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调气10法,临床应注意的4个要点

百病皆生于气的病因思想指导下,疾病的发生发展,无非是气机失调,或正气虚,邪气盛;或气虚血瘀,或气虚血衰。总之阴阳气血偏盛偏衰,皆成为致病的主要因素,因而调理气机是内科中常用的手段。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疏其气血,令其条达,而致和平。”这就是调理气机的临床基础。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因其轻丽扬之,因其重而减之,因其衰而彰之,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气血,各守其乡,血实则决之,气虚宜掣引之。”这就是调理气机的治疗原则。

千百年来,历代医家按照这些理论基础和治疗原则,作为临证的指导思想。及至今日,调气仍不失为内科临床的重要手段。除针灸、气功外,临床主要使用方药调气,方药调气应根据药物的性味、主治、归经、升降浮沉等功用,采用辨证论治的法则调达气机,以达到气血和平的目的。

正如《素问·三部九候论》所述:“必先度其形之肥瘦,以调其气之虚实,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必先去其血脉而后调之,无问其病,以平为期。”这就是方药调气的原则。

一、调气法

调气法则很多,兹归纳为10种,由博返约,分述如下:

益气

亦称补气,可分为三类:气不摄血的则益气以摄血;肾阳虚而小便不利者,则益气以利水;元气虚脱而大汗亡阳者,则益气以救脱。

提气

多指升发阳气而言,适用于气虚下陷等证。《内经》所谓“陷者举之”。李东垣常用此法以治脾胃病,如中气下陷,脾气不振者,则升阳以益气,湿久困脾,腹痛泄泻者,则升清以降浊。

纳气

适用于肾虚,气化摄纳无权,因下焦元气虚亏,龙雷之火不能潜藏,虚阳外越,上逆而喘,必须纳气以归肾。

敛气

适用于气散不敛,喘促自汗之证,主要是敛肺气及肾气。

固气

即固表,适用于气虚肌腠不密,易于感冒和自汗、盗汗者。

降气

即下气,适用于咳喘痰饮等症,如肺实喘息者,则降气以定喘,痰气梗阻者,则开郁以下气。

镇气

即镇逆,适用于气逆上冲,咳喘吐血,如血随气涌,则镇逆以止血,奔豚上逆,则散寒以降逆。

行气

适用于一般气滞、气郁、气结之症,凡寒湿阻滞经络,痰凝血结者,以行气之药疏通。

破气

用于气滞、气逆诸症之重者,凡胸腹作痛,食滞不化,或症瘕、积聚不散,可用破气散结之法。

宣气

即宣通肺气,适用于肺气壅滞,咳嗽痰饮,表实无汗者。

脾虚气陷案

王某某,男,41岁。两年来因工作劳累,精神日益困顿,少思饮食,经常头昏目眩,自觉神识恍惚,夜不安寐。数月前患重感冒一次,至今尚未恢复,手足乏力,不欲活动,呼吸气短,动则喘气,大便溏泄,近月来眩晕更甚。曾在某医院检查,未找到阳性体征,诊为神经衰弱。乃转中医治疗。

诊见:脉沉细,舌暗淡、苔薄白、面色不华。

辨证:劳累过度,损耗脾气,脾虚气陷,清阳不升,出现上述诸证。

治法:补脾益气,用补中益气汤加莲肉、制首乌、石菖蒲等,共服30余剂,症情逐步好转。再以补中益气汤调理数月,体力已恢复,其病得愈。

肝郁气结案

刘某某,女,35岁。卧床不起半年余。因家庭失和,心情抑郁不快,以后精神萎靡,最后发展到卧床不起,不饥不食,胸中如有石块压迫,治疗无效。

诊见:脉沉弦,舌暗淡,苔薄白。

辨证:情绪不佳,肝气郁结,胸胁气滞,土受木克。

治法:疏肝理气,行滞开郁。

方药:选逍遥散加郁金、枳壳、香附、川芎。

服5剂后,自觉胸前舒畅,加之家庭关系逐步缓和,气机得畅,其病遂得愈。

二、临床“调气”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临床应用“调气”之法应使用适当,既不能太过,也不能不及。现讨论调气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补气药应用问题

用补气药应适当,适可而止,注意不要过量,以免造成壅补,致患者气胀不适。须知,“气有余便是火”,补气药多具温性,过多易致口干舌燥,甚至口鼻出血。如兼有阴虚者应配以养阴药。古人在应用补气药时,往往加入少量行气药,以免补药滞气,如归脾汤中之木香,补中益气汤中之陈皮等,就是立法遣药的良好范例。

2.阴虚体质应注意“耗气”问题

阴虚之人,津液干涸,阳气相对亢盛,临床必须“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即使有气虚、气滞之象,也应当慎用补气、理气之品,恐伤津耗气。

前贤对阴虚患者的治疗,用药立方非常慎重,如心阴虚者的补心丹,肝肾阴虚的一贯煎,肺阴虚的补肺阿胶汤,脾(胃)阴虚的益胃汤,肾阴虚的六味地黄丸等方剂均处处照顾阴精,避免损耗阳气。

3.老年病应注意“益气”

老年虽多肝肾阴虚,气虚的亦不少,临床观察年龄越大,气虚程度越重。如老人中风半身不遂,即气虚于一侧,老人小便癃闭,为中气不足或肾气虚弱,老人健忘症为脑气虚弱,老人动则气喘为肺肾气虚,食少纳呆为脾气虚弱,心慌怔忡为心气虚弱,失眠多梦为心肝气虚,大便秘结为肠气虚弱。

因此,治疗老年病患者当注意益气,但益气亦不能太过,益气药中应少佐育阴药,如此,则气阴两补,于老年病患者有利。

4.“调气”与“滋阴”关系问题

调气与滋阴之间的关系较密切,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谓:“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气血,各守其乡。”

因此,临床考虑滋阴时当不能忽视行气,以防止气滞,调气时亦不能忽视益阴,避免耗阴伤血,这是临床调气与滋阴的关键。在辨证论治时,应权衡利弊,切合时宜,才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版权声明本文摘自 《章真如中医临床经验集》。版权归创作所有,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著作权人告知我方删除,谢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程門雪先生講稿之------崩漏篇
内伤发热中医用药思路
气虚、阴虚怎么调理呢?
黄芪什么人群不能用?
脾胃疾病治法梗要——徐景藩
张震:气机失常证候的一般治法与药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