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孩子成功==从小培养孩子的自尊

  自尊是个人在社会中对自我的评价,孩子的自尊有几个因素的影响:

  一:家庭中的亲子关系:多些亲子的行为有助于培养孩子的高自尊:对孩子表现出慈爱、有兴趣、接受与参与;对孩子的要求要前后一致、父母一致;尊重孩子并给予一定的自由;用道理说服孩子而不是靠体罚孩子。

  二:家庭教育方式:心理专家研究发现:家长对儿童的自律训练的严格程度与儿童长大后的成就呈成比,家长对子女的自律训练越严格,其子女的成就就越强,和谐的家庭氛围、指导、劝告式的引导也可使儿童的成就发展较好,使之追求成功的热情较高。而过度的管束和限制会使儿童的独立性较差,成人后往往缺乏创造性和竞争力,因为他们缺乏成就的需要,因此,从小就应该培养儿童的成就动机,这是成年后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基础

  。

  培养自律训练:延迟满足、承担责任、忠于真相、求得平衡。

  A延迟满足::儿童的自我控制行为,就是抑制即时的满足,学会等待:不能因为孩子要那个玩具和东西就立刻满足他们的想法,而是向孩子提出要求,比如做好某件事或做好做作业后再能实现孩子提出的要求,这样孩子就会很认真的去做你所要求的事,同时孩子学会我控制行为,就是抑制即时的满足,学会等待。

  B:承担责任,例:羊羊得到了一辆小汽车,下午带到院子里和小朋友玩。热闹了一会儿,羊羊玩腻了,把小汽车放到了一边,自己和小朋友到小区的池塘玩水了。玩过之后,回过神来,想起自己的小汽车,呀!不见了,羊羊大哭起来,回到家,伤心地对奶奶说:“车车不见了,车车不见了。”亲爱的读者,当我们听到孩子这样哭诉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做呢?

  这样一个常见的时刻,我们可能会生气地说:“太不爱惜东西了,叫你不要拿出去给别人玩的。”这时候,最好的方式是让他承担责任——小汽车丢失是由于自己粗心造成的,不能谴责别人。可以这样对孩子说:“失去小汽车很伤心吧?”接纳孩子的情绪,让他好好地伤心一会儿。但是要让孩子明白是自已的原因造成的过错,勇于承担责任.

  C:忠于真相:不哭,不哭,妈妈打板凳,是板凳不好,把你弄倒了!”当明明被板凳拌倒之后,妈妈对明明说。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只要明明被什么东西拌倒了,他都会伸手去打。孩子摔倒了,无论多小的孩子,我们都可以告诉他:“要小心哦。”事实是板凳没有错,错的是我们自己不小心。明确告诉孩子事实真相,教给他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要让孩子逃避不愿意面对的事实真相。

  D:求得平衡:小胖拿纸牌在小区的凳子上玩,孩子们围过去拿纸牌,小胖把牌分给其他小朋友玩。其中一个小孩子把牌扔进了水池里,大家都觉得这个游戏好玩,一张一张地把牌扔了进去。小胖见牌一张张少了,扑进妈妈的怀里大哭起来。

  小胖需要找到平衡自己的方式——那就是放弃拥有的愿望:把牌拿起来是不可能;接受现实:牌没有了。接受这样的事实其实非常痛苦的,但是一旦掌握了这门艺术,他就能成长为一个内心拥有强大力量的人。这时,可以让孩子伤心一会儿,告诉他事实:“牌已经没有了,但你还有很多玩具啊。”慢慢地让孩子的情绪平静下来。

  当我们已经习惯把孩子的快乐当成自己的快乐,把他的悲伤也当成自己的悲伤的时候,时刻提醒自己:自己学会承担是养成孩子自律的必经之路。

  三:强调成就、追求成就的社会氛围:社会氛围对个人的成就有很深刻的影响,心理学家研究了三十多个国家的儿童读物,发现在高度发展的国家里,儿童读物中有很多关于成就和成功的内容,一个社会形成的高成就氛围有益于其个人成就的搞高,家长给孩子选好的学校读书,一方面是学校的教学质量,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有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

  儿童分为三类:

  1:受欢迎的儿童:学习成绩好、有主见、独立活动能力强、热情、乐于助人、善于交往并易于合作。

  2:不受欢迎的儿童:具有攻击性、对人不友好、不尊重同伴、缺乏合作精神,常出一些不良主意和恶作剧。

  3:受忽视的儿童:表现为退缩、安静、有依懒性或顺从性,既不为同伴所喜欢也不被同伴所讨厌。

  心理学上说:要给于受忽视的儿童多些行为的支持和生活上的关注,因为大部分成年后犯罪和自杀都是此类型儿童。

  四:儿童的人际关系决定成年后的成就

  1:包容需要:如果儿童志双亲交往少,那么就会出现低社会行为,如倾向性格内向,与他人保持距离,不愿参加群体活动等;如果儿童对双亲过分依分懒,那么就会形成超社会行为,如总是寻求接触,表现忙乱,要求给予注意等;如果儿童志双亲适宜地沟通、融合,那就会会形成理想的社会行为,无论群居还独处都会有满足感,并能根据情境选择合适的行为方式,人际关系良好。

  2:情感需要:如果儿童在小时候得不到双亲的爱,经常面对冷淡与训斥,那么长大后就会出现低个人行为,如表面友好,但情感距离大,常常担心不受欢迎,不被喜爱,从而避免有亲密关系;如果儿童生活在溺爱的环境中,长大后表现出超个人的行为,如强烈寻求爱,希望与人建立亲密的情感联系;如果儿童能获得适当的关心、爱护、就会形成理想的个人行为,长大后既不会受宠若惊,也没有爱的缺失感,能恰当地对待自已。

  3:支配需要:如果双亲对儿童既有要求,又给他们一定的自由,使之有一定的自主权,那么就会便儿童形成民主式的行为;如果双亲过分控制,那么就易于形成专制式的行为方式,如儿童倾向于控制他人,易独断专行,或形成拒绝支配式的行为方式,表现为顺从,不愿意负责,拒绝支配他人,或者焦虑过重,防御倾向明显。

  幸福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只要我们对人真诚、友爱、对人关怀、体贴、对人理解和包容、并使自已的孩子从小培养为高自尊使之成年后有较高的成功动机,对我们来说就是种一种幸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训练儿童自律的四大原则
儿童行为自律表:8岁之前就算再难,家长也要逼孩子养成这5个习惯
让孩子来教孩子
用对方法让孩子变的自律, 原来这么简单
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孤独症孩子戒掉“刻板行为”?
双亲关爱:简单,有力,多挑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