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白杨林【民间文艺】

  在西部人眼里,历来是抗盐碱、耐干旱和抵御风沙的白杨树,经茅盾先生一篇《白杨礼赞》美文的盛赞,其不屈、伟岸的品质,从此勾动的是大江南北无数文人骚客们的一心往之,一探究竟,一睹为快。

  

  据我分析,此篇佳作应该只是茅盾先生在赴西北旅行的途中,透过车窗看到伫立于远处的一株株、一排排的白杨树,其高大、挺拔的外形,令作家心生了万千感慨和无穷联想,遂激情创作《白杨礼赞》,而越来越多的人则是通过学习此文感受去白杨树力求上进,团结不屈的树中伟丈夫之优秀品质。

  

  在我眼里,白杨树还是蕴含快乐宝藏的乐园。 

  这种心结与我青少年时期的成长密不可分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父亲响应政府号召,率先在所在团场承包百亩盐碱地植树造林,先后用了五年时间在那块盐碱地上种植了一万多株青皮杨。

  

  至今记得,我们兄弟姐妹们在周末和暑假虽然都是蒙着纱巾戴着手套在爸妈带领下给杨树浇水,打岔,除草,捉虫,可依然摆脱不了成群结对蚊子的追咬。每次在地里劳动一天后回到家,妈妈会立即去厨房烧热水给儿女们洗澡消毒。

  

  至今觉得,这几乎充斥我半生记忆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紧张,其实是一笔教会我做人的无形财富,至死都不应舍去。

  

  初成林的白杨树,躯干修长,木质酥松脆弱。每年秋冬进入枯水季后,那些种植时间距不够宽阔的树,被风一吹,便会有不少的树枝相互牵扯挂断后落在地面。

  

  妈妈把那些被风吹断的杨树枝一根根捡拾起来码齐后用麻绳捆起来,然后用自家牛车或雇辆小四轮拉回家码在院墙跟下,平时烧柴做饭用的都是它。

  

  在我的记忆里,妈妈用捡回来的枯杨树枝烧柴做饭的时间至少有三十年。即便是进入二十一世纪,团场由青壮年组成的家庭多数已改用罐装煤气后,我那顽固不化的老妈依然舍不得放弃丢弃在林地里的枯树枝,依然要约一两个跟自己同龄的老战友一边沿着树林边的公路散步,一边把进入她们视线的杨树枝一根根捡起来慢慢拖回家。

  

  我家那块白杨林,随着生长年份递增,逐渐显现其生态的优势:遭农药毒杀不得不迁徙异地多年的野鸡、野鸭、白天鹅和成群结队的麻雀、布谷鸟等鸟儿们相继循迹而至筑窝搭巢,形成一幅人力催生下的新和谐自然景观。

  

  在雨水充沛年份,俯拾皆是的野生林菇则成为连队男女老少们争相采拾的天然无公害美味。

  

  比其他很多植物相对耐旱的杨树,依然会因严重缺水而干枯死去。遇到猝不及防的病虫害侵袭,也会陆续落叶枯干死去不少。

  

  那些死去后上面躯干被砍掉后却没有被及时挖掉根部的杨树,其紧贴地表的树桩腐败后,每年春秋两季雨水充足时能生出一种肉色白厚的侧耳紫孢菇。当地人将其采回家,连同自家养的土鸡一起炖着吃:天然蘑菇的菌香与无公害鸡的肉香,香香相叠,香飘十里。

  

  在杨树成林三四年后的每年春天的四五月份,一种被当地人称为假木耳的天然野生菌便陆续拱出潮湿的地面。该菇腿为白色空心管状,身子则像木耳,黑色,边缘处略带一圈白色的花边,仅生长于每年雨水充沛的春季。将其晒干后用凉水稍微泡十分钟左右即可发起,同时具有久藏不生虫之特色。近年来,此菌已成为天山南北广种杨树区域人民极为推崇的天然无公害之高档美味。

  

  从十八岁因求学离开家乡到安家省府,其间二十多年时间里,远离城市嘈杂,重返故乡欣赏塞外江南之自然美景,一直是我乐此不疲的最大爱好。那块由父母亲手种植,同时也滴落挥洒了我无数汗滴与欢笑的百亩白杨林,更是吸引我多年故地重游的主要动力。

  

  虽然,在有四五级风的日子,一两个人走在高大挺拔的白杨树林里,顶部树枝间相互碰撞发出哗啦、哗啦的响声会让人心生胆怯和畏惧,但白杨林里繁茂杂草的清新气息与遍地马兰花或蒲公英的花香,此起彼伏的鸭雀和鸣与俯拾皆是的朵朵野菇,多少年来,始终在我记忆的大海上空盘亘,在梦绕魂牵的视野里游弋,即使在其遭砍伐变成一片耕地十多年后的今天,依然让我无法释怀,不能淡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城记 | 冬天的白杨树
岿然不动
再见,小区的五棵杨树
再见白杨树
物语微思II跟《白杨礼赞》学写象征短文
三月,又见鸟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