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关于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体会(讲座材料) - hai_feng6168@126的日志 ...

关于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体会(讲座材料)

工作历程   2009-10-05 18:45   阅读6   评论1  

字号: 大  中 

 

   作文教学是我们广大教师很头疼的一件事,但也是一件不得不做的事,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现整理出不太成熟的看法,或者说集许多有经验老师的做法,供大家参考,肯定有许多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我想大家肯定也有许多想法、经验,希望畅所欲言、共同交流、共同进步。

一、培养学生写作兴趣,让学生爱好写作(这是发展写作创造力的前提)。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内容的兴趣,作文更是这样。学生如果没有兴趣,那么,他们的习作过程是被动、无奈、痛苦的,对作文自然也是应付了事。只有当他们对作文产生兴趣、具有自信心后,才会把这项富有创造性的脑力劳动当作一件愉快的事,乐此不疲地投入其中,才会自觉留心观察生活,主动积累习作素材、积极地提笔作文,也只有在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氛围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的词语来。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将情境引入作文,融于作文教学的全过程,在创设的自然生动、和谐民主的情境中,引导学生观察、探究、积累、表达、修改、评价。这样,既激发起学生积极参与、主动作文的欲望与热情,把作文的外在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求,又帮助学生加深了对事物的感受与体验,使学生确实有东西可写,有真情实感可表达。

如何使学生产生浓厚地兴趣,我有三点体会:

1、要积极鼓励,启发诱导,发展学生的写作创造力。习作入门课上,老师可以这样告诉学生:作文就是写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你的快乐、你的忧愁;写一盆花、一棵草、一只小蚂蚁;写和同学做的小游戏;写考试得到100分;写你犯的错误……。

我们可以学习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先生的“一句话作文”。最初写一句话,要求:一律用钢笔书写,字迹规范整齐;不写错别字;句子要通顺、清楚明白,不能出现病句。达不到这三个要求,就得重写。第二次作文,要求写三句话,如写对语文老师最想说的话,题目是《老师,我想对您说》。第三次作文,让学生写五句话。写熟悉的人,同学们就有话可说,如把题目定为《我的同桌》。第四次作文,要求用五到十句话介绍一下自己,不少于五句话。 以后,逐步过渡到更多句话的作文和更多次的作文,作文简单了,写作文的频率高了,学生的兴趣高了,很好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从一句话写起,逐步过渡到写十句话、二十句话,能围绕一个主题写三四十句话的时候,不用要求写多少字,其实早以达到四五百字了,甚至文思如泉涌,学生写得比四五百字更多,不知不觉把作文字数的问题解决了。

    作文,从一句话写起,可以训练学生作文中不写错别字、不写病句、正确运用标点符号的基本功,同时,还能围绕一个主题将内容写具体。作文,从一句话写起,可以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使同学们觉得作文不再是一种负担,不再难写,觉得作文很简单,很轻松,作文成了一种乐趣。

2、要从儿童的实际出发,恰如其分地提出要求,发展学生的写作创造力。

对于学生习作,我们应多一些鼓励,少一些职责,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苛求,我们千万不能让作文教学陷入“培养作家”的误区,而应认识到:作文的功效在于应用。如,一年级就从写一句话开始,哪怕有错字、不通顺也要鼓励,二年级逐渐提高要求,写一段话,三、四年级,着重指导学生写好一件事和片断;五年级,则着重指导学生围绕中心选材写具体,并学习简单的写人文章;到了六年级,要求学生通过记事来写人,并写出读后感和书评。总之,根据不同学段、不同班级的学生,提出恰当的要求,肯定会有利于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具体哪个阶段学生的作文要求是什么,“课标”以及教参中都有。

3、要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发展学生的写作创造力。

日记、周记等是我们常用等形式,有的老师除了运用大小作文结合练习以外,设计了一项“写作训练”,同学们很感兴趣。这项练习,要求学生每天写一段话,文字篇幅不长,但一定要中心明确,教师批阅后进行讲评,学生每天写一段,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习惯。在这一辅导练习中,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发展,扩散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又如,我们的教材中,有许多课文习题中都有小练笔,老师一定要好好利用,不但要让学生练习,更注重检查、评价、交流,有些文章,虽然教材、教参没有练笔要求,老师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灵活设计练笔形式。如在教学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后,让学生练习写生活中熟悉的人,一开始,学生习作中可能会出现了许多不同程度的人物形象,然后让学生再次读文章,了解鲁迅的生活背景,引导他们学习运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作者抓住人物特征、表达性格特征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指导写作。这样,学生通过多次练习,习作能力肯定会得到提高。

另外,“口语交际”的话题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将“口语交际”和“写作”教学结合起来,效果也是很好的。

在这里提一下,不知道对不对,教材中有些作文要求不一定符合我们的生活实际,老师可以做一下调整,“口语交际”结束就交际话题写作,或者结合学生的需求、情感体验另外选取题目组织学生写作。(范小兰福才老师曾经提议改变作文内容,我认为可以)

二、扩大阅读面,注重知识积累,培养学生主动收信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思维水平,让学生善于习作。

日本心理学家通过大量阅读研究,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人拥有的词汇量与智商成正比。还有一个数字大家应该记住:3~12岁是记忆最佳期。学生,尤其是这小学阶段,会在大量阅读中丰富知识,学习做人,懂得道理,学会表达,以大量的积累促使质的飞跃。可见,在小学阶段让学生多读,多背,多记忆优美的诗篇和散文对学生具有何等重要的意义。因此,老师可以布置学生每天摘抄好词好句,定期检查;可以课外向学生推荐一些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学习运用;可以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文学知识竞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当然,除了让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积累词句之外,还应引导他们掌握更多的积累方法,比如,“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学会勾画、写批注”的方法,从互联网上查阅资料,做实验,咨询别人等等。这样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内化,学生写作的语言资料库不断丰富完善了,写作时遇到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作文兴趣也就更高了。

    其实,大家都知道,最好的方法是:应引导学生多读好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掌握一定的读书方法。除了可以向学生推荐好书,规定读书数量,安排读书时间,组织读书汇报,进行摘抄写读书笔记等这些常用的方法外,还可以采用一些新颖的,体现学生主动性与参与性的训练方法:

1、 教给学生编写制作“好书推荐卡。”具体做法是: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欣赏,最喜爱的好书,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把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值得阅读的原因,以及部分精彩语句的摘录,编写在带孔的卡片上,最后标上推荐人的姓名,还可以画上装饰性的花边图案。卡片制做好后,挂在教室的图书角或板报一角,供同学们参阅、交流。“好书推荐卡”人人制做,定期更换,不断为同学提供好书信息。学期末由学生自己评选出“最佳推荐奖“。这样会极大激发学生参与制做的热情,提高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以及鉴赏选择好书的能力,推动读书活动的发展,促进作文综合能力的提高。

2、结合课文内容,多方面搜集信息,补充知识,编写制做“百科知识卡”。

叶圣陶在《和教师谈写作》一文中指出:“小学生今天作一某篇作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的知识思路,语文等方面的积累。”可见材料的积累,功夫在平时靠课内外阅读的结合。“百科知识卡”就体现了这样的结合。很多学生在对课文学习后并不满足于课文中有限的知识提供,他们的头脑中还有很多与课文内容有关的问题得不到解答,在这种情况下,就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通过各种途径——图书、报刊杂志……搜集获取相关信息弥补课堂教学与课内阅读的不足,为作文做积累的准备。学生将搜集到的资料摘写在卡片上,并用简短的语句写出自己的感受和启发,最后标明信息来源、制卡人姓名,还可以粘贴图片,绘画插图以配合知识内容,图文并茂。“百科知识卡”如果布置在教室的知识角,随课文的进程而更换,它会给同学们开辟了一个补充知识,更新知识的新天地。 

“双卡制做”的活动,把阅读、收集、摘抄、写作、绘画等多方面结合在一起,一定会大大开扩学生的视野,日积月累,就会为学生作文做好语言和素材的准备,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也会促进学生习作的主动性。我们很多学校的“制手抄报”“学习园地布置”“板报展览”“作品集”等都体现了这一做法,应该坚持、创新。其实,我们冀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学期的第二单元就已经提出让学生学做“知识卡片”,希望教师们开松脑筋,根据实际灵活运用,肯定会有很大效果的。

作文就好象是一棵树干,学生只有在积累中才能吮吸营养、丰富知识,作文中语言才能生动而有趣,构思新奇而新颖,作文能力才有可能得到提高,作文之树才能长青。    

3、开展作文竞赛活动,并每学年精心组织,挑选出学生最优秀的作文汇编作文集。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成功,希望向人们展示自己,尤其是儿童,他们的表现欲比成人还强,为了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学校、班级应该每学年定期开展一或几次次作文竞赛活动,评选出最优秀的习作,在全校、全班进行交流学习,进而带动学生的习作积极性,每学年还应该精心组织挑选学生最优秀的习作,通过筛选,汇编成主体性的“作文集”,在这方面的努力,肯定会调动学生的习作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让他们都能更广泛的参与到此项活动中来。

三、注重读写结合、说写并重,加强作文与生活紧密结合。

阅读和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两大重要内容,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读是写的基础和前提,写是说的深化和升华。以读促写,以写助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学生的作文水平及整个语文学习水平就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不断提高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学新课改就是要改变读写分离的倾向,要在阅读教学中给学生传递写作要领,并根据阅读内容适时安排一些形式多样的小练笔,不断积累和丰富学生的写作知识,使他们逐步掌握写作技巧,提高写成篇作文的水平。

“重视文本”是新课标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有“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到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一些好词佳句为写作做好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坚持写日记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看到的,也可以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以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让学生有一个自由的表达空间,能够写出比较真实的情感。比如:组织学生看一次精彩的节目,搞一次集体活动,打一场球,一次大扫除等等,都可以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写日记的形式写出来。当然在指导学生观察中,还应让学生把感情投入进去,用真情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的乐趣,这样,学生写出的作文也就有了真情实感。

此外,为拓展学生的写作空间,加强学生习作与生活的联系,应强化学生自主拟题作文的练习,尽量让学生少写命题作文。比如写春天的习作就应该提前一个星期甚至更早的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校园,走出校园,走进生活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新的“发现”,当一个个新鲜事物在学生眼前涌现时,学生那种好奇、那种站惊喜、那种兴奋和快乐……这不就是作文很好的材料吗?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围绕某一社会现象进行材料收集,如关于交通事故的形成、环境污染的治理等;或者结合“建国六十周年”搜集家乡的发展和进步材料;或者追寻季节的脚步,观察某种植物的荣枯变化;或是实地采访、对话、发言、交流等方式,在无形中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帮助学生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获取了作文的材料。还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偶然事件,捕捉写作情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一场及时雨、一次新游戏,还有生活中的突发事件等,学生都非常感兴趣,教师可趁热打铁,相机点拔,指导学生随机描写。

四、改革作文的写前指导、写后批改与综合评价的方法,改变由教师“精批细改”和重“改”轻“评”的现象

作文前的指导是作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讲评作文的加油站,但是,习作前的写作方法指导应该说弊多利少。因为教师指导得越详细,对学生思维束缚得越紧,学生自主、自由表达的空间越窄小,作文雷同的现象就越严重。更可怕的是:长此下去,教师便人为地渲染出一种作文难、作文神秘的氛围;于是学生就会产生畏惧情绪,每次作文必等待教师的指导,不指导便不知从何卞笔。结果,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精神、个性表达等都因此受到严重影响。

文章本无定法,何况小学生作文根本就没有多少方法、技巧可言,只要能做到文通字顺,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述清楚、具体,就达到了小学阶段的最高标准。因此,要最大限度地淡化作文前的方法指导,每次作文到底可以怎么写,教师尽可能少提示;把省出的时间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如实地写,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自主选择表达形式,自由安排作文顺序和方法,有创意地进行表达,真正实现“我手写我口,我口表我心”。

这样讲,并不是说就可以取消写前指导。老师应该做的是创设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深刻感受,激发学生表达欲望,指导学生正确理解题意,启发学生广泛回忆生活,拓宽学生思路,精心选择材料等才应是指导的重点。(举例台小马晓杰的作文指导课)

作文批改,是作文指导的继续,是作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但是,当前我们的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作文批改由教师一包到底的现象。这种批改,费时费力,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而学生往往拿到被教师改得面目全非的作文时,(这还是负责任教师的做法,有的教师只是写几句空洞的惯话、学生听腻了的大话)只简单地看一下教师的评语或所给的分数就了事。这样,教师的劳动变成了无效的劳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批改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尊重学生原意,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讲求实效。要逐步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习作的能力。”因此,小学作文尤其是中高年级作文批改的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自己批改作文的能力上来,要引导学生自己评价、品味,自己动手修改自己或别人的作文。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我当过教师,改过的作文不计其数,得到深切的体会,无自修自改便徒劳无益……”假如着重培养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引导和指导,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决定,这是终身受用的。学生作文后如果只草草看上几眼便交差了事,而后由教师包办、精批细改的做法只会惯得学生越来越懒,并使他们失去反思、提高的机会。具体方法上,要废除“精批细改”的做法,要精“批”巧“改”,尽量少改。应根据每次作文的要求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给出适当的批语,指出学生作文中的优缺点的和批改的方向或做少量示范性的修改,再让学生自己去体味、去修改;应尽可能采用面批的方法,使学生更直接准确地领会老师的批改意图;应注意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并进行适度的表扬,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在批语的运用上,应改变过去那种生硬的、评判式的语言形式,而应多用一些启发性、商量性或含蓄幽默的语言。当然,老师还应在学生自改互改的同时,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一般方法,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修改技巧。

这样讲,也并不是说教师就不需要认真批改,只是要考虑好在什么时候批改。教师批改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修改、学会作文。这样,便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作文修改权真正掌握在学生自己手里,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乃至整个作文水平便会得以提高,教师则可将自己的劳动变无效为有效,变低效为高效,收到点石成金、事半功倍的作用。

如何将教师批改与指导学生自改有机结合起来,用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最好的教学效果呢?可以在学生写完初稿后,教师首先让他们独自进行“三读三改”(第一遍默读,看文章是否符合此次习作的要求,调整顺序,补充具体;第二遍轻声读,改正明显的病句和错别字;第三遍放声读,进一步调换、修正词句和标点),接着同学间相互评议、修改,之后各自认真誊写。教师收到誊写稿后采取“批语+符号”的方法,只批不改,认定等级,然后让学生按照提示再次自行修改。

相互修改讲评也是一个好方法,老师先把全班学生的作文看一下,如果有没有出现实际性的问题,就不做任何批改。但在看作文的过程中,要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及问题,在作文讲评课中多表扬作文中的优点。从中选出特别有代表性的作文来,在征得作文主人同意的前提下,全班共同讨论修改问题作文,让学生用学到的方法,然后自改自己的作文,再交换修改。学生互改作文又是相互学习别人的长处,也是提高能力的过程。如果一节作文讲评课拿出一篇有问题作文进行修改,而各位语文老师也有意识地帮助一位作文基础较差的同学,久而久之,将会有更多学生的作文能力得到提高。

对习作的评价,在一次作文训练中虽属最后环节,但在各次训练中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直接关系着学生对作文的认识,影响着学生对待作文的兴趣、态度、自信心等。同修改作文一样,对习作的评价,也不应成为教师的“专务”。誊写之后引导自评、同桌互评;随后教师评、家长评;讲评课上安排学生分组评、集体评。总之,努力创设多向、交互评价氛围,并使学生成为“主评”,教师担当“助评”。这样远比教师“唱独角戏”的效果好得多。

“好学生是夸出来的”。同样,学生爱作文、会写作文也是夸出来的。教师对学生习作的评价,包括写在作文本上的眉批、总批和等级评定(最好只设“优秀”“良好”两等,取消“合格”“待合格”等级),以及讲评课上的即时评价都要以真诚而热情的表扬、欣赏为主;由表扬、欣赏习作,到表扬、欣赏学生。通过表扬和欣赏不断提高学生作文兴趣,促进学生进一步修改、提高,最大限度地少用或不用职责批评性评价。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教师的批语不大关心,甚至连看都不看,这不能全怪学生。这是因为,在作文的批改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只是对学生的作文打个等次,简单地写上几句老套的批语。有的老师的“批语”甚至都是挑出的毛病,学生的努力得不到积极的肯定,多次消极的体验就会发展成为对作文的怨恨,怕写作文,也懒得去看老师的批语。因此,老师要树立“学生只要写了就能找到表扬理由”的观念,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于写得好给予表扬、激励,树立他们的信心,取长补短。比如基础差的学生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这样做,让一些差生得到鼓励,敢于作文,看到希望。

     写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学生付出艰苦的努力,需要老师给学生创设一个遐想的空间。高尔基曾说过:“人的天赋就像火花,它既可以熄灭,也可能燃烧起来,而使它成为熊熊大火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劳动,再劳动。”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每次训练,上好每一堂作文指导课,让学生走进生活,认识生活,让学生把心中的激情化作写作的热情,使学生会写善写作文,而且越写越精彩。

    谢谢大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批改作文,放手让学生参与
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教学生在快乐中作文,在作文中享受快乐
初中作文教法初探
浅谈小学语文作文评改新思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