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齐鲁文化的理想人格境界与魅力(之十)


齐鲁文化的理想人格境界与魅力(之十)

——孔门弟子的人格境界与魅力(下)

 

张英基

 

摘要: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华夏文化是何等的灿烂,先人留给我们的文献典籍是何等的丰富。在浩瀚如海的古典文献宝库中,我们诵读着,激动着,感悟着。除去了这精美的文词和超凡的意境外,折射在我们面前的便是古代贤哲文士们的人格境界与魅力了。

古代的哲人们早已逝去了,留下的只有这些万古不朽的文字,而他们的人格境界与魅力正蕴涵其中与之长存。每每读起这些文献典籍时,便会有一种无形的力量推动着我们,令人心潮起伏的走向他们。这便是人格境界与魅力之所在,是它在作用着一代又一代人们的心灵。

 

关键词:齐鲁文化   理想人格   境界   魅力   孔门弟子

 

曾点,曾参之父,字子皙,疾时礼教不行,欲修之,孔子善焉。《论语·先进》载,曾皙正在弹瑟,孔子问其志,于是他“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足见孔子对他的赏识。

曾参为孔子晚年的弟子,相传他的天赋并不高,经常受到孔子的批评。但他格外注意道德修养,坚持“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忠、与友交而信,“慎终,追远”(1),“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临大节而不可夺”、“仁以为己任”(2),终于成为孔门弟子中除颜回之外最重要的一位道德楷模。

据《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载:曾参,南武城人,字子舆,少孔子四十六岁。志存孝道,故孔子因之以作《孝经》。齐尝聘,欲与为卿,而不就,曰:“吾父母老,食人之禄,则忧人之事,故吾不忍远亲而为人役。”参后母遇之无恩,而供养不衰。及其妻以藜烝不熟,因出之。人曰:“非七出也。”参曰:“藜烝小物耳,吾欲使熟,而不用吾命,况大事乎?”遂出之,终身不取妻。其子元请焉,告其子曰:“高宗以后妻杀孝已,尹吉甫以后妻放伯奇;吾上不及高宗,中不比吉甫,庸知其得免于非乎?”

在孔子去世之后,曾子先是反对子夏等人推举有若作掌门的企图,继则聚徒讲学,从事著述,从孝道、伦理道德方面,阐释和宣传孔子的遗说。《汉书·艺文志》儒家类著录有《曾子》十八篇。王应麋《汉志考证》称:“《隋志》、《唐志》二卷,参与弟子公明仪、乐正子春、单居离、曾元、曾华之徒论立身孝行之要,天地万物之理。”今存十篇,收入《大戴礼记》。曾子作《孝经》以记孔子论孝之言,其学术要旨为阐发儒家关于孝的观念,以孝为人生哲学之第一义,是“天地之大经”,“众之本教”等等。在思想倾向方面,似乎偏离了孔子的路线,然而却更合乎曾子一生“战战兢兢”,处处小心谨慎的本然性格与人品。

曾子一生恪守诚信,包括对自己的家人。如世人皆知,曾子杀猪,教子诚信的故事。

一个晴朗的早晨,曾子的妻子梳洗毕,换上干净整洁的衣服,准备去集市买东西。她出了家门没走多远,儿子就哭喊着从身后追了上来,吵着闹着要跟着去。孩子小,集市离家又远,带着他很不方便,于是曾子的妻子对儿子说:“你回去在家等着,我买了东西一会儿就回来。你不是爱吃猪吗?我回来后就杀猪给你做。”这话倒也灵验,儿子一听,立即安静下来,乖乖地望着妈妈一个人远去了。曾子的妻子从集市回来时,还没跨进家门就听见院子里捉猪的声音。她进门一看,原来是曾子正准备杀猪给儿子做好吃的东西。她急忙上前阻拦丈夫说道:“家里只养了这几头猪,都是逢年过节时才杀的。你怎么拿我哄孩子的话当真呢?”曾子说:“大人在小孩面前是不能撒谎的。他们年幼无知,经常从父母那里学习知识,听取教诲。如果我们现在说了欺骗他的话,就等于教他以后去欺骗别人。虽然做母亲的一时能哄得过孩子,但是过后他知道是受了骗,就不会再相信父母的话了。这样就很难再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了。”曾子的妻子觉得丈夫的话很有道理,于是心悦诚服地帮助曾子杀猪去毛、剔骨切肉。一会儿,曾子妻就为儿子做好了一顿丰盛的晚餐。

曾子用言行告诉人们,为了做好一件事,哪怕对孩子,都应该言而有信,诚实无诈,诚信无欺,身教重于言教。为人父母者,都应该像曾子夫妇那样讲究诚信,以自己的行动为表率,影响自己的家庭子女和整个社会。

澹台灭明,鲁国武城人,姓澹台,名灭明,字子羽,少孔子四十九岁,有君子之姿。传说其状貌甚丑,孔子尝以容貌望其才,其才不充孔子之望,以为才薄。然其为人,公正无私,受业修行,名闻于世。以取与去就,以诺为名,仕鲁为大夫也。孔子闻之,追悔莫及。叹曰:“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论语·雍也》载录其言行。子游任武城县官时,孔子问他在此得到了什么人才,子游说:“有澹台灭名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子张,姓颛孙,名师,“颛孙师,陈人,字子张,为孔子晚年之弟子,少孔子四十八岁。为人有容貌资质,宽冲博接,从容自务,居不务立于仁义之行,(王肃注:子张不侮鳏寡,性凯悌宽冲,故子贡以为未仁,然不务立仁义之行,故子贡激之,以为未仁也。)孔子门人友之而弗敬”(3)。《论语·为政》载,子张向孔子求学干禄之事,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馀,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馀,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论语·子张》载,子张认为:“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此乃立身之大节,若能做到这些,“其可已矣”。《论语·尧曰》载,子张与孔子讨论为政之道,并涉及到“五美、四恶”(五种美德、四种恶政),子张提出四问,孔子作四答,从而表现了子张质疑善问,真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求知欲望。

宓不齐,姓宓,名不齐,鲁人,字子贱,少孔子四十九岁。仕为单父(今山东省单县)宰,有才智,仁爱,百姓不忍欺,孔子大之。史称:“有才智,爱百姓,身不下堂,鸣琴而治。能尊师取友,以成其德。”著有《宓子》十六篇。

高柴,齐人,高氏之别族,字子羔,少孔子四十岁(一说三十岁),长不过六尺,状貌甚恶。为人笃孝而有法正,老实、忠厚、正直,明智变通不足。少居鲁,见知名于孔子之门,仕为武城宰。在《论语·先进》中,孔子对高柴等弟子有具体的评价:“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意谓,高柴愚笨,曾参迟钝,颛孙师偏激,仲由莽撞。

漆雕开,鲁人(一说蔡人),姓漆雕,名开,字子若(一说子开),少孔子十一岁,习尚书,不乐仕。孔子曰:“子之齿可以仕矣,时将过。”子若报其书曰:“吾斯之未能信。”(王肃注:言未能明信此书意。)孔子悦焉。《论语·公冶长》载: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意谓,孔子让漆雕开去做官,漆雕开回答说:“我对做官还没有信心。”孔子听了很高兴。

梁鳣,齐人,字叔鱼,少孔子三十九岁。年三十未有子,欲出其妻。商瞿谓曰:“子未也,昔吾年三十八无子,吾母为吾更取室,夫子使吾之齐,母欲请留吾,夫子曰:‘无忧也,瞿过四十,当有五丈夫。’今果然,吾恐子自晚生耳,未必妻之过。”从之,二年而有子。(4

原宪,鲁人(一说宋人),姓原,名宪,字子思,少孔子三十六岁。清净守节,贫而乐道。孔子为鲁司寇,原宪尝为孔子宰。《论语·雍也》载:“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孔子卒后,原宪退隐,居于卫。隐而不仕,谓:“无财者谓之贫,学道而不能行者谓之病,若宪,贫也,非病也。”其言行,在《论语·宪问》中也有载录。他向孔子求问何为耻辱,孔子说:“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

公冶长,《孔子家语》说为鲁人(一说齐国诸邑人),复姓公冶,名长,字子长(亦作子芝),《孔子家语》评其为人能忍耻,孔子以女妻之。据《论语·公冶长》载,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公冶长淡泊名利,守道不拙,持贤人君子之处世哲学。公冶长虽被囚禁狱中,但在孔子看来这不是因他有罪过,所以才肯将女儿嫁给他。那么公冶长为何无罪而入狱?自古流传于山东地区的一首古老民谣曰:“公冶长,公冶长,南山顶上有只羊,你吃肉,我吃肠,快快取之莫彷徨。”传说公冶长家境贫苦,他懂得鸟语,鸟儿向他报告了这一情况。结果卷入南山发生的一起人命案,被拘入狱。据《大成通志》载:世传公冶长通鸟语,贫而闲居,无以给食,有雀呼之曰:“南山虎拓羊,当亟取之。”长往之,果得羊,食而馀。及亡羊氏往迹之,得其角讼之君,君系之狱。

公冶长对后世影响深远,受到人们的敬仰。据史载,历代帝王祭孔,常以公冶长配享并加封。公元72年,东汉明帝(永平十五年)祭孔,以公冶长等七十二贤与之同享;公元739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追封公冶长为“莒伯”;公元1009年,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追封他为“高密侯”;公元1530年,明世宗(嘉靖九年)又改封他为“先贤公冶子”,等等。

如今,历经两千馀载,高五米、周长六十米的公冶长之墓,依然耸立在山东淄博临淄齐国故城的西南,可见其墓之规模宏伟及后人之敬仰。

有若,鲁人,姓有,名若,字子有,少孔子三十六岁(亦说少孔子三十三岁,另说少孔子十三岁)。为人强识,好古道也。《论语·学而》中有三处载录其言论。子有认为:“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而“孝悌”则为“仁之本”;他说:“礼之用,和为贵”;又说:“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等等卓识高见。

颜刻,鲁人,字子骄,少孔子五十岁。孔子适卫,子骄为仆,卫灵公与夫人南子同车出,而令宦者雍梁参乘,使孔子为次乘,游过市,孔子耻之。颜刻曰:“夫子何耻之?”孔子曰:“诗云:‘觏尔新婚,以慰我心。’”(王肃注:慰安)乃叹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5

叔仲会,鲁人,字子期,少孔子五十岁,与孔琁年相比,每孺子之执笔记事于夫子,二人迭侍左右。孟武伯见孔子而问曰:“此二孺子之幼也,于学,岂能识于壮哉?”孔子曰:“然少成则若性也,习惯若自然也。”(6

公晰哀,春秋末齐国人,生卒不详。为孔门弟子七十二贤之一。其家境贫苦,未尝屈节事人,终生不仕。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公晰哀,字季次。孔子曰:‘天下无行,多为家臣,仕于都。唯季次未尝仕。’”《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曰:“公析哀,齐人,字季沉,鄙天下多仕于大夫家者,是故未尝屈节人臣。孔子特叹贵之。”

司马迁在《史记·游侠列传》中对公晰哀、原宪评曰:“季次、原宪,闾巷人也,读书怀独行君子之德,义不苟合当世,……终身空室蓬户,褐衣疏食不厌。”他们“守死善道”、“隐居以求其志”,不苟于世,不媚于俗,“安贫乐道”,“独行君子之德”,这种志节清高的人格境界,十分令人崇敬。

…………

总之,在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闪烁着人格魅力的仁人志士、君子善人还有很多很多,我们解读他们和他们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就能感悟到他们高尚的人格品位。他们高尚的人格境界与魅力深深地吸引着我们、影响着我们,使我们的人格将得以熏染、升华。人们若能像管子、晏子、孔子、墨子、孟子、荀子、稷下学士、孔门弟子等先贤哲人那样爱人、尊重人,我们的社会发展与进步怎么会迟缓,人类文明又怎么会单调、无奇呢?我们若能以屈原、杜甫、岳飞、辛弃疾、文天祥、李大钊、方志敏等爱国者的情怀为指向,又怎么会有“生于安乐,死于忧患”之慨叹呢?和平安定环境下所隐蔽的深层危机,又怎么会根深而不治呢?我们若有司马迁、王维、李白、白居易、苏轼等文人那样的自我排遣、调节之力,那么任何困难、挫折、打击又怎能奈何我们?只要我们抬一抬手,这不就像掸去衣袖上的灰尘一样容易而使我们更加潇洒光彩吗?

人格品位是教育的根本。当今时代既要倡导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人格行为,诸如仁爱、同情、友谊、责任、勇为、刚毅等,又要加强诚信、自立、创新、敬业、自尊、自爱、自律等现代人格行为的培养,这是现代人安身立命、待人处世、适应社会挑战的重要方面,必须将培养健康人格纳入到教育体系之中。

中国历代贤哲的人格境界与魅力召唤着我们,正以他们的人格魅力更新着我们、完善着我们,我们为前贤的人格魅力所感悟、感化而升华,让我们自己也充满着理想人格的魅力吧!

 

注释:

 

1)《论语·学而》;

2)《论语·泰伯》;

3)《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

4)同上;

5)同上;

6)同上。

20041026

张英基  2016-5-15收集整理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素说《论语》:公冶长篇(五)
升堂入室
《论语》第五章,论语公冶长篇 注音及注释版
长知识 | 藏在《论语》中的成语大集合
钱穆:《孔子弟子通考》 - 小组话题 - 豆瓣
先秦诸子系年 卷一 二十六 ~ 三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