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东坡的赤壁

《游东坡赤壁》[原](七律)

汉川门北彤崖峭,

豪放苏公逐浪东;

两赋奇文传永世,

一词名句遗寰中;

古今往事浪中去,

风月秋怀杯内踪;

不是周郎挥扇处,

更胜烈焰照苍穹。(作者:重午)

在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中,让我敬慕的第一人自然非东坡先生莫属。这些年来只要有机会,凡是东坡先生当年涉足过的地方,我都会尽量想办法一一前去拜访,以表达自己对东坡先生的景仰。这次千里迢迢直奔湖北的黄州,也正是冲着东坡先生来的。因为黄州是东坡先生坎坷而辉煌的人生中,一处重要的驿站。

车一进入黄州地界,我们马上就感受到了浓郁的东坡文化的气息。这里到处是先生的身影,到处是先生的足迹。黄州人对东坡先生的热爱是那样的虔诚,甚至可以说是已经到了爱屋及乌的地步。东坡街道,东坡广场,东坡书院,东坡肉,东坡饼,东坡羹……苏东坡三个字显然早已镌刻在黄州人的生命中,并深深地植根于他们的生活里。就在这样一种氛围的感染下,我们一行由导游带领,匆匆忙忙地奔向慕名已久的赤壁。

沿着褐色陡峭的石阶小道慢步登攀,条石护栏下面是东坡先生最喜爱的翠竹,微风中摇曳着竹叶仿佛在向我们招手致意。进入高大的汉川门后,我们没有流连于迷人的风景,而是走过八卦桥,绕过锁春台,再穿过楼花园,经过蜂腰桥,径直来到了睡仙亭前。导游告诉我们,赤壁到了。

睡仙亭始建于北宋,现亭为清同治七年(1868)重修,原名睡足堂。亭内原有石床石枕,相传东坡先生同友人游赤壁酒醉后曾躺卧在这里,其形状若神仙,所以后人就将睡足堂改为了睡仙亭。睡仙亭的下方是一道二三十米高的断崖,俯下身子探看,只见崖壁呈现出暗红的色彩,在杂草和苔藓的掩映下,隐约可以看到崖壁上嵌着一块大理石,上面刻有清代文人钟谷所书写的“赤壁”二字。听导游介绍,古时候的长江水就在亭的下面一路向东流去。

这就是我一路上期待己久的赤壁?说实话,当时我真的很难描述自己失望的心情。因为在来黄州的路上,我就一直在心里想象着描绘着自己站在高高的赤壁之上,面对浩瀚长江时那慷慨激昂的情景。但是万万没想到的是,自己现在所站立的地方只不过是一座低矮的山丘,名扬天下的赤壁竟然只是一块小小的石碑,而目力所及的地方除了车来车往的公路,鳞次栉比的楼房外,就是灰蒙蒙的天空了。至于那“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长江,想必就在那遥远的灰蒙蒙的天空下面。

在导游再次肯定这里就是当年苏东坡登临过的赤壁后,我也渐渐地从最初的失望中把情绪调整了过来。因为我知道自己此行的目的是来凭吊东坡先生的,所以长江可以改道,赤壁也可以不复当年江涛拍岸的景象,但只要是东波先生当年驻足过的地方,只要有了东坡先生流传千年的诗词文赋,黄州就仍然无愧是一座名扬天下的文化名城,赤壁就仍然无愧为一个众望所归的文化高地。

我始终以为,黄州的赤壁似乎天生就是为了东坡先生而存在的。史书记载,北宋元丰二年(1079),苏轼刚从徐州调任湖州太守。因为变法而引发的新旧党争,苏轼遭到政敌的诬陷而被关进了监狱,并差点丢掉了性命。后来在众人的鼎力相助下,前后持续了五个月的“乌台诗案”终于有了结果。苏轼虽然从监狱里被放了出来,但还是给他定了个“讥讽政事”的罪名,流放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不仅不准擅自离开,而且无权签署公文。由于生活的过度拮据,当时的黄州太守徐君猷念苏轼人品出众,才气横溢,就把赤壁东边的数十亩荒坡地划给他耕种,让他能自食其力,养家糊口。于是苏轼就给自己起了个东坡居士的别号,乃至流传至今。

《荷马史诗》写道:“神祗编织不幸,以便人类的后代歌唱。”对于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来说,逆境既是一种压力,也是一种动力;苦难既是一种折磨,也是一笔财富。苦难能造成精神的萎缩,亦能造就精神的升华。仕途滑坡,却让东坡先生的精神开始爬坡;物质窘困,反而催生了丰富异常的东坡精神。经过“乌台诗案”的磨难,身居黄州的东坡先生已经变得相当成熟——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孤寂潦倒之时,成熟于毁灭之后的新生,从而实现了自我的“突围”。他寄情于山水之间,仰观俯视,化痛苦为酵母,探天地之本源,究人生之大义,在此先后完成了《念奴娇·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浣溪沙》《江城子》《定风波》《记承天寺夜游》等一大批广为传诵的千古绝唱。黄州期间无疑是东坡先生文学创作的“井喷期”,并让他的文学成就远远走到了同时代人的前面。据统计,东坡先生在黄州生活的四年零两个月里,共创作了753篇诗词歌赋,平均每两天一篇。其中仅词就有79首,占他一生所写词作的四分之一。而且这些诗文中有很多的篇章,因为雄浑磅礴、气韵悠远而成为千古名篇,至今仍在影响着我们。后人由此概叹“东坡文章,至黄州以后人莫能及”。

东坡先生晚年奉诏北归,但走到江苏的金山寺时,看到有人给他所画的一幅画像,于是他在画像上题写了著名的《自题金山画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是东坡先生晚年去世前题写的一首诗,也可以说是他对自己一生功业的总结。在一般人的心目中,黄州、惠州、儋州无疑是东坡先生人生中最倒霉失意的三个阶段,那怎么却成了他平生的功业?其实,从更高层次上来看,东坡先生在政治上的失败恰恰成就了他文化上的成功。黄州、惠州、儋州无疑是东坡先生在文学创造上最丰富的三个节点,也是他对人生看得最为透彻的三个时段。尤其是贬黜黄州,让东坡先生经受了生命中的第一次大波折,让他第一次跌到了人生的谷底。从黄州起始,东坡先生开始了他个人从个体政治忧患中的转身,从而投入到更为深沉的生命忧患之中。例如他在《前赤壁赋》中就发出了“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浩叹,将他参悟人生的哲思发挥到极致。在这位旷世文豪看来,放在无涯无际的宇宙时空里,人就如同朝生夕死的蜉蝣,沧海当中的一粟。生命是何其短暂,个人是何等渺小。宇宙无穷,个体有限,命运艰辛,人生偶然,正是在这种对人生本质彻然领悟的基础上,东坡先生建立起了面对苦难的达观、超脱的人生态度,并逐渐形成了一种历经困厄、返璞归真的文化人格。

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写道:“黄州也许是湫隘肮脏的小镇,但是无限的闲暇、美好的风景、诗人敏感的想象、对月夜的倾心、对美酒的依恋——这些合而为一,便强而有力,是以使诗人的日子美满舒服了。当庄稼已然种上,无金钱财务的烦心,他开始享受每一个日子给他的快乐。”确实,在黄州生活期间,东坡先生不仅在田地里辛勤劳作,在山水间恣意抒怀,在艺术上精益求精,而且在生活上也尽情享受。这期间东坡先生的书法日臻成熟,他信手抄录自己的诗作《黄州寒食帖》,后世把它与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稿》,并称为天下三大行书,他自己也位列北宋四大家之首。东坡先生还善于烹调美味,他发明的东坡肉这道美食,至今仍让不少人听到名称就会垂涎三尺。“黄州好猪肉,价钱等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不是经导游的再三肯定,我真难相信这首取名《猪肉颂》的打油诗,竟会出自这位大文豪之手,诗中跳跃着东坡先生的俏皮与幽默。

“黄州少西,山麓斗入江中,石室如丹,传云曹公所败所谓赤壁者。或曰非也。”这是东坡先生在《与范子丰书》中所写下的一段话。从这段话中,其实我们不难看出,东坡先生对于黄州的赤壁,并不一定就是当年三国大战时期的赤壁,心里是明白的。但是这并没有影响诗人情感的纵情抒发,也并没有妨碍诗人想象的恣意挥洒。在东坡先生的心目中,赤壁只不过是自己抒发内心情感的一个契机,是寄托自己人生态度的一个平台,是突破自己精神围堰的一个豁口。可以说,赤壁对于东坡先生的意义,不在于地理位置是否准确,而在于人文精神的辉煌宏达;不在于赤壁本身景色的奇崛瑰丽,而在于生命意识的千古绝唱。赤壁有幸,因为有了东坡先生的登临,使之承载了历史的辉煌篇章,而且至今仍是天下有识之士心中向往的圣地;黄州有幸,由于有了东坡先生的到来,使原本偏于一隅的一座小城获得了文化的巨大荣光,而且千百年后仍将是最具影响力的名片。是的,虽然浩瀚长江的岸际线已随着波涛滚滚的历史长河而有所改变,赤壁火一样的色彩因为时光的流淌而稍有褪色,但这些都丝毫没有改变赤壁的历史地位,也丝毫都没有影响黄州的文化辉煌。正因为赤壁在苏东坡饱经苦难后仍以博大的胸怀,接纳和包容了他,东坡先生在这里不仅实现了自己精神上的突围,同时更以自己的精神力量为赤壁等自然景物注入了奇美的意味,并为黄州创立了独树一帜的东坡文化。

面临八面来风,远眺滚滚东去的长江之水。恍然中,我似乎又看到了东坡先生衣抉飘飘、把酒临风的身影。是的,世事沧桑,时光流逝,一切都会被岁月所湮灭,但只有文化,只有精神,能够穿越时空,永远活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正如作家刘小川所说:“和苏东坡这样的人相比,我们才像古人。当我们作古千百年之后,苏东坡三个字还会闪闪发光。”作者:汪震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觅苏记】黄州赤壁:千古风流人物(下)
赤壁怀古,阴错阳差的千古绝唱(叶平)
东坡赤壁秋怀
苏轼的赤壁
苏东坡在黄州的日子
《赤壁赋》书法,苏东坡的原稿淡然旷达,文征明的工整秀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