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易经》的起源和智慧
 
作者:青岛城阳律师



    凝聚着中国古圣先贤古老智慧的《易经》,曾长久地被误解为一本算命的书。随着科技的发展,东西方文化的交融,《易经》越来越受到中外科学界、文化界的重视,西方学者称之为“一部奇妙的未来学著作”。

  那么,《易经》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呢?它是一部既古老又新奇,既陌生又熟悉,既高深莫测又简单易懂的书。面对这一组互相矛盾的词语,我们不禁要问,《易经》究竟是什么?我们又如何才能够读懂古老而神秘的《易经》?而懂了《易经》的道理,对于我们的人生会有什么意义呢?

  要了解《易经》,首先要从“何为《易经》”这个题目开始。《易经》是什么?所有文献都是这么记载的:《易》是群经之首。因为不管是五经还是六经,都把《易经》摆在最前面。实际上这句话太客气了,应该是“《易》为群经之始”。因为它是中华文化的总源头,是诸子百家的开始。

  《易经》广大精微,无所不包。 “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吕氏春秋》),这两句话大家非常熟悉。大到没有外面,够大的吧!小到没有里面,够小了吧!我们今天很喜欢讲系统,而世界上最大的系统,就是《易经》。因为所有能列举出来的大系统,像太阳系、银河系等等,都不可能大到“其大无外”;所有能列举出的分子、原子、质子、电子等等,都小不过“其小无内”。

   《易经》这部宝典静静地躺在那里,你不理它,它不会理你。你理它,它也不会拒绝你。可是你从中能得到多少是你自己的事情,它帮不上忙。这才是真正的自然。《易经》是完全根据自然发展出来的一套系统。

       


  《易经》的历史起源

 《易经》是中国的文化瑰宝,是群经之首,是华夏民族都有的智慧,我们应该认真研究发掘,而不应该对自己祖国的文化怀疑,不自信;这是洋奴哲学。没有谁生病了去找兽医的道理;再傻的人,也不可能相信一个建筑设计师给我们开的处方吧?一个不自信的民族、不承认自身文化价值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

    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是一个文化成熟较早的国家。历代政治家和思想家为我们留下了恢宏的治国之道与管理之道。孔子在《系辞传》中道: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现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乌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远古的伏羲氏之“始作八卦”,乃起于观察,普遍观察天、地、人、物以后,归纳所得,制作为八卦的思想符号。这正是哲学思考的程序,由眼前自然现象出发,经观察、综合、比较而得出万物的共性,然后归纳创制出象数以代表此共性。这段文字前句言八卦既为归纳万物之共性而产生,故能“通”万物之德(“德”言德性);后句言以其通万物之性,故能就万物之情实而予以区分种类(指八卦分别象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类)。

  何为《易》?一是变易,世间万事万物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之中。天地运行,寒暑交替,人生物死,没有竟时。二是简易,一阴一阳,就囊括了万种事物之理。有天就有地,有男就有女,有上就有下,有前就有后,都是相反相成,对立统一。三是不易,别看世间的事物错综复杂,变化多端,但是有一样东西永远不变,哪样东西不变?规律不变。月盈则亏,日午则偏,物极必反,这便是一切事物的规律。谁能逃得出这规律?除非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神仙。

    《易经》是研究宇宙人生的现象和道理,说明宇宙人生变化的法则和运用的方法的一门学问。它的开始是以阴阳八卦的符号,和数理的选择,来说明宇宙人生的现象和道理。如果你要问世上最早的哲学,最早的数理和符号逻辑,最早指出宇宙人生奥秘的学问是什么?那么可以肯定地回答你,就是中国的《易经》。

  《易经》诞生于三千年前,从伏羲八卦算起,易学的起源最少也有七八千年的历史,可企业管理是近代和现代的问题;他们之间有何关系?“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万法归宗。易乃中国文化之源,诞生于甲骨文之前,是我们的祖先对待天文、地理、历史和生活环境的经验写照。因易而成道、儒、释,道学崇尚自然,儒家崇尚伦理,释佛崇尚觉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系辞云:“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天人合一”,“内圣外王”,“内外兼修”…… 因易而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构,使上下五千年的文明一脉相传,造就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形成了稳定的社会结构,使华夏儿女得以休生养息、安居乐业薪火相传,塑造了富于创造和顽强的民族精神,哺育了一代代英雄儿女......

            


    《易经》的智慧

    《易经的智慧》博大精深,是一部凝结着远古先民睿智卓识的经典著作。《易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系统地解释《易经》的书,对《易经》中的智慧进行了创造性的阐述和发挥,主要有天尊地卑、效法天地、乐天知命、知崇礼卑、谨言慎行、恩威并施、灵活变通、阴阳相推、刚柔相济、居安思危等。

  

    《易经》是经典中的经典,哲学中的哲学,智慧中的智慧。

 

    《易经》是中国哲学思想的源头,看懂了《易经》也就看懂了人生。

 

    《易经》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

 

    《易经》为群经之首,是中国经学中最高深的一门学问。《易经》是研究宇宙人生的现象和道理,说明宇宙人生变化的法则和运用的方法的一门学问。它的开始是以阴阳八卦的符号,和数理的选择,来说明宇宙人生的现象和道理。如果你要问世上最早的哲学,最早的数理和符号逻辑,最早指出宇宙人生奥秘的学问是什么?那么可以肯定地回答你,就是中国的《易经》。

  

    《易经》原是上古卜筮之著述,商周之际,经文王的整理,引入学术领域,后经孔子传述和历代学者的精心研究,成为中国思想文化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堪称“群经之首”。《易经》蕴含着中华民族的大智慧,是一部包罗万象的文化巨著。弘扬易经智慧,关键在于学以致用,达成高层次的人生境界。

 

    《易经的智慧》是中国最古老、最深邃的经典,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纵览几千年中华文明史,易学始终贯穿于中国文化脉络之中,大到安邦治国,兼济天下,小到独善其身,明达君子之志,历代大儒无不躬身研易。

 

    《易经》是经典中的经典,哲学中的哲学,智慧中的智慧。谈到人类智慧宝典,首推中国《易经》。《易经》为历代政冶家、军事家、商家的必读之书。哲学家从《易经》中悟到天人之变;政治家从中习得治世之法;史学家从中看到历史规律;军事家从中悟出兵法精髓;企业家从中感悟经营之道;管理者从中领略管理秘诀。每个人都能从《易经》中学到人生成功的智慧。


     第一节阴阳之道 (1)

  中华民族最古老的经典著作——《易经》,是中国哲学思想的起源,无论是老子“道可道非常道”之中的道,还是孔子的“吾道一以贯之”中的道,都来源于《易经》中最基本的的思想,那就是:一阴一阳之谓道。那么阴阳是怎么产生的?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阴阳的思想对中华民族,又有着怎样重要的影响呢?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这句话现在大家都耳熟能详,因为听得太多了,但是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大家看过巴比伦的文化、希腊的文化,如果说这些文化明显不同,却仿佛又很相近,但是如果说它们相同,却又好像差得很远,那到底是近还是远,到底是同还是不同?

  我们是只有一个地球,没有错,但是毕竟西方人是从西方的角度来看这个地球,而东方人特别是中国人,则是从东方的角度来看同一个地球,看出来结果是不一样的。

  所有的文明都是从神话开始,可是神话能满足人类的需求吗?我想是不行的,对于神话,我们总是将信将疑,所以神话没有办法满足人类求知的欲望,于是就产生了哲学。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哲学,而每个民族的哲学实际上都是从神话里面提升出来的。

  神话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解答宇宙人生的问题,哲学也只有一个目的,也是解答宇宙人生的问题。但是大家总觉得,哲学家讲的话我们似懂非懂,好像他们一直都在象牙塔里面,这就产生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认为哲学根本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但是中国的哲学并不是在象牙塔里面诞生的,你看孔子,他多么贴近老百姓,你看老子,他多么地深入人心!因为我们是合在一起的,我们把理想跟现实合在一起,我们把高的和低的拉在一起。所以神话慢慢形成哲学,哲学就变成智慧。

  我们的智慧是什么?就是一本《易经》。我们对《易经》的认识应该要很明确,要了解《易经》不是教给我们知识的。《易经》给我们的是智慧。

   《易经》告诉我们,一切一切都是人想出来的。我们不用虚拟,我们用想象。而想象都是从模模糊糊,从不清不楚开始,慢慢变得具体。

  《易经》告诉我们,一切一切都是人想出来的。事实上,人类正是因为有了想象,才有了大千世界林林总总的发明和创造,才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意识形态和思想流派。那么,《易经》又是谁想出来的呢?

  《易经》是中华民族的最高智慧,它是伏羲氏想出来的。伏羲氏是谁,我们其实不用花太多的时间去寻找答案,我们可以想象,他就是一个很喜欢动脑筋的人。

  我们中国人常说,嗜欲深者天机浅,嗜欲浅者天机深,就是说一个人如果一味沉溺于感官享受,这种人的智慧一定很浅薄。只有从声色繁华中超脱出来,宁静沉思的人,才能具有把握纷繁人生和无穷宇宙的大智慧。而浅薄或智慧,完全在自己。


     第二节阴阳之道(2)

    如果一个人吃饱饭闲来无事就打麻将,这个人不可能成为伏羲。伏羲想的是人类最重要,而且是宇宙最高的秘密:万物从哪里来。

  第一集阴阳之道伏羲氏看到太阳从东方起来,然后从西方下去,他就知道了天底下有一种力量把太阳从东方拉起来,往西方拉下去,这股力量就使得万物都受到它的影响,好像它就是宇宙的根源。

  伏羲氏很想把他的思路表现出来,让大家都知道,可是那个时候没有文字,他就把这个力量用一条连续的线来代表,这是很了不起的一种做法,没有文字,说也说不清楚,干脆画一个图像,画一个最简单的符号。那时候连符号这个观念都没有的,可见符号也是人想出来的。伏羲就画了这么一条线,也许当初连画的笔也没有,他就折一段树枝,用来代表那股力量,所以一画开天的真实的意义就是一画开天辟地。

  到这里,我们已经很明确地知道,当初伏羲氏是用眼睛去观察宇宙万象,然后靠想象来替我们造出一套系统,这套系统的总根源就是一画,叫做太极。一切都是从这里开始的。

  如果伏羲氏只想到这里,我们就会觉得这个人太会虚拟,太不切实际。怎么断定不切实际呢?太简单了,今天一个太阳出来,明天又一个太阳出来,哪有那么多太阳?一天一个,一年就三百多个,那还得了。就算有那么多太阳,东方有那么大的太阳库可以储存吗?西边也要一个很大的太阳库才能够一天接收一个。所以伏羲氏就自己否定自己。这个对中国人影响很大,我们是最会反省的民族。

  我们现在已经知道那不是事实,太阳是永远存在的,只是地球自己在转,所以有时候我们看得到太阳,有时候看不到太阳。虽然那个时侯伏羲并不知道这些,可是,这并没有影响我们的思路。伏羲氏最起码告诉我们:有看得见的部分,就有看不见的部分,有一个力量拉上来,就有一个力量拉下去。他就产生了有两种互动的力量的这种观念,一正一反,一上一下,循环往复,周而复始。因此他认为,有阴就有阳,有阳就有阴。

  伏羲上观天文,下察地理,思索很久,终于一画开天地,这一画,就是太极,宇宙中的一切都是从太极中生发出来的。孔子在他所作的《十翼》,也就是《易传》中写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太极生两仪,意思是太极中包含着一正一反两种力量,而这两种力量就是阴阳。那么,阴阳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太极生两仪,两仪就是阴阳,如果伏羲氏想到这里就很满意了,那我们也是很倒霉的。因为这就表示分的观念已经出来了,有阴有阳,就是两个,两就是分了。

    《易经》在智者眼中之神秘,在于其深刻的思辩智慧和朴素的辩证观念。它肯定事物的运动变化永无穷尽,认为物极必反,否极泰来;大音稀声,大象无形。

  《易经》涵盖万有,纲纪群伦。挥之弥广,卷之在握;用舍行藏,观照自在。是机神的妙旨、人事的仪则。符号数理的意象,表之于外;内圣外王的大道,蕴之于内。是圣人钩深致远、极深研精、崇德广业、开物成务的一门学问,探赜索隐、创业立功、近取远则、观象制器的高深哲理。是故学之而弥深,用之而弥精,尽古今,盖天下,没有比易经更高深、更美、更神奇了。

    


    第三节阴阳之道(3)

  伏羲氏认为一还是一,只是一有时候是一,有时候一会变二,就好比一根木头,我们不去动它,它就是一根木头,把它折断,它就变成两小段,所以阴就是阳,阳就是阴,阴可以变阳,阳可以变阴。

  这一画叫太极,也叫阳,我们汉字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读法,有不同的意义,大概就从这里来的。你说这一画算什么?算太极,可是只要阴出现的时候,它又代表阳。同样一画,在不同的位置,它有不同的含义,这个汉字里面是用得很多的。

  阴和阳有高度的配合性,是不可以分开的。后来伏羲慢慢就想到,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因为他发现把树枝一折断就变阴了,接起来又变阳了。我想这些事情对我们现在来讲,是很常见的现象,可是在当时,伏羲氏发挥了高度的想象力。

  我们发现,一二的“二”跟可恶的“恶”是很接近的,二就是有二心,就是很可恶,这种观念都是从《易经》来的。看到一,我们就会觉得很愉快,因为大家合在一起,力道会很强,我们今天说同心协力就有一的感觉。二就开始分了,所以伏羲氏就想,如果阳是阳,阴是阴,那阳可能往那个方向去了,它阴上来可能往这个方向走,两个不配合,彼此不协调,这个宇宙会那么有秩序吗?从这里我们又得到一个观念,就是宇宙看起来很乱,实际上却是条条有理,非常有规律,非常有秩序的,就是乱中有序。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是看起来乱,实际上却是乱中有序,这个也是值得我们好好去体会的。

  《易经》认为,阴阳是太极生发出来的,而且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极成阳、阳极成阴,彼此之间是互动合一、密不可分的,叫做一阴一阳之谓道。那么,这种阴阳的观念,对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有着怎样的影响呢?

  世界上所有的学问,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把它说清楚,有这个可能吗?我相信很多人一定摇头的。其实,真的可以用一句话就概括、包含所有的学问,那就是一阴一阳之谓道。

  今天生物科学家已经讲得非常清楚了,世界之所以能够生生不息,就是因为物种多元化,有不同的因素互相激荡、互相作用。如果物种一元化,搞得所有种类都没有,只剩下人类,人类也会死亡的。一句话讲完了,没有矛盾,就不会起变化,不起变化,就是死路一条。这就是一阴一阳之谓道。

  一阴一阳之谓道,并不是说一个阴一个阳,合起来就叫道,而是说自然的变化。世界上万事万物不外乎四个字,自然孕育。但是自然孕育背后有一个道理,那个道理是永恒不变的。如果那个道理会变,那就每天出不同的花样,社会还有什么秩序?我们对自然还能有信心吗?一阴一阳之谓道,告诉我们自然的变化就是阴阳之道。

    《易经》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民族文化的瑰宝,它是华夏先民智慧的结晶。《易经》讲天地阴阳、宇宙自然、人伦五行、推演未来,使人类的生存能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易经》自古被尊为群经之首,主要因为:一、它是华夏独有而又最古老的精神文化遗存。二、它只用简单的符号就描绘出一个抽象的宇宙总体框架,提供了一个“无所不包”思维模式。它对中华民族乃至世界的思想文化、民族心理性格都产生过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它是华夏先民们集体智慧的结晶。


  洞察易经的奥秘

  六经(《易》《诗》《书》《礼》《乐》《春秋》)是我国古代先贤所著的六种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书籍。古人织布时,竖的长线称为经,横的短线叫做纬。经是布匹中重要的基本线,被称为“经”的书籍,表明这些书的内容历久不变,可以长期应用、学习。

  《诗》《书》《礼》《乐》和《春秋》这五种书籍,都是以政治、经济等人事活动为主要内容,只有《易经》以描绘天地人物的自然景象为主。这本书经过孔子的整理,进一步将自然法则和人文法则结合起来,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行为准则。

  如果说中国人是《易经》民族,因而我们的管理行为主要的依据即为易理,那么有史以来,我们所奉行的便是“大易管理”。不过由于行之日久,人们对之已经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弄不清楚自己的所作所为到底是依据什么道理。


  既然《易经》是群经之首,中华民族又以《易经》作为处世的准则,我们为什么不循着这条路,来寻找我们自己的管理根本?看看大易管理的思维,是不是符合我们的实际情况?也试着把大易管理应用在管理实务上面,测试它是不是符合我们的需求?

  大易管理,说起来就是运用《易经》的道理来管理。大易泛指《易经》和《易传》,主要有象、数、理、占四大功能。象就是现代所说的现象,数便是现代所重视的数据。管理最好依据实际发生的现象,计算出正确的数据,然后寻找出现象和数据所代表的道理,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而据以实施。如果现象不明显、数据也不够准确,那么用占卜来帮助,做好相关的预测,作为决策的参考,当然也是可行的途径。依易理为主干,用现象和数据来佐证,以占卜来预测,实际上十分符合现代化管理的要求。

         


    第四节阴阳之道(4)

  阴阳这两个字是谁加进去的?是孔子加进去的。孔子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这告诉我们,一含有不同的东西,这个我们很容易了解,就是诸如正反、上下、高低、轻重……就是相对的两种。很多人一想到相对,就认为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实际上没有这回事。我们说世界上一切一切都是相对的,绝对没有绝对,这句话本身就非常绝对。这就告诉我们,一切都是有例外的,这个在《易经》里面是非常重要的观念。


  只要把这个搞清楚,采取动态平衡,我们就能完全了解了。我们应该尊重伏羲,因为他的起点很高很全,而且让我们永远可以遵循,这就叫做经。所以我们把《易经》排在群经的第一位,是有道理的,但还不够,其实,它是诸子百家共同的起源,叫做群经之源。


  太极是我们的共性,人再大不过是个太极,人再小也还是一个太极。人人都是太极,甚至于汉字里面每一个字都是一个太极,叫做一字一太极。可是万物都是会变化的,里面有阴有阳。同一个中国人,有时候很讲信用,有时候非常不讲信用;有时候很守时,有时候不守时;有时候很振奋,有时候很沮丧。人有情绪的变化,同一个人有不同的情绪,有时候感觉世界真是光明,充满了希望,有时候又觉得到处都是坏人,自己很倒霉。同一个人,也就是同一个太极,分阴分阳。坏人是不是一定坏?不一定,坏人偶尔也会做好事。好人是不是一定不会做坏事?也不一定,好人也经常是好心做坏事。可见,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易经》给我们的“一内含二”的思维,和西方“二构成一”的认识,使得东西方的观念,有了“生”和“分”的差异,那么,东西方的这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反映到现实生活中,有着怎样的区别呢?


  一分为二,这是事实,一生二也是事实,但是生和分这两个字,我们真的要好好去想想。分是什么?分就是分开,这样我们才知道西方的国家为什么很小,就是它分分分,分出来的,而我们一直是生,生生不息。


  生跟分,有什么不同?西方人说一会分裂成两个,因为他们认为,一本来就是两个东西构成的,二构成一,这四个字对他们文化的产生是非常重要的。他们都是两个合成一个,所以很容易分成两个。西方的家庭由丈夫跟妻子构成,意见不合就可以离开,这是他们的观念,我们不是。我们认为一内含二。二构成一是以二为中心,一内含二是以一为中心。一个家庭必须要有夫跟妻才算家庭,只要分开,剩下一个,就不算家庭。

               


    第五节阴阳之道(5)

  当然,西方也有合的观念,只是他们太重视分了,分大于合,分到最后会变成什么?会变成社会人群最小的单位就是个人。中国没有,中国是合中有分,我们怎么分都离不开要合,合是最重要的,为了合而分,可以;为了分而分,我们认为不好。所以我们的观念跟西方人不一样,西方人认为社会人群最小的单位是个人,我们认为社会人群最小的单位是家庭。

  我们基本的观念跟西方不同,这样就使得产生的现象差得越来越远,我们把这叫做一本万殊。本来地球只有一个,本来只有一种现象,但是我们却看出不同的东西来,就形成很多种变化。

  《易经》里有一句话,叫做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它的意思就是我们要自己去了解天理,顺从自然,就会得到吉祥,就不会有不利的后果。这就说明,我们所重在人,在自己。其实《易经》就是把自然的规律转移到人事方面的伦理。

  伦理从哪里来?从自然来。自然那么有秩序,是谁在管呢?如果伏羲氏当年说是神在管,那我们就产生宗教了,但是他没有。他说,这是阴阳的互动,是自然的孕育,是有两种不同的力交互作用,很自然就产生万物,并且不断运行,并没有什么特殊的主宰。

  西方人看地球,看到最后就看出一个结果,就是一分为二,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二分为四,两个细胞就分成四个,四分为八,八分为十六,十六分为三十二,这样无穷无尽就产生万物。我们也不能说这种观念不对,但是偏偏中国人的看法不太一样,我们认为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下面就不讲了,因为不需要讲了,万物都产生了,还讲什么?

  一分为二,一生二,这两种都对,但是分析起来就有很大的差异。一生二,很简单,太极生两仪,分阴分阳,二生三,三就是三才,天、地、人。三生万物,这个三对我们中国人来说是很重要的。汉高祖统一天下以后,他就简简单单约法三章,这是最切合中国民族性的一种做法。有阴有阳,谁都知道,但是阴阳如果不互动,什么都没有,就一个阴一个阳,有什么用?这整个的思路影响到我们民族的发展。

  老子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用《易经》的思维来解释,一就是太极,是一切变化的根源;二是阴阳;三是阴阳互动的过程。如此一来,自然可以生出万物来。《易经·系辞》也写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那么,世间万物又是如何从两仪进一步变化而来的呢?

  我们现在一定要了解,中国人很多思维是从《易经》来的。《易经》告诉我们,世界是由一所构成的,可是这个一如果是单纯的一,那就一到底,就不会变化了,更不会有万物了。光是有阴有阳,如果阴阳不互动,也不能发生作用,所以我们就知道,阳一定会跟阴碰在一起,阴会跟阳化合在一起,这样才会产生万物,变成四象。

 

    第六节阴阳之道(6)

  世界上的东西都是有阴有阳,而且阴阳是分不开的。拿一天的气温来说,我们早上起床,太阳已经出来了,这时候不会觉得热,因为上面的太阳虽然是热的,但是热量还没有完全照到地面上,大地还是凉的,所以早上叫做少阳()。等到了中午,上面下面都热了,就叫做老阳()。到了黄昏的时候,夕阳没有什么热量了,我们可以感觉到,虽然大地还很热,但是上面已经开始凉了,所以黄昏叫做少阴()。到了晚上12点,上面下面都冷了,就叫做老阴()。

       



  一年四季也可以按照四象来看,春天是少阳(),夏天是老阳(),秋天是少阴(),冬天就是老阴()。

  其实不管在什么方面,我们都可以用“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图1-3)来看待所有的变化。图1-3

  

  伏羲一画开天地,这一画就是太极;太极包含着阴阳两种力量,也就是两仪;而阴阳的互动,又产生了四象。那么接下来,四象又是如何产生八卦?八卦又分别代表着什么意思呢?下一集我们来说一说:八卦定乾坤。

   


    第7节:八卦定乾坤(1)

  八卦图,是中华民族在没有文字以前,最早的文明记载。学习《易经》,首先就是要搞懂八卦图。那么八卦图是在这八个卦象之中了?有什么好办法,可以使我们轻松地看懂八卦图呢?

  我们没有宗教,但是我们有信仰,中国人的信仰在哪里?伏羲氏当年的用意是要让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世世有一个共同的认识,有一个共同的信仰,就是伦理道德。有一句话大家可以好好去想一下,我们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那个永远没有断的东西就是伦理道德。所以为什么儒家那么受到重视,也就是这个道理。可是伏羲氏当年没有文字,甚至没有成熟的语言,他怎么可能讲很多道理?这也是我们非常敬佩伏羲氏的地方,他就用简单的一画开天来告诉我们,太极代表了宇宙自然的秩序,它是有规律的。可是,伏羲氏希望我们把自然的规律转移到人世社会上面,所以《易经》多半是经由宇宙万象来讲出人生的道理。人生的道理是什么?我们叫它伦理。

  伦理是我们加上去的代名词,你跟西方人去讲,他会告诉你那就是宗教,因为西方人是把个人的道德修养归于宗教,我想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搞清楚,西方到最后是分的,做事是科学,做人是宗教,中国人是不分的。

  伏羲氏一画开天,慢慢就分阴分阳,然后伏羲就想了,光是有阴有阳,如果两个不互动就不能发生作用,所以他就知道阳一定会跟阴碰在一起,阴会跟阳化合在一起,这样才会产生万物,于是就变成四象。

  第二集八卦定乾坤伏羲氏又想了,老是阴阳阴阳,四象那么平衡,它怎么会动呢?所以他就想到,宇宙是由不平衡所造成的,这个观念影响我们太大了。一切都是不平衡的,我们希望它平衡,但是平衡很快又被打破,又找到不平衡,再追求平衡,这就叫做动态的平衡。用这种观念去看现在所有的现象,一切都是动态的平衡,不是静态的平衡。静态的平衡就叫静止,静止就是死亡。不能动了,哪里会生生不息?因此伏羲氏就知道,两个阴上面可以加一个阳可以加一个阴,两个阳上面可以加一个阳加一个阴,本来就是阴阳的,也可以加一个阳或者加一个阴,这么一来就很自然变成八个,就叫八卦。

  六十四卦也是八卦,很多人认为八卦就是八卦,六十四卦就是六十四卦,没有那回事。六十四卦就是八卦彼此重合起来,配合到最后,一共就有的六十四种状况。

  伏羲一画开天地,这一画就是太极,太极又包含阴和阳,伏羲把阴和阳的组合变化画出来,就形成了八卦。但是很多人都觉得,学习《易经》非常难,就是因为搞不懂八卦,更不用说六十四卦了,那么八卦究竟代表着什么?是不是掌握了八卦,就可以读懂《易经》了呢?

  《易经》怎么读?首先要把八个卦搞清楚,所有的事情都离不开这八卦。八卦就是《易经》,《易经》就是八卦,连起来就叫易经八卦。八卦是什么?就是我们从宇宙万象里边归纳出来的八种基本的元素。我们从《易经》里面得到的信息是构成宇宙的元素有八种,就是跟我们人类生活最息息相关的那八种。

  第一种一定是天,老实讲,没有天那就什么都没有了,一片寂静。动植物都没有,那还成什么世界?有了天,我们一抬头看到了,我们一低头马上会看到底下,底下就是地,所以天、地我们没有人能离开。人一旦离开天地,当然有时也可以,偶尔做做航天人,很荣耀,但是如果让你从此离开地球,永远做个航天人,你愿意吗?我想还是地球比较好。天地是我们人的根本,谁都离不开的。

  天地之后,我们马上想到两样东西,水和火,没有水我们活得了吗?没有火,我们吃什么?可见,《易经》就是从自然里面萃取出来的道理。所以天、地、水、火就是四个最根本的东西。

  天地水火就满足了吗?没有,有时候火太大了,很热,我们就开始扇扇子,就是希望有凉风来,可见风也很重要。风来了以后,我们马上会想到跟风相对的是什么?就是雷,打雷的时候那种感觉跟风来的时候那感觉经常是对比的,所以天、地、水、火、雷、风。

  可是风为什么从那边进来,不从这边进来?原来是被山挡住了。山会挡住很多东西,所以山又显得很重要。山挡住这边的风,风就从那里来,那边是什么?那就是海,也不一定完全是海,很多地方它没有海,就把泽叫做海,像云南,云南说海泽海泽,就是一个湖,一个泽,一个潭。

          


    第8节:八卦定乾坤(2)

   这样八样东西就出来了,天、地、水、火、雷、风、山、泽。世界上的万物万象都是这八种东西彼此互动产生的,雷跟风互动,雷跟山互动,雷也可以跟天互动,跟地互动,怎么不可以呢?一个雷可能打到天上去,也可能从地下一下子跑出来。所以我们就把这八种现象定为八个经卦,就是基本卦,而且这里面只分成两个小系统,一个就是跟天有关系的,一个跟地有关系的,非常容易记。

  伏羲氏通过认真观察发现,宇宙虽然有着万物万象,但都是由八个最基本的元素所构成的,这就是天、地、水、火、雷、风、山、泽。那么伏羲是怎样利用阴和阳这两个符号的变化组合,来代表这八种自然现象的呢?

  一般我们怎么画天?这个我们一定要以很远很远的古老的人类的那种很单纯的思维来想象,那时候怎么画天。画天的时候,我们很自然就会画了一条弧线来表示天,而且我们发现天不是薄薄的一层,好像天外有天,天上有天,这个很容易了解的,所以就画三条,像今天画彩虹一样的,那个卦就出来了。卦象卦象,就说这个卦像什么,这三线就像天(图2-4)。图2-4图2-5地呢?地在天底下,一直到天边都有地,可是当中有河流隔开来。天是连在一起的,可是土地是分裂的,这边一块那边一块,所以伏羲很自然就画成一个断掉的直线。当然地上的土也是蛮厚的,也不是薄薄的一层,所以用三画断掉的直线。

  我们把八卦分成两类,一类是跟天有关系的,一类跟地有关系的。我们把天画下来,这三条直线按照我们现在的了解,其实这个也是从以前传下来的,就叫上中下。爻这个字是《易经》里面的一个独特的用语,就是它每一画都叫一个爻,最底下一画叫下爻,当中一画叫中爻,最上面一条就叫上爻,爻就是一个符号。

  天,三画阳爻,最底下那一爻由阳变阴,就叫做天底下动,天当中那一爻由阳变阴,就叫天空中动,天上面那一爻由阳变阴,就叫做天上面动。都是三爻中一爻变化,两爻不变。那么,为什么用少数的来代表动呢?因为物以稀为贵,两个阳一个阴,阴是少数,所以以阴为主。

  天下面动是什么?马上有人想到是树木,没有错,那时候天底下动的也就是树木最高了,但是树能自己动吗?所以伏羲氏就想到是风来了。风来了,就是天底下有一个东西我们看不见,但是能够很明显感觉出来它的动,就是风在动,天底下动,风。

  天空中动那更容易了,只要有一个地方有火烧,我们在天空中就看到一片火焰,一片火海,还有火烧云,远远看去,就像是天空中着火了一样,所以天空中动就是火。

      


    第9节:八卦定乾坤(3)

    天上面动就比较麻烦了,因为以前没有直升机,也没有卫星,伏羲氏怎么看得到天上面是什么?人类聪明就在这里,我们到池塘边就会发现,怎么天空跑到池塘底下去了呢?自己的倒影好像也在池塘里面。这样我们就知道了,古人是发现天会整个倒影在池塘里,于是就说天都在泽水下面,所以泽就是天上面动。

  风、火、泽,这三个东西都跟天有关系。天就是三画直直的,连续的;天下面动,风,就是上面两个连续的,下面一个是变动的;天空中动,火,就是上下各一个连续的,中间一个是变动的;天上面动,泽,下边两个连续的,上边一个是变动的,这样很快就能记住了。

  地是三条断掉的线,这三条断掉的线也是分成下、中、上。最下边一爻由阴变阳,就代表地底下动;中间一爻由阴变阳,就代表地中间动;最上面一爻由阴变阳,就表示地上面动。这三种情况都是两个阴一个阳,阳是少数,代表动,所以以阳为主。地底下动,就是打雷,打雷时我们能感觉到地底下有东西在动。地当中动,就是水了,水就是在地当中一直不停地流动。地上面动跟天上面动一样,要花一点想象力,地上面有很多很多东西,你说牛在动也对,狗在动也对,我们人在动也对,但是这些都是枝枝节节的现象,《易经》的思维是不断地提高,去找到根本的东西。地上面最大的动就是山,所以地上面动就是山。这样一来,我们就知道,雷、水、山是跟地有关系的(图2-8)。与天有关的风、火、泽,和与地有关的雷、水、山,加起来就是八卦。

  八卦看起来复杂,其实只要明白它是怎么产生的,也就很简单了。三个阳爻代表天,天底下动是风,天中间动是火,天上面动是泽。三个阴爻代表地,地下面动是雷,地中间动是水,地上面动是山。但是我们看到的八卦图,上面写的并不是天、地、风、雷、水、火、山、泽,而是乾、坤、巽、震、坎、离、艮、兑,这是为什么呢?

  天、地、水、火、雷、风、山、泽,这样就能够了解宇宙人生的一切吗?好像也不能。所以,我们慢慢地把天叫做乾,把地叫做坤。乾坤这两个字我们现在用的是太多了,我们说乾坤定矣,就是说天地已经定位了,我们说颠倒乾坤,就表示乱了套了,我们常用的词汇里面含有“乾坤”的相当之多。可见天用乾来代表,地用坤来代表,我们已经很熟悉了,乾坤就是天地。

  可是我们要想想看,天不可以用其他来代表,一定要用乾吗?我们从《易经》里面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天到底代表着什么。我想这是经过一个长期的思索才得到的答案:天代表刚健,不但刚而且要健。不仅要很刚强,还要很持久,一阵子刚强,马上软弱下来,这算天吗?所以刚是刚,健是健,刚是很刚强,健是经得起考验,经得起时间的磨砺,有一种持久的意思,所以刚健的意思就是说很持久地刚强。天,不管怎么样,总是一年又一年,始终就是那个样子,天不会说“算了算了,我很疲倦了,我今天要休息了”,否则人类就要过着昏天黑地的日子了。

   如果说《易经的奥秘》是打开易经之门的金钥匙,那么《易经的智慧》则是把握人生各个阶段的64个秘诀! 

 

     第10节:八卦定乾坤(4)

     我们了解宇宙间有一种很刚健的性能,就用乾来代表。那么坤呢?坤是柔顺,地是非常柔顺的,土地,你高兴挖个洞它就让你挖,你高兴堆个土堆它也让你堆,你把动物的尸体埋进去它也不抗议,各式各样的植物都从里面长起来,它都很欢迎。天很刚很健,而地则是很柔很顺,这两种一配合起来,天地实在是人类生存的好地方。

  风也有两个性质。第一,风吹来的时候是无孔不入的,冬天的时候最明显,风一来,全身都感觉冷,只要有一个地方露出来,风马上就能灌进去,所以第一个是入。第二个是齐。所以我们就用一个字来代表它,叫做巽,巽这个字意思就是很齐,又很入,不是停留在表面。

  雷给我们最大的感觉就是震动,雷一来,我们就心惊肉跳,所以我们就把它叫做震。乾、坤、巽、震,分别代表天、地、风、雷。然后又用坎代表水,离代表火,艮代表山,兑代表泽(图2-9)。图2-9

          



  水为什么叫坎?人类又喜欢水又怕水,尤其是我们中国人。水灾最大的问题就是把泥土冲开了,冲掉了。“坎”字就是欠土,凡是欠土的地方都是被水冲过的,所以我们把水叫做坎。

  代表八种元素的卦象,之所以在八卦中被重新命名,一方面是因为这种元素本身的自然属性,比如天刚地柔,雷震风巽;另一方面,也揭示出了自然现象与人类社会的相通之处。水被称为坎,意指水就像我们生活中的坎坷一样,你怕它,但又不可能离开,只能面对它。那么火和山、泽的命名,又能给我们什么启发呢?

  火一烧起来,很多人都会跑去看,因为它很美丽,但是我们再看深一点就知道,火烧到最后是同归于尽。火的特性就是它能烧毁很多东西,但是当火把东西都烧光以后,它自己也没有了,所以我们才用离来代表火,离就是到最后自己也不见了。

  山为什么用艮代表呢?在我们所能看到的自然现象里面,山好像是唯一静止的东西。而且我们一走到山前,就会想,这么高,我怎么过得去呢?休息一下,暂停暂停。所以艮有止的意思,也就是告诉我们,欲望太多其实也不好,需要稍微调整一下,做合理的要求,适可而止,才是好的修养,所以艮卦其实跟修养有很大的关系。

  这些都是历代慢慢加以扩充,加以发挥而积累下来的,但是当初定这个字的时候的确是一针见血,抓到根本,这是我们非常佩服文王的地方。艮就是止,停止,但是不是永远的停止。世界上没有永远停止的东西,但可以暂停一下,休息是为了走更长的路。

  泽为什么叫做兑?你看你到池塘旁边,你的心情多半是很愉快的,所以一个人心里头很闷的时候,到水边走走,多半会感觉很愉快的。人去钓鱼,真的是为了把鱼钓上来吗?其实不是,是享受那个过程,心里很愉快。因此我们就用这个兑来代表泽。你看兑旁边如果加上一个竖心旁的话,它就是喜悦的“悦”。因为我们看到池塘,看到泽水的时候,心情是很喜悦的,所以我们把泽叫做兑。现在更妙,你什么时候心情最喜悦?就是当人家给你一张支票,你到银行就能兑现,那真是太喜悦了,所以我们把这个叫做兑现。

                 


    第11节:八卦定乾坤(5)

    这样一来,我们就知道了,这八个基本卦非常容易了解,而且真的跟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你再怎么绞尽脑汁想要想第九种,第十种,都很难。所以,我们就把这八个基本卦画成八卦图,我们的亭子也做成八卦亭,就是告诉我们,我们是生活在这八种基本元素当中,我们自己要去调适,使我们品德越来越高尚。这样就可以了解《易经》了,其他都是从这里延伸出来的。

  伏羲一画开天地,代表了宇宙万物的起源,又以八卦定乾坤,把宇宙中所有的物质归纳为八种基本的元素。但是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我们逐渐发现,世间万物如此繁多,人类社会复杂多变,那么,伏羲在几千年前所画的八卦图,真的就能包括宇宙的一切吗?

  很多人不相信《易经》只用六十四卦就能统合全球的东西,有那么容易吗?我们再想想看,六十四卦每个卦有六个爻,六乘六十四就三百八十四个爻,所以六十四又变成三百八十四。而每一个爻跟每一个爻都互动,换来换去。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在《易经》里面随时可以看得到,一个卦里面有六个爻,随便哪个爻一改变,它又变成另外一个卦了,我们常常讲又变卦了,又变卦了,就表示卦经常在变。

  爻有变动的意思,也有仿效的意思,每个爻都可以变阴可以变阳,可是一变阴或者变阳,它就变成不同的卦了。我们现在可以看得出来,六十四卦每卦六爻,六十四跟六十四互动,就有四千零九十六种变化。宇宙一切都是动态的,随时在改变,人的命运也是动态的,随时在改变。可能你会说“没有啊,我从来没有改变过”,那很不好意思,那就是告诉大家,你这个人实在太不长进了,从来没有变就是太不长进了。所以从现在开始,不要见面说“好久不见了,你都没有改变”,那是骂人的话。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三天不见,就变了个样子,而且越来越长进,这个人才是可爱的。“好久不见,你都没有改变”,那这个人听见应该很惭愧才对。

  天天都有新气象,叫做日日新又日新,这才是我们追求的东西。因此,真正会看一个人的命,是从动态里面去了解。我说得非常清楚,中国人的学问只要变成静态的来看,就糟糕了。有例行就有例外,可能你就是那个例外的,那你不是很倒霉吗?我想这种观念是《易经》给我们最宝贵的东西,使我们的脑筋非常灵活,千变万化,一刹那有几百个念头,甚至几千个念头。中国人脑筋动得快,跟《易经》的变化多端有很大关系。

  《易经》,你看它东西很少,它可以变很多;你看它很简单,它可以变得很复杂;你看它只有一,它可以变出千千万万种不同的花样。所以任何东西都可以安放在我们的《易经》里面,一直到永远,这才是我们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关键。它就是一,非常简单,可是它千变万化,但是万变不能离开这个“一”,叫做万变不离其宗。

  八卦告诉我们,天地是定位的,人不要颠倒是非。人活在一起,大家要过群体生活,总要有一个定规,不能只顾自己喜欢怎样就怎样,要彼此配合,就必须要有共识,八卦就是人类最早的共识。

  八卦因为只有符号没有文字,所以被称为无字天书,而给八卦注上文字,使其成为《易经》的,是周文王。那么周文王是在什么情况下写成了《易经》的呢?我们下一集来谈:《易经》与命运。

         


    第12节:《易经》与命运

  周文王在被商纣王囚禁的狱中完成了《易经》,而《易经》也被称为《周易》。文王著《易》,是因为感悟到人类社会的规律与大自然的规律有很多相通之处,但是为什么《易经》从一诞生,就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甚至成为算命的工具?穿越几千年的《易经》,都经历过哪些坎坷的遭遇呢?

  有一段历史,我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就是商朝本来也是一个很好的朝代,但是传到商纣王的时候,我们都知道纣王的品性很差,暴虐无道,做出很多老百姓非常不喜欢的事情。所以当时的老百姓反而比较欢迎周西伯,也就是周文王(图3-1)。图3-1周西伯很得民心,所以商纣王对他有点害怕,就假借一些理由把他抓起来关在羑里。周西伯被关的时候有两个想法,一个是自己有这么宝贵的人生经验,是长时间累积的亲身体验,如果丢掉了实在是太可惜,不如利用这段时间把它整理出来,将来也许对世人有一些贡献。第二个想法就是他知道纣王这个人说杀就杀,不会念及以前的情面,因此他就知道自己是命在旦夕。当商纣王叫人把周西伯的儿子剁成肉酱做成肉包给周西伯吃的时候,实际上他也知道这就是自己儿子的肉所包成的,但是他还是吃了,他不是很残忍,他也不忍心去吃自己儿子的肉,他是为了顾全大局,要保住性命,他没有办法马上就跟纣王对抗,所以就要忍气吞声,忍辱负重,才能完成理想。这样他就在牢里开始替《易经》写一些经文。

  周西伯把自己累积起来的宝贵人生经验,透过六十四卦保存下来。六十四卦每个卦他都写有卦辞,每卦六爻,每一爻也都写有爻辞来说明,就成为最早的《易经》。因为在伏羲当年是没有文字的,那时候只有简单的符号,可以说是无字天书。所以真正写成《易经》的是周文王,他在牢里头很费苦心,一个字一个字斟酌完成的。

  伏羲氏当年画卦的时候是没有文字的,所以他就有很大的空白性,让后来的人可以从各方面加以补实、说明。周文王一定是体会到了空白性的乐趣,因为他可以有很大的空间去发挥,一方面他是受到纣王的压制,很难能够畅所欲言,有一点躲躲藏藏,有一点难言之隐,有一点说不出来的苦衷;另一方面,他也替我们创造了一个空间,叫做留白性,他在字里行间留了很多可以拐弯抹角的空间。( 易经的智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十个数字看懂中国文化
卦术
什么是《易经》?什么是国学?学习国学和学习《易经》对人有什么作用!
周易卦数及先天八卦数图解
用轻松快乐的方式找开《易经》,谁都可以学好它
【觉悟传统文化《周易》(9)】——八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