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深度工作》讲书稿

今天为你解读的书是《深度工作》,副标题叫做“如何有效使用每一点脑力”。这本书的中文版大约20万字,我会用大概24分钟的时间来说说这本书的精髓:碎片化时代,如何训练大脑排除干扰、提高大脑的深度思维能力,创造更多价值。

    大部分人在工作中都会有这样一种体验,白天已经非常忙了,但工作还总是干不完,还是要加班。于是,越来越多的人,为了让自己在短时间内完成更多工作,甚至开启了多线程工作模式,也就是同时处理不同的工作,并且在不同工作中来回切换用脑。你会经常在办公室看到这样一群人,他们的电脑会同时打开很多页面,一边写着工作报告,一边回复着客户邮件,工作群里有消息时,还不忘回复几句,每天都很忙碌。但这种忙碌真的能转化为生产力吗?真的可以带来成长吗?
    《深度工作》这本书就解释说,类似长途商务旅行、会议、回复邮件、参加公关活动等等形式的“工作”,都叫做“浮浅工作”。这些工作既不要求很高的认知水平,也不要求高强度的智力投入,它们操作简单,容易被复制和替代,价值有限。也就是说,长期干这些浮浅工作会让人感觉每天很忙碌,但并不能转化为生产力,也无法产出有价值的成果。
    这本书的主要观点是:决定工作价值的,并不是那些琐碎浮浅的表象,而在于“水面”之下真正的“深度”。也就是深度工作。深度工作是指在没有干扰的专注下进行的工作,它可以把你的认知能力推向极限,最终得到具有创造性和高价值的工作结果。
深度工作的理念就是本书作者卡尔·纽波特提出来的。他不仅是畅销书作家,还是一位人气博主,创办了      在美国很受欢迎的博客“学习黑客”,破解工作和学习领域的成功模式。这本书的英文原版于2016年在美国出版,一发行就占据了亚马逊美国网站的职场励志书榜首。

作者认为,拥有深度工作能力能够帮你迅速掌握困难的工作,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具有深度工作的能力。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又有哪些方法可以培养出深度工作的能力呢?
   今天我们就围绕这两个方面来展开讲讲《深度工作》这本书:第一部分,我们会剖析大部分人无法进行深度工作的原因;第二部分,我们会介绍培养深度工作能力的4个步骤。
第一部分
     先来讲讲为什么大部分人做不到深度工作?解释这个问题时,作者提出了一个概念,叫“最小阻力原则”,用来形容股票中的价格浮动与阻力的关系。这个原则最早是由投资天才杰西·利弗摩尔提出的,他是美国20世纪早期最有影响的一位证券交易商。在这本书里,作者把它应用到工作环境中,说的是人在做事的过程中会本能地选择一个“最小阻力路径”,来完成自己想要完成的事情。也就是说,当人们在选择工作时,总是从简单的工作开始,因为这些工作阻力最小。
     比如回复一封电子邮件要比准备一份述职报告简单得多,你就会先回复电子邮件。虽然你明明知道,需要拿出一大块时间来准备述职报告,但是一收到邮件,还是忍不住点开看,马上回复。这样半天下来,你的报告可能还是一个字没写。你可能会抱怨,总是被这些看上去更简单的事儿打乱节奏,但是第二天还这样。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根据最小阻力原则,回复邮件阻力更小,让你觉得轻松。这样下来,你会不断重复去做简单的事儿,但是在那些需要花费时间并且产出高价值的事上就压缩了时间,甚至草草了事。时间长了,很多人就会觉得自己的工作没价值,重要的工作总是一拖再拖。
     根据最小阻力原则,人们如果长时间在简单、低效、低价值的工作中切换,等到再回到重要工作时,注意力就很难集中了。因为人脑的注意力调控,并不像计算机进程调度那样简单。对于不同难度和类型的任务,人脑内有不同区域和机制进行处理。但无论是哪种机制,当你不断切换注意力目标时,大脑的处理能力都会降低。
     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称为任务切换耗散。说的是当你同时处理两个任务时,人脑的认知能力会在两个任务的切换时消耗掉。你看上去是同时处理了两件事情,但是对于每件事情所分配的注意力都比一次只做一件事情时要少得多。另一个原因叫任务混淆耗散。说的是人脑的认知从前一个任务切换到后一个任务之后,头脑中仍然会时不时地出现前一个任务的内容,这就会影响你进行第二个任务。
    比如,你刚逛完淘宝买了件衣服,之后你开始准备加班写代码,当你刚切换任务时,你的头脑中仍然会出现刚才买衣服的记忆画面。而写代码这个事本身还需要你消耗特别多的脑力。这样一来,因为任务切换,你的脑力在不知不觉中,就被一点点消耗了。所以你就会感觉写代码这件事更难了。甚至可能就此放弃写代码,又回去刷淘宝了。
    除此之外,我们过去的认知偏见也会导致我们无法深度工作。比如很多人认为,忙碌代表生产力,只有忙碌才能有产出、才为公司创造了价值。
    就像在职场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上司说这样的话:“忙好啊,就怕不忙,你看那个谁,天天加班到深夜,工作多卖力”。在传统的工作思维中,加班成了努力工作的象征,每天大会小会成了有价值的表现。时间长了就形成了越忙碌越能干,完成的事越多、效率越高的观念偏差。这种观念偏差忽视了对事件本身的难度以及事件的价值等因素。所以,比起留出大块时间做有价值的工作,人们更倾向于追求这种看得见的成果所带来的成就感。
    我们来总结下第一部分。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分析了人们无法深度工作的原因。我们提到了最小阻力原则,说的是人们在选择工作时,总是从简单工作开始,因为这些工作阻力最小。但这种情况会导致注意力的分散和处理事情能力的降低。这里有两个原因,分别是任务切换耗散,也就是任务切换时会导致认知能力下降。另一个原因是任务混淆耗散,也就是两个任务之间会相互影响、混淆,也会导致认知能力下降。除此之外,人们对于“忙碌代表生产力”的思维定式和观念偏差,也会导致人们为了追求更多看得见的成果,而忽略了深度工作的重要性。
作者认为要摆脱低效的忙碌,就要重新审视我们习以为常的工作习惯,通过刻意练习,培养深度工作的能力。

第二部分
下面,我们就来讲讲培养深度工作能力的4个步骤。分别是:选择适合自己的深度工作模式、将工作内化成习惯、像经商一样去执行和适当减少整体工作时间。
    首先,我们先来讲讲培养深度工作能力的第一步,选择适合自己的深度工作模式。深度工作需要保持长时间的专注,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随时随地保持专注的。比如,有些人早晨起来,状态最好,最容易进入不被打扰的深度工作状态,但有些人却只有在夜里的时候,才最兴奋,最容易专注。所以,我们要根据自己的生理特性和职业特性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深度工作模式,这样才能保持高度专注状态,让消耗的意志力最小化。
    这里,作者根据职业特征介绍了4种深度工作的模式,分别是节奏模式、双峰模式、禁欲模式和记者模式。你可以结合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深度工作模式。
如果你是深度工作的入门新手,作者建议采用节奏模式来培养深度工作能力。节奏模式是指实践者创造一种工作节奏,将深度工作整合到生活中,转化成一种简单的常规习惯。也就是说,你可以在每天的固定时间都固定做同一件事,形成节奏。
    比如,每天早晨起床后的一小时,可以设置成阅读时间或者写作时间,形成自己的节奏。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利用的就是节奏哲学来深度工作。他要求自己每天创作10页,每页写400字,即使外界发生任何事情,他每天都会雷打不动地把这4000字写完。
    如果你是普通上班族或者有固定休息时间的教师、创业者,你可以采用双峰模式。这种模式要求你将个人时间分为两块,其中一段时间追求高强度、无干扰的专注。其余时间完成浮浅工作。沃顿商学院最年轻的教授亚当·格兰特用的就是这种哲学。在受聘成为正教授前,他已经发表了60多篇论著,外加一本畅销书《 沃顿商学院最受欢迎的成功课》,“每天听本书”也解读过这本书。他安排工作的时候,以年为单位,将教学工作集中到秋季学期,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教学中,并保证学生能够随时找到他。但是在春夏两季,他又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研究工作,不接受任何打扰。

如果你是自律的自由职业者,禁欲模式就比较适合你。听名字很好理解,就是与世隔绝地进行深度工作。切断一切与外界联系的媒介,将自己封闭在别人联系不到的地方,但作者认为这种模式只适合少数人,毕竟大部分人是无法完全做到与世隔绝的。

除了上面讲到的三种模式,还有一种比较难的深度工作模式,叫做记者模式。说的是,在日程安排中随时可插入深度工作的模式。也就是说只要一有空闲时间,就能立刻进入深度工作模式,苦心打磨产品。这个模式的名称是对一名叫做沃尔特·艾萨克森的记者的认可。这位记者经常利用这种模式进行深度工作。他每天大部分的时间用来做记者,到各地去报道。但一旦有空闲时间,他就能立刻转入深度工作模式。在做记者的时间里,他同时完成了一本900页的书稿。但作者强调,记者模式是很难实现的,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才具有这种能力,所以,在培养深度工作的初期,并不建议你一上来就采用这种模式。

总结一下,培养深度工作能力的第一步当中,我们介绍了4种深度工作模式,分别是节奏模式、双峰模式、禁欲模式和记者模式。我们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来选择其中一种,或者设计一种符合自身特点的深度工作模式。但没有哪一种模式是绝对正确的,一种习惯是否合适不仅取决于个人的性格和生理特点,还有他所从事的工作性质等等

选择好适合自己的深度工作模式之后,接下来就是适应和重复了。这也是培养深度工作能力的第二步——将工作内化成习惯。也就是说不要等灵感或者状态来的时候才开始工作,而是将工作变成每日固定的习惯和准则。这样才能降低过渡到深度工作状态的阻力。

书中举了达尔文的例子。达尔文在起草《物种起源》的时候,每天早上7点准时起床,然后出去散步一会,紧接着他会独自享用早餐,从8点到9点半在书房工作。之后的一小时用于拆阅前一天的信件,然后从10点半到中午又会回到书房工作。经过这样一段工作之后,他会沿着固定的路线从花房开始,沿着房间周围的路走圈,深入思考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想法。直到想出满意的答案他才会停下来,宣告一天工作的结束,而且每天如此。

那么,如何养成严格内化的习惯呢?首先你需要确定执行深度工作的地点和时长。比如,你可以把卧室里的一张书桌定为深度工作地点,每当坐在这张桌子前时,就告诉自己你要开始深度工作了。然后,设定一个具体的时间框架,在这个时间内要求自己保持专注,只专注在目前的工作中。其次你还要给自己的深度工作设置规则和程序。如果你想进行深度写作,你可以设定每20分钟产出的文字数量,或者设定3小时内切断一切网络来源只专注在写作上,长期刻意练习,才能形成习惯。

所以,在这一步骤当中,将工作内化成习惯的要点是有意识地将每天的工作变成一种日常固定动作,有针对性地刻意练习可以产生更多神经髓鞘化,让大脑处理信息更加容易。具体做法是,每天在固定时间和地点开始工作,直到养成习惯。然后在每次工作前给自己设定一个时间框架,在这个时间内切断一切外界干扰,让自己只专注在工作上。

将深度工作习惯化之后,下一步就是执行了,作者提出了一个执行概念叫“像经商一样执行”。什么意思呢?我们都知道商人的特点是具有很强的目标感,为了赚到钱,他们会把所有精力都放在最关键的目标上,然后围着目标设定一系列实现方法,让自己迅速达成目标。

培养个人深度工作能力也是一样。如果你只是告诉自己我要花更多时间用来深度工作,这种泛泛的目标很难让人有太多激情和动力去行动。作者说,应该让自己像商人一样,给自己找一个能够燃起欲望的目标,把所有关注点都放到这个最重要的事情上。然后用足够的精力去完成它。

比如,作者在尝试这种方法的时候,就给自己设立了一个未来一学年里发表5篇高质量论文的目标。一旦完成了这个目标,他就会给自己设置一个奖励,比如,去旅行或者奖励自己一个以前一直想买但不舍得买的礼物。所以,作者在工作中,会把所有的关注点放在和写论文相关的事情上,一切不相关的工作都会为这个关注点让步。

找到关注点在哪里之后,接下来就要设置目标了。作者建议在设置目标时抓住引领性指标,而不是滞后性指标。这两个目标分别是什么意思呢?又有什么区别呢?先来说说什么是滞后性指标。滞后性指标用来描述结果。而引领性指标是指,在达成预定目标之前阶段性指标。

以减肥为例,滞后性指标就是说具体要减多少斤,而引领性指标是说,你为了达到你的目标体重,需要完成的阶段性目标。运用到减肥当中就是每天摄取的食物热量值不能超过多少,或者每周进行多长时间的运动等等。

为什么说要抓住引领性指标而不是滞后性指标呢?滞后性指标代表一件事情的最终结果。最终结果没出现之前,你是不知道过程中会出现了什么问题的。所以也就无法及时调整行为,而等到结果出来后,再来改正行为策略,黄花菜都凉了。

引领性指标就不一样了,它是衡量最终目标的前期目标,如果发现某一个目标没有达成,我们可以及时调整策略和方向,还是有机会达成最终目标的,不会导致全盘皆输。

确定了极端重要目标之后,你还需要衡量自己的完成程度,统计你在通往目标的深度工作上投入的时间。具体做法是,设置一个计分板,每周都在卡片上做简单标记,记录当周的深度工作时间。比如,每完成一个重要任务,就画一个圆圈。没有完成,你就画叉号,然后定期回顾自己深度工作的计分板。分析是什么原因没有完成深度工作,随时调整自己的工作状态和工作方法。

最后一步要介绍的是适当减少整体工作时间。这可能有点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别说减少工作时间了,现在很多公司工作多到加班都干不完呢,如果再减少工作时间,那岂不是会堆积更多的工作吗?

作者说,通常一个工作日8小时,我们能保持深度工作的时间最多是4个小时,普通人每天一般能保持2小时深度工作已经很不错了,其余的时间都是用浮浅工作填满的。所以,这里压缩了工作时间后,会让人更加专注在重要的事情上,减少的只是各种会议、媒体干扰、网页浏览、办公室政治等无价值无意义的浮浅工作时间。

作者把这种将日程固定产出更多价值的能力叫做固定日程生产力。当你给自己设定一个不工作的截止日期后,你会自然而然地在工作中找到提高产出的方法,让自己在最短时间内完成目标。比如,这本书的作者就规定自己每天5点半之后不工作,并且已经实行固定日程生产力6年了,但并没有因为工作时间的减少而降低产出,反而更容易专注于有生产效率的深度工作了。

所以,当你觉得无法专注时,减少工作时间反而是一种方法。也许原来在工作时,你会一拖再拖,等到最后一秒再完成。当截止日期提前时,你就会因为工作时间减少反而更加珍惜时间。这种方法会让你在做选择时有所侧重,自觉减少无意义的浮浅工作时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培养深度工作和学习的能力,轻松提高自己的做事效率!
如何培养“深度工作或学习”的能力?
「职场升级」深度工作让你身价倍增!
《深度工作》| 张爽解读
深度工作
职场人必备:深度工作完整指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