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梳理文人画

梳理文人画

——兼论杨福音绘画艺术

 

鲍尔吉·原野

 

    1908年,黄宾虹在《国粹学报》上发表第一篇论画文章《宾虹论画》,提出“画品之高,根于人品”的论点,抵今一百年。1959年,石鲁应中国革命博物馆之约创作《转战陕北》,标志山水画在黄宾虹之后又一个高峰,抵今五十年。一百年,五十年,不知增减多少GDP,但好的国画家仍比凤毛麟角还要少。遂想起,中国画到清代四王而入死境,活过来是因为黄宾虹打下一片江山,再造国画筋骨。画画不同于土地革命,从来都是英雄创造历史。绘画大师,由大师激活的传统与开出的新路谓之一个时代。近五十年,中国画仍以黄宾虹、石鲁为范式,可否找出现代文人画的代表性人物?人品对画家来说到底是什么品?笔墨气韵在今天有没有创新的表达?都是有意味的话题。

 


 

用墨何以不朽

    黄宾虹说中国画“三不朽”,把“用墨不朽”排在第一。第二诗书画合一,第三是远取其势,近取其质。

    事实上,中国画最易“朽”。简单的工具材质,受制约的手段,绘画语言难以通过规范教学传授。作画者多,得道者少,易于造假抄袭,难见现代绘画的天地,故易朽。如一座写着“拆”字的破房子,四壁现出“屋漏痕”与“虫蚀法”。虽然,中国画产量于今最多,但好作品该多少还是多少。

    黄宾虹把“用墨”放在不朽第一,大可玩味。但什么是“墨”以及其用呢?此墨跟人们理解的墨有什么不同吗?提出此问,像耍赖,像突兀发问什么是天,什么是地。非耍赖,把这个问题摆布一下,便于发现革命者的足迹。

    中国画,一言以蔽之曰:笔墨。对纸说的不多,说也说其种类年代,都拿宣纸当白纸用。国画家以白(纸的底色)为天、云、江、瀑。黄宾虹墨色昏瞑,也留存纸质的白,作为虚处或画面分割,像太极图那样。不留白纸之白的国画,古今看不到,此处无革命。

    除去纸,水在国画中的作用也无人革命。古人留言“丹青隐墨墨隐水”。传统里的水只在淡墨中跻身一点点,再用笔(齐白石画蜜蜂翅膀蘸清水)晕染一点点。此为小水而非大水,被笔墨压制许多年。

    看一下杨福音的纸和水。他作画前,纸一律被淡墨或淡色浸过,不保留造纸厂造出的白。水发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浸满画面的水或淡色变成了大墨,或大水墨。

    杨福音把画变成了“水在墨先,墨在笔先”,势必要改变笔法、墨法和位置经营,以及中国画的空间观念。
    小孩子体验过墨汁在清水里扩散的妙幻效果,但它不是绘画,是物理学现象。落笔湿宣,半在水里半纸上,把不可控制与可控制结合一体,打开了新天地。

    满纸之水或水色,在杨福音这里还属于“墨”,不是设色,是写上去的。这个墨是什么?是纸上一切造型和表现。表现比造型更高级,它是画家的心迹,包括情绪、情绪的色调与色阶,包括潜意识,这是墨的最高功能。故,大墨胜小墨。虽然大墨密易繁冗,小墨疏易寡白。这个矛盾被杨福音用水化解,他于水色汪洋,恣意于最简的笔,实现大有大无。上善若水,水孕大墨。传统上,墨无论浓、淡、破、泼、渍、焦、宿(黄宾虹总结七种),妙境均在写心,而不止是画山势背阴处的交接。山水画无背景,背景就是白纸,画出来作水作天。黄宾虹的创造是把山与树合在一起皴擦,山作树的背景,树施点法代皴。杨福音水纸造出的背景,比点染更阔大,开口见喉咙,笔笔见分明。这个背景不是泥金扇面画白茶花,不是底色的问题。以杨福音《潇潇雨》和《秋凉又是读书时》两幅作品为例。前一幅,苍黛其天,间含江帆,如中国画之染,却不是染的笔法,是浸的又是变化的。既是物体,又是结构。譬如被嫩绿破开的赭黄,可看作调子,也可看成岸,类似平山郁夫的雾。此画由线条统摄全局,线的美人和生花之杂树告诉想知道画什么的人曰:南天旷远,遗落楚女于高丘。几丛生树杂花也是反透视的,只是线好看,枝干长得不合天理合窑理,如瓷器炸开的冰纹。后一幅,美人变成了两个,比几个更可看的是黑树(樟树雨后)映目,弄不清长在水里还是土上,全画调子如金质的靛花、藤黄与松烟的融合,不是一种味道,是几种味道。此意来自纸与水。水色有平涂,有晕染,更多是写上的,画面未留白,美人之白也自敷粉。树的重墨,像拖泥带水皴,但不是。树隙灵媚的叶子像民间木版画又像小篆。两幅画意绪宛似屈原《涉江》:“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大美含于哀痛之间,经年飘散山水,化为悲凉,遍被华林。

    最早,中国画造型和赋采是分开的。周代百工有画工、绘工两个工种。以线钩形为画,以色取象为绘,应对谢赫六法之“三曰应物象形,四曰随类赋采”。赋采画从六朝浓艳至盛唐灿烂,已到“错乱而无旨”的地步(张彦远语)。故从唐开始,兴起以五墨代色的“水墨画”,开文人画之先声。水墨也有墨中带色的,以元代黄公望为代表的浅绛曰“吴装”,南唐徐熙善丹粉花鸟为“徐体”。近代曾荒诞地出现墨彩合一的彩墨法,用石青老绿画西洋画,已告失败。这是对色、墨源流的回顾。杨福音的意义在于:一、改变了水墨画与赋采画的对立局面,形成“大水墨”,即现代文人画。他的色不是设色,不是面块,属于墨。二、他在传统笔墨间加大水的功能,作画流程变为——水、墨、笔、纸,拓展提升了笔的妙用,笔更见骨法,更简,线条更有独立审美特征。琴弦铁线,错金神行。他的画成了解放区,第一个解放的是笔,第二解放的是线,第三解放了空间,由此担当“革命”二字。山水画的命题首先阐述对空间的独特理解。杨福音水在墨先,使山水产生背景,视点有别传统。董源写江南山,米芾写南齐山,李唐写中州山,马夏写钱塘山,赵吴兴写苕霅山,黄子久写海虞山,都是不定位置,不定视点的俯视法,杨福音的画把山水变为平视或仰视。而宣纸以纹理入画,不仅充当材料,质地也成了笔墨的一部分。

    解放区不是摸彩票摸来的,纸上洒水谁都会搞。杨法仍从传统墨法而来,只是探索更加深入而已。黄宾虹墨分七种不是学术定义,浓、淡、焦说色阶,泼、渍、破是笔法。杨法上承泼墨与破墨。传统的破是墨破墨或色破墨,是技法。杨福音把泼墨(色)泼到底,再以破墨相成相攻,由技法上升为格局。古人泼墨有的不过是游戏。唐代王洽酒后泼墨,在纸上手抹脚涂,用笔但没有笔法,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作画。

    泼破结合,对笔法提出更高要求。面对水纸,六法当不当用?还有没有骨法用笔?在杨福音的“大水墨”里面,他用笔更为精到狠辣,苍厚水润,切洽分明。他搞的革命有根基、有法度、有笔有墨,而非野狐禅。回顾开篇所说中国画“用墨不朽”,原来中国画的秘密都在墨里。墨不仅是筋肉,还要流露心绪款曲,点染浩茫天人,是伟大的情怀,更兼时代精神。我拍掌赞同黄宾虹“用墨不朽”说,现代墨的范畴,不妨涵盖水色,仍以墨法施之,不是水彩,更不是彩墨,这是杨福音的创造。(节选)

[刊发于本刊2010年1月(冬季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骨法用笔”是指画家对笔、水、墨、纸的掌握、认识以及运用
黄宾虹先生是中国画玩水,玩墨,玩纸,玩笔的大家!能把这四样玩到极
忆故人——纪念王伯敏先生辞世两周年
书画天长地久——记王伯敏先生“余事”
登峰造极的墨法,在古人笔下用到淋漓尽致
艺坛撷英|云水山房墨踪—吴创新国画欣赏(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