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治未病”的含义与作用 [图]
“治未病”的含义与作用
治未病起源于我国的《黄帝内经》。《黄帝内经》诸多篇章都不断地强调“治未病”理念,多次论及“治未病”实践原则。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灵枢·逆顺》也明确提出,“上工刺其未生者也,……故曰: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后,“治未病”的思想经过历代医家的发展与完善,成为中医药理论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思想价值在于将“治未病”,作为奠定医学理论的基础和医学的崇高目标,倡导人们珍惜生命,注重养生,防患于未然。这里的“治”,有调养、调摄之意;“未病”指尚未患病的机体,“治未病”就是调养、调摄尚未患病的机体,防患于未然,防止疾病发生。
治未病 - 基本含义
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未病先防:指在没有疾病的时候要预防疾病的发生。
1.1平素养生,防病于先。毫无疑问,“治未病”首先应该着眼于平素养护和调摄,未雨绸缪,积极采取措施,防止疾病发生。也就是《黄帝内经》中所强调的“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在平时注意保养身体,从培养正气,提高机体抗邪能力和防止病邪侵袭两个方面预防疾病的发生。
1.2防微杜渐,欲病救萌。《黄帝内经》中提出:“上工救其萌芽。”也就是说疾病虽然还没有发生,但已经出现了某些征兆,或者是疾病还处于萌芽状态时,就应该采取有效措施,防微杜渐,从而防止疾病的发生。
我们知道,健康与疾病之间并没有一个截然的界限,中间可能存在一个“第三状态”(即亚健康状态)。在“第三状态”,尽管事实上体内已开始发生某些异常变化,但病象尚未显露,或虽有少数临床表现,却不足以据此确诊病症。“第三状态”的前途有两种可能:或者向健康态转化,或者向疾病态转化。中医“治未病”的任务就在于促进其向健康态转化。《黄帝内经》中提到:“肝热病者左颊先赤,心热病者颜先赤,脾热病者鼻先赤,肺热病者右颊先赤,肾热病者,颐先赤。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显然,这里的“治未病”,不是未病先防,而是在病虽未发生、但将要发生之时,采取措施治其先兆。临床上像中风之类的病证,多数有先兆症状,如头眩、肢麻、手颤等,如能及时发现,采取果断措施,就可以避免发病。还有一些发作性疾患,如哮喘病,当出现先兆症状时,或在缓解期,预先采取措施,就可以阻止其发作。
2 既病防变:指已经发病要防止疾病进一步地发展和恶化。
疾病发生的初期,就应该及时采取措施,积极治疗,防止疾病的发展与传变.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讲到:“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又说:“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都是在强调疾病的早期治疗。
在疾病初期,一般病位较浅,病情较轻,正气受损不重,因此早期治疗很容易解决问题。正像《医学源流论》所说:“病之始生浅,则易治;久而深入,则难治”,“故凡人少有不适,必当即时调治,断不可忽为小病,以致渐深;更不可勉强支持,使病更增,以贻无穷之害。”疾病在早期即被治愈,就不会进一步发展、恶化。否则,等到病邪强盛、病情深重时再去治疗,就比较困难了。
在诊治疾病时,仅对已发生病变的部位进行治疗是不够的,还必须掌握疾病发展传变的规律,准确预测病邪传变趋向,对可能被影响的部位采取预防措施,以阻止疾病传至深处,终止其发展,传变.如清代温病学家叶天士根据温病的发展规律,热邪伤及胃阴,进一步发展,可损及肾阴,主张在甘寒养胃的同时加入咸寒滋肾之品,以防肾阴被损,并提出了"先安未受邪之地"的防治原则,可谓是既病防变原则具体应用的典范.
3 瘥后防复:指疾病痊愈后防止复发。
疾病初愈,虽症状消失,但此时邪气未尽,正气未愈,气血未定,阴阳未平,必待调整方能渐趋康复。所以在病后,可适当用药物巩固疗效,同时配合饮食调养,注意劳逸得当,生活起居有规律,以期早日康复,从而避免疾病的复发。
“治未病”与疾病的三级预防措施相吻合:第一级预防亦称为病因预防:针对机体、环境和社会致病因素的预防;第二级预防亦称“三早”预防:在疾病初期采取的预防措施,指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第三级预防亦称康复治疗,疾病进入后期阶段的预防措施。
未病先防-传染性疾病控制在感染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控制在发生前,遗传疾病控制在受孕前。已病早治-疾病发生后,重视早期诊断、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既病防变-重视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研究,从单纯重视疾病后期诊治到重视疾病的全过程。瘥后防复—强调人们逐步形成维护健康的意识和观念。
“治未病”的思想充分体现了预防医学和个性化干预的健康观,是传统中医健康文化的核心理念,为现代医学提供了疾病诊疗与慢性病管理、预防疾病与养生保健的理论基础及具体手段,成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保健服务体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保障国民健康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也谈中医“治未病”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于智敏
中医有“治未病”的理论与实践。但许多人并不清楚中医“治未病”的具体内容,有人望文生义,有滥用药物“治未病”乃至养生的倾向,因此有必要梳理中医“治未病”的概念并为其“正名”。
古人所说的“治未病”是特有所指的,并不是教人无病服药以强身防病。这源于他们对“疾”和“病”的认识。《说文解字》认为“疾”是指小病;而“病”特指那些危重的疾病。早期“治未病”的含义是治“疾”防“病”。即早治小病,预防大病,目的是及早治疗,防微杜渐。
《黄帝内经》也强调:“病已成而后药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意思是说病情加重再去治疗,就如同口渴了才想起打井,该上战场了才想起要铸造兵器一样,那是来不及的。大家耳熟能详的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清晰地描述了蔡桓公病情从“疾”向“病”的发展过程。扁鹊先言“君有疾在腠理”,后言“君之病在肌肤,君子病在肠胃”,亦即由“疾”转“病”,由浅入深,先期要“治已疾而未病”。最后,蔡桓公“病”重而入骨髓,扁鹊自知“病”已难治而遁逃。《抱朴子》:“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是对“治未病”的准确解读。
“是药三分毒”,“药以治病,因毒为能”。服用任何药物,有病,病受之;无病,人受之。因为“虽甘草、人参之类,误用皆是毒药”。可见中医“治未病”,不是指投药于无疾之人而预防,深层次的意思是告诫人们:未染疾不可滥用药!
当然,中医有“人有所苦谓之病”的疾病观。但是,因劳累导致的身体疲惫,因心情不畅导致情绪不好,或因饱食终日,无所事事而百无聊赖等,现代医学检查可能未见异常,但都可称为“苦”。中医临床每天要面对各种以“苦”为主诉的患者,此时西医理化检查可能未发现异常,在中医看来是有“疾”或者有“病”,当然需要诊治甚至服药。
古人在瘟疫流行时也服药预防,这和“治未病”有相近之处,可以看作是特殊时期的特殊方法,虽有提高人体正气之意,但重点还是针对特定的“传染源”。张仲景“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以及叶天士“务在先安未受邪之地”等发挥,是对《内经》“治未病”理论的丰富完善与发展,这还是定位在疾病层面。只有完整准确地把握中医精髓,才能更好地发挥中医药优势。
导语
《我最想要的治未病书》一书是杜建军老师多年讲授中医养生和养生临床的体会和经验的整理,为广大老百姓学习和应用中医养生开启了一扇智慧之门。
本书从用中医观念认识人体的各种生理机能和现象开始,深入浅出、系统的讲述了脏腑养生、经络养生、四季养生等中医养生的核心内容,以及日常生活保健的理念和方法。是书绘制了近二百幅插图,编写了几十首养生歌诀,列举了大量的“养生实录”和“养生链接”等内容,增加了本书的知识性和趣味性。“尽量把中医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争取读者朋友读时不累,用时方便”。
内容提要
《黄帝内经》记载:“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也就是指预防疾病胜于治疗疾病。据一些权威机构的测算:对于大多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而言,投入1元钱用于预防疾病,可以减少12元的治疗费用,也避免了患者机体和心理的痛苦。
中医养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尤其是以治未病,即预防疾病为核心。《我最想要的治未病书》是杜建军老师多年来讲授中医养生的体会和经验的整理,为老百姓学习和应用中医养生提供了独到的思路和丰富的方法。
《我最想要的治未病书》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发行。
目录
第一讲 走进中医,解读人体
“治未病”是中医养生的核心/002
养生实录一 增强小儿体质的方法/003
整体观念是中医养生的首要观念/005
养生实录二 熬夜与脱发/005
辨证论证是中医养生的立法之本/012
养生实录三 养生也应个性化/013
阴阳平衡,人体就健康/015
养生链接一 奇书(易经)/015
气、血、津液——人体的三大营养物质/019
养生链接二 乌鸡黄芪补气汤/024
黑米大枣养血粥/024
百合银耳生津美肤汤/024
养生实录四 养生与小儿身高/025
人为什么会生病/028
养生链接三 老杜的环保减病小办法(倡议)/037
养生链接四 老杜的室内减病小办法(倡议)/039
养生,一定要分清虚实/042
第二讲 中医养生,重在养脏
养心说/046
养生实录一 心与脑,到底是谁管人的思想/047
养生链接一 音乐养生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048
养生链接二 经常口舌生疮,可能是心火太旺/050
养肺说/053
养生链接三 “沙尘暴”、空气污染与肺/054
养生链接四 这个“最大”,还是不要为好(吸烟的危害)/056
养生链接五 常用药膳养肺法/058
养脾说/061
养生链接六 能健脾胃的家庭小药箱/062
养生实录二 脾与月经的关系/064
养肝说/067
养生实录三 肝与乳腺增生/073
养生实录四 肝与情绪、饮食的关系/079
养肾说/083
养生链接七 肾阴虚与肾阳虚的表现和其养生方法表(补肾表)/086
养生链接八 肾与人体关系图/092
第三讲 经络通,则百病除
到底什么是经络(经络养生的本质)/094
经络与穴位的关系(经络养生的原理)/099
养生需要掌握哪些经脉/100
主一身之阳气的经脉——督脉/102
养生链接一 腰椎病不要乱按摩/105
养生实录一 督脉养生的简单操作方法/106
女性养生之要脉——任脉/108
养生实录二 晕车的调理/110
养生链接二 灸“关元”的好处/112
人体最脆弱的经脉——手太阴肺经/113
养生实录三 小儿推拿——预防感冒的方法/116
人要无病,大肠常清——手阳明大肠经/118
人体多气多血的经脉——足阳明胃经/123
养生实录四 头痛的按摩方法/124
脾健人安康——足太阴脾经/128
养生实录五 风湿性关节炎的按摩方法/131
养心安神的经脉——手少阴心经/133
养生链接三 女性手部居家保养的小方法/134
能分清泌浊的经脉——手太阳小肠经/136
养生链接四 养生小动作——耳部保健操/137
人体的“门户”经脉——足太阳膀胱经/139
养肾抗衰的经脉——足少阴肾经/144
养生链接五 “151”经络养肾功/145
护心开窍的经脉——手厥阴心包经/147
养生实录六 经络养生与中暑/148
人体水液代谢的指挥官——手少阳三焦经/150
常需推和敲的经脉——足少阳胆经/152
养生实录七 肩颈的自我保健法/153
养肝重在疏肝——足厥阴肝经/155
养生链接六 日常经络养肝法/156
第四讲 尊重自然,顺时而养
春季养生之絮语/158
春应肝而养生/161
养生链接一 如何保持良好的情绪——情志养生/161
春季饮食和起居的调养/164
养生链接二 春季养生茶/165
“春困”是怎么回事/166
过敏体质,春季怎么过/168
养生链接三 百合润肺粥/169
春季如何减少感冒和传染病/170
养生链接四 关于慢性咽炎的小偏方/171
养生链接五 慢性鼻炎的中医养生疗法/172
女性春季皮肤的保养很重要/173
养生链接六 春季养颜粥/174
夏季养生之絮语/175
夏季应心而养长/177
养生链接七 莲子养心粥/178
夏季饮食调养/179
夏季起居调养/180
养生链接八 静坐养心功/182
夏季须防中暑/183
养生链接九 扁豆荷叶防暑粥/184
夏季防晒护肤篇/185
养生链接十 自己动手制作的晒后修复膜/186
养生链接十一 防晒霜的选择和使用/187
养生链接十二 防晒伞的选择/189
漫谈“冬病夏治”/190
秋季养生之絮语/193
秋季饮食调养/195
秋季起居调养/197
冬季养生之絮语/198
冬季应肾而养藏/200
养生链接十三 黑芝麻核桃养肾膏/200
冬季饮食调养/202
冬季起居调养/203
第五讲 感悟养生,体会生命
养生,其实就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206
睡前泡足,胜吃补药/207
养生链接一 常用泡足中药保健方/209
养生实录一 足道与失眠/209
养生小动作/211
“吃”的境界/215
附录
附录一:四季养生常用食物/221
附录二:2002年我国卫生部颁布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224
前言
身体健康、心理和谐是现代人们追求良好生活质量的基础。普及中医保健知识和提高国人的健康素质,为国人健康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是我们中医学工作者的使命。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人口结构的变化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已带来了许多新的健康问题,目前,健康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那么,如何普及中医保健知识?如何提高国人的健康素质?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要让更多的大众接受健康的新观念,了解医学的新知识,预防疾病,而中医学历来重视疾病的预防,即“治未病”。
其实,“治未病”的概念最早出现于《黄帝内经》,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讲道:“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就生动地指出了“治未病”的重要意义。中医养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尤其是以“治未病”,即预防疾病为核心,其内容极为丰富,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是值得我们进行推广和学习的。
今天,能看到有这样的中医学子,为大众普及中医保健知识,传播中医养生保健理念,我感到很欣慰,也希望借此能为普及中医保健知识和提高国人的健康素质作点贡献。在这里,我也鼓励中医学的年轻志士们通过出版图书、'发表文章或在社区搞讲座等途径,传播更多、更好的中医保健知识,用之于大众,为大众服务。
是书深入浅出,图文并茂,给读者提供了中医养生“治未病”独到的思路和丰富的方法,实用性很强,正如作者所言:“本书读时不累,用时方便”。
该书付梓,真心希望广大读者能够受益!
特志为序。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会长
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主任委员
后记
这几天,连阴雨,不断有因雨受灾和死亡的消息传出。据有关报道显示:西安地区今年9月份前18天的降雨量累计近300毫米,相当于260多个西湖的水量,达到50年来同期最大量。这几天的心情,就像这连阴雨一样阴郁。其实,近些年,什么百年不遇的旱灾、地震、海啸、飓风等自然灾害屡见不鲜,不断地麻痹着我们的神经。
有时候,我经常在想:这些自然灾害现在这么频繁,到底是天灾,还是人祸?难道这是上苍对我们肆意破坏自然、改造自然的警告和惩罚吗?
生老病死,也是自然规律。可是,我们偏偏不想衰老,也不想生病,更不愿意早早就死亡。可事实是:直到今天,我国的平均寿命仍在70岁左右,而现在大量生命科学的研究表明:人类的正常寿命应该在120岁左右。是谁吞噬了我们近一半的生命?另一组数据,则给出了答案:我国现代社会死亡的第一原因是疾病,而且心脑血管疾病又居这些疾病之首,也就是说绝大多数人都是病死的,而自然老死者(寿命在100岁以上)凤毛麟角。当我们在面对亲人忍受着疾病煎熬的时候,甚至因病而永远地离开我们的时候;我们经常痛苦地扪心自问,我们为什么要生病?难道这些疾病都不能预防吗?难道这些疾病都不能治愈吗?
在面对自然灾害和疾病对我们的生命和健康不断造成威胁的时候,我们普通老百姓该怎么做?又能做些什么呢?
我通过这些年对中医养生的研习,从以提倡尊重自然、顺时而养和“治未病”为核心思想的中医养生中,得到了启示:尊重自然,就是尊重我们人类自己;爱护自然环境,就是爱护我们自己的健康和生命;顺应自然规律去生活,去调养我们的身体,就是减少疾病,呵护健康、延长寿命的最好方法,从而让我们生活得更幸福一些,更快乐一些。
这也是这些年,我去研习,去挖掘,去整理,去推广中医养生的最大动力所在。
这时候,天空开始放亮,几朵乌云开始镶上了金边,我依稀看到了太阳的万丈光芒,正要)中破那满天的乌云,就要绽放出那应有的光彩……
谨以此书献给我的父亲,我的母亲,我的兄弟姐妹,献给一切尊重自然、热爱生命的人们!
感谢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主任委员孙涛教授!孙教授在百忙中给予本书热忱的关注,并为之作序。这对于我这个中医学子来说是莫大的鼓舞!感之切切!
感谢郭诚杰老教授!郭老不顾已九旬高龄,逐字逐句彻读拙作,并为本书欣然作序。郭老作为我国针灸学老前辈,博学笃行,德艺双馨,是我等后辈学习的楷模。本书能得到郭老的肯定,是吾辈之幸事!中医之幸事!
感谢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陕西省中医药学会“治未病”委员会主任委员、陕西省中医医院副院长王静怡女士,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副秘书长、主任医师常海沧先生,西安市红十字会医院副主任医师、骨科博士李毅先生,解放军第二附属医院肿瘤学博士李刚先生,西安市儿童医院硕士研究生李静女士,在他们各相关专业领域内所给予热忱的帮助和中肯的指正!
最后感谢世界图书出版西安有限公司的姬艳萍和赵亚强两位好友,以及所有对我的写作和本书的出版发行,提供帮助和做了大量工作的人们! 杜建军2011年9月于古城西安
精彩页(或试读片断)
整体观念是中医养生的首要观念
中医养生是一门研究人的学问,是研究如何减少疾病、维持健康、延缓衰老的学问。而整体观念是贯彻这个过程始终的观念。
整体观念,早在中医圣典《黄帝内经》中就明确提出来。其简单地说,就是指一个事物的完整性,不可分割性,以及其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都可以称为整体观。
中医养生中的整体观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涵义:即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与社会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本身是一个有机整体。
首先说,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意思是说自然界是一个大的整体,人这个小整体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比如自然界的寒热变换,人体内也会有阴阳变换与之相应。也就是说自然界的四季更替、昼夜变换,会对人体生理机能产生各种影响。如果我们能够按照自然规律的变化,合理安排我们自己的饮食、起居、工作和学习等,我们就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疾病,维持健康。
养生实录二
熬夜与脱发
蓝天白云:我今年31岁了,最近两个月掉头发,掉得很厉害,有些地方都可以看见头皮了;坐得稍微久一些,就觉得腰酸背痛;月经基本正常,就是觉得量好像比以前少一些;饮食也和平常没啥变化:大小便也正常;最近耳朵有时也“隆隆”的响。我平时还是比较重视保养的。我到医院详细检查了半天,也没有查出什么具体原因,大夫说我可能是与微量元素缺乏有关,给我开了些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药物。可是我吃了都快1个月了,还是不停地脱发,我该怎么办?
老杜有话说:你最近在工作和生活中,有没有发生比较重大的事情?
蓝天白云:没有,我的工作也较轻松,每天只上几个小时的班,按时吃饭,生活还是很有规律。
老杜有话说:那你平时一般几点钟睡觉?
蓝天白云:噢,我平时睡得要晚一些,一般晚上两三点睡觉,不过我每天起床也晚,一般在十点多才起床,每天也都能保持七八个小时的睡眠。
老杜有话说:那我知道了,你的主要问题可能就出在你这睡觉习惯这里了。
人一辈子,有1/3左右的时间都在睡觉,比如一个人的寿命有90岁,那么他睡觉的时间就占了30年左右,可见睡觉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事情。
而且,睡觉也要讲科学,该睡的时候就要去睡,不该睡的时候就不要睡。例如有些人熬夜了,第二天他就多睡会儿,想把睡眠补回来,但是睡后仍然感觉头闷、乏力、浑身不舒服。看来,“补觉”也是不行的,最好不要熬夜。
这是为什么呢?在这方面,祖国医学有许多宝贵的经验。简单地讲,我们的起居应该按照自然规律去起居,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太阳出来了,阳气充沛,自然界万物都在活动,都在培养阳气,那么人也应该起床去活动,去养阳气。晚上,太阳下山了,阴气渐盛,而阳气渐衰,万物都该静,该收敛,该休息了,该养阴了,那么人也不例外,也该睡觉了,该养阴了,通过晚上睡觉充分养养阴,养养肾。
这样的话。我们按照自然规律去合理安排起居、生活和工作,我们的身体才能阴阳平衡,才能维持健康。这就是《黄帝内经》所说的“起居有常”的养生法则。
按照上述的道理,我来分析一下你的情况。你的生活习惯是典型地违背了“起居有常”的养生法则,该睡觉的时候,你在熬夜,该起床活动的时候,你却在“补觉”。长期这样,你身体的阴阳平衡就被破坏了,尤其是严重伤阴了(肾阴为诸阴之阴),伤肾了,肾阴精不足,即所谓肾虚了;而中医上认为肾主藏精,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当你肾虚,肾的阴精不足,就不能濡养你的发,你就出现脱发,不能濡养你的耳,你就会出现耳鸣、听力下降;不能濡养你的骨,累及到你的腰(由于肾主骨生髓,而腰为肾之府),就出现腰酸背痛等现象。
所以,要解决你的问题,你可以按照下面我给你制定的养生方案去做。
第一,首先要下决心改变不好的起居习惯,逐渐养成“起居有常”,具体来讲,就是晚上十一点前要睡觉,早上七八点,至少在八点前一定要起床。这一条对你来讲是最重要的一条,也是最难的一条,但必须要坚持!
第二,口服七宝美髯丹1个月(按说明书服用)。
第三,每天睡前用热水泡足(水温在40℃左右)20分钟,上床后揉按涌泉、太溪、三阴交和神门四个穴位,每穴1~3分钟。
第四,每天做1遍“151”经络养肾功(参阅第三讲的养生链接五)。
第五,多食黑芝麻、核桃、黑木耳、大枣等食物。
(3个月后)
蓝天白云:太感谢了!中医真是太神奇了!我现在头发也不脱了,在脱发的地方还长出新的绒毛毛,耳朵也不“隆隆”的响了,坐上两三个小时腰也不痛了。噢!就是有时晚上十一点睡下。十二点多才能睡着。
老杜有话说:好的,坚持!你会更好。
(2015/01/13雨霖
转载/编辑/收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帝内经》中的长寿秘诀
强调养生,是中医至今不衰败的原因
中医养生“治未病”
【长寿秘籍】《黄帝内经》中的长寿秘诀
中医养生,治未病重在“四调”!
揭秘《黄帝内经》养生密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