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译解(第1章-第10章)
道德经译解


原著:老子      译解:杨培恒

第一章

【原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译文:

道是指自然法则,能够讲清楚的科学的自然法则,不是永恒不变的自然法则,可以用一个名称命名的自然法则,不是恒常不变的名,它永远是不确切的,最后必然被科学的精神予以否定。因为科学的精神就是否定。反之,不可以讲清楚的,不可以某一名称命名的客观本存的自然法则,是万物未生之前的自然法则,即道。而能够产生万物的自然法则,才是可以命名的,即人们可以给万物产生的自然法则命名,而不能给道命名。


【原文】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译文:

正因为这个不可以命名的自然法则是无为的,是真空的,是寂灭的。所以对于修道者而言,必须使自己的身心达到与道相合的境界,即达到无为、真空、寂灭的境界,才能与道合一。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道的境界,才能与道一样不生不灭,继而通达道的奇妙变化,彻知宇宙间万事万物变化根源及变化规律。达到不学而知一切的真人境界。人在平常有欲的状态下,可以通过学习,认识万事万物的变化规律。窍是自然法则变化规律的反映。无论是与道合一,还是平常状态,这两种状态同出于人的心态。不同的心态,观察到的事物不同,二者同出于人的心,但认识事物的目标是一致的。

认识事物有深浅不同,正常状态下人认识事物是浅显的,表面的,而与道合真的心态去认识事物则是更深刻的,玄之又玄,是指让人们更深刻认识事物。人越是能达到与道更合的时候,万事万物的根本规律就被人们打开了。于是人就从根本上认识宇宙,打开宇宙间一切奥妙,认识一切事物的本来面目,并使人达到“万物皆备于我的境界”,达到与道合一,不生不灭。

第二章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译文:

在世界上,当人们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美好的时候,是因为看到了真正的丑恶;人们不懂得什么是丑恶的时候,就不懂得什么是美好。同理,当人们都知道什么是善的时候,这是因为世界上不善的事物太多了。在人间就是这样,有与无是相互产生的。只有懂得了无,才知道什么,是有;只有经过了什么是贫困,才懂得什么是富有;不懂得贫困的人,也不会懂得什么是富有;不懂得做事的困难,也就不懂得什么是容易;万事万物有比较才有鉴别,长和短是比较才知道的;高和低也是比较才懂得的;声音是相和之后才呈现出来的,先后可以根据前后比较出来的。这是这个世界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然而道高于人,人必非之;树高于林,风必摧之。曲高和寡,做人必须慎重。


【原文】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

译文:

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相比较而被人们认识的,因为客观事物是在善恶、美丑、长短中存在的,而且这些相反相成的事物是可以互相转化的。物极必反,美变做丑,善变成恶,长变成短。这些事物都是互生的,变化的。只有不显示美丑、善恶、长短的才是不变化的,不变化的事物才是不生不灭的,才是恒常不变的,只有恒常不变的事物才是道的本质。所以圣人认识了这个道理,在修炼中使自己的身心处于无为的状态之中。他们总是以无所作为的状态出现在世界上,以无为来修炼自己的定力,使自己达到圣人的境界。他们教育别人也要这样去做,使受教育的人向人生更高的水准迈进,以期培养出更多的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圣人、真人。所谓不言之教,是让人们处于无为的状态下修炼,修炼中以不看、不听、不觉、不嗅、不言为正修。这是行五戒,进入悟态的功夫。五戒,即摄心,即眼耳鼻舌身五贼回向,归之于心,达到意大定,即都摄六根。“六根清静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就是这个道理。

“万物作焉而不辞”是说在修炼过程中,认识事物的眼耳鼻舌身意,不能为外界的事物影响,达到外像不入。同时在大脑里产生的一切妄想也不能使产生,身心处于一种无为、真空、寂静的状态中而不起一念,所以不辞,即一开始就不产生意念,意念一定,即达到戒,戒能生定,定能生慧,这样修炼才能成功。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是说虽然在修炼,但也不能有(一定要修道成功,达到不生不灭的)志向的思想存在,有了这个志向存在也是不对的。即使修炼成功了,也不要以自己成功自居去宣扬,还必须以没有修、没有成功的状态出现,这样才是真正修成。如果你认为修成了,这也属于妄想,也是错,因为有修成就有修不成产生,成与败也是互生的,也不属于不生不灭。所以不居这个想法也不存在,即不居也不能有。因为当你有了不居的想法,证明你还是有成功的想法存在。如果没有成功的想法存在,就无从谈起有居与不居的问题。不居的想法还是属于有为的想法,这与无为不符,因此不居也不能有。

     这一章老子以人世间人们认识事物的方法,提出了善与恶,美与丑,前与后等等相反相成的自然规律。都是喻说,同时暗指人体当中的精神,肉体,气血而言的。在人身上有阴有阳、有上有下、有表有里、有虚有实。对于人体而言,只要身上的精神、气脉血、阴阳都达到平衡,人的身体就达到了最佳状态。人身体的这种平衡用现代名词来讲就是免疫力。免疫力平衡的人抵抗力就强,反之则差。对于人体而言,相反相成的诸多因素平衡后简称阴阳平衡。古人云:“阴阳平衡,精神乃治。”这里强调人的心要达到无为,而且要求人的身体里各种相反相成的物质也要达到平衡,身心俱入无为态。

第三章

【原文】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为不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

译文:

不提倡地位高就是贤良的行为,是为了使民不发生争斗、杀伐之事。对于修炼者而言,唯不争才能修道成功,心无争斗之事便可戒杀;不把难得到的物品当作贵重物品对待时,就不会使民产生偷盗行为,对于修炼者而言,要平等看待一切事物,物无贵贱之分,不必追求贵重之物,是为了戒盗;不追求肉体的淫欲,就不会使民发生淫乱。对于修炼者而言,洁身自好,不行乱淫,这是为了戒淫。

     老子在这里指出了杀盗淫,后来演义为杀盗淫妄酒五戒,要达到这五戒必须达到仁义礼智信,即有仁可以治杀,有义可以治盗,有礼可以治淫,有智可以治妄,有信可以治酒。而仁义礼智信五行对于人的身心而言分为两个部分归于五行。仁属木,义属金,礼属火,智属水,信属土,一个是性五行,一个属命五行,性在于修心,命在于修身。心五行要达到仁义礼智信,必须有心的五戒。何为戒?摄心为戒。如何摄心呢?即收戒五贼,五贼为眼耳鼻舌身。做到收服五贼,必须使五贼摄归于一心。心为主,眼是肝之窍,魂藏于肝开窍于眼,收服魂使之不漏,必须使眼回照于心,从而使魂归位,归之于心。同理,肾开窍于耳,肾中之精智归之于心;肺藏魄开窍于鼻,应回归于心;心藏神开窍于舌,应回归于心;身属脾,意藏于脾开窍于身,应归之于心。心五行精神魄魂意,分属眼耳鼻舌身,达到戒就使这五灵之窍关闭,回归于心就达到心五戒,从而达到修性。人身命五行在人先天生身之处,即关元八卦,生身处即六阳时之子,六阴时之尾,孩子生身处。运行身之五行归土。上五为己土,下五为戊土,二五合为圭,成金丹大药,成就天仙真人。


【原文】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译文:

因而圣人采取了最佳的治理五戒的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先治心,修心就是让人修摄五神归心之法达到心五戒,戒后心便达到心空,即虚其心,无事于心。心中空空荡荡,不思不想,虚无一物。

实其腹就是修身,腹中本有纯阳之气,使之生发充实腹,全身心二种五行皆归之于腹,成就龙虎大金丹。龙之头为子,虎之尾为亥,生身处成就金丹。龙为性,虎为命,性命合一。修心使人削平心中的各种妄想,并可使人的身体强健,使修行者开悟得道。要得道必须无为,心无为不去知,身无为不去行欲;要得道必须使一切身心各种欲望、想法、行为进入无为态,所以就知道不敢去为而不去行为。这样身心的一切就得到了治理,成道就有望了。

第四章

【原文】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若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译文:

成道之后的力量是无限的,其作用是无穷无尽的,道是极深远而不可测度的,仿佛是万事万物自然法则的祖宗。既然道是万物的祖宗,作为修道者应挫败万事万物的头绪,解脱它们万千复杂的缠绕。要与道合,它是光,我们也要和它一样,它是尘我们也要和它一样,这样就能达到清澈无穷,空无寂灭,似有似无。成就这样的道,我不知它是谁的孩子,像是天帝之先就有的。

第五章

【原文】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译文:

天地之间没有浩然正气作为自然法则,万事万物就象无拘无束的小狗乱跑乱跳,杂乱无章。圣人如果不能结丹,他就不是圣人,其身心就会散乱如乱跑的小狗。在人的身体上有一个橐仑,在未出生之前它运动是成规律的,此时的人属于先天态,如婴儿处于无为态,这时人先天气从下丹田到上丹田,运行是正常的,人的任督二脉运行先天浩然正气。当婴儿出生之后,先天气断,后天气接。人的这个运转周天断绝,人的眼耳鼻舌身开始运作。人的五神散乱无章,虚散而不能收回,运动反而更加散乱。六根齐发,五神散乱。虽然眼耳鼻舌身能多言而善学,但后天所学的一切毕竟是有限的。而得道之后的智慧则是无限的。因此,不如守中以修性命结成金丹,使人后天回返先天,通天彻地,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则是更可取的。

第六章

【原文】谷神不死,是为玄牝,玄牝之门,是为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译文:

谷神是宇宙的原始正气,它是不生不灭的,对于人体而言叫做深不可测的祖气,这个先天祖气的门户,是天地产生的根源。它在人体天与地的建立之中,这种先天纯阳正气产生之后,人能感觉到它的存在,无比细小绵绵不绝,不散不变,人的感觉似有非有。如果要保存这个正气,就不要乱用自己的六根,使六根不生六尘,以保护这个正气。

第七章

 【原文】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

译文:

天是长久的,地也是长久的,天和地之所以能够长久,是因为天地之间长存浩然正气,这个浩然之气就是宇宙本存的不生不灭的正气,这个浩然正气也叫道。它不能自生,对于万事万物而言,它是真空、寂然、不动不变、本然长存的,所以天和地能长久。对于修炼者而言,人的身体也存在天地关系。在人的后天八卦中,离卦占据了先天干位,坎卦占据了先天坤位。要使人有这种浩然正气产生,必须有一番重立天地,再造乾坤的过程。当人的后天八卦返归先天八卦,乾代离位,坤代坎位后,就是后天返到了先天,乾为纯阳正气,坤为纯阴之气,乾为天,坤为地,在人身定位后就存在了浩然正气。这样人就能与道合一,不生不灭。所以圣人总是通过修炼退去自己的后天之身,行五戒,清静六根,六尘不染,使后天身返还到先天之身。并使后天身与先天身脱离,达到身外有身。身外有身是浩然正气、纯阳正气,聚则成形,散则成气,不生不灭,与天地同寿,与日月同辉。正是以圣人的大公无私,不为六根造福,所以才能成就其根本的私。他可以达到长生久视,永存于宇宙之中。

第八章

【原文】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译文:

大道似水,所以最高级的善就是心如止水。天地无情,长存浩然正气,长养万物,而不争长养万物之事。就象水有利于万物生长而自己却喜欢平静,心如止水是很多人所不愿作的,而圣人则甘心居于如此境界,这样人就能达到与道相合了。人在修炼时要选择平静的,适宜修行的地方。心要象深渊一样,清澈见底;施舍就象天上下雨一样,不求回报;说话要言行一致,真心是道场;正身则善于治理六根,不使尘起;办事要力所能及;行动要符合时宜。因为做到了不争,所以是无忧的。只要人能这样做,修道成功就有希望。

第九章

【原文】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常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名逐身退,天之道。

译文:

坚持不断地使之更多,不如放弃使之成为过去。找到了修炼方法执着地去行,不如放弃此行。因为物极必要走向反面,修而不着于修,修而不修乃为真修,执着地想使之更高,就不能长符它。所以不能使之有生长之心,因为人的真性本自具足,人本来具有真人的一切性质。修真只是去掉六根生发的一切尘,去掉尘就是六根清静,六根清静就是道,人就成了真人。这里没有使之更多更高的成份在里面,因为在修炼中自高者必将为卑,自卑者必将为尊。对于汉字而言,大上加一点为犬,大下加一点为太,正是这个道理。又比如:英文的good是上帝,反过来dog则是狗。这两种语言在造字时都含有了这个意义,即自认为高的是狗,自认为低的是上帝。大道似水,水向低处流,也是这个道理。世间还是这个道理,不要执着于名利。即使金玉满堂也不一定守的住,富贵会使人骄傲,结果留下了错误,功成身退才是符合自然法则的。修炼者也是一样,不要执着,要保持清静无欲,方能合于大道。

第十章

【原文】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合,能无雌乎?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译文:

“载营魄抱一”是指人的性与命的合一,是魂与魄的合一,是性五行与命五行归一之后的状态。当人修炼到这个程度时,是不能使之分离的,所以说,能达到使合一之后的阴阳魂魄分离吗?因为人能达到抱一使之不离身,则身可长存,不生不灭。这个一是指纯阳正气,或浩然正气,也称太和之气,能得一万事毕。

    “专气致柔”是说,当魂与魄合一之后,人的后天之身就返回到了先天之身,后天的坎离转化为先天的乾坤,天地定位后,产生浩然正气。产生之后人会清静无为,使纯阳正气达到至纯至柔,才能保证不生不灭的灵长存。要达到至纯至柔,就要使人做到象来生之前的婴儿那样,保持先天状态,你能做到吗?

    “涤除玄览”,涤除是指洗心除六尘,玄览是指人达到先天婴儿态的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现象。是心居玄冥,览知万事,万千景象历历在现。这是人的潜意识的显现,前通远古,后知未来,上知天下知地。当人在洗涤身心六尘的过程中,这些玄览之事必然出现,你能使心一尘不染吗?一切玄览难道不会有虚假的成份出现吗?只有彻底洗心才能正见一切,所以要视之如不见方为正见。

   “爱民治国”,爱民是保卫已修成的纯阳之体中的一切,治国是指人体正气合理运作。要使气纯体固不生不灭,必须要爱护它并治理它,使之完全处在真空寂灭,无知无识,不动不变的状态之中,你能做到吗?

    “天门开合”,是指人修到很高程度时人与道合,先天八卦运转与自然法则合一。这时,人可以上天入地,出入无间,天地无阻无碍,人可以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人已达到在宇宙间称雄之时,形同百兽之王,如狮子吼,震动天地万物。此时,人不能自高自大,必须以无为抵住出现的影像才行,否则自高者必将为卑,而自卑者必将为尊。处低位百川归海,有容乃大。

    “明白四达”,当如上所有过程都达到以后,人就修炼到丹圆体纯,见性成就真人的境界。阴阳两界,天地上下,无所不明无所不通,宇宙之中无处不明不亮,身心一尘不染,如同琉璃光珠无不通透,无不明亮,照遍十方界。人的智慧此时已拥有宇宙间万事万物的法则,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在这种情况下能做到不以不生不灭自居,不以智而自居吗?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当人修到全身如舍利,全身浩然正气涌动,要继续修炼使这种正气不断地生发,并时时注意保存它。但是人的这个正气是本存的,它的生发与保存,正象人洗掉一个玻璃球上的尘一样,这个球本来是存在的,只是经过洗了以后,好象新产生的一样,其实并不是新生的。虽然它生出来了,其实它本来就存在,所以这个生,并没有新生出来。人修到这个程度还不算完成,虽然修到了真人的境界,而且整天在修,其实本来就存在,你修什么呢?所以“为而不恃”。说明,修炼了,实际上没有修炼。“长而不宰”是说虽然成就了,但实际上并没有成就。    

“是谓玄德”是说做到如上程度所具有的德叫玄德,玄为深远的,难以测度的事物,这个难以测度的德所要完成的目标是使人得道、证道、成道。让人们走上与大道合一,不生不灭的境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庄子》原文及译文
《阴符经》思维,绝利一源功十倍,至静之道心不累
《道德经》经典名言推荐,值得收藏!
道家不传之秘──睡功
《荀子》乐论第二十
(九)第六十四章~第七十二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