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43-45

《道德经》

春秋·李耳

第四十三章

【原文】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译文】

天下最柔弱的东西,腾越穿行于最坚硬的东西中;无形的力量可以穿透没有间隙的东西。我因此认识到无为的益处。不言的教导,无为的益下,普天下少有能赶上它的了。

【注释】

、驰聘:形容马奔跑的样子。

、无有入无间:无形的力量能够穿透没有间隙的东西。无有:指不见形象的东西。

、希:一本作,稀少。

【引语】

本章和十二章同样,都是讲人之尊严的,申述柔之胜刚,弱之胜强是谓微明之术。讲了柔弱可以战胜刚强的原理,又讲了不言的教诲、无为的益处。此意贯穿于老子《道德经》的全书之中。他指出,最柔弱的东西里面,蓄积着人们看不见的巨大力量,使最坚强的东西无法抵挡。柔弱发挥出来的作用,在于无为。水是最柔的东西,但它却能够穿山透地。所以老子以水来比喻柔能胜刚的道理。

【评析】

贵柔是《道德经》的基本观念之一,除本章论述外,七十六章以及其它一些章节里也多所论及。柔弱的基本表现和作用,它实际上已不局限于与刚强相对立的狭义,而成为《道德经》概括一切从属的、次要的方面的哲学概念。老子认为,柔弱是万物具有生命力的表现,也是真正有力量的象征。如果我们深入一个层次去考虑问题,就会发现老子要突出的是事物转化的必然性。他并非一味要人守柔不争,而是认为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即柔弱可以战胜刚强的。这是深刻的辩证法的智慧。因此,发现了柔弱方面的意义是老子的重大贡献。

第四十四章

【原文】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译文】

声名和生命相比哪一样更为亲切?生命和货利比起来哪一样更为贵重?获取和丢失相比,哪一个更有害?过分的爱名利就必定要付出更多的代价;过于积敛财富,必定会遭致更为惨重的损失。所以说,懂得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见危险;这样才可以保持住长久的平安。

【注释】

、多:轻重的意思;货,财富。

、得:指名利;亡,指丧失性命;病,有害。

、甚爱必大费:过于爱名就必定要付出很大的耗费。

、多藏必厚亡:丰厚的藏货就必定会招致惨重的损失。

、知足不辱:今本没有字,据帛书补之。

【引语】

此章与十三章同样,是讲人之尊严的。十三章是以宠辱荣患和人的自身价值对比,说明人要自重、自爱。这一章是以名与货和人的自身价值对比,也是要人自重、自爱。老子宣传的是这样一种人生观,人要贵生重己,对待名利要适可而止,知足知乐,这样才可以避免遇到危难;反之,为名利奋不顾身,争名逐利,则必然会落得身败名裂之可悲下场。

【评析】

虚名和人的生命、货利与人的价值哪一个更可贵?争夺货利还是重视人的价值,这二者的得与失,哪一个弊病多呢?这是老子在本章里向人们提出的尖锐问题,这也是每个人都必然会遇到的问题。有人解释说,本章是讲吝惜生命,与提倡奋不顾身是格格不入的两种生命观。事实上,吝惜生命并不是贪生怕死,老子讲的是对宠辱荣患和虚名货利来说,不要贪图虚荣与名利,要珍惜自身的价值与尊严,不可自贱其身。本章里讲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这是老子处世为人的精辟见解和高度概括。知足就是说,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发展极限,超出此限,则事物必然向它的反面发展。因而,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言行举止有清醒的准确的认识,凡事不可求全。贪求的名利越多,付出的代价也就越大,积敛的财富越多,失去的也就越多。他希望人们,尤其是手中握有权柄之人,对财富的占有欲要适可而止,要知足,才可以做到不辱多藏,就是指对物质生活的过度追求,一个对物质利益片面追求的人,必定会采取各种手段来满足自己的欲望,有人甚至会以身试法。多藏必厚亡,意思是说丰厚的贮藏必有严重的损失。这个损失并不仅仅指物质方面的损失,而且指人的精神、人格、品质方面的损失。

第四十五章

【原文】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译文】

最完满的东西,好似有残缺一样,但它的作用永远不会衰竭;最充盈的东西,好似是空虚一样,但是它的作用是不会穷尽的。最正直的东西,好似有弯曲一样;最灵巧的东西,好似最笨拙的;最卓越的辩才,好似不善言辞一样。清静克服扰动,赛冷克服暑热。清静无为才能统治天下。

【注释】

、大成:最为完满的东西。

、冲:虚,空虚。

、屈:曲。

、讷:拙嘴笨舌。

、静胜躁,寒胜热:清静克服扰动,寒冷克服暑热。

、正:通

【引语】

这一章在内容上和行文上,都可以说是四十一章的继续,是讲内容和形式、本质和现象的辩证关系。四十一章讲的是,本章讲的是人格。其中大成大盈的人格形态;若缺若冲若屈若拙若讷的外在表现,都是说明一个完美的人格,不在外形上表露,而为内在生命的含藏内收。

【评析】

任继愈在《老子新译》中写道:这一章讲的是辩证法思想。老子认为有些事物表面看来是一种情况,实质上却又是一种情况。表面情况和实际情况有时完全相反。在政治上不要有为,只有贯彻了无为的原则,才能取得成功。这个分析是准确的。老子运用辩证法认识事物、认识人。尤其对于那些国富兵强,拓地千里,并国数十,成其大功的王侯将相,如果不因此而昏昏然,看到自己的缺陷和不足;丰满充盈的如果能以细小视之,富裕却以不足居之,再加上如屈、如拙,当然会其用无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德经》第44章: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厚藏必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开讲了】温健康一日一课:为 无 为 , 则 无 不 治
【引用】老子道德经译文(21—40)
道德经 第四十四章
《道德经》47-49章
道德经·第五十章-第八十一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