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任卫中的夯土生态住宅建造技术

赤脚建筑师任卫中和他的生态农宅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NzcwMzI0MA==&mid=200032996&idx=1&sn=93464fc9cf5b6da991b87479ab1df921&scene=2&ptlang=2052&ADUIN=274302655&ADSESSION=1421327088&ADTAG=CLIENT.QQ.5377_.0&ADPUBNO=26423#rd

2014-02-18 点右侧订阅 

文:任卫中

    在浙江安吉县剑山村,有五幢土木建造的房子,它们的历史并不长远,最早的一幢建成才八年。这些房子被当地人称为生态屋,它其实是一个非建筑师的实践作品,笔者就是实践者,真实身份是一位环保志愿者。如果要追溯建房子的初衷,则要从我的经历说起。

    我出身于农村,农村生活的经历让我了解到农民建房子是多么不容易。按当地农民的说法是,建一幢房子要掉三层皮,就是指建房使农民在体力和经济上极大透支。对当地农民所建成的洋房,我从没认同过,不管是从审美、使用功能还是舒适度,并且乡间建房还会经常发生人身伤亡事故。尤其是建材工业对环境的危害让我忧心如焚,水泥厂和砖瓦厂在乡村遍地开花(当初的乡镇工业目前大多已倒闭),农民买了拖拉机大多是为运输建筑材料和生产混凝土,本属于大自然的河流、青山被开发商承包下来肆意采掘。

    付出这些代价,得到的又是什么呢?墙面贴满清一色的各色面砖,铝合金门窗能被风吹动,在江南这种冬冷夏热的气候,这样的房子夏天不用空调就不能入睡,冬天又很冷。2008年我去广东旅游途经江西,那边的民居看了更让人心寒,墙体只是250px的红砖墙,还建得很高,大多是三层楼,而村中没有看到青壮年,也许他们多去了外地打工,为建这些房子不打工是还不了债的。

    农民为什么不再选择泥土和木头去建房子?并不是材料本身的缺陷,错在我们,我们没有提供好的样板房。那么怎样才能向农民证明泥土也能盖成好房子呢?而且房子的造价也会是便宜的,最后的方法就是盖一幢房子来证明。

    记得小时候家里房子扩建,墙体材料用的就是泥土,而泥土就在房子的周边挖坑取得,运输距离也只不过数十米,靠人力搬运,房子建成后,这个坑也就慢慢填平了,根本就不留痕迹。在农场,一些老房子被人遗弃后,经风雨的侵蚀,若干年后荡为平地,你也很难发现老宅的遗址,就充分证明人与自然的和谐。再看人与人的关系,今天张三盖房子请的是李四、王五,等李四家建房子,反过来又来请张三,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交往,即使是一个身无分文的人也能建得起房子。

    我们再看那些土黄色夯土墙,怎么看都觉得好看。如果看到一堵工艺好的夯土墙,人会情不自禁地上前摸一摸,这自然有了跟工匠的交流。能做这些夯土墙的也大多是五十岁以上的老人,那些做木结构的木匠不是改行了,就是因年老休业了。当我的第一幢房子建成时,向客人介绍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如果我们现在再不去建这种房子,这些技艺就会消失,而我们再培训一批新人,需要花费多大的人力、物力呀!”

    当我决定自己要去建一幢房子时,尽管在材料上是早已经明确的,但要盖成怎样的一幢房子,该采用哪些设计手段达到冬暖夏凉,心里根本没底。曾经想让国外的生态建筑师来做设计,但了解到一幢房子的设计费足可以支撑当地一幢房子的建设费了,就觉得自己过于天真。求人不如求已,于是就有了自己学着做的想法。

    方案如下:房子为二进,左右厢房和正房以及大门围合成天井,这为第一进,厢房仍然是一层平顶。第二进的正房为三开间、两层,从正房的二层可跨入到厢房的平顶,厢房的屋顶就成为露台来使用,增加了空间的利用。而传统民居的厢房都为双坡屋顶,屋顶是没法利用的,并且厢房会遮挡正房的视线。

    有了这个想法自己就用木板做成模型看看效果会如何,还请一些朋友来提建议。有个朋友认为房子会比较闷,不可行,但我觉得可以。接下去的过程当然是找一块地,然后就准备建房子的钱,按当地的规矩选择一个黄道吉日开工。墙体材料一部分来自挖掘地基得到的砂土,另一部分则是附近山区的黄土,再购入石灰,而木材则选用当地的杉木。

起居室改造前后

堂屋

茶室


    在施工时每天到现场监工,一方面是把意图告诉工匠,另一方面也为抓进度。房子的大体尺寸是预先定好的,但门窗的高度是在现场确定的——觉得高度合适就让工匠停下,告诉他就要这个高度;有些细节你认为要这样做,而工匠告诉你不行,你就听听他的意见,看看要不要改变方案。

    夯土围护,木结构承重,这是传统民居的特色。新建的房子对木结构作了重新设计,传统民居大多是五根柱子落地(一榀),新民居简化成四根,去掉了中间一根顶梁柱,目的是为了使空间连贯好用。屋顶为单坡,主要是考虑采光,同时为方便施工,除了中间四根大柱子是直接与梁连接,靠墙体的柱子全部是拼接的。

    在节能的设计上,颇费了功夫。厢房的采光仍靠天井,这和传统民宅没多大区别。小时候没冰箱,啤酒、西瓜就放在水井里,所以在天井中挖了一口水井,除上述作用外,还希望能影响天井的小气候。堂屋和天井之间当然需要隔断,不像传统民居的堂屋是向天井敞开的,冬天会非常冷。堂屋的北面墙只开设小窗户,东西墙不开窗,而墙上因有厢房限制了开窗,为解决采光问题,在南面各开两个室内天窗,天窗上方有大玻璃顶采光。

    在二层,为了使冬天的室内暖和,特意增加了玻璃面积,整个南向面几乎都是玻璃,六扇高窗,再加10m2的玻璃屋,没想到夏季二层室内的高温无法忍受,尽管在玻璃上做了外遮阳,但降温却不理想;冬季白天确实暖和,但到夜晚温度急剧下降,过多的玻璃无法保温。露台的问题是夏天暴晒,导致东西厢房温度过高,雨天天井进水过多,墙体没有屋檐的保护,墙面会被雨水湿透。

    针对上述问题,2011年和2013年分别做了二次改造,第一次是改了玻璃顶,去掉了二楼不必要的窗户;在露台上加盖雨蓬,第二次是把屋顶改成复合屋顶,用轻质泥土和泡沫保温,空气层隔热。二次改造效果显著,基本解决了建造时留下的问题,特别是屋顶特别有推广的意义,既是农民建房不用泥土,用砖混或者混凝土结构,其屋顶仍可借鉴。

斜坡玻璃顶改造前后

露台改造前后


作者简介

任卫中,安吉赤脚建筑师,本职工作于浙江安吉县海事局。2005年开始乡村建筑实践,他个人出资自行设计并建造了五幢实践性住宅,所采用的策略和自行研发的技术得到了建筑界的普遍认可,作品获SEE·TNC生态奖。2009年参与了汶川地震的灾后重建工作,其理念在川渝地区得到推广,实现了一个普通人的建筑梦想。


文章全文刊登于《建筑技艺》2014年1期“平凡的建筑”专栏。


农村民居改建案例 | 安吉生态民居5种创新模式,应对经济、资源、环境等问题

2015-03-02 地产创新案例仓库 

1990年代,中国农村改革已进行了10余年,部分农民已经有一定经济能力改善自己的住宅,于是拆旧房建新房成为农村盛行的一种社会现象。不管有钱还是没钱,建房成为农民生活中的大事,这让大部分农民背负沉重的经济负担,甚至成为农民的一种心病。但问题远不止这些。


任卫中只是安吉港航处的一名普通职工,生活在农村,从1990年起开始关注环保,对农村建的房子很不满意,甚至觉得痛苦。这种痛苦源自建筑制造的污染,一种是建筑给人在精神上的视觉污染;另一种则是开采矿山和加工制造建筑材料带来的环境污染。渐渐地任卫中想到了自己要去盖房子,这房子不是为自己居住,而是向社会的一种宣言!至于盖什么样的房子,怎样盖房子,用什么材料,经过反复思考,最终采用最常见的乡土材料进行建造,任卫中的乡村建房梦想,是盖出的房子不仅便宜适用,而且是要有创新。


创新方面

创新主要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对乡土材料的改进;另一个是对施工方式的革新。其他也有诸多建筑设计上的创新思考,例如,3幢房子的夯土有意用了3种不同配比,以考验夯土墙体开裂的程度;对木结构构件用小料进行拼接,以向木料短缺的地区证明建房可以因地制宜,使用非常经济的木料用量;独创了一种夯土墙的开窗法,简单实用,窗户使用至今完好无损;对屋顶也先后做了3种不同结构的试验,最终找到一种最有效的方式。当然这些都是建造技术层面的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而他最大的理想是创造一套乡土建造体系,达到推广的目的,以解决目前中国乡村建房险象环生的社会和环境问题。


从2005年开始,任卫中先后盖了5幢房子,这5幢房子做法和功能各异,互为补充,旨在创造一种乡村建造体系,以应对各地区的经济、资源、环境等各方面的差异。已建成的房子类型主要分为:木结构承重夯土墙围护、夯土墙承重两种。前者房屋整体性好,利于乡村建房的本地化;后者可以适用于如木材资源短缺,对抗震要求不高的地区(图1)。

图1:4幢房子形态各异,共同特点是以土木构造,房屋周边种植蔬菜,营造农村特色。


一、5幢乡土屋


1号屋——创造新民居语言


图2-1:1号屋为改良后的新民居,继承了江南民居三间二厢的布局,“二厢”上层空间得到了利用。


图2-2:天井敞亮,一改传统民居的压抑感,虽能见星星,但一直被雨水所困扰。


图2-3:底层的南墙开窗受到限制,通过室内天窗采光;但二楼的阳光走廊,导致室内过热。


二楼为起居室和卧室,阳光走廊的玻璃顶通过第1次改造已被替换。

图2-5:二进的底层3间连贯,不设隔断,但做了功能分区。


图2-6:改造前的露台,当初是作为农村的晒台来设计的。


图2-7:加顶后的露台,功能变成休闲场所。


图2-8:露台为水泥预制板构建,设置的水路通过井水的循环降温,盛夏东西厢房的温度能控制在26oC以下,而电能消耗只有空调的1/10。


图2-9:第2次改造的重点是屋顶的隔热和保温,任卫中的设想方案首先在1号屋得到验证,效果甚至要超出当初的预见。


1号屋改建思路


1号屋(图2)适合于3口之家。安吉传统民居为天井结构,俗称三间二厢,受此启发,1号屋仍设计为两进,前半部分由东西厢房和天井组成;后半部分为2层木结构。1号屋把传统民居的东西厢房的坡屋顶改成平顶,形成一个单层的平台,当初的设想是想把平台作为院子或者晒场使用,以节省土地资源。在功能上东厢为厨房,西厢为储藏间和卫生间。厢房其后的3间主房不作隔断,只作客厅及餐厅分区。为弥补室内采光不足,设计了室内天窗。2层布置1个起居室及两间卧室,起居室与东侧厢房顶平台通过外开门连通。


1号屋采用安吉当地速生的杉木作为木结构承重体系,房子建成后,经过了2次改造,第1次是把2层的阳光走廊改成了瓦面顶;第2次改造是由于屋顶平台搭建了钢结构顶棚后,雨棚底部的露水凝结,滴落露台,对生活造成诸多不便,改造主要针对解决冷凝水,构造上通过顶棚底下加铺塑料布,芦苇杆吊顶解决冷凝水的问题。


传统建筑中,天井能够满足足够的采光需求,而风水上的四水归堂似乎更多是一种精神上的需求,现代人更多讲求实际,传统建筑中的某些要素消失自有道理。通过第一次改造,天井加顶,原有雨水肆虐的问题得到解决。


2号屋——对老民居改造再利用


2号屋改建思路


2号屋(图3)的建造是利用农民拆除的旧屋架,回收后重新安装作为房屋的承重结构。房屋的外围护墙体,1层采用当地获取方便的卵石砌筑,2层采用填充式轻质粘土墙体。2号屋建造目的是为农村旧房的改造利用提供借鉴,在中国的边远乡村,仍有大量的木结构住宅仍在使用,这些房屋的主人基本都有建新房的愿望,只是碍于经济能力尚未盖新房,等经济有了改善,往往一拆了之。其实对旧房加以适当改造都能满足现代居住的功能。2号屋在使用功能上作了不同考虑,作为乡村公共活动空间使用,具体布置为1层做农村科普的展厅,2层作会议室兼茶室;整体功能上也可以作为农村农事之需,诸如打年糕、举办婚礼等活动,以营造农村公共活动的气氛。

图3-1:2号屋的功能定为农民会馆。在当地,对老房子的改造任卫中是第一个尝试,目前已蔚然成风,用途是乡村会所和酒店。


图3-2:2号屋2层空间,作为农民讲习所。


3号屋——实行泥土屋的现代化


3号屋(图4)利用乡土材料来建造具有现代特质的建筑,最鲜明的特色是反向弧形屋面、落地窗、后走廊等元素。出于对农村一些地区木材短缺的考虑,在结构上采用经过改良的夯土墙体承重,楼板和屋顶的木梁巧妙地将纵向和横向的夯土墙体连接起来,以增进结构强度和稳定性;采用轻质粘土楼板隔声和屋顶隔热。1、2、3号3栋建成房屋相比,3号屋热舒适性最好,同时也符合现代人的审美习惯。

图4:3号屋为夯土结构,5幢房子相比,此屋热工性能最为优异,目前用途是作为乡村旅店。


4号屋——解决泥土的来源问题


针对已建成的3栋生态民居,其建造模式又遇到了新的问题,如对于目前农村土地资源稀缺,取土会破坏生态环境等疑问,对此,4号屋(图5)巧妙地通过在室内开挖地下室来获得泥土。一方面泥土可以夯筑墙体;另一方面又获得了一个地下室空间,可以用来贮藏食物、农作物及种子。贮藏间层高3m,2m位于地平面以下,1m位于地平面以上,便于开窗,在盛夏是避暑的好场所,夯土墙体表面用剖成两半的竹子装饰,富有自然质感。

图5:4号屋的泥土取自于室内的地下空间,解答了人们对泥土来源问题的质疑。


5号屋——对2号屋的补充


5号屋(图6)和2号屋意图是一样的,只是使用功能不一样。5号屋作为住宅使用,由在法国的中国籍建筑师张沁为设计,任卫中和张沁为通过网上交流,由任卫中负责施工,建立起了基于网络合作的一种新的设计模式,这种模式可以作为在乡村地区建房时,设计师借助网络媒介提供远程设计指导的经验。

图6:5号屋由在法国工作的中国籍建筑师张沁为设计,用回收的木构架,夯土墙建造。


二、乡土建造技术


任卫中吸取传统建造工艺的精髓,在此基础上自己研发乡土建造技术,这些技术简单易学,容易推广。


1、夯土墙体的改良


泥土作为一种最古老和久远的建筑材料,具有良好的蓄热能力和承重能力,可以调节室内空气湿度,取材便利,并循环重复使用。然而传统的夯土墙体也存在着易于开裂、室内采光差、空气流通不畅等室内热物理环境差的缺点。究其原因主要有3点:一是由于地基不稳固造成墙体的不均匀沉降;二是泥土夯筑密实度不够,泥土湿度大,干燥后出现开裂;三是粘土比例过高,导致墙体开裂、变形。在安吉生态民居实践中,针对以上3点,采取了以下的解决策略:对于地基沉降,采取夯土墙体下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 且圈梁高于室外地面以隔绝水的侵蚀对墙体的泥土结构通过配比进行调整,在泥土中加入砂石及适量的石灰,经过充分搅拌混匀,施工时控制适宜的泥土湿度。


1、2、3号屋在建造中采用墙体成分配比不一的方式,以期获取第一手的资料。


(1)1号屋:建筑采用夯土墙体作为外围护结构,内部采用传统木结构体系。其中夯土墙体的材料采用砂土、黄土、石灰,按照一定配比进行施工,砂土采自周边溪流的河滩,在建成生态民居的夯土墙里面,1号屋夯土墙体中砂土含量最高,具体配比为:砂土∶黄土(粘土)∶石灰 =7∶2∶1。搅拌方式采用人工现场搅拌而成,经过24h静置,于第2天夯土施工完成。夯土墙的施工从2005年6月底~8月初完成。夯土墙体最长为11m。墙体高度上檐口部分为5.2m,山墙部分6.6m。内部木结构部分,先夯筑第1层,待1层夯土墙体夯筑完毕后,立内部的木结构体系。其优点是,一方面可以利用内部的木结构形成脚手架,用毛竹或木板搭建一个跳板,作为2层夯土墙体的施工平台,继续夯筑第2层; 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2层夯土墙体的水平支护体系,防止夯筑2层墙体时向内部倾斜。较之于1层只需要两个劳动力即可完成夯筑工作,夯筑2层较下层费力些,需要多两个搬运的劳力。


夯土墙体施工效果,到目前为止,8年来没有出现大的裂缝。唯一一处是位于侧立面,前后高差1层的地方,有一道裂缝长约2m,最宽处约5mm细小裂缝(图7)。分析原因主要是前后错层部分的墙体重量不同,基础部分是砾石建造,不是一个整体,因受力不均匀,沉降幅度不一致造成的。

图7:一条细小裂缝出现在高低墙的交替部位,由于地基受力不均,造成基础下降不一致,导致墙体折断。


(2)3号屋: 砂土大部分来自开挖地基和水井所产生的土方(图8),黄土取自附近地产项目工地。相比较1号屋,砂土的比重有所减少。具体配比为:砂土∶黄土(粘土)∶石灰= 4.5∶4.5∶1; 搅拌方式采用机械搅拌。使用小型铲车将材料反复推碾(图9),充分搅拌,混合均匀,材料成散粒状。使用前1天的晚上,在准备好的骨料中充分加水湿润,第2天夯筑墙体时,采用小型铲车将润湿状骨料充分搅拌,搅拌成糊状态(泥浆搅拌出来),再采用人工夯筑墙体。夯筑的墙体最长部分为16m,2006年6月开始施工,8月墙体夯筑完毕,由于材料搅拌均匀,夯筑密实,长7.8m,高7m的山墙面墙体整体性较好,没有出现裂缝,只是一些薄弱环节出现了小裂缝,如窗间墙体与上下窗户连接的地方(图10)。从使用情况分析,如果要避免裂缝的出现,一是要增加骨料的比例,二是在加强薄弱部位,如放置钢筋或竹片。

图8:作为骨料的砂石取自宅基地的周边,剔出超出鹅蛋大小的颗粒。


图9:在黄泥中掺入砂石、石灰,引入机械进行搅拌,提高了功效。


图10:3号屋窗角出现了细小的裂缝,墙体长16m,裂缝最容易出现在短边上。


(3)4号屋:平面尺寸为长度11m,进深6.6m。材料配比为,砂土∶黄土(粘土)∶石灰=4∶5∶1。材料的拌置和1号屋一样采用人工搅拌,墙体的施工是两个老年人,施工完成后,进深方向6.6m没有出现裂缝,后墙中间部位,竖向上出现宽度为1cm的裂缝。分析原因:一方面是老年人体力有限,施工时没有夯实泥土;另一方面由于材料中粘土的成分过高,在墙体的干燥过程中收缩大,形成裂缝。以上试验证明,夯土对泥土要求有一定的宽容度,但粘土的比例不宜过高,不同地区泥土的成分差异很大,对泥土成分进行调整,可依据当地土壤而定,如当地粘土取材方便,外购的砂子的比例可以适当低些,如砂土资源丰富的地区,粘土需要外地运入,则粘土比例可以低些。


2、夯土墙体开窗法


安吉生态民居实践中,墙体开窗是重要一环,主要采取以下3种策略:


(1)窗户宽度小于60cm的,待夯土墙体施工完毕,再开挖洞口,最后把木框嵌入。比如夯土墙体厚度 35cm,按照传统做法,木框厚度也需要35cm; 为了节省窗框木料,施工中靠内墙一侧采用10cm的木框。窗框与夯土墙体的构造连接: 用水泥砂浆找平开凿的墙体表面,再在木框四周靠外墙处用水泥砂浆座浆牢固。


(2)窗户宽度大于1.1m宽度的,对于一层墙体,夯筑墙体时预留相应洞口尺寸( 图11),窗框左右两侧预埋木桩,窗户顶端预埋预制水泥过梁。过梁规格尺寸:1.4m×0.35m, 高度:7cm;配筋4根Φ10。(为减轻过梁自重,曾尝试过梁加竹子的做法,后过梁出现开裂,故没有采用。)2层部分,夯筑墙体时考虑到施工时人的操作方便,以及架设模板的连贯性,故2层部分的开窗先不留洞口,待整面墙体夯筑完毕,再开挖洞口(图12),在洞口顶处预埋钢筋水泥过梁,洞口两侧的墙体中预埋木桩,木框与预埋木桩用钉子钉牢,固定窗框。另外一种固定木门框的方法,也是开挖洞口,没有预埋木桩,而是在木框上钉钉子,再在夯土墙体两侧对应钉子的部位开槽,窗框嵌入墙体后,再用水泥砂浆将钉子与凹槽结合处密实填满(图13),这种做法使得窗户与夯土墙体的连接牢固,窗户接缝处没有松动摇晃,窗户的四周边缘也没有开裂。开窗时间上,若夯土墙体干燥了,墙体强度上去了,则不易开凿;时间间隔短,墙体又不够牢固,也不适宜开窗,故在夯筑完毕半个月左右开凿为宜。

图11:夯土墙的开窗,底层预留好门洞,再安装门框和窗框,在门窗和墙体的结合部预先埋入木桩。


图12:在上层则先预埋好过梁,夯建完成后再开挖门洞


3、节能屋顶的实践


夏热冬冷地区,城乡住宅的顶层在冬天温度会低于下层,而在夏天则反之,顶层的温度会高于下层。安吉生态民居所在的江浙地区,在盛夏高温期间,顶层房间因温度过高往往导致人们无法入睡,一些住房相对宽松的家庭暂时把房间搬到楼下,但这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这种房子如果安装了空调,空调须持续运行(一停就热),所以能耗特别大。究其原因,大部分住宅,特别是前期建造的农村住宅除了屋顶的瓦片,没有任何保温隔热的措施,而顶层房间只是做了简单的吊顶处理。


目前农村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农民新建房子,在坡屋顶下一般会加上一层现浇或预制的混凝土板,混凝土平板和屋顶形成的三角形屋面,作为隔热和保温的构件,适合冬天保温,但对于夏季缺乏主导季风的地区,夏季的降温得不到保证,主要是屋顶瓦片受太阳曝晒,瓦片表面温度高达60~70oC,空气会把热量传递给预制板,水泥预制板是一种蓄热材料,积聚了太多的热量,致使室内温度持续不降。


在任卫中的建筑实践中,对屋顶的构造进行过新的尝试。一种是在瓦片下增加空气夹层,另一种是加轻质粘土作为隔热保温材料(图14)。与农宅相比,这二种屋顶的性能都有所提高,但效果还不够理想。仅仅设计了空气层虽有隔热效果但在冬天保温性能不佳; 第二种方法,因轻质粘土厚度才10cm,阳光容易晒透,所以隔热和保温依旧不理想。如果加大轻质泥土的厚度,成本会上升,对安全性也有影响。综合上述2种屋顶的优点,设计了修改方案。

图14:2 号屋(上)、3号屋(下)屋顶铺设了轻质粘土作为隔热保温层,厚度7~10cm,但此厚度午后就被阳光“击穿”,盛夏季节室内温度上升较快。


屋顶分单坡和双坡,由5部分组成(图15)。 望板可替代吊顶这道环节, 省去装修费,望板上铺好泡沫,轻质泥土直接附在泡沫上,一是起到密封和阻燃的作用,二是利用两种复合材料弥补了材料的缺点。泡沫和轻质泥土的厚度都在5cm左右,空气层7cm左右,屋面加ABS密封,用沥青瓦,减轻结构负担。在夏天,空气层是打开的,屋面受阳光照射,空气被加热,由于热空气是上升的,所以热空气会自动排出,带走屋顶的热量;而泡沫和轻质粘土层起到进一步隔热的作用(图16a);在冬天,空气层被封闭,空气层和轻质粘土起到双重保温的作用(图16b)。冬天使用壁炉取暖, 壁炉的热效率很低,大部分热量通过烟道被带走,本方法在做好防火的情况下,可把壁炉的烟道和屋顶的空气层连接,屋顶吸收了壁炉的余热,提高热效率,加强居室的保温性(图16c)。目前屋顶完成改造,经过测试,如初夏34oC 气温,用手触摸感觉屋顶的温度和夯土墙是一致的,在室内用温度计进行测试,室内温度和改造前对比,下降了5oC。


三、结语


在中国的乡村,可以接受这种新乡土建造理念的人还不多。汶川地震之后,任卫中应香港社区伙伴(Partnerships for Community Development)之邀,在四川巴中的柏树湾村与当地的 NGO(非政府组织)机构“大巴山生态与贫困问题研究会”合作修建完成了一个村民活动中心,房屋的修建过程如安吉生态房在推广中也是遇到实际的挑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乡村社会里面村民的认知观念问题,村民还是不能接受用土、木头建造的房子,虽然传统,但是感觉回到了过去。而根本原因,还是乡村社会的面子性竞争,所以,村民的观念改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2.国家层面上,目前没有出台相应的乡土建筑材料建房的建筑规范,政府层面还是以工业化的建材产品成批量建设新村居民安置点为主。


3.农村目前的土地政策也是一个很大的制约因素。


4.现在的劳动力成本日渐高涨,需要借用及开发与新乡土建筑相适应的机械设备。


安吉生态民居的乡村建房模式,虽然表面看来只是任卫中作为一个民间环保人士的乡土建筑实践尝试,但目前受到越来越多来自社会各方的广泛关注,有来自高校建筑院系师生们的探访学习,也有来自于乡村旅游规划团体的合作设计,更有来自于乡村农场庄园的实际建造。基于此,看到每个热爱乡村、渴望回归乡村生活的人,我们有理由相信,安吉生态民居模式会成为中国农场民房模式的一个有益样本。

(本文作者张明珍,中国乡建院建筑师。任卫中先生在2015年1月被中国乡建院聘为顾问,并担任中国乡建院安吉泥土建筑研究中心主任。)


来源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5MDUxMzMwNw==&mid=203055665&idx=1&sn=9a5aab825b6c4f5939e73b45ec25bc30&scene=1&srcid=1119uDx31IQTSJcdRiF3SFj8&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uin=MjE2NjczMzk0NA==&key=d72a47206eca0ea93deb6423b0625d974fb7bd8af99ae77ca2836c7e613c85ee60da316401d37e9fe5543f7157a13b16&devicetype=webwx&version=70000001?=zh_CN&pass_ticket=VDLRsZwDVCH/4p7K+HWjGSX95si+fuS0BGao1AyAiB1Q+fwe9ulplqPvUhpUorQz

梦想盖一座夯土结构的青年旅舍

http://bbs.yhachina.com/viewthread.php?tid=11488
1号房:基于对材料可持续利用的思想,选择农村最常见土和木,该住宅的夯土墙体用料是经过配比调整,防水性能和结构强度大大提高。房屋的框架结构采用速生杉木,是为了鼓励农民进行广泛的植树,建立森林的动态平衡,从而保证新陈代谢,建筑材料能持续利用。建筑形式则是采用传统的天井结构,一层的堂屋和天井增加了隔断,堂屋内还利用了天窗采光,新设计的木结构便于施工和空间的合理利用。在北面开小窗户形成穿堂风,在天井下开挖水井,用玻璃温室和遮阳等简单可行办法来改善室内的热环境。该房子包括简单装修在内造价仅八万元,面积约170平米。






模型



 2号房:针对农村大量木结构住宅尚没达到使用年限,而农民往往一拆了事的现状,该建筑回收利用旧宅的木框架,改造的重点是外围护结构。一层墙体利用当地随处可见的砾石丰富墙面的质感,二层则用竹片固定在木框架上用轻质粘土作填充式材料,这种考虑便于二楼开大窗户和墙体的轻盈,通过改造舒适性大为提高。在使用功能上赋予这房子"公共职能",作为现代农村村民活动的场所。2007年终我组织农民在此打年糕、摆酒席,营造村庄公共活动场所的气氛,其实农民需要的可能就是一个摆酒席的地方。我借此希望每个村都可以用农民闲置的房子改造成公共建筑。该房子面积约180平米,造价六万元,有现存的房子改造只需4万元。对农民的老宅改造也颇具示范作用,这样既能满足现代的居住使用要求,又可减轻农民建房负担。




图纸


 3号房:该住宅用夯土来建造现代建筑,其空间的构成包括反向弧形屋面,落地窗和后走廊等元素。考虑到中国农村现阶段木材资料并不丰富,对抗震要求不高的地区采用夯土墙承重,设计上楼板和屋项的木梁巧妙地将纵向和横向的夯土墙连续起来,以增进结构强度和稳定性。值得一提的是楼板隔声和屋顶隔热都用轻质粘土,保温和隔热隔声性能超过用相对昂贵的砖石混凝土建造的房子。房间的现代感和舒适度不亚于现代建筑(四川灾民参观后就希望有这样的房间能"搬"回灾区去)。该房子面积264平米,造价仅为八万元,如是农民帮工自建价格减半。






如果有人想盖一座完美的夯土建筑,有些问题是主流建筑工程中不可能遇到的,关于这部分,请做好以下准备:

1  了解近些年当地气温和湿度的变化情况

2  选三处备用土源(不是指宅基地),下探两米,分别送检

3  试盖墙半堵,分区交叉使用多种土质和夯筑工艺,完成后实验其耐候性

4  大型夯土建筑的结构,由于其材料性质,不可能等同于普通民房的样式结构,需要接受相对古朴笨拙的整体造型

5  夯土墙壁的部分内外壁需用砖封好,因为要避免好奇的客人刻划掏挖

6  如果想展现墙壁的夯土内涵,推荐使用厚玻璃板局部封闭

7  使用工人是需要先培训三天的,关于基本操作动作

8  了解当地对于此类特种建筑用于营业的宽容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公益助力,一汽-大众将特色生态房带到乡村
会“呼吸”的土房子,跟田野共同生长 | 生土(夯土)建筑系统课程预告
NA专栏?|?张明珍?任卫中?|?泥土再造
【第一发布】民居大比拼·试题原题及解析
土墙草房子的风雨记忆
一起来盖土房子 | 2019 自然建筑工作坊招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