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贯煎合四逆散------胃脘痛】
2018-07-12  书香中医..
修改
肝肾阴虚合并肝气郁滞之证。治宜滋养肾,疏肝行气。
一贯煎合四逆散加味:当归10g,生地12g,枸杞12g,北沙参12g,麦冬15g,金铃炭6g,柴胡10g,白芍12g,枳壳10g,生甘草5g,炒枣仁10g。
简而言之,一贯煎以大队阴柔药物滋养肝肾,少佐一味金铃子疏肝行气,使之补而不滞;四逆散则属阳刚之剂,专司疏肝行气。故而两方合用必有顾忌:若其证是以肝肾阴虚为主,使用一贯煎时合用四逆散,则有损气伤阴之弊;若其证是以肝郁气滞为主,使用四逆散时合用一贯煎,则有滋腻碍气之弊。
临床应用要注意 :1有没有肝肾阴虚与肝郁气滞两种病机共存,且都是主要病机的病证?
2一贯煎中的金铃子,性寒,味极苦而劣,颇难下咽,只宜少用暂用,切不可多用久用。魏柳州虽创制了本方,但细观其医案,多不用金铃子,而改用白蒺藜,大概也属于一种反思吧
患者12年前曾患过急性黄疸型肝炎,经治疗已痊愈。嗣后偶尔肝区隐痛,胃脘满闷,服疏肝和胃方药数剂,便可暂安。惟半年前因情怀不畅,加之操劳过度,致胸胁隐痛,胃脘满闷,小腹灼热(月真)胀加重,曾屡用小柴胡汤、丹栀逍遥散、半苓汤、滋水清肝饮等方药加减,服药60余剂,均少效验。患者自忖得了不治之症,终日惶惧。但经B超、X光、胃镜等检查,均未发现病灶。
刻诊:午后胸胁隐痛,胃脘满闷,小腹灼热膑胀,嗳气频作,入夜加重;伴双目干涩,夜梦纷纭,口干苦,大便干燥;舌淡红苔薄黄欠润,脉弦细。(“胸胁隐痛、小腹灼热入夜加重,伴双目干涩,夜梦纷纭,口干苦”等症状群与“胃脘满闷、嗳气频作、小腹(月真)胀”等症状群,这两组主观性症状,患者的感受一样地苦不堪言;经反复询问,连她本人都分辨不清楚孰主孰次)
辨证论治
本例患者,其胸胁隐痛、小腹灼热入夜加重,伴双目干涩,夜梦纷纭,口干苦等,显然属于肝肾阴虚;而其胃脘满闷、嗳气频作、小腹(月真)胀等,则又属于肝郁气滞。这两组主观性症状,患者的感受一样地苦不堪言;经反复询问,连她本人都分辨不清楚孰主孰次,医者就更难强为之区分了。此乃肝肾阴虚合并肝气郁滞之证。治宜滋养肾,疏肝行气。予一贯煎合四逆散加味:当归10g,生地12g,枸杞12g,北沙参12g,麦冬15g,金铃炭6g,柴胡10g,白芍12g,枳壳10g,生甘草5g,炒枣仁10g。3剂。并告之以其病可治,亟宜移情易性,乐观开朗。
二诊:胁隐痛、胃脘满闷、小腹灼热膑胀减轻;但胸部隐痛未减,大便仍干燥。上方加百合30g,草决明20g,肉苁蓉20g,枳实易枳壳,3剂。
三诊:胸部隐痛及诸症均明显减轻,大便畅,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上方去金铃炭,加白蒺藜10g,服至自觉症状消失为止。3个月后患者介绍其亲戚来诊,言上方续服8剂后,一切自觉症状均消失。
思辨解惑
老师治肝病,凡属肝肾阴虚的,必首选一贯煎,酌加数味滋肾填精药物,常获良效。但近来使用一贯煎合四逆散的治验也不少。疗效不可否认,但容易贻人以话柄。因为这2首方子的功效和主治大相径庭,合并用之,在理论上是不大说得通的。
简而言之,一贯煎以大队阴柔药物滋养肝肾,少佐一味金铃子疏肝行气,使之补而不滞;四逆散则属阳刚之剂,专司疏肝行气。故而两方合用必有顾忌:若其证是以肝肾阴虚为主,使用一贯煎时合用四逆散,则有损气伤阴之弊;若其证是以肝郁气滞为主,使用四逆散时合用一贯煎,则有滋腻碍气之弊。
我认为要把眼光移向临床:临床上到底有没有肝肾阴虚与肝郁气滞两种病机共存,且都是主要病机的病证?
请注意,我指的不是肝肾阴虚兼肝郁气滞,也不是肝郁气滞兼肝肾阴虚,而是两种病机共存并列,分不出孰主孰次的情形。治疗这种并列的病证,若单用一贯煎(或酌加数味滋肾填精之品),其滋养肝肾犹可,但方中仅少佐一味金铃子疏肝行气,力薄势单,能希冀其除满闷消膜胀吗?
据《柳州医话》记载,一贯煎的功效是滋阴疏肝,主治肝肾阴虚,气滞不运,胸脘胁痛,吞酸吐苦,疝气瘕聚等症。看来本方是滋养肝肾与疏肝行气两擅其长的,合用四逆散,似有蛇足之嫌。
果真如此吗?深究一下阴虚气滞的机理和证侯特征,或许有助于回答这一疑问。何谓“肝肾阴虚,气滞不运”?《内经》上说,“阴虚则无气”,就是说阴液亏虚,不能化气;气少,则难以推动血行而濡润脏腑经脉,故而产生胸脘胁痛。这种疼痛并不剧烈,不过为隐痛或绵绵作痛而已。可见《柳州医话》所谓的“气滞”,当责之气少;气少,又当责之肝肾阴虚。因此治疗这种“气滞”,只能在滋养肝肾阴液的基础上,少佐行气而不伤阴之品,俾其补而不碍运。若惟事滋阴,而不少佐行气之品,便成“呆补”了。
话又说回来,本例患者的一派气滞症状,可否归咎于气少呢?从其胃脘满闷,嗳气频作,小腹(月真)胀而极端难受来看,显然是合并有肝郁气滞的病机。而肝郁气滞,绝不是气少,而是气多、气盛。
由此还不难理解:前面说的气少,乃是生理之气少;而本例之气多而盛,则是病理之气多而盛。如果这种解释不谬,则合用四逆散就不是蛇足了。
我注意到患者服初诊方3剂后,胁隐痛、胃脘满闷、小腹灼热膑胀等均减轻,但胸部隐痛未减,大便仍干燥。我原以为老师在二诊方中可能要加用麻仁丸及活血通络药物,不意仅加入百合、草决明、肉苁蓉,枳壳改用枳实之后,胸痛即缓,大便亦畅,是何道理?
肝病出现胸部隐痛,乃因肝的经脉上贯膈而注肺。但治肝不效,当考虑肺金同病。本例肝肾虚火灼肺,肺燥络伤而隐痛;肺热下移大肠,肠燥津乏,故大便干燥。乃加百合清润肺络,加草决明、肉苁蓉合枳实润肠通便,经验证明,凡胸部隐痛之属虚火灼肺,肺燥络伤者,重用百合多能很快止痛;而肠燥津乏之便秘,重用草决明、肉苁蓉,少佐枳实以润肠通便,多无通而复秘之虞,这是优于麻子仁丸之处。
我一直在思考:本例虽然合并有肝郁气滞的病机,但肝肾阴虚之象十分显著,因此合用四逆散还是有点偏燥,难道不可以改用较为平和的疏肝气药物吗?
四逆散由柴胡、白芍、枳实、甘草4味药组成,哪一味是偏燥的药物呢?即使担心柴胡“劫肝阴”,但方中寓有芍药甘草汤酸甘化阴以济之。可见本方“偏燥”之说,是一种误解。
附带说一下,一贯煎中的金铃子,性寒,味极苦而劣,颇难下咽,只宜少用暂用,切不可多用久用。魏柳州虽创制了本方,但细观其医案,多不用金铃子,而改用白蒺藜,大概也属于一种反思吧。
听说老师近年来使用一贯煎合四逆散的治验不少,不知曾治疗过哪些疾病?
治过急性肝炎恢复期,慢性肝炎,肝炎后遗症,妇女及男子更年期综合征,慢性附件炎,神经官能症等等。这些都是西医病名,不要让它们束缚住自己的头脑。临床上只须观其脉证,如确属肝肾阴虚合并肝郁气滞者,用之可以收敏效
泻黄散
方剂来源 宋。《小儿药证直诀》。又名泻脾散。 组成与用法
藿香叶20克 栀子3克 生石膏15克 甘草90 克 防风120克
上药共研细末。每服3—6克,水煎,不拘时饮服。现常用饮片作汤剂,各药用量按常规剂量。 功效与主治 功能清脾胃伏火。主治口疮口糜,口气秽臭,吐舌弄舌,烦热易饥,口燥唇干,舌红脉数。
现代临床 常用于治疗舌下蜂窝组织炎,口腔溃疡,慢性口腔炎症;又有用于治疗小儿发热,妇人妊娠呕吐,带下,睑缘炎,脑功能失调,糖尿病等病症。
例如:
(1)  小儿口疮 本方加减,治疗20例。积滞明显者,加枳实、槟榔;
大便秘结者,加当归、麦冬,
夹痰者,加瓜蒌,
热重者,加金银花、连翘。
结果疗效满意(《山东中医杂志》1989年第5期)。
(2)  妊娠期口疮 本方加知母、荆芥、蝉衣、法半夏治疗。患者妊娠 9月,见口腔粘膜、牙龈及舌面多处溃疡,伴口臭涎多。
(3)
结果;服药8剂后,症状全部消失,饮食如常(《中级医刊}1988年第3期)。 (3)口周皮炎 本方加槐花、凌霄花、荷花、厚朴花治疗。
患者鼻唇沟、下唇部分延及颏部,出现红斑、斑丘疹伴糠秕状鳞屑。结果获良效 (《辽宁中医杂志}1982年第10期)。
(4)  滞颐 本方治疗。患儿5岁,喜将舌体伸出口外摆弄,口水涌出,嘴角溃烂,证属脾热弄舌。
结果;服药4剂后。口水减少;复进3剂,滞颐痊愈(《新疆中医药}1990年第2期)。
(5)牙痛 本方加露蜂房等,治疗2例。患者头痛颊肿,口气热臭,唇焦口燥。结果;服药7剂后,牙痛乃瘳(《新疆中医药>1990年第 2期)。
(6)头痛 本方加苏合香、赤芍治疗。患者前额、两眉棱骨痛反复 发作2年,伴目痛鼻干,口臭唇红,便结尿赤。结果;服药15剂而愈(《浙江中医杂志》1988年第u期)。
(7)小儿发热 本方加味,治疗250例。其中体温最高40。C,最低37.6。C,发热时间在1一6天。
结果:服药1剂,热退者150例,2 剂热退者100例(<四川中医》1985年第6期)。
(8)带下 本方加苍术、黄柏治疗。患者带下色黄而粘臭,四肢倦怠懒动,伴阴部瘙痒,口苦粘腻而臭。结果;服药8剂后,症状消失,感觉良好((中级医刊>1988年第3期)。
(9)睑缘炎 本方加蒲公英、夏枯草、连翘、银花治疗。患者双眼睑弦赤烂,伴渴喜冷饮,口臭易饥。结果:服药15剂而愈(《浙江中医杂志}1988年第11期)。本方加蝉蜕、荆芥、生苡仁、蚕砂、苍术治疗。患者月经期双眼睑红赤微肿,糜烂,痒痛并作,羞明流泪。结果:服药5剂后,基本治愈(<中级医刊》1988年第3期)。
(10)中消 本方合四逆散加减治疗。患者突然出现身体消瘦,胸闷懊侬,嘈杂吞酸,燥热易饥等症。
结果;服药半月余,症状消失而愈 (《新疆中医药)1990年第2期)。
(11)脑功能轻微失调症 治疗10例属心胃热盛证。结果:经治 1个半月至4个月左右,皆有好转,其中4例基本接近正常(<辽宁中医杂志》1983年第工。期)。
应用要点 主要用于治疗脾胃伏火之证。方用石膏,栀子清泄脾火,配以藿香升发醒脾,
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口疮口臭、口燥唇干、舌红脉数,为其辨证要点。
临床如见烦渴津伤,加生地黄、石斛清热养阴;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通腑泄热;
小便短赤者,加滑石利水泄热;高热者,加寒水石、知母清热泻火;
心烦不宁者,加灯芯、赤茯苓以清心降火;
滞颐、乳蛾,加板蓝根、连翘清热解毒;
鹅口疮,另用冰硼散、中白散外涂局部。
若胃阴虚有热者,大脑发育不全、舌淡弄舌者禁用。
历代方书中与本方同名者,尚有《幼幼集成》
泻黄散,由
赤茯苓、黄芩、黄柏、黄连
黑栀子、泽泻、茵陈蒿、灯芯
组成;
功能清热泻火;主治小儿心脾有热,
舌不转运,不能吮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贯煎合四逆散
四逆散加味治疗肝郁气滞,胃脘胀痛
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第十八节、胁肋疼痛注意是胃脘病了?不是!是肝这里病了
舌诊学习分享(14),肝肾阴虚,肝郁气滞
腹痛(肝郁气滞证)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耻骨...
肝气郁:抑郁易怒,少腹胀痛,脾气郁:腹痛恶心,食欲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