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田氏的堂号
 
 “紫荆”是田氏的堂号,田姓人常以“紫荆之后人”骄傲和引以为豪。田氏的宗祠、院落、门头也常冠以“紫荆”之名,如“紫荆传芳”、“紫荆之后”、“紫荆世第”。如果你看到一家门头上挂着“紫荆传芳”、“紫荆之后”、“紫荆世第”这样的匾额,那么这个人家一定是田姓。
  田氏紫荆堂号的来源与最早的典故记载是(梁)吴均所撰写的《续齐谐记》:京兆田真兄弟三人,共议分财。生资皆平均,惟堂前一株紫荆树,共议欲破三片。明日,就截之,其树即枯死,状如火然。真往见之,大惊,谓诸弟曰:"树本同株,闻将分斫,所以憔悴。是人不如木也。"因悲不自胜,不复解树。树应声荣茂,兄弟相感,合财宝,遂为孝门。真仕至太中大夫。【陆机诗云:"三荆欢同株。"】
 田氏的后人常以“紫荆之事”教育后世子孙要团结和睦相处、或用来比喻兄弟骨肉相连之情。对联“荆树有花兄弟乐,砚田无税子孙耕”的上联讲述的就是田真、田庆、田广三兄弟和紫荆树的故事。
     感于田氏兄弟和紫荆树的故事,遂撰联一副,以资彰传:
    上联:树木岂无情  紫荆枯荣缘由世态炎凉
    下联:手足应有义  兄弟分合因为人心冷暖
    横批:田门堪师(田门恒言)
(以下内容转自蔡州一布衣的博客,有删改,请谅解,并致谢。)
《文学记忆》之第十四:三荆欢同株,四鸟悲异林
 
紫荆台位于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刘振屯乡紫荆台行政村,是淮阳名胜“七台八景”中的“七台”之一。关于台上那棵紫荆树的神奇传说,始见于南朝吴均的志怪小说集《续齐谐记》。
 
《文学记忆》之第十四:三荆欢同株,四鸟悲异林

故事中京兆田真兄弟三人所居的紫荆台,在现今周口市淮阳县刘振屯乡紫荆台行政村。淮阳县紫荆台一带,当地还流传着“另一个版本”的“田氏兄弟三人哭活紫荆树”的神奇故事,与《续齐谐记》所记载的故事情节略有出入。
 
古时候紫荆台原名叫田家湾,那里有一位名叫田树的人不希望三个儿子分家,临终前立遗嘱:若要分家,除非家中那颗紫荆树枯死了,否则,兄弟不许分家。后来三个儿媳进门后,起了分家的想法。但无奈上辈有遗训,便起了恶念,就用滚烫的开水浇死了紫荆树。三兄弟听说紫荆树死了,想起老父亲临终遗言,一个个抚树嚎啕大哭,忽然间一阵大风,风沙弥漫,天昏地暗。等大风过后,那颗紫荆树忽然间神奇的复活了,依旧枝繁叶茂。于是三兄弟依然在一起过日子,谁也不再提分家的事情了。
 
这则故事还有“续集”,故事说:三个媳妇见家没有分成,十分怨恨,把怒气撒到老灶爷那里,埋怨老灶爷水烧的不热,便将一盆热水泼在了老灶爷的画像上。后来老灶爷告状告到玉皇大帝那里,玉皇大帝派雷神将三个媳妇雷劈了。这真是恶有恶报啊,不孝顺的三个媳妇得到了应有的下场。
 
    《文学记忆》之第十四:三荆欢同株,四鸟悲异林
        紫荆树花繁叶茂,矗立千年;兄弟和睦,家业兴旺
 
紫荆树的故事流传甚广,它反映了华夏民族重视血缘亲情,以多代同堂为荣的优良传统。紫荆花在中国一直被人们用来比拟亲情,作为兄弟和睦、家业兴旺的象征。紫荆树的神奇传说,特别是故事本身所蕴含的骨肉亲情,使其成为中国历代文人墨客笔下长吟不衰的题材。
 
    晋代诗人陆机的名诗《豫章行》,就吟咏了这株不同凡响的紫荆树,诗曰:
     泛舟清川渚,遥望高山阴。
    川陆殊途轨,懿亲将远寻。
    三荆欢同株,四鸟悲异林。
    乐会良自古,悼别岂独今。
    寄世将几何,日昃无停阴。
    前路既已多,后途随年侵。
    促促薄暮景,亹亹鲜克禁。
    曷为复以兹,曾是怀苦心。
    远节婴物浅,近情能不深。
    行矣保嘉福,景绝继以音。
   (亹亹:weiwei,阳平声,1,形容勤勉不倦;2,形容时间推移。)
诗中“三荆欢同株”的典故就出于淮阳县紫荆台。“三荆欢同株,四鸟悲异林。”的佳句至今为人们所传诵。
 
    唐代书法家窦蒙《题弟臮〈述书赋〉后》诗写道:
    受命别家乡,思归每断肠。
    季江留被在,子敬与琴亡。
    吾弟当平昔,才名荷宠光。
    作诗通小雅,献赋掩长杨。
    流转三千里,悲啼百万行。
   庭前紫荆树,何日再芬芳。
窦蒙之弟窦臮,著有《述书赋》二卷,评论历代书家,窦蒙曾为其四弟窦臮的《述书赋》作注定。诗人窦蒙在《题弟臮〈述书赋〉后》中写道:读弟弟的文字,多少旧事重上心头,使得思乡不止的心不能平静;我真想问问:庭前的紫荆树,哪天才能用美丽的芳影来装点我断肠的心绪呢?
 
唐代诗人韦应物《见紫荆花》,诗曰:
   杂英纷已积,含芳独暮春;
    还如故园树,忽忆故园人。
诗人说:落英缤纷,那一地的紫色花瓣,让游子心头再次涌上思归、思念故里的感情。韦应物的诗着墨不多,却透视出款款深情,感人至深。是啊,故园的紫荆花此时该也是如此的光景了吧,久违的故人在家乡是否别来无恙?这真是紫荆春愁难已,唯有感慨万千!
 
大诗人李白《上留田行》,诗中写道:
    田氏仓卒骨肉分,
    青天白日摧紫荆。
    交柯之木本同形,
    东枝憔悴西枝荣。
诗人李白,用紫荆台田氏三兄弟分家的故事,激励后人兄弟团结,共向美好。我国古代,紫荆花成了亲情、团结、和睦的象征,紫荆树被人称为“兄弟树”,紫荆花被人称之为“兄弟花”。
 
诗圣杜甫《得舍弟消息》,则有异曲同工之妙。诗曰:
    风吹紫荆树,色与春庭暮。
    花落辞故枝,风回返无处。
    骨肉恩书重,漂泊难相遇。
    犹有泪成河,经天复东注。
颠沛流离的生活,漂泊的心又有几多牵挂啊!大诗人杜甫写道:风吹紫荆,落花无数,它让忧郁的人睹物思亲;昔日朝夕相伴的手足情深,就像没有归处的落花一样一去不复返了;如今骨肉分离,天伦难享,能得到亲人的一点儿音信,就会泪如雨下,东流成河!
 
 
    《文学记忆》之第十四:三荆欢同株,四鸟悲异林

紫荆台上的紫荆树,早已把根深深扎在百姓人家的庭院里,一直是家庭和美、骨肉情深的象征。紫荆花,那风中摇曳的心形绿叶是它跳动的心脏,那里有绿色的热血在奔腾;紫荆花那一簇簇紧紧相拥的花朵,就像燃烧起如火如荼的激情。面对紫荆树的花影,你是否感受到了远方期盼游子归去的双眼,感受到故园洋溢着亲情的那淡淡温馨?
紫荆花浑身是宝,据《本草纲目》记载,它的树皮和花梗有很大的药用价值,有解毒、消肿、破瘀血等功效,可用作外科疮疡药。
 
紫荆台上的紫荆树,伴随田氏三兄弟感人的故事,使得“紫荆树”成了一棵“义”树,并由“紫荆树”而惠及“紫荆台”,使紫荆台成为淮阳名胜“七台八景”中“七台”之一,变成了家喻户晓的神奇故事,变成了古代人们托物明理、设言寄意的经典。
紫荆花那神奇的传说和文人的吟咏,早将它的“文化内涵”融入了沧桑的历史,进而成为华夏民族团结和谐的象征。1999年香港回归祖国时,中国政府将“紫荆花”作为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和区徽的标志性图案,正是出于它所饱含的那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甘肃日报 数字报刊平台
紫荆花
烟标上得花花草草 紫荆花开香港归
春风中的紫荆花
揭阳民间故事·紫荆复活
还如故园树,忽忆故园人,韦应物诗中的故园人是什么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