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科学前沿的中医学说——筋膜学

中医的阴阳、五行、经络、穴位...

关于这些老祖宗留下的众多传统学说

怎样用系统、科学地方法阐明作用机制?

被称为“科学中医”

中 国 原 创 筋 膜 学

是用全新的人体观和方法论

来揭示中医主要核心科学问题的有效途径

这篇文章将全面让你了解到科学前沿的中医


筋膜学(Fasciology)是我国学者原林教授于2003年在世界上首先提出并不断完善的原创性科学理论体系。它是基于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中国数字人研究'、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针灸理论的筋膜学基础研究'和第407次香山科学会议'筋膜学研究'的成果上凝练而成。
筋膜学以筋膜为轴线诠释生物进化规律,创新性提出全身结缔组织所构成的筋膜软性支架网络,是细胞发挥正常功能的主要'土壤',细胞的功能状态和生命活动(细胞更新)均离不开筋膜结缔组织所提供的支持(如营养)和储备(如干细胞)等功能。
筋膜学也是至今为止在世界生命科学领域唯一由中国学者提出的原创性科学理论成果,它将为中医学的创新发展提出科学支撑,为国家大健康发展战略提供科学理论基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筋膜学的核心是人体结构的双系统理论,即人体是由筋膜构成的支持与储备系统(阴)和功能系统(阳)两部分组成。遍布全身的筋膜结缔组织支架网络是机体维持较长生命周期的重要物质基础。认为筋膜学从医学根基解剖学入手,提出了全新的人体观和方法论,将在世界医学研究与临床治疗上带来一次革命,并引领中国的疼痛、康复、运动和慢病等医学领域在国际上实现'弯道超车'。
砭刀筋膜松解技术为首的筋膜调理及养护手段,既继承了传统中医治疗理念,同时结合筋膜学理论及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是中医现代化技术中具有特色的代表之一。

筋膜的分类方法


筋膜:由结缔组织所构成的解剖学结构。
筋膜的定义和作用:人体最大的器官和本体感觉系统。我们特指的筋膜是疏松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它形成整个人体连续性的三维立体支架网络,支持功能、储备细胞,贯穿和包裹在所有的器官、肌肉、骨骼、神经纤维和血管之中。为人体功能系统提供稳定的机体内环境;为细胞的更新、修复提供新生细胞;对全身局部和整体功能调控。
人体结构-双系统理论:人体是由结缔组织筋膜支架构成的支持与储备系统,以及被该支架支持和包绕的各种功能系统两部分组成。
筋膜学:源于中国的原创性科学理论体系,是一种全新的人体观和方法论。由全身的结缔组织所构成的软性筋膜支架,是功能细胞发挥正常功能的“土壤”,其核心是人体结构的双系统理论,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称为《筋膜学》。

经典中医学中筋与膜的概念与我们筋膜学研究是一脉同源,如经筋与膜原为中医形态学范畴。在《皇帝内经》中已有筋、膜连用的论述,如《素问·痿论》“肝,主身之筋膜”,“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筋膜干,则筋急而挛。”阐明筋与膜同为肝所主,在五行分类中属同一类生命过程,在生、长、化、藏中同源同流。
中医的作用机制就像是农民给土地松土和施肥
西医的作用机理像是工人给树木修剪树枝、喷洒农药
《筋膜学》全新的人体观和方法论

筋膜学与中医外治技术


1、损伤修复效应

损伤后修复是生物最基本的本能,人为地对机体组织造成一种损伤,损伤局部的组织均会产生各种损伤因子,这些损伤因子具有促进局部结缔组织中干细胞增殖、分化加强,促进修复,这是机体最基本的功能。这些增殖的干细胞既可以促进局部的修复,也可以在分化前扩散到全身,增大全身活化干细胞的分布密度,提升整个机体的功能状况。如刮痧,火罐之类。

2、机械牵拉效应:
各类各种针法对局部的筋膜产生机械牵拉作用,如针灸的捻转、提插等行针动作,可以促进细胞膜钙离子通道开放,促使细胞分裂增殖,修复损伤。主要产生以下效应:
(1)神经牵拉刺激:众多感觉神经的末梢和感受器位于结缔组织内刺激牵拉筋膜可产生较强的神经信息,产生得气感;

(2) 牵拉扭转筋膜可促进淋巴回流;
(3) 牵拉扭转筋膜产生交感神经兴奋和局部血管反应和细胞反应。进一步扭动、挤压毛细淋巴管、毛细血管,促进淋巴液、血液回流。
3、神经反射效应:
在表皮的乳头层有大量的神经感受器(神经末梢、环层小体等),在骨膜上分布有密集的神经末梢,分别属于痛觉、触觉、压觉感受器。针刺主要通过刺入结缔组织以后的旋转、提插动作带动周围的结缔组织,通过牵拉更大范围的神经感受器产生神经兴奋,从而向中枢传入较强的生物学神经冲动。
通过外周神经感受器,向中枢传入较强的生物学信息,脊髓节段对内源性的神经信息产生屏蔽,对肌肉的张力产生反射性松弛,这是中医外治技术的镇痛和解痉生理学机制。
4、机体应激效应:

使血压、血糖升高,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释放,心率加快、血流灌注重新分布(胃肠道、内脏、皮肤的血管收缩,大脑和心脏的血管扩张等),长期的应急效应使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整体代谢提高,糖原和脂肪的分解,大脑类阿片物质释放。如各类强刺激中医外治技术。

主要作用机制如下:
1、改善组织器官的营养状态。
2、清除人身体内的有害物质。
3、补充机体缺乏的有益成分。
4、改善细胞基底膜的通透性。

筋膜与疼痛的基本原理


疼痛:宽泛词,涉及面广,原因综合复杂。分为伤害性疼痛、炎症刺激性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中枢、外周)、心理性疼痛、筋膜病理性疼痛...等等。据流行病学调查统计,85%的疼痛门诊患者都涉及到筋膜疼痛,老年人和运动人群95%的慢性疼痛病人与此关联。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yofascial pain syndrome, MPS):一种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性慢性痛症,表现为局部疼痛或牵涉痛,发病率高、人群广,由激痛点(myofascial trigger points,MTrPs)引发。
因静力、外力损伤、环境温度与寒湿的影响,诱发因子和易感因子致运动神经末梢乙酰胆碱(ACh)过度释放→钙离子持续释放吸收→肌肉收缩→筋膜粘连→恶性循环→持续压迫局部血管、淋巴、神经→缺血缺氧→产生无菌性炎症和疼痛。
筋膜软组织受伤后,筋膜发生粘连,可继发骨膜及纤维性炎症,应力引发骨质增生,白细胞浸润等炎性表现,疼痛随之产生。疼痛又进一步引起局部肌肉保护性痉挛,导致局部和周围疼痛加剧。

无论肌肉如何进行单独或协同运动,它总会通过筋膜支架网络对整体功能上存在影响。全身纵横交错的筋膜和力线,对人体的姿态起到稳定、牵张、变形、固定、弹力、紧缩、延展、悬吊等作用,并可适时自由对应、自动补偿调节。

筋膜对物理应力、温度、湿度、PH、体液、激素等敏感,常引起疼痛。以往对肌肉功能解剖,孤立地分析单块肌肉功能,长期忽视了筋膜及邻近的组织结构,通过整体肌筋膜力线理解人体,可以让我们清楚认识到身体某一部位的疼痛,常由该痛点以外,且完全“沉默”的软组织所引起!

筋膜与肌肉“梦之组合“

肌肉效力来源于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之间的“交错接合”,而筋膜的角色是肌肉的节能和智能“反馈系统”。肌肉收缩所产生的“应力负荷”,能够促使筋膜产生相应反应,通常筋膜的适应速度相对较慢,采用中等强度的应力负荷刺激能促进蛋白质合成增加。

外界刺激触发疼痛感觉,因为筋膜中含有大量的神经感受器、游离的神经末梢,而且所有的神经元都是疼痛感受器和本体感受器,这些神经末梢与内脏神经(交感和副交感)相连。

中枢神经负责对机体内、外环境进行分析、规划和预知,并下达任务,筋膜协同局部肌肉提高各部位稳定性,正常的筋膜是被动、静止的张力系统。

现代研究长期忽视了筋膜作为运动系统整体力负荷传导的作用,肌肉在运动中“收缩-舒张”,负责协调肌肉的“筋膜”是关节间的桥梁、肌肉间的分隔、收缩时的信使。当筋膜受到损伤后,机体的自控性调节失代偿时,可以阐释临床上常出现的牵涉痛、传导痛等。我们从筋膜学角度通过对筋膜和肌肉的认识,要树立双下肢-躯干-双上肢之间的密切联系,从而体现了对人体的疾病整体观(中医)!


筋膜(结缔组织)的构成



筋膜中主要成分和功能

1、基质:细胞周围无定形的“凝胶”样物质,不包含纤维,主要提供支持和营养,决定了筋膜的适应性、流动性、完整性,同时是细胞外基质其它成分的润滑剂和粘合剂(蛋白多糖、透明质酸、4-硫酸软骨素、6-硫酸软骨素、硫酸皮肤素)。

2、透明质酸(HA):是疏松结缔组织中具有代表性的酸性粘多糖,主要起润滑作用,调节血管壁通透性,促进创伤愈合等。自然界中保湿性最好的物质,2%的纯透明质酸水溶液能牢固保持98%水分。

3、胶原纤维:具有强度高、可塑性强的特点,胶原蛋白是由三条相互缠绕的多肽链组成,形成三重螺旋结构。(Ⅰ型胶原蛋白:占90%,存在于真皮层、骨骼、肌腱、筋膜、器官的包膜和许多部位,提供高抗拉力。Ⅱ型胶原蛋白:是骨的主要成分。Ⅲ型胶原蛋白:称为“网状纤维”主要为组织和器官提供支持框架)
4、胶原酶:是一种在胶原纤维降解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如:筋膜拉伸和压缩,成纤维细胞传递一种即时而均衡的形态变化,但10-15分钟后,细胞形态重新适应了新的力学环境,导致酶活性的丢失,提示新的机械性刺激对新的生物学反应非常重要。
5、弹性纤维:比胶原纤维细,形成三维立体网状结构,限制胶原交织伸展,防止组织撕裂。
6、成纤维细胞:筋膜组织中的主要细胞。作用是不断分泌细胞外基质的前体物质,如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基质中所有的复合碳水化合物,从而保持结缔组织的结构完整性,有助于基质的形成。组织损伤会刺激成纤维细胞并导致细胞有丝分裂,成纤维细胞的增值和退化与日常生活中步行、跑步和其它运动的机械行为伴随。如:机械负荷强烈影响“成纤维细胞”的活性和胶原纤维的沉积。运动系统发生创伤后,会产生新的胶原纤维,如果患者被固定,则胶原纤维的分泌会变得无规律,导致运动受限,恢复时间延长,早期功能锻炼会使胶原纤维适应方向。
7、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筋膜的干细胞,特定情况下可分裂、分化形成筋膜组织。也可分化为其他组织内的各种细胞,如成纤维细胞、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软骨细胞、骨细胞等等。筋膜是人体的干细胞库。

筋膜主要功能包括

①支持和保护作用:各种基质、胶原、纤维及成纤维细胞等;

②营养和输送作用:组织液和毛细血管、淋巴管;

③免疫防御功能:各种免疫细胞及免疫活性物质;

④细胞储备作用:间充质细胞(细胞储备),脂肪细胞(能量储备)

筋膜是人体信息感受器

筋膜中有大量的神经末梢和感受器(帕西尼氏小体、鲁菲尼氏小体、神经末梢等),它们负责将信息传递给肌肉或将信息从肌肉传递到大脑。能够感受机械性刺激动作、位置变化、压力、触觉、拉伸变化等。帕西尼小体负责感受快速压力变化、震动、压力刺激;鲁菲尼小体负责时间、持续压力,喜欢缓慢持续加强的刺激反应。刺激筋膜通过脊髓抵达大脑意识和情绪的皮质区。能够感知皮肤接触、抚摸、体温,感知代表好感或者爱意的肢体接触。与大脑掌管自我意识、移情作用、情绪以及社交能力的岛叶相连。各种伤害也可以导致筋膜环境的变化,引起组织液、功能细胞、血管及血管外周压力变化,进而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

当筋膜的强度、延展性以及抗剪切力的适应能力受到外界挑战时,筋膜会自动进入“反馈程序”。在生物力学作用下不断学会适应、重构筋膜网络支架,故呈现出清晰的双向交叉网络排列结构(胶原纤维呈现很强的卷曲形态),对人体姿态稳定和运动平衡起到重要作用。

筋膜在临床上的重要性

1、如果没有筋膜的包裹,肌肉既不能工作也不能维持外形。

2、筋膜中的神经感受器可以感受到各种伤害,与临床上各种疑难病诊治密切相关。

3、筋膜将运动、位置、张力、压力、疼痛等信息传递给大脑和自主神经系统。

4、筋膜是我们人体中最大的感觉器官并有一定的免疫和内分泌功能,面积大于皮肤。

5、筋膜是获得本体感觉的器官,它促进外伤后修复、新生组织的生长。
6、筋膜是所有功能细胞赖以生存的内部环境(土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载]筋膜的解剖、生理功能和训练方法的概述
「原林讲筋膜」中医学的生物医学模式研究
筋膜知温暖
欲了解筋膜,必先了解结缔组织
系统了解筋膜的变化
新研究新发现,筋膜界终于迎来好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