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邯郸学的什么步
    现在对“邯郸学步”这个成语解释是:有一个燕国人,到了赵国都城邯郸,看到那里的人走路姿势很美,就跟着学了起来。结果不但学得不像,而且连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了,只好爬着回家。

  实际上,这个人并不是因为邯郸人走路好看才去学的,邯郸学步另有原因。

  “邯郸学步”出自《庄子·秋水》,是庄子驳斥辩论家公孙龙的话,原文为:“子往矣!且子独不闻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从“且子独不闻”可以看出,邯郸学步这件事当时应该是人人皆知的。“寿陵”,别的书上不见记载,可能是一个不大的城邑;未成年人称为“余子”。邯郸学步应该是实有其事,并非庄子瞎说。

  现在模特得学走路,军人得学走路,学走路也就是这两种人。学可是学,都是用于特殊场合,平时走路是没人学的。这个寿陵青年,为什么非得要到邯郸去学走路呢?了解了古代的礼法,问题就明白了。

  《礼记》成书于周代,跟庄子的时代相距不远,是一部专门规范礼法的书,人们饮食起居等生活细节都得按着书中所说的去做。其中的《曲礼》篇是讲举止的,有许多是关于走路的规矩,如“帷薄之外不趋,堂上不趋,执玉不趋。”“趋”就是快步走,许多场合是不可以趋的,而有的场合又不可不趋。“上于东阶则先右足,上于西阶则先左足。”连上哪个台阶,先迈哪只脚都是有规矩的。

  以上只是举例,更多的繁琐说头,足以让人头晕目眩。那个寿陵青年,应该是个预备贵族,所以他必须得先从走路学起。其实,不仅仅是寿陵青年,当时所有的贵族青年都得先学走路。而邯郸是赵国的国都,是个最讲礼仪的地方,所以小城邑的寿陵青年才到邯郸学走路。

  学习走路,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鸣玉佩。

  玉是古人品质、身份的标志。玉佩在身上,不仅是看的,还有听的意义。《礼记·玉藻》:“既服,习容,观玉声乃出。”穿好衣服后,还要复查一下自己的容貌,听听佩玉发出的声音,然后才能出门。

  既要走路,又得让玉发出美妙而中律之音,这样的功夫,不经过艰苦努力的学习,是掌握不了的。

  也正是因为走路这样难学,那个寿陵青年才没有学好。他走起路来,身上的玉声一定不好听。玉声音难听,是很丢面子的事,为了面子,寿陵青年只好匍匐着回家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诸君读书所为何事
世间之事无非三种:欲做之事、必做之事、待做之事
我的生活是各种无聊堆砌起来的
“邯郸学步”的意思和故事!
人人都会的一句诗, 可你知道全诗吗?
【中国成语大辞典】Z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