肤、上颌牙齿以及鼻腔和口腔粘膜。其主要分支有:

1.眶下神经infraorbltal nerve 较大,为上颌神经的主支,经眶下裂入眶、眶下沟、眶下管,出眶下孔分成数支,分布于下睑鼻翼、上唇的皮肤和粘膜。临床上做上颌部手术时,常在眶下孔进行麻醉

2.回神经细小,在翼胯窝处分出,经眶下裂入眶,分两支穿眶外侧壁,分布于颧、颞 部皮肤。来自面神经的副交感节前纤维在翼腭神经节内换元后,发出节后纤维经颧神经、交 通支和泪腺神经控制泪腺分泌。

3.翼腭神经为2~3支细小的神经,始于翼胯窝内,连于翼腭神经节(副交感神经节),分布于腭和鼻腔的粘膜及腭扁桃体

4.上牙槽神经superior alveolar nerves分为上牙槽后、中、前三支,其中上牙槽后支,在翼腰窝内自上颌神经本干发出,在上颌骨体后方穿入骨质;上牙槽中、前支分别在眶下沟及眶下管内发自眶下神经,三支互相吻合形成上牙槽丛,分支分布于上颌牙齿及牙龈

6 下颔神经

下颌神经mandibular nerve是三支中最粗大的分支,为混合性神经,自卵圆孔出颅后,在翼外肌的深面分为前、后两干。前干细小,除发肌支支配咀嚼肌、鼓膜张肌和腭帆张肌外,还分出一颊神经。后干粗大,除分布于硬脑膜、下颌牙及牙龈、舌前2/3及口腔底粘膜、耳颞区和口裂以下的皮肤外,尚有一支支配下颌舌骨肌和二腹肌前腹。

下颌神经

1.耳颞神经auriculotemporal nerve以两根起于后干,其间夹持脑膜中动脉,向后合成一干,经下颌颈内侧,与颞浅动脉伴行,穿腮腺上行分步于颞部皮肤,并分支至腮腺,此支含有来自舌咽神经副交感性分泌纤维,控制腮腺分泌。

2.颊神经buccal nerve沿颊肌外面前行,分布于颊部皮肤和粘膜。

3.舌神经linsual nerve在下颌支内侧下降,沿舌骨舌肌外侧,呈弓状越过下颌下腺上方向前达口腔底粘膜深面,分布于口腔底及舌前2/3的粘膜。舌神经行程中有来自面神经的鼓索(含有副交感性分泌纤维和味觉纤维)与其结合,后者的味觉纤维,接受舌前2/3的昧觉,分泌纤维至下颌下神经节。

4.下牙槽神经 inferior alveolar nerve为混合性,在舌神经后方,沿翼内肌外侧下行,经下颌孔入下颌管,在管内分支组成下牙丛,分支分布于下颌牙龈和牙。其终支自额孔浅出称颏神经,分布于颏部及下唇的皮肤和粘膜。下牙槽神经中的运动纤维支配下颌舌骨肌和二腹肌前腹。

5.咀嚼肌神经属运动性,分支有咬肌神经,颞深神经等,支配所有咀嚼肌。



三叉神经痛的辨证分型

1.风寒外袭 常因冷天或感风寒而发作或加重,痛时面肌有紧缩感,呈阵发性短暂抽搐样剧痛,局部喜热敷,口不渴。舌苔薄白或白滑,脉浮紧或沉迟。

2.胃火上攻 面颊呈阵发性剧痛。遇热诱发,痛如火燎肉裂,龈肿口臭烦躁不安,口渴喜饮,大便干结,小便赤黄,或有胃脘隐痛舌质红,苔黄厚或腻,脉滑数。

3.肝火上炎 患侧频发电击样疼痛,痛时面红目赤,烦躁易怒,怒则发作,胁肋作胀,口苦咽干,舌质红,苔黄腻,脉沉弦。如为虚火上炎,则抽搐剧痛,午后加重,颧红烦热失眠健忘舌红少苔,脉细弦数。

4.痰瘀阻络 经久不愈,时作时止,剧痛时如锥刺刀割;如为痰阻,胸睦满闷,呕吐痰涎,便溏面晦,舌质暗淡,苔滑腻,脉沉滑;如为血瘀,痛处固定不移,午后加剧,舌质偏暗,或见瘀斑瘀点,脉细涩。


三叉神经痛


[返回]6 三叉神经痛的诊断

6.1 病史及症状

常无预兆骤然出现的
闪电式、短暂而剧烈的疼痛。如电灼样、针刺样、刀割样或撕裂样剧痛。

病人常以手掌或毛巾紧按病侧面部或用力磨擦面部,以期减轻疼痛。
严重者伴有面部肌肉反射性抽搐,口角牵向一侧,
并有面部发红、结合膜充血、流泪、流涎等症状,
又称"痛性抽搐"。每次发作仅持续数秒到1-2分钟即
骤然停止.间歇期一切如常,发作频度可数日一次,
或数分钟一次。

6.1 病史及症状

常无预兆骤然出现的闪电式、短暂而剧烈的疼痛。
如电灼样、针刺样、刀割样或撕裂样剧痛。
病人常以手掌或毛巾紧按病侧面部或用力磨擦面部,以期减轻疼痛。
严重者伴有面部肌肉反射性抽搐,口角牵向一侧,
并有面部发红、结合膜充血、流泪、流涎等症状,
又称"痛性抽搐"。
每次发作仅持续数秒到1-2分钟即骤然停止.
间歇期一切如常,发作频度可数日一次,
或数分钟一次。


7.4 疗效标准


目前对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分级尚不一致,有分三级,有分四级。且本病可以出现较长的缓解期,故应包含一定随访期。据多数医家的意见,综合如下:


缓解:痛止,诸症消失,随访半年以上未见复发者。


显效:痛止,诸症基本消失,随访时间不足半年,或在3~6个月内复发,但症状较前轻,再治仍有效者。


有效:疼痛减轻,发作间歇期明显延长,症状改善者。


无效:疼痛程度及发作次数减轻不明显或症状无改善者。


7.5 分型治疗


7.5.1 (1)风寒外袭


治法:祛风散寒,温经止痛。


处方:


川芎、白芷各30克,制川乌、


藁本各9克,细辛3克,荜拨12克,


甘草6克。


加减:

疼痛剧烈加麻黄、制附子;


久治不愈,配合外治,其法为:细辛10克,胡椒或川椒10克,干姜6克,白酒15~30毫升,加水适量,置于锅内煎煮,煮沸后用一喇叭形纸筒,

一端罩在药锅上,另一端对准鼻孔,令病人吸入药气,

每日2次,每次10分钟。


常用成方:川芎荼调散、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等。



7.5.2 (2)胃火上攻

治法:清胃泻火祛痛。

处方:川芎10克,生大黄12克(后下),芒硝10克(分冲),板蓝根10克,银花10克,枳壳10克,僵蚕6克,全蝎粉3克(分冲)。

加减:火烙样痛加石膏黄芩;第一、二支痛为主加葛根,第三支痛为主加升麻丹皮

常用成方:清胃散白虎汤泻心汤

7.5.3 (3)肝火上炎

治法:泻肝降火止痛。

处方:川芎30克,龙胆草15克,生地10克,当归白芍丹参各12克,黄芩、白芷、全蝎、蝉蜕地龙各9克。

加减:便秘大黄血压高加钩藤夏枯草阴虚女贞子石决明知母

常用成方:清肝散加减。

7.5.4 (4)痰瘀阻络

治法:化痰祛瘀通络

处方:川芎、羌活、僵蚕、秦艽各10克,细辛5克,鸡血藤30克,蜈蚣2条,全蝎、甘草各6克,桃仁9克,红花10克,姜半厦6克,胆南星5克。

加减:瘀重加赤芍、丹参;寒重加制川乌。

常用成方:血府逐瘀汤加减。

疗效:上述四型,按以上方药共治疗456例,缓解及显效220例,有效156例,无效80例,总有效率为82.5%

7.6 老中医经验

黄丈东医

史××,女,38岁。初诊日期为964年1月24日。患者自1961年起左侧面部及头部剧烈疼痛,类似触电经中西药治疗3年,未见显效。最近一月发作尤甚,头面剧痛并引起呕吐。曾流产5次,失血较多。夜寐不安,舌尖红,苔根厚腻,脉细。治拟养血柔肝,和络熄风

处方:煨天麻3克,钩藤12克(后下),生石决15克,丹皮4,5克,赤芍9克,丹参9克,炙甘草3克,陈木瓜4.5克,忍冬藤12克,制胆星9克,茯神9克。

2月21日二诊,前方服后症减,近日头痛较轻,夜寐尚安,胃痛时作。舌尖红刺,苔薄白,脉细弦。再拟平肝理气,佐化痰瘀。

处方:石决明15克,白蒺藜9克,桑寄生9克,钩藤9克(后下),陈胆星6克,赤芍9克,丹参9克,木瓜4.5克,云苓9克,炙甘草4.5克。之后,以前法出人加减。

3月13日五诊。头痛已减,胃中不舒,经脉窜痛肝胃不和,肝火易动,舌尖红,苔薄黄,脉细弦。再予清肝调气和胃畅中之法。

处方:白蒺藜9克,蔓荆子9克,生石决18克,稆豆衣6克,甘菊花9克,陈皮4.5克,香附9克,赤芍9克,木瓜4.5克,嫩桑枝30克,面部抽痛消失,再以丸药调理而愈。

按:本例头面疼痛已有3年病史,痛势剧烈,引起呕吐。5次流产,失血过多,以致阴血不足。风阳扶痰瘀上扰,导致头面疼痛时作,乃本虚标实之症。各诊选用天麻、钩藤、石决明等以平肝熄风,丹参、赤芍、木瓜等化瘀通络。最后以丸药调理,三年宿恙,得以治愈


7.7 单方验方

①七叶莲制剂

组成:以七叶莲配制成注射液(每安瓿2毫升9相当于原生药5~10克)或片剂(每片含干浸膏0.4克,相当于生药5克)。

用法:肌肉注射,每次2~4毫升,每日1~2次;口服片剂,每次3片,每日4次。

疗效:共观察82例,缓解2例,显效30例,有效29例9无效21例,总有效率为74.4%。

桑椹煎剂

组成:桑椹子150克。

用法:将桑椹子清洗水煎,分3次口服。

疗效:以本药治疗6例,疗效颇好。适用于阴虚内热者。

③蓝根僵蚕丸

组成:板蓝根60克,僵蚕60克。

用法:将二药共为细末,水泛为丸,梧桐子大,每瓶装60克。日服2次,每服10克。温开水送服。

疗效:以本方治疗4例,均有效。适于风热外袭所致者。

川芎止痛汤

组成:川芎20~30克,荆芥防风、全蝎各10~12克,地龙15~25克,细辛3~6克。

加减:寒重加炙附子(先煎1小时至无辣味,再纳人余药)、荜拨;热重加生石膏、黄芩、黄连;瘀重加赤芍、丹参、五灵脂;阴虚加生地、天麻、龟版黄柏、知母。

用法:每日1剂,水煎,重者每日2剂。

疗效:共治86例,缓解44例,显效32例,有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5.3%。

⑤止痛汤

组成:生地30克,玄参20克,生石膏(打碎先煎)30克,细辛3克,没药15克,麦冬15克,牛膝6克,白芷10克,当归10克,川芎12克。

加减:寒重加赤芍、红花;便秘加大黄或火麻仁;痛剧加珍珠母;反射性抽搐加钩藤、蜈蚣。

用法:每日1剂,水煎,剧痛可日服2剂,分4次服。

疗效:共治疗56例,缓解15例,显效32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4%。

⑥三叉Ⅰ号片

组成:川芎、桃仁、红花、蔓荆子各9克,菊花、地龙、白芍各12克,细辛9克。

用法:先将细辛、菊花提取挥发油备用,再将已提过挥发油的细辛、菊花同余药(白芍用半量)煎制成膏状,加等量的95%乙醇过滤,再浓缩至膏状,再以半量白芍细粉与煎膏制成颗粒,喷入挥发油,加润滑剂压片。每片重0.35克(含生药8.2克)。每次服8片,每日3次。大剂量,每次可服16~20片。

疗效:共治疗100例,缓解18例,显效22例,有效23例,无效37例,总有效率为63%。

⑦颅痛宁

组成:川芎2份,荜拨1份。

用法:上药用水醇法提取,制成注射液,每毫升含生药2克。每次肌肉注射4毫升,每日3次,缓解后减半量。

疗效:共治疗82例,显效52例,有效2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2.7%。与西药治疗相比,发现本法疗效较佳。


⑦龙蝎饼

组成:地龙5克,全蝎20个,路路通10克,生南星、生半夏白附子各50克,细辛5克。

用法:上药共为细末,加一半面粉,用酒调成饼,摊贴太阳穴,以敷料固定,每天1次。

疗效:以上法治疗45例,显效42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为100%。


浏览本页的人还关注了以下词条:


  • 颈椎病


  • 糖尿病
  • 痛风
  • 咳嗽
  • 高血压
  • 感冒
  • 便秘
  • 带状疱疹
  • 头痛
  • 失眠
  • 相关条目:


    相关条目:

    4.7 清胃散的药理作用

    [6]

    4.7.1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君药黄连含有小檗碱、甲级黄连碱,小檗碱有广谱抗菌作用,通过破坏细菌结构抑制糖代谢,抑制细菌核酸蛋白质合成而对痢疾杆菌、炭疽杆菌肺炎杆菌、霍乱弧菌枯草杆菌鼠疫杆菌、布氏杆菌、伤寒杆菌、铜绿假单胞杆菌、大肠杆菌白喉杆菌百日咳杆菌结核杆菌、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均有较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中对痢疾杆菌作用更强;特别是对导致胃炎的幽门螺旋杆菌、致牙周病变异链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同时对各型流感病毒沙眼衣原体阴道滴虫、热带利什曼原虫锥虫有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疱疹病毒、柯萨奇B3病毒有抑制作用;对黄色毛癣菌、白色念珠菌等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黄连及小檗碱还有对抗细菌内毒素作用,清除耐药质粒,减少耐药菌的产生。臣药升麻对结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卡他球菌均有中度抑制作用,对铜绿假单胞杆菌有轻度抗菌作用;同时升麻对许兰黄癣菌、奥杜盎小芽孢菌、红色表皮癣菌等真菌有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麻疹病毒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治疗有效。生地对许多真菌如须疮癣菌、石膏样小芽孢癣菌等有抑制作用。丹皮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白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等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同时对多种致病性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当归煎剂对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及上述大部分细菌均有抑制作用。综上所述,该方剂各味药均有抗菌作用,尤其是对常见的革兰氏阳性菌及革兰氏阴性菌以及致病性真菌有抑制作用,这对控制口腔炎、牙周炎感染十分有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脑神经 cranial nerves
    脑神经示意图 - 解剖图片
    面部浅层结构
    【学术交流】三叉神经痛的射频治疗
    三叉神经
    舌神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