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讨论“教中心”者提出的10个问题

讨论“教中心”者提出的10个问题

 
  1、学生上课,就是来听讲的,教师不讲或者少讲,如果学生会学,那还要教师和学校干什么?

   学生上课,目的是学习,不是听讲。“听讲”只是学习的诸多方式之一,“讲”也不是教的唯一方法,更不是教师在课堂上的全部任务。讲多讲少,要考虑学生学的实际。“会学”是学生实现高质量学习的方法保证,也是评价教师讲课的一个标准。教师和学校要做的不只是让学生“学会”,更要实现“会学”。

2、教师反复讲,许多学生还学不会,教师如果不讲或者少讲,学生能学会吗?

  “教师反复讲,许多学生还学不会”,不能作为我们“反复讲”的借口。教师讲的时间和次数与学生是否学会并不成正比。如果长时间反复讲,学生仍然学不会,那只能说明“讲”出了问题,教师应该从以下方面进行反思:“讲”的语言表达是否清楚易懂;重难点是否突出;讲的方式学生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是否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互动;是否站在学生的角度、按学生的思维方式去设计教学环节;是否关注了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和学科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的建构;在讲的同时是否对学生进行了学习方法的指导。

3、学生的能力是有限的,对知识体系根本没有办法掌握,学生怎么会梳理与拔高呢?

   正是因为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限的,才需要教师的“教”,需要教师的“讲”,而学生更需要的是教师给予其学习方法的指导,让他们由不会梳理到自觉进行梳理,从而不断提高学习效果。

4、学科都有自己的味道,只有教师讲,才能真正讲出学科的味道,靠学生能学出味道来吗?

     这里的“味道”,可以理解为“特点”、“特色”、“魅力”。学生能否悟出学科的不同味道、学出味道,需要教师的“讲”,但是这种“讲”不是满堂灌,而是借助“讲”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求知欲和探索欲,达到“讲”是为了“不讲”的境界。这样的教学才是真正有“味道”的教学,教师讲得有味道,学生学得更有味道。

5、每个学科都有固定的课时,如果教师不讲,或者少讲,课时怎么完成?学生成绩从哪里来?

    课时只是预设的学习进度,能否顺利按进度完成教学内容、能否在有限的课时内达到学的“高效”,实现成绩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应该在“讲”、在“教”上不断思考、尝试和探索。正因如此,对课堂教学的研究从未停止过,而且将“高效”作为核心,提出了“生为本”“学为本”等理念。

6、让已经学会的学生给别人讲,就是耽误好学生的时间,结果学习差的同学照样学不会。

  “耽误好学生的时间”只是我们从成人的角度做出的结论。这里所谓的“好学生”是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比较快的学生。对一个人的学习来说,理解快、接受快并不等于能长时间巩固、更不等于做到了“举一反三”。而帮助其他学生的过程则是其进行深入理解和巩固的好机会,而且比单独反复进行书面练习的巩固形式更有乐趣,效果会更好。与此同时,也加强了学生间的互助、合作,这是一举多得的事情。即使学习差的学生仍然学不会,他在得到同学帮助的过程中也会学到互帮互助等良好品质。

7、教师不讲,怎么能够提高教师的素质,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如何搞教育?

  课程改革提倡的并不是“教师不讲”,而是如何提高“讲”效果。“讲”不能只是教师的一言堂,不能无视学校实际、班级学生的特点、学科特点,不能唯“讲”至上,忽视“听”、“说”、“练”、“做”等其他方式。再有,好的教育离不开教师的高素质,这种认识完全正确。但“讲”只是教师素质的一个方面,它还重要的是教育观念的改变、职业素养水平、对师生关系的良好的分析与把握,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教学实践能力、教学研究能力、反思能力等。

8、对初中和高中学生而言,学生有一定的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少讲而对小学生的课堂教师能少讲吗?

   不同学习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区别的,这与年龄有关系,但年龄并不是唯一的因素。因为并非全部初中和高中学生都达到了一定程度的学习能力,也并非小学生都缺乏学习能力。我们可以看到,有些小学生也有相当高的自学能力和理解能力。这其中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教师是否重视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否真正将培养学习能力视为教学的重要内容等,二是,学习过程是否引起了学生自学的欲望。

9、那些不会讲的教师可以少讲,而那些讲得好的教师如果不讲,那不是浪费教育资源吗?

  事实上,在实践中,我们看到的现象正与此相反:不会讲的教师,即使讲得再多也不会有理想的效果,而讲得好的教师即使少讲,学生也会在短时间内学得高效。这说明教学艺术影响到教学效果。教师本身是一种资源,资源能否发挥其作用,要看其是否适合学生的水平,是否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再好的资源都是浪费。

10、讲是一种文化,我们可不能丢了这种文化,丢了这种文化,教育就会一塌糊涂。

 “讲”是讲授、讲解、讲述、讲演的总称,它只是教的方法之一,除此之外,演示、观察、谈话、讨论、练习、参观等也都是教学的重要方法。不管哪一种方法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要求。如果将“讲”视为一种文化,那每一种方法的运用都可谓一种文化。课堂教学改革并不是要丢掉“讲”,而是要充分发挥“讲”的作用,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讲”与其他多种方法结合起来,从而真正实现教的高效、学的轻松、快乐、高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
2020年10月22日┃研究指导┃教学科研课题的研究过程与结题
基于新课程背景下的评课思考与策略优化
杨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改革与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让评课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
导学案的编制与操作流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