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900年前宫廷手稿真迹,台北故宫只展出过一次,把它临摹透,你也能超越古人!

历史上,钟繇被称为“正书之祖”,从三国时期开始,楷书逐步走向成熟,东晋是第一个高峰,代表人物是“二王”父子,羲之的《黄庭经》《乐毅论》、献之的《玉版十三行》那是后人必临的法帖。楷书在唐代迎来了全盛期,“初唐四家”、钟绍京、颜、柳堪称“万世楷模”。

这几位的楷书取法于钟繇羲献以及北碑,形成了法度森严、各有千秋的唐楷风格。而独立于这些名家之外,敦煌“写经体”是唐代书法最独特的一支。李唐、武周崇佛信道,不断兴建寺观和开窟造像,并招揽不少僧人到各处抄经,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敦煌抄经生。

1900年时,道士王圆篆在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发现了数万卷经书,它们被统称为“敦煌遗书”,几乎全部都是手抄本,用的正是“写经体”。“写经体”楷书一般用笔精炼,起笔尖入、收笔钝出,行笔迅疾,因为书写内容多是典籍经文,所以一丝不苟、颇为庄严。

晋楷、北碑楷书、名家唐楷和写经体,它们共同影响了宋代楷书。两宋楷书集百家之长,可以称为“正书集成期”,由于“尚意”书风的兴起,那些大名鼎鼎的书法家如苏轼、黄庭坚,他们的楷书虽有法度,但因个性过强,很难领略宋楷继往开来的特点。

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着一件楷书手稿真迹,至今为止,它只公开展览过一回,这件作品就是商康民的《书广百论》。此作写于宋哲宗元佑五年(1090年),距今已有900多年历史,由于是墨迹本,它的用笔状态、笔画细节依旧极为细腻还原。

两宋以后,元代楷书笔法日益精简、直来直去,笔法的丰富性降低。而这卷《书广百论》堪称绝唱,用笔之精微沉雄,延续了唐楷风尚。此帖纵28厘米、横503厘米,内容是由玄奘法师翻译的经典。全卷共270余行、超过4000字,单字大小约1.5厘米。

商康民是北宋御书院宫廷书法家,得到宋神宗、宋哲宗两位君主的赏识,代表了当时最顶尖的书法水平。此作以“写经体”笔法为基础,兼取颜、柳二家,修正了唐代写经体的不足。当时的经生为了追求书写速度,有意削弱不同,造成笔画出奇的一致。

而这件《书广百论》起笔或尖锋、或逆入,提按分明,行笔遒劲,书写时的提按、调锋、绞转动作非常丰富,有“写经体”的庄严而无其稚拙。

用笔、用墨颇为沉雄,浑朴而不臃肿,转折处方圆并用,笔画的粗细、轻重对比明显,筋骨十足,还保留几分北碑的篆隶笔意。结字有“颜楷”之宽绰,又有“柳楷”之爽朗利落。

作为一件集古法之长的楷书,此作严谨工致、一丝不苟,如果能将它临摹透彻,超过古人不在话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敦煌《心经》高清图,千年以前的古人这样抄经
欧阳询楷书首次问世,曾被法国人抢走,专家:这字将改变书法史!
刘小晴《小楷技法指南》三
欧楷真迹
楷书点、横、竖、撇、捺、折、钩、转基本笔法极简示范手稿,珍藏
敦煌出土手抄本唐诗,经鉴定为唐代真迹,专家:这是顶级的楷书字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