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青少年书法杂志 | 《鲜于璜碑》临习技法详解·1


李济生

《鲜于璜碑》临习技法详解(连载1)


编者按



《鲜于璜碑》于1973年才出土面世,所以没有像其他汉碑那样有历史上的煌煌名声,但近些年学界对此碑的认可度很高。拿它和传世汉碑相较,风格近于《张迁碑》,是方正古拙一路的代表作;同时又极具个性,笔画丰厚饱满,结体生动而妙趣横生,是学习方峻一路汉隶不可多得的碑帖。李济生老师对此碑进行详尽解析,由一点一画到整体风格循序渐进,我刊特予以连载,以飨读者。


《鲜于璜碑》介绍


《鲜于璜碑》全称《汉故雁门太守鲜于君碑》,立碑于东汉延熹八年(165)。1973年5月在天津武清县高村出土,通碑字迹清晰,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现的最为完整的汉碑,原碑现藏天津市历史博物馆。

 

据发掘报告介绍,鲜于璜汉墓,是一座原有高大封土,以砖砌筑的多室墓。早年被盗,发掘时墓室结构已残坍,从墓室结构以及墓室砌砖判断,是东汉时期比较盛行的形式。同时出土的随葬品达70余件,有陶制模型器,如壶、罐、盒等;还有瓷器、铜器、铁器、玉器、漆器及少量铁币。《鲜于璜碑》位于墓前约6米处,出土时,碑身已倒。

 

全碑包括碑座与碑身两部分。碑座为长方复斗形,长1.2米,宽0.73米,高0.25米。座上有长方形榫槽。碑身为圭形,上锐下方,高2.42米,宽0.81-0.83米,厚0.12米。碑首阳面中部为“凸”字形碑额,以阳文篆书刻小篆碑名——“汉故雁门太守鲜于君碑”共10字。碑额两侧有线刻青龙、白虎各一,两兽张牙舞爪,两两相对,有欲斗之状,栩栩如生。额下为一直径11.3厘米的圆穿(图1)。


图1《鲜于璜碑》碑额


碑首阴面刻朱雀,做衔草展翅飞翔之状(图2)。


图2《鲜于璜碑》碑首阴面


这种以“四神”图像作为碑额装饰的现象,在汉碑中较罕见。碑身两面刻文,碑阳17行,满行35字;碑阴15行,满行25字,总计827字(图3、图4)。


图3《鲜于璜碑》碑阳(上)

图4《鲜于璜碑》碑阴(下)


碑文主要叙述鲜于璜的祖先世系及其生平经历。鲜于璜(44—125),字伯谦,东汉渔阳郡雍奴县人。曾治《小戴礼记》。察孝廉,任郎中。升度辽右部司马,参加窦宪北击匈奴之役。迁赣榆县(今江苏赣榆县青北口)令。父丧离职。服丧后任太尉府西曹尉。汉殇帝延平元年(106)迁安边节度使,主管幽州、冀州事宜。汉安帝永初元年(107),又迁雁门郡(今山西代县西北)太守。其为官以德政教化人民,不施刑治,声誉颇高,因病辞官。延光四年(125)六月卒,葬于武清兰城村。此后时隔40年,延熹八年(165)十一月八日,鲜于璜孙子鲜于舫立《汉故雁门太守鲜于君碑》。

 

《鲜于璜碑》(图5)书风古朴雄健、凝重敦厚,其用笔方整内敛,劲爽干脆,方笔是此碑最重要的风格元素。

图5《鲜于璜碑》(局部)


存世汉隶碑刻中,同以方笔著称的,还有明代出土的《张迁碑》(图6),这两座以方笔名世的汉碑,共同组成了汉隶碑刻中的方笔“双子星”。

图6《张迁碑》(局部)


《张迁碑》立于汉中平三年(186),出土于明代,早已闻名于世,为历代书家所称道。《鲜于璜碑》出土较晚,但早于《张迁碑》21年立碑,因此,《鲜于璜碑》当仁不让地成为隶书方笔之祖,开方笔隶书之先河。

 

通观此碑,字形大多宽扁平正,但又不拘一格,变化丰富;结构紧凑匀称,浑朴苍劲之中透出灵动。碑中有界格,章法竖成行,横成列,字都靠近界格上边,上齐下不齐,字形大小、长短不求一律,错落有致。整体上看此碑,严整庄重而绝不呆板。

 

《鲜于璜碑》出土较晚,与其他汉隶名碑相比,知名度不高,受关注重视程度远远不够,研究和临习者较少,这些因素为借鉴此碑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当代隶书创作存在诸多问题,其中风格雷同、入古不化是很重要的两个方面,《鲜于璜碑》独特的风格、特有的笔画趣味、章法处理的特别形式,给当代隶书创作提供了难得的学习借鉴的范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十大隶书名碑05《鲜于璜碑》
汉《鲜于璜碑》(隶书)
《鲜于璜碑》临贴技法(六)
隶书法帖——东汉《 鲜于璜碑》
汉代书法:隶书《鲜于璜碑》欣赏
学隶书必临此碑,可去“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