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才高八斗”谢灵运

谢灵运的逸闻趣事

谢灵运的“神助”  南朝刘宋时的大诗人谢灵运,在文学创作上颇有成就。在当时与颜延之齐名,是宋代最有名的一位大诗人。他的诗歌,不但常为时人所欣赏,而且还是后人创作的典范。因此有关他的创作就流传着不少有趣的故事。

据《谢氏家录》记载,有一天,谢灵运在永嘉西堂作诗,一天都没有把一首诗作好。正在苦苦思索,似睡非睡、迷糊朦胧之际,忽然看见他的族弟谢惠连走过来,于是头脑里马上迸出了这样的两句诗: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这两句诗,是文学史上有名的佳句,几乎历代都有人欣赏称赞这两句诗。谢灵运写出了这两句诗后,非常高兴,他马上对人说:“写成这两句诗是有神帮助我,并不是我写的。”而当时人也认为,谢灵运只要一看见谢惠连,就会才思活跃,佳句纵横,好的诗句就会不知不觉地从头脑中迸发出来,真是令人奇怪。

事实真是如此吗?大凡稍有一点文学创作经验或文学理论知识的人都会知道,谢灵运面对谢惠连便有佳句迸出,这并不奇怪,也并非是什么神助,而是创作过程中灵感的突然爆发。实际上,谢惠连也是才思富捷的人,他写作的《秋怀》诗、《捣衣》诗,据当时人评价,就是构思敏捷的谢灵运,也并不能超过他。他还和谢灵运常在一起游玩赋诗,有一次到福建闽侯县欧冶子的铸剑之处,二人并诗连句,并把诗歌刻在铸剑处潭边的大栎树上。正是因为谢惠连也构思敏捷,所以谢灵运见到他就同样触发了自己的创作灵感,而写出了“池塘生春草”这样的好句子。而在此之前,谢灵运实际上已构思了一天,他似睡非睡迷糊朦胧,很伤精神。以至明人胡应麟说他的好诗句“多出深思苦索”才写成的。

但是,在另一方面,谢灵运苦苦思索,触发了灵感就能得出好句子吗?其实关键并不在此,而在于谢灵运平时的生活积累。谢灵运一生仕途颇不得意,因此常常游山玩水以求解脱。就是因为徜徉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使他积累了丰富的素材,锻炼了他对自然山水的感受能力,打下了他写山水诗的扎实基础。这一点,宋人叶梦得看得很准,他评价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说:“此语之工,正在无所用意,猝然与景相遇,借以成章,不假绳削,故非常情所能到。诗家妙处,当须从此为根本。”真是一语中的。叶梦得的话不仅揭示出了谢灵运有“神助”的神秘色彩,而且也指出了必须充分地体验生活,历经时间的淘洗,然后才能写出好的诗句,才能写出人人击节称赞的优美篇章。

店家女巧对谢灵运  东晋大诗人谢灵运任永嘉太首时,常外出体察民情。一日到景宁鹤溪山村,宿溪边一客店,吃罢晚饭,正拥被于床上看书,“噔……”,一阵楼梯声,有人来给他送茶。谢灵运抬头一看,见一个十五六岁姑娘,打扮朴素,一条丝带扎着满头秀发。他就随口吟道:“六尺丝带,三尺缠头三尺挂”,

不料,姑娘朝谢灵运淡淡一笑,便答:“一床棉被,半床遮身半床空”。

谢灵运大吃一惊,想不到姑娘有如此才气,对仗如此工整,可惜口气有点轻飘,我男你女,你怎好说老夫棉被半床空?便道:“竹本无心,偏生许多枝节。”

姑娘一听,知道刚才随口所对,有易生误会漏洞,马上答道:“藕虽有孔,不染半点污坭。”

谢灵运一听,知其所对不是轻飘,乃无心所对,就故意叹气道:“唉!山深林密,教樵夫如何下手。”

姑娘从容答道:“哎!水清沙浅,劝渔夫莫费心机。”

答罢,泡好茶,带上房门下楼。谢灵运目送姑娘离房,自言自语道:“山高溪小,偏出如此奇女。”

偏偏姑娘在楼梯上听到,便朗声答道:“地僻村贫,莫嫌怠慢贵客。”

谢灵运对诗鲤鱼精   景宁的沐鹤溪边有“浣纱潭”三个大字,下署“永嘉太守康乐公谢灵运题。”东晋的大诗人怎会跑到这山乡僻壤的水潭边呢?有一个有趣的传说。   

东晋年间,谢灵运受命任为永嘉太守,这日,他来到沐鹤溪畔,只见波清水碧,风景如画。他诗兴大发,正想吟上几句,忽见前面垂柳下,有两位红衣姑娘在水边浣纱,轻轻的笑语顺风传来。谢灵运舍舟登岸,向两位姑娘走去。

两位姑娘忽然见一个陌生人走到身边,立即收起笑语,低头不作声。谢灵运心想,我何不来个投石问路,试试两位姑娘的才气,就清了清喉咙,随口吟到:浣纱谁家女,香汗湿新服。对人默无言,何事甘辛苦?    

两位姑娘听了,并不作答,只是抬起头来对谢灵运淡淡一笑。哎哟,姑娘真美,笑得更美。谢灵运眼前一亮,正待上前再搭话,谁知两位姑娘提起竹篮,顺溪岸跑了。谢灵运跟着沿溪而下,来到一个深水潭边,见两个姑娘放下竹篮,双双俯身浣纱。谢灵运心想:好傲气的村姑,你们不理睬我,我偏要戏弄一番,看你俩开口不开口?于是又走到两位姑娘身旁,扬声吟道:我是谢康乐,一箭射双鹤。试问浣纱女,箭从何处落?    

吟罢,只听见两位姑娘“吃吃”一笑,随即异口同声回吟道:妾本潭中鲤,偶尔滩头嬉。嬉罢自返潭,萍踪何处觅?   

吟声刚落,两位姑娘双双挽着手,纵身跃入碧波深潭中去,潭水溅起一阵水花,随即又平静如镜,仔细看时,只见碧波中游着两尾红鲤鱼,它们朝谢灵运将头点晃三下,尾巴摇摆三下,双双潜入水底去了。

谢灵运见姑娘双跃潭,大吃一惊,后见双红鲤对他点头摇尾,又仔细体味姑娘回吟的诗句,不由又惊喜又惋惜,对着丘潭长长叹了一口气,而后取出笔墨,在深水潭旁题了“浣纱潭”三个字。自此,民间就传开了谢灵运对诗鲤鱼精的故事。谢灵运题字的“浣纱潭”,人们也称为鲤鱼潭。沐鹤溪的上游,也被称为浣纱溪。

才高八斗的谢灵运   才高八斗常常拿来形容某个人有才华,那么,这个成语是谁发明的呢?发明者是南朝大诗人谢灵运,中国山水诗歌的开山鼻祖。他曾对世人说:“天下才共十斗,曹子建占了八斗,我自己有一斗,剩下那一斗,你们大家去分吧。”

谢灵运是个纵情山水的才子。有一次,他对迷于佛事的会稽郡守说:“得道要靠慧根,你升天会在我前面,成佛一定会在我后面。”他在家乡游玩的时候,常有数百名仆役跟随,浩浩荡荡,兴师动众。一次,他率仆役在世袭的南山游荡,遇林开路,见水架桥,不觉间竟进入相邻的临海郡境内。临海太守误为盗贼入境,匆忙带兵抵御。他还发明了一种木屐,上山时去掉前齿,下山时去掉后齿,成为登山者效仿的工具。数百年后,诗人李白在攀登浙江境内的天姥山时,脚上踏的就是“谢公屐”。

谢灵运与仙都   黄帝在缙云仙都炼丹,乘龙上天的传说流传很久很广,在1600多年前已经出现,最早记载这个传说的是晋宋间大诗人谢灵运。

北宋《太平御览》中所载谢灵运《与弟书》中说:“闻恶溪中九十里,有五十九濑,王右军游此恶道,叹其奇绝,书'突星濑’于石。”恶溪就是好溪,王羲之欣赏了好溪两岸风光,应该游过仙都,“叹其奇绝”,可能是指鼎湖峰一带的奇丽景色,可惜他未留下其他文字,他所书的“突星濑”三字题刻,据后人考查,宋朝时犹在,位于缙丽交界处。县志载因为当地人“苦州县模拓之扰,推石坠潭中”。

在王羲之游缙云后,为仙都留下文字的是谢灵运,谢灵运也出生于当时高级士族家庭,小名客儿,所以又称为谢客,他是有名的淝水之战中东晋名将谢玄的孙子,袭祖父康乐公之封,所以又称谢康乐。少时聪颖好学,博览群书,善诗文,是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也是一个崇信道教的名士。他在南朝宋代,曾任永嘉太守,临川内史等官职。他自负有宰相之才,而未被起用,怏怏不乐。酷爱山水,性喜游览,写下大量山水诗文,词句富丽精工,是诗坛中山水诗的开创者,在中国诗歌史上有重要地位和影响。由于他恃才傲物,与当时刘宋王朝和官员产生矛盾,宋文帝元嘉十年(433)以“谋反罪”被杀。

谢灵运在刘宋永初三年(422)任永嘉太守时,游历了缙云的许多风景名胜,包括仙都、南岩、县城附近的鹧鸪山等处。据本县壶镇金竹(朱氏宗谱)记载,他是取道斤竹涧入境的,曾作有《从斤竹涧越岭溪行》一诗,斤竹就是金竹村。缙云许多景点留有谢灵运的遗迹,如仙都有谢公岭,县城吏隐山有谢公岩,鹧鸪山又名谢公山,南岩又名康乐岩,岩背旧有康乐庙,昆坑岩门有谢公庙。

谢灵运与缙云还有另一段因缘,他有一支后代迁居缙云。谢被杀后,他的次子起宗因避祸化名麟趾从会稽逃到缙云,就在鹧鸪山西麓的山谷中隐居下来,后子孙繁衍,形成村落,即今县城内的谢山村。今谢山村《谢氏宗谱》载有此事,谢氏宗族是缙云县有文字记载中最早迁入的一支。

谢灵运游过缙云后在《名山记》中这样描述鼎湖峰:“缙云山旁有孤石,屹然干云,高二百丈,三面临水,周围一百六十丈。顶有湖,生莲花,有岩相近名步虚山。……古老云:黄帝尝炼丹于此。”谢灵运在《归途赋》中又说:“停余舟而淹留,搜缙云之遗迹,漾百里之清潭,见千仞之孤石。”谢灵运在《山居赋》中也提及“缙云”、“鼎湖”、“方石”。·谢灵运在这些文章中清楚地提到黄帝炼丹于仙都之事,生动地描述了“孤石”,提到步虚山。他文中所说的“缙云”,可能指黄帝也可能指缙云山。谢灵运还讲到龙须草,所作《名山记》说:“凡此诸山多龙须草,以攀龙而坠;化为此草,又有孤石从地突起,高三百丈以临水,连绵数十峰,或如莲花,或似羊角之状。”这里又提到孤石(鼎湖峰)。他所提到的龙须草是说黄帝乘龙升天时,群臣就抓着龙须想跟随上天,龙须断了,落地化为龙须草。后来,明朝的李时珍也在《本草纲目》中写道:龙须草,产缙云。 

东晋山水诗人谢灵运

在我国文学史上,有一位著名的“”,他开创了山水进入诗坛的先例,后人称他为山水派的祖师。他就是南朝宋齐时期的“元嘉三大家”(谢灵运、颜延之、鲍照)之一的谢灵运。谢灵运的家族属于东晋的大土族,祖籍在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附近),世代居于会稽(今浙江绍兴)。他生于晋孝武帝太元十年(385年),死于宋文帝元嘉十年(433年)。

谢灵运小名叫客儿,生来聪明灵气。他的祖父即曾在淝水之战中立下赫赫战功的谢玄,非常疼爱这个灵秀漂亮的小孙子,把他视为掌上明珠。他曾高兴地对人说:“我生下了一个不肖的儿子,他却给我生下了一个好孙子。”因为谢灵运的父亲谢{王奂}天性迟钝,挂了个秘书郎的官职整天闲置在家,很早就去逝了。谢灵运4岁的时候,祖父病重,临死前谆谆嘱咐家人一定要把灵运带好,培养成才。谢灵运8岁时袭封康乐公。

谢灵运天资聪颖,读书勤奋。他读的书多而广,诗文写得非常出色,文笔奔放,辞藻丰茂。他的诗在江南一带广为流传,许多人争相抄诵,与大诗人颜延之同为江南第一流文学家。

但谢灵运出身于官府大家,生活在乌衣巷里,家里人又非常娇惯他,所以,使他养成了摆阔气、讲摆场的公子哥儿习性。他出入府市,身边总是前呼后拥地跟着一帮子随从为他提衣提物,左搀右扶,正像人家说的那样:“四人挚衣裙,三个提坐席。”这种生活方式养成了他傲慢无礼、为人尖刻的习性。他的叔父谢瑶怕他长此下去会树敌太多,就让他的堂兄谢瞻找机会劝说他。有一次,谢灵运和谢瞻同坐一辆车出游,谢灵运又无事生非地指手划脚取笑别人。谢瞻皱了皱眉头,劝戒他说:“你的父亲早已去逝,可直到现在还有人谈论他,常有褒贬。如果你听到别人讥讽你父亲,恐怕一定很不高兴吧?瞎扯人家的长短,惹人生气,何必多此一举呢?”几句话,说得灵运面露羞色,无言以对。以后,灵运还真的有所收敛。

后来,谢灵运进入了仕途,曾任永嘉太守、秘书监及临川内史等职。但他还是常有为人失礼的行为。朝廷始终把他当成一个学者对待,并不给他实权。这对于想在官场上“一展宏图”的灵运来说,实在是不小的打击,为此,他愤愤不平,认为自己是“英雄无用武之地”。他仕途失意,闷闷不乐,做官时也不问政事,只知游玩于山水之间,游览于奇景妙境之中。每游览一处地方,就写一篇诗文,山水开始大量入诗。后来,灵运干脆称病辞职,回到了生他养他的地方——会稽。那里有祖上的房产田业,他祖父、父亲也葬在那里。

谢灵运祖上的庄园一侧靠近青山,周围是一带江水,环境清静幽雅,景色优美。他和当地的隐士交往,游乐,决定就在这里了此一生。谢灵运的山水诗大量涌现,许多人都争相传抄。他创作的《山居赋》景色秀丽迷人:“石傍林而指岩,泉协涧而下谷。渊转渚而敬芳,岸靡沙而映竹。草迎冬而结范,树凌霜而振绿。”

谢灵运还有许多吟咏景色的美丽佳句如《悲哉行》中:“灼灼桃悦色,飞飞燕异声。檐上云结阴,涧下风吹清。”写日月朦胧的传神佳句:“眷西谓初月,顾东疑落日。”在《登江中孤屿》一诗中写道:“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在《游南亭》中写道:“时竞夕澄霁,云归日西驰;密林含余清,远峰隐半规(太阳)。”  有一年冬天,谢灵运因生病而多日没有走出房间,当他病愈之后外出散步,才发现室外已是春意融融,他顿生灵感,马上提笔写下了《登池上楼》一诗。诗中佳句连连,其中最有名的一句是:“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谢灵运说这是天上的神功助我,因为我并没有费心思去想这句诗。

谢灵运还仿效民歌的形式写山水诗。如《东阳溪中赠答二首》:“可怜谁家妇,缘溪洗素足,明月在云间,迢迢不可得。”“可怜谁家郎,缘溪乘来的,但问情若何,月就云中堕。”在他写的一乐府诗中吟咏山水的佳句有:“郁郁河边树,青青野田草。”“连峰竞千仞,背流各百里。”“习习和风起,采采彤云飞”等等。

谢灵运酷爱登山。而且喜欢攀登幽静险峻的山峰,高达数十丈的岩峰他也敢上。他登山穿一双木制的钉鞋,上山取掉鞋掌的齿钉,下山取掉鞋跟的齿钉,行走起来分外稳当。许多山水诗就是在攀山越岭之中写出来的。

谢灵运年少才高,但他却恃才自傲;玩世不恭,敢于违抗权贵。他曾高傲地说:“天下有一石,建安诗人曹植独得八斗,我得一斗,余下一斗由自古以来及现在的闻名之人共分。”会稽太守孟凯是个信佛教的人,谢灵运很看不上他。有一次当面讥讽他说:“你升天可能在我前头,但成佛一定在我之后。”孟凯很生气。谢灵运常和山中隐士饮酒作乐,行为放荡不羁。他们在会稽的千秋亭里醉酒后,竟一丝不挂地呼号,孟凯认为是和自己过不去,就派人告诫他。谢灵运生气地说:“我自己大叫,关你糊涂人什么事?”孟凯本来对谢灵运就没有好感,因此乘机上表朝廷说谢灵运任意横行,百姓受到惊扰,有异志,要造反。谢灵运很气愤,到京师上表说:“我从抱病回籍后,三年多幽栖于穷山绝壁之中,和外界几乎分离隔绝。我安分守己,以享余年,至今不知犯了什么罪?自古以来,虽然圣贤也免不了诽谤,但所谓造反者,一定要有生死结义、聚党集众者,或是勇冠乡里、天天舞刀弄枪者。从没听说文皱皱的书生和山林里的隐士有叛隐篡国的。”宋文帝看了奏本,明白谢灵运是被冤枉的,没有治谢灵运的罪。但谢灵运终究是得罪了不少人,最后还是被人陷害至死。可惜的是首创山水诗的大诗人死时才刚刚49岁。

谢灵运一生著有许多著作。他有文集19卷,诗集5卷,诗集抄lO卷,第集10卷,设论集5卷,连珠集5卷,新撰乐府集11卷,四文诗集l卷,是个多产、天才的作家。

谢灵运写的诗很美,但他的人品和举止却不如他的诗美。在他身上时时表现出士族大家的骄横和名利、权力的贪欲。但他在文学史上的贡献是不能抹煞的,他的诗毕竟是开创了一种新风格,并荡涤了笼罩在诗坛百余年的玄学诗风。他的诗缺乏积极的社会内容,有时还会流露一些享乐颓废的思想感情。谢灵运开创了山水进入诗坛的先例,他的山水诗为后代诗人所推祟仿效。

古代诗家诗冠榜趣事之谢灵运

金蛋仔读楚辞《招隐士》,有“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出家叫游,旅游也是出家呀!楚辞的“春草生兮萋萋”为何不敌五言诗歌的“萋萋春草繁”?难道五言诗挑春荡心?“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是原上草,没有规模的“池塘生春草”照样催生更新呀。看到春草,使人联想到青春景象,春意盎然。春风化绿,无论是游春客,还是春游者,首选应是旅游山水风光,赏山清水秀。我国古代山水派诗人为游客介绍和导游写下无数篇章,可是不能忘记引领旅游事业的开拓人是谢灵运,旅游文化作品大手笔之首的谢灵运创作了系列诗歌,千年后明朝有导游大师以历险传奇记录成书《徐霞客游记》。

“诗春”——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山水派诗人,春游,旅游)

入榜诗篇《登池上楼》:“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薄宵愧云浮,栖川怍渊沉。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徇禄及穷海,卧屙(疴)对空林。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徵)在今。”

谢灵运进德失意,退耕无力,病夫初愈,可以做池塘小春草呵!有一洼春水柳莺相伴嘿!

选读诗篇《石壁精舍还湖中作》:“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清晖能娱人,游子憺忘归。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林壑敛瞑色,云霞收夕霏。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披拂趋南径,愉悦偃东扉。虑澹物自轻,意挟理无违。寄言摄生客,试用此道推。”

谢灵运爱好旅游,告别或者淡化政治,寄情山水,陶冶情操。

选读诗篇《登石门最高顶》:“晨策寻绝壁,夕息在山栖。疏峰抗高馆,对岭临回溪。长林罗户穴,积石拥阶基。连岩觉路塞,密竹使径迷。来人忘新术,去子惑故蹊。活活夕流驶,嗷嗷夜猿啼。沉冥岂别理?守道自不携。心契九秋干,目玩三春荑。居常以待终,处顺故安排。惜无同怀客,共登青云梯。”

谢灵运游玩山水,寻欢娱乐,回归天然,登青云梯,宛若神仙。

选读诗篇《于南山往北经湖中瞻眺》:“朝旦发阳崖,景落憩阴峰。舍舟眺迥渚,停策倚茂松。侧径既窈窕,环洲亦玲珑。俯视乔木杪,仰聆大壑淙。石横水分流,林密蹊绝踪。解作竟何感?升长皆丰容。初篁包绿箨,新蒲含紫茸。海鸥戏春岸,天鸡弄和风。抚化心无厌,览物眷弥重。不惜去人远,但恨莫与同。孤游非情叹,赏废理谁通?”

游山涉水,千万不要单独活动,要集体行动,团队旅游。互助安全,同享奇趣。

选读诗篇《从斤竹涧越岭溪行》:“猿鸣诚知曙,谷幽光未显。岩下云方合,花上露犹泫。逶迤傍隈隩,迢递陟陉岘。过涧既厉急,登栈亦陵缅。川渚屡径复,乘流玩回转。蘋蓱泛沉深,菰蒲冒清浅。企石挹飞泉,攀林擿(摘)叶卷。想见山阿人,薜萝若在眼。握兰勤徒结,折麻心莫展。情用赏为美,事昧竟谁辨?观此遗物虑,一悟得所谴。”

观赏景色,情景结合。旅游者于景物之中感悟哲理。

通过以上诗篇,读者体会出作者的写作模式:叙事——写景——说理。诗中仍旧摆脱不了玄言词句。

“诗春”趣事:公元422年刘宋少帝即位,谢灵运以“非毁执政”出任浙江永嘉太守。423年春,他在政治失意,久病初起的情况下写下《登池上楼》诗。此后开始大转折,他酷爱游玩山水,“将穷山海迹,永绝赏心悟”,先后创作大量山水诗篇,并著《游名山志》。关于“池塘生春草”的诗句,是作者创造的还是转借制造的,据《谢氏家录》说,谢灵运每逢面对族弟谢惠连,往往便得佳句。曾于永嘉西堂作诗,竟日不成,忽梦见惠连,即得名句“池塘生春草”。所以谢灵运常说:“这句诗有神灵相助,不是我自己想出来的。”这种传说好像有意炒作。似以传奇拔高“池塘生春草”,借以美誉“大小谢”。“大小谢”在当时,一指谢灵运和谢眺,另一指谢灵运和谢惠连。

谢灵运——大谢的山水诗多为有句无篇,清新可爱。《文心雕龙》的“明诗篇”有“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刘勰的名言正是对以“大谢”起始为首的南朝诗歌崇尚声色的恰当文学评论,“大小谢”们的诗歌改变了东晋以来诗坛上笼罩的“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的(玄言)诗风。

大谢“诗春”的山水诗为读者和旅游者提供了大量的风景诗句和观光名句: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岁暮》);

“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过始宁墅》);

“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入彭蠡湖口》);

“攀崖照石镜,牵叶入松门”(《入彭蠡湖口》);

“涧委屡迷水,林迥岩逾密”(《登永嘉绿嶂山诗》);

“千顷带远堤,万里泻长汀”(《白石岩下径行田》);

“铜陵映碧涧,石蹬泻红泉”(《入华子岗是麻源第三谷》);

“遂登群峰首,邈若升云烟”(《入华子岗是麻源第三谷》);

“濯流激浮湍,息阴倚密竿”(《道路忆山中》);

“扬帆采石华,挂席拾海月”(《游赤石进帆海》);

“越海陵三山,游湘历九嶷”(《初发石首城》);

“陵隰繁绿杞,墟囿粲红桃”(《入东道路诗》);

“连鄣叠巘崿,青翠杳深沉。晓霜枫叶丹,夕曛峦气阴”(《晚出西射堂》);

“远岩映兰薄,白日丽江皋。原隰荑绿柳,墟囿散红桃”(《从游京口北固应诏》);

“千圻邈不同,万岭状皆异。威摧三山峭,瀄汩两江驶”(《游岭门山诗》);

“日末涧增波,云生岭逾叠。白芷竞新苔,绿蘋齐初叶”(《登上戍石鼓山诗》);

“朝搴苑中兰,畏彼霜下歇。暝还云际宿,弄此石上月”(《夜宿石门诗》);

“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登江中孤屿》);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水宿淹晨暮,阴霞屡兴没”(《游赤石进帆海》);

“列宿炳天文,负海横地理。连峰竞千仞,背流各百里”(《会吟行》);

“暮春虽未交,仲春善游遨。山桃发红萼,野蕨渐紫苞”(《酬从弟惠连》五章其五);

“隐汀绝望舟,骛棹逐惊流。欲抑一生欢,并奔千里游。日落当栖薄,系缆临江楼”(《登临海峤初发疆中作与从弟惠连可见羊何共和之》四章其二);

“溯溪终水涉,登岭始山行。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憩石挹飞泉,攀林搴落英”(《初去郡》);

“密林含余清,远峰隐半规。久痗昏垫苦,旅馆眺郊歧。泽兰渐被径,芙蓉始发池。”(《游南亭》);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大谢的山水诗大多数是《登池上楼》以后所作。读者阅山水诗句,领会“赏心不可忘,妙善冀能同”(《田南树园激流植援》)。尽管大谢写下许多旅游诗,然而,“山水不足以娱其情,名理不足以解其忧”,他耿耿于怀的是政治权势。白居易《读谢灵运诗》,有“壮志郁不用,须有所泄处。泄为山水诗,逸韵谐奇趣”的体会。读者于奇趣中欣赏大谢“诗春”的其他春句:

“袅袅秋风过,萋萋春草繁”(《石门新营所住四面高山回溪石濑修竹茂林诗》);

“怀故叵新欢,含悲忘春暖”(《道路忆山中》);

“鸣笳发春渚,税銮登山椒”(《从游京口北固应诏》);

“未厌青春好,已睹朱明移”(《游南亭》);

“心契九秋干,目玩三春荑”(《登石门最高顶》);

“海鸥戏春岸,天鸡弄和风”(《于南山往北惊湖中瞻眺》);

“汩汩莫与娱,发春托登蹑”(《登上戍石鼓山诗》);

“援萝聆青崖,春心自相属”(《过白岸亭》)。

爱好旅游的读者,莫错失赏吟选读诗篇《斋中读书》:“昔余游京华,未尝废丘壑。因乃归山川,心迹双寂漠。虚馆绝诤讼,空庭来鸟雀。卧疾丰暇豫,翰墨时间作。怀抱观古今,寝食展戏谑。既笑沮溺苦,又哂子云阁。执戟亦以疲,耕稼岂云乐?万事难并欢,达生幸可托。”

《庄子》有达生之情傀,无论是读书、务农、办公、做事,都要学习养生和达生,心态里的旅游便是高级逍遥游。

相关诗篇:李世民《首春》:“寒随穷律变,春逐鸟声开。初风飘带柳,晚雪间花梅。碧林青旧竹,绿沼翠新苔。芝田初雁去,绮树巧莺来。”

(晚唐)唐彦谦诗《春草》:“随梦入池塘,无心在金谷。春风自年年,吹遍天涯绿。”

(晚唐)萧遘诗《春诗》:“南国韶光早,春风送腊来。水堤烟报柳,山寺雪惊梅。练色铺江晚,潮声逐渚回。青旗问沽酒,何初拨寒醅。”

山水田园诗派及代表人物

山水田园诗源于东晋的谢灵运和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山水田园诗派的形成  《诗经》和《楚辞》作为秦汉前诗歌的两座高峰,虽有大量自然景象描写,本身并不具审美的价值。两汉数百年,乐府五言诗,已有了较多的自然风光描写,但受如家思想影响,汉诗中仍未能出现山水之作。汉末建安时期,曹操写了一首《观沧海》,为汉以前诗坛献上了唯一的一首完整的山水乐章。

真正将自然山水作为一种独立的审美对象,诗人以自然山水为题材写诗,则始于魏晋六朝。魏末晋初诗坛,山水诗已逐渐增多,代表人物为嵇康、张华、左思、郭璞。山水诗又经过了五言诗的曲折经历,到了晋宋时代,终以陶渊明、谢灵运这两位大诗人的出现,而在诗国确立了自己的地位。随着唐诗繁荣局面的到来,山水诗出现了丽日经天的壮观。王维与孟浩然等继承了陶渊明、谢灵运山水诗传统,形成了一个与边塞诗派交相辉映的山水田园派。

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 陶渊明等诗人形成我国东晋田园诗派,谢灵运、谢朓等诗人形成我国南朝山水诗派,王维、孟浩然等诗人形成我国盛唐山水田园诗派。

东晋田园诗派代表人物:陶渊明

陶渊明是东晋田园诗派一位非常重要的诗人。他被尊称为隐逸诗人之宗,而且开创了田园文学这一文学潮流。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他的田园诗以纯朴自然的语言、高远拔俗的意境,为中国诗坛开辟了新天地,并直接影响到唐代田园诗派。

东晋田园诗派的形成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紧密相关。魏晋时期,地主庄园经济进一步发展。思想意识形态领域中,经学衰落,崇自然、尚清淡的玄学风气极盛,当时的士族文人有的纵情山水,以隐居逃避现实,所以文学领域玄言诗、山水诗盛极一时。

南朝山水诗派代表人物:谢灵运、谢朓

谢灵运是南朝山水诗派的开创者,宋初,谢灵运在仕途上不得志,便寄情山水,刻意于这方面的开拓与创新 ,写下了大量的山水诗作品,使山水的描写终于从玄言诗中独立出来,从而确立了山水诗在士族诗坛上的统治地位。从此,山水诗就成为人们经常创作的一种诗歌体裁了。

谢朓,南朝齐时著名的山水诗人,出身世家大族。谢朓与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初任竟陵王萧子良功曹、文学,为“竟陵八友”之一。曾与沈约等共创“永明体”。今存诗二百余首,多描写自然景物,间亦直抒怀抱,诗风清新秀丽,圆美流转,善于发端,时有佳句;又平仄协调,对偶工整,开启唐代律绝之先河。后因安王萧遥光诬陷而死。

南朝山水诗派形成背景:东汉以来豪族地主庄园兴起,由于汉末社会动荡,一些清流士大夫渐次脱离宦场,移居田园。另一方面一部分士人被迫在世俗的功利追求与个人的为全身远害中徘徊,并由此滋生朝隐之风。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王维、孟浩然

山水田园诗派,中国唐代诗歌流派之一,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继承和发展了陶渊明田园诗和谢灵运、谢朓等的山水诗。代表人物有盛唐的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中唐的韦应物、柳宗元等。他们的作品较多地反映了闲适澹泊的思想情绪,色彩雅淡,意境幽深,多采用五言古体和五言律绝的形式。他们在发掘自然美方面,既能概括地描写雄奇壮阔的景物,又能细致入微地刻画自然事物的动态;在自然景物的观察上别有会心,能够巧妙地 捕捉适于表现其生活情趣的种种形象,构成独到的意境,把六朝以后的山水诗向前推进了一步。其中以王维成就为高,他是诗人,又是画家,能以画理通之于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于李杜之外,别立一宗,对后世影响很大。

山水田园诗派兴起背景:盛唐时期社会安定,国力强大,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全面繁荣。为漫游行旅、赏玩山水提供了条件。佛道两家势盛,为诗歌提供了文化及审美心理的基垫。隐逸情怀成为一种超然独立的文化心态和崇尚自然的审美趣味,与山水田园诗的形成有紧密的关系。晋宋以来的田园诗、山水诗的创作,也无疑提供了艺术上的借鉴。

李白赋诗咏灵运

郭庆祥

谢灵运(385—433),南朝著名诗人,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世居会稽东山(在今上虞境内)。唐代诗人李白曾多次赋诗咏灵运,以诗人特有的方式表达他对灵运的缅怀之情。李白赋咏灵运的诗歌内容,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咏灵运爱山水

“蹈海思仲连,游山慕康乐。攀云穷千峰,弄水涉万壑。”这是李白在《越中秋怀》一诗中的开头四句。“康乐”,指谢灵运。谢灵运的祖父谢玄是东晋名将,因淝水之战有功,受封康乐公。隆安三年(公元399年),年仅十五岁的谢灵运赴京师建康(今江苏南京),袭封康乐公。谢灵运自幼生活在会稽东山,家乡的秀丽山水陶冶了他的心情,吸引他去寻山涉水,就其一生而言,真可谓“攀云穷千峰,弄水涉万壑”,使李白不胜羡慕。

“故人栖东山,自爱丘壑美。”这是李白《题元丹丘山居》一诗中的开头两句。谢灵运爱好山水,对山水之美具有很强的欣赏力,他不仅善于发现山水之美,而且善于创造山水之美。在两次归隐栖居东山期间,他不仅寻山涉水,写作诗赋,而且择山开径,营造新

居,美化环境。

李白很钦佩谢灵运对山水的鉴赏力,他在《与谢良辅游泾川陵岩寺》一诗中,表达了这种钦佩之情。这首诗一共四句:“乘君素舸泛泾西,宛似云门对若溪。且从康乐寻山水,何必东游人会稽。”李白在与谢良辅游泾川陵岩寺时,有一种宛似游会稽云门山的感觉,因而很自然地想到爱好山水的谢灵运。他认为谢灵运的足迹不仅仅局限于会稽一地,他的足迹远远超出会稽之外,游过不少名山大川,所以不妨跟着谢灵运的足迹,寻访各地的名山大川,使自己的视野更加开阔。

李白的“且从康乐寻山水”,并非随便说说,而是认真做的。他不仅“遍游越中”,而且游永嘉、人彭蠡、登庐山,总之是循着谢灵运的足迹寻访各地的名山大川,并且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篇,一再表达对谢灵运的缅怀之情。例如:在《与周刚清溪玉镜潭宴别》一 诗中。李白有“康乐上官去,永嘉游石门。江亭有孤屿,千载迹犹存’’等诗句;在《人彭蠡经松门观石镜,缅怀谢康乐,题诗书游览之志》一诗中,李白有“谢公之彭蠡,因此游松门。余方窥石镜,兼得穷江源。欲将继风雅,岂徒清心魂。前赏逾所见,后来道空存”等诗句;在《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一诗中,李白有“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等诗句。’

二、咏灵运善诗文

''故人赠我我不违,著令山水含清晖。顿惊谢康乐,诗兴生我衣。襟前林壑敛暝色,袖上云霞收夕霏。”这是李白在《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中的诗句。这六句诗,表达了李白对谢灵运善于创作山水诗文的由衷赞美。

''故人”,指的是殷明佐。他赠送李白一件“五云裘”,李白收受了这件珍贵的毛皮衣服,把它穿在身上,认为这样能使山水增辉。这就是“故人赠我我不违,著令山水含清晖”两句诗的意思。其中,“山水含清晖”,引自谢灵运《石壁精舍还湖中作》一诗。李白对谢灵运的山水诗十分赞赏,认为这首诗写得尤其好,好得令人惊奇。山水含清晖”,描写的是白天的山水景色。可是,气候是在变化的,到了傍晚,山水的景色就不同了。想到这里,李白生发诗兴。这就是“顿惊谢康乐,诗兴生我衣”这两句诗的意思。那么,傍晚的山水景色是怎样的呢?李白很自然地想到谢灵运在同一首诗歌中的“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这两句诗。于是做起衣服襟袖的文章来了,这就是“襟前林壑敛暝色,袖上云霞收夕霏”两句诗。李白认为,谢灵运在诗中的“山水含清晖”与“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把山林溪谷在白天和傍晚的气候变化所呈现的景色绝妙地描绘了出来。

谢灵运善诗文,是南朝的著名诗人。沈约在《宋书·谢灵运传》中说:“灵运幼便颖悟”;“灵运少好学,博览群书,文章之美,江左莫逮”;“灵运诗书皆兼独绝”。的确,谢灵运在文学上蹊径独辟,他是中国山水诗派的开创者,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量发掘自然美,自觉地以山水景物为主要审美对象的文学家,他所创作的山水诗文,能将情、景、意融为一体,境界开阔,清新自然,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很大。南朝宋鲍照认为,谢灵运的五言山水诗“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唐代诗人李白,喜爱谢灵运的山水诗,时常吟咏,并生发诗兴,甚至在自己的诗歌中引用他的名句,以表其赞美之情,《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中的有关诗句,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

三、咏灵运重感情

“昨梦见惠连,朝吟谢公诗。东风引碧草,不觉生华池。”这是李白《书情寄从弟邻州长史昭》诗中的四句诗。为什么李白“昨梦见惠连”,要“朝吟谢公诗”呢?这是因为惠连是灵运的堂弟,两人情深谊厚,关系十分密切。原先,惠连在会稽郡他父亲谢方明处,由何长瑜教读。谢灵运去永嘉还始宁时,曾造访谢方明,过视惠连,对惠连大加赞赏,动员谢方明把惠连让他载回始宁墅,以便朝夕相处。而在京师再次称疾东归回始宁隐居之后,谢灵运则“与族弟惠连、东海何长瑜、颖川苟雍、太山羊璇之,以文章赏会,共为山泽之游,时人谓之四友”(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谢灵运与谢惠连之间,是亲情加友情,这种深厚情谊在他们相互寄赠的诗作中表现得十分明显。例如:元嘉七年(公元430年)春,惠连离开始宁赴京,在渡钱塘江时,写了一首《西陵遇风献康乐》诗寄给谢灵运,其中有“我行指孟春,春仲尚未发。趣途远有期,念离情无歇”等诗句。谢灵运在收到惠连的这首诗以后,就写了《酬从弟惠连》诗,其中有“分离别西川,回景归东山。别时悲已甚,别后情更延”等诗句。李白对谢灵运与惠连的深厚情谊十分赞赏,所以,当夜里梦见惠连之后,天亮就“朝咏谢公诗”了。

谢灵运的确是一个重感情的人,他重亲情、重友情、重乡情,这在他的诗中多有表现。例如,《述祖德》是叙述他祖父谢玄功德的诗,主要讲谢玄击破苻坚、匡扶国家、拯救人民后功成退隐之事,表达的是亲情;《酬从弟惠连》诗中,表达的是亲情加友情;《过始宁墅》诗中“剖竹守沧海,枉帆过旧山”和“挥手告乡曲,三载期归旋”等诗句,表达的是热爱故乡的乡情。直到遭人诬陷而被逮捕在广州临刑弃市前,他还在《临终》诗中发出“恨我君子志,不获岩下泯”的哀叹,这种想回故乡归隐终身而不得的遗恨,表达的是一种何等感人的乡情!

李白十分同情谢灵运的不幸遭遇,也为他的感人肺腑的乡情所打动,曾千里迢迢赴会稽,到谢灵运的故乡上虞东山探访他的栖居地,并赋诗《谢公宅》:“青山日将暝,寂寞谢公宅。竹里无人声,池中月虚白,荒庭衰草遍,废井苍苔积。惟有清风闲,时时起泉石。”诗中描绘的,是一幅寂寞荒凉的古宅景象。可以想见,李白是怀着沉重的心情写这首诗的,表达的是对这位遭遇不幸的南朝诗人的深深怀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山水诗人谢灵运的故事(六)梦中授诗
我国古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介绍及作品赏析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中国诗歌流派(五):山水诗的代表“三谢”及其作品欣赏
南北朝诗人谢灵运梦见谢惠连, 如有神助, 写下他最有名的一句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