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近侍重臣胡楚宾
userphoto

2024.03.27 安徽

关注
池州府始置于唐武德四年(621),仅七年即贞观元年(627)就被废除,直至永泰元年(765)才复置池州,辖秋浦、至德、青阳、石埭四县,属江南小州。但文风昌盛,才人辈出。元人辛文房所撰《唐才子传》中收录者398人,其中属于今日安徽籍的只20人,而小池州却有7人成为“传主”。这7人全是唐末和五代初年者,加上中晚唐戴进士头衔者有20人之多。不知何故,后晋刘昫监修、张昭远、贾纬撰写的《旧唐书》和北宋欧阳修、宋祁等撰修的《新唐书》“文苑”和“文艺”传内没有一人被收入传。然而,生于初唐且中进士的一位才子却被另眼相看,成为新旧唐书的“传主”,他就是秋浦人(今贵池)胡楚宾。这位才子被称之为池州历史上出道最早、资历最深、文思最敏、操品最高、处事最慎、皇帝最宠的第一才子。
  胡楚宾唐武德(618-626)年间出生于宣州秋浦(即今池州贵池)丁香树胡村(一说灌口村),永徽初年(650)庚戌科进士。入翰林院,进修三年后任编修。其后,官运亨通,恩宠有加。
  《旧唐书》文艺传称:“胡楚宾者,宣州秋浦人。属文速敏,每饮半酣而后操笔。高宗每令作文,必以金银杯盛酒令饮,便以杯赐之。楚宾终日酣宴,家无所藏,费尽复入待诏,得赐又出。然性慎密,未尝言禁中事,醉后人或问之,答以他事而已。自殷王文学拜右史、崇贤直学士而卒。”
  《新唐书》文艺传称:“楚宾,秋浦人。属文敏甚,必酒中,然后下笔。高宗命作文,常以金银杯挹酒饮之,文成辄赐焉。家居率沈饮,无留贿,费尽复入,得赐而出,类为常。性重慎,未尝语禁中事,人及其醉问之,亦熟视不答。寻兼崇贤直学士,卒。”
  五代末、北宋初钱易所撰写的唐及五代故事的笔记体《南部新书》说“胡楚宾,属文敏速,每饮酒半酣,而后操笔。高宗每令作文,必以金杯盛酒令饮,便以杯赐之。”
  明嘉靖24年(1545)王崇主撰《池州府志》说“胡楚宾,善属文,高宗召为右史预选,与诸儒论禁中。撰'臣轨’等书千余篇。朝廷疑议表疏,密使参处,号北门学士。楚宾为文甚敏,必酒中下笔。高宗每命作时,常以金银杯斟酒饮之,文成(杯)辄赐焉。其英姿豪颖与李白论。故当时谣曰'前有胡楚宾,后有李翰林。词同三峡水,字值万黄金。’”
  “三书一志”对胡楚宾的才学、气节、操品、官职、恩宠等作了精辟的介绍,但对他飞黄腾达,宠信极致的原因和右史、北门学士的内涵秘而未宣。笔者在此作一较完整的叙述。
  唐太宗李世民称帝后,在翰林院内设立了弘文馆,名义上隶属翰林院,实际上游离于翰林院之外,由太宗直接指挥。由于唐太宗酷爱书画,入弘文馆的学士大都是当时的知名书画家,如赵模、褚遂良、冯承素、虞世南等,除做好太宗日常生活实录,起草诏令外,主要职责是钩摹先秦、两汉、三国和两晋时期的名家书法绘画,且重点钩摹东晋右军将军王羲之墨迹。到高宗李治时,弘文馆一度人才匮乏、清冷。永徽六年(655)武则天被立为皇后之后,建议和敦促高宗振兴弘文馆,未能得到高宗的重视。显庆五年(660)武则天直接参与朝政,为了日后执掌朝廷大权,全面执政做好思想、政治准备,以高宗名义诏募天下文词出众学士充实弘文馆,旨在编修法规法则典籍。经过严格的笔试、面试、考察、筛选,先后征诏了5人入翰林院弘文馆,这5人是:宣州秋浦人胡楚宾、洛阳人元万顷、怀州河内人范履冰、沧州东光人苗神客、贝州漳南人周思茂。初入弘文馆时,胡楚宾为右史,后迁升崇贤直学士;元万顷为左史,后迁升凤阁侍郎;范履冰为鸾台天官二侍郎,后迁升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苗神客为著作郎;周思茂为麟台少监,后迁升崇文馆学士。这5人统被雅称为“北门学士”。何谓“北门学士”?它是初唐时期中特殊宠遇的智睿文臣的一种雅号。因翰林院官署在银台宫北面,弘文馆在翰林院内,常被皇帝召令到银台宫,商讨草拟诏令的弘文馆学士,必须经银台宫北门出入,故把这些人称为“北门学士”。胡楚宾常参与高宗朝廷草撰制命、诏书工作,方得这一称谓。
  所谓右史即是皇帝贴身官员。自东周起,朝廷就设置史官,一名左史,一名右史,左史随时记录帝之所言,右史记录帝王每日行为,是须臾不离君王左右的重臣。唐太宗贞观年间将这种官员改名为“起居郎”。故《唐会要》说这种官职为“人君动止,有言有事,随即记录,今起居之职也。”后代皇帝的“起居注”或“实录”就是由左右史写成的。唐高宗时将“起居郎”复名为“左史”和“右史”。其左史、右史各为一人,实乃优中优、人上人。古时风尚崇右,身为右史的胡楚宾其地位之高不言而喻。按唐朝的宫廷制度,每天左、右史随宰相上朝。朝会后,满朝大臣迅速退去,皇帝只留宰相和左右史密商紧务大事,所商议的机密事均由左史或右史记录在案。武则天执政期间,为了削弱宰相和分散李氏群臣的权力,凡遇朝会中争议大而未决的事项,在朝会后小范围中定夺时,常常不要宰相参加,只同左右史密议。胡楚宾自显庆五年入弘文馆封右史,一直参与这种最高层、最机密的记事活动,直至致仕归居,神秘赫赫的政治生涯长达20余年。
  至于“前有胡楚宾,后有李翰林”之说,则是元明时期的后人以其英资豪颖与李白相并论。胡李二人皆属“文敏速”的特殊文才,楚宾在先,去世13年后李白才出世,论年龄相隔二三代人。楚宾与李白相比,一是官衔高过李白,楚宾是翰林学士、崇贤直学士,而李白仅是供奉翰林。二是得帝宠程度悬殊,楚宾为皇帝近侍重臣,终日不离左右,作文时皇帝用金银杯为其斟酒,其待遇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而李白专为梨园的歌妓们写写唱词,偶尔得皇帝赏赐之酒自斟自饮。三是擅长的文学种类各异,楚宾长于文章和专业著作以及诏章,李白长于诗歌。四是文思泉涌的时间有别,虽然二人都嗜酒如命,文思酒中来,但楚宾是酒至半酣下笔,文不加点,李白是烂醉如泥长哮嚎吟。五是个性不同,楚宾“性重慎,未尝语禁中事”,李白性狂荡,烂醉后常胡言乱语。六是才智前程迥异,楚宾善从政,仕文兼长,李白只能单一为文。
  胡楚宾在任职的岗位上,为皇帝为朝廷起草了无数诏书、制令,撰写了《高宗实录》,与元万顷、范履冰、苗神客、周思茂共同花了数年功夫,撰成了《列女传》、《百僚新戒》、《臣轨》、《乐书》等著作,总量九千余篇。《列女传》早在西汉时就由儒家学者刘向所撰著,是一部介绍中国古代妇女行为的书,共分七卷,记叙了105名妇女的故事,以劝谏皇帝、嫔妃与外戚,被誉为中国妇女史。武则天诏命撰著的《列女传》与刘向之作大相径庭,此书中既要求女子严守儒家女德和学习“女红”手艺外,也可以像男子一样读书、为官,旨在提高女子社会地位。《百僚新戒》和《臣轨》是按武则天思想而撰著的让为臣者有个“事上之轨模,作臣下之准绳”。《臣轨》向百官提出了具体的为官准则,内容既有论述,也有摘引前人的事迹、议论。虽然不乏爱民、利人、恤农等内容,但是君臣一体,要求对君主忠诚。全书为上下两卷。分“同体”、“至忠”、“守道”、“公正”、“臣谏”、“诚信”、“慎密”、“廉洁”、“良将”、“利人”十章,每章都规定了达到的效益标准。即“君臣同体,上下协心”、“忠臣事君,尽心尽力”、“君子恪守忠孝之道”、“忍所私而行大义”、“忠臣必谏其君”、“上下通诚而相信不疑”、“修身谋虑不可不慎之又密”、“恭廉守节之可贵”、“爱兵用兵之道”、“为臣忠者必先利民”。应该指出的是,早在高宗和武则天之先,唐太宗撰著了《帝范》,旨在规范皇帝的言行,而武则天的《臣轨》是专门约束臣子的规矩,唐太宗气度宏伟,胸襟开阔,武则天相形见绌,显得气度、胸襟狭小。《乐书》则对宫中的乐人、乐队、乐曲、乐谱,乃至演奏时间、地点等都提出了严格要求和守则性规定。唐高宗在世时,武则天首先推行《列女传》,着力提高女子社会地位。高宗驾崩后,武则天先后废了两个皇帝,自己“代天行令”,将《百僚新戒》颁行,严令宫中诸司百官必须遵守,将其做为官僚们的“修身之训”。登上皇帝龙位后,为了尽快巩固女皇地位,使诸司百官支持她的中央政权,垂拱二年(686)颁布《臣轨》,让天下臣子有统一的思维标准和行为准则。为了将标准和准则在为臣者心中扎根,武则天拼弃李氏政权以老子为始祖,下令全国赴京会考的举人,一律罢修《老子》,改学《臣轨》,全国会考试题,也以《臣轨》内容为指导。一时间,全国学《臣轨》、按《臣轨》办事蔚成风气。以致武则天为帝的20年间,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昌盛。胡楚宾及同僚们撰著的《百僚新戒》、《臣轨》及《乐书》等书起着无可估量的大作用。
  遵照“近臣尽规”、“上达忠款”古训要求,左史、右史还负有谏臣的责任。胡楚宾是《臣轨》的参撰者,也是“轨模”、“准绳”的率先践行者。他在勤于职守、廉洁自律、忠诚孝道、与人为善、为国为君、严守机密的同时,不忘“忠臣必谏其君”这一神圣职责,对专横的权臣、作恶多端的奸佞,不畏权势,不怕诬陷,勇于向高宗进谏,敢于向武则天直抒已见。高宗说他忠诚,武则天说他厚道。现举一例,显庆年间,李崇德任给事中,武则天亲信李义府任中书令,权势显赫,趋附者众。李崇德以同姓为由,与其叙谱连宗,以图倚势自重。显庆三年(658)十月李义府与同为中书令的杜正伦闹矛盾,朝堂之上相互攻讦,常常吵得不可开交,闹得乌烟瘴气。高崇恼怒,但难辩谁是谁非。廷议后,单独召问楚宾,楚宾说一个不仁,一个不义,并列举了二人的痼疾,认为二人均不宜在朝中担重任,高崇觉得言之在理,遂罢了二人在朝中之职。杜正伦发往横州刺史,李义府发任普州刺史。李崇德见李义府失势,紧急转舵,并在李氏宗谱中删除李义府之名,以免受牵连。李义府因有武则天这个后台,仅8个月就被召回任吏部尚书。这个重新得志的“小人”,对李崇德的反复无常,立即施以无情报复,胡乱加以罪名,投入监狱,并逼其自杀。而李义府因带头上书拥戴武则天为皇后,官运享通,很快升居相位。此人未言先笑,但心毒手狠,有触犯者必加陷害,时人称他“笑中有刀”。李义府得志太猖狂,目中只武则天一人。他贪欲膨胀,卖官敛财,排除异己,残害忠良,无恶不作,自以为有武则天这个后台,连高宗的训戒也不买帐,把自己推到众矢之的位置。朝廷文武官员对他恨之入骨,胡楚宾数次在朝会后向高宗指控他的罪行。高宗察其言行,深信楚宾所言,但碍于皇后武则天的淫威。幸运的是,武则天也觉得李义府嚣张过头,一则为表白自己与李义府恶行无关连,二则为了自己日后称帝,宜早日动手剪除李氏在朝中的权力,该杀个鸡给猴子看看。楚宾再向高宗进谏李义府“胸怀异志”,高宗大怒,武则天也大为光火,龙朔三年(663)廷议由刑部、御史台、大理寺联合审理。判定李义府有罪,罢官、除名,流放到边远的嘻州(今四川西昌地区),刑部还在稠人广众之地和交通道口张贴审理李义府的文告,历数李义府之劣迹,将被李义府强占的大群奴婢遣散归家。后李义府在流放中忧愤而死。
  胡楚宾对忠臣和有功之臣遭谗言诬陷,则挺身而出,竭力为其辩诬。也举一例,唐高祖李渊之侄李元轨,有才识、多谋略,历任几个州刺史,被封为霍王,官至司徒,位列三公。高宗调露元年(679)李元轨为定州刺史时,遇突厥部侵犯。敌军势强盛,唐军处于劣势。李元轨实施了“空城计”:下令大开城门,隐兵偃旗,沉着以对。突厥部疑有埋伏,乘夜撤之。事后,发现州中有内奸李泰运暗通突厥,传送情报。李泰运案被破获后,唐高宗下诏要求严办李泰运并肃请这个内奸的同党。诏令出自胡楚宾之手。李元轨审时度势,没有执行“肃清内奸同党”这个圣旨,只决定惩办李泰运一人。高宗要以抗旨罪严惩李元轨。胡楚宾深知李元轨的品德操行,对朝廷无限忠诚,从未有轻视圣旨之事,这次抗旨必有深层次原因。请求高宗不要急于惩处,可再下一诏,令李元轨说清抗旨原由。高宗欣然同意他再起草诏令,李元轨接诏后立即上表,一方面自责违旨有罪。一方面说清了违旨的原由“强敌在境,人心不安,若多所逮系,是驱之使反也。”高宗觉得言之有理,称赞他保卫定州有功,并承认自己当初的诏谕不妥,表示后悔之意。同意只处死李泰运一人,其余皆不再追究。从而安定了军心,巩固了内部,守住了定州城。胡楚宾弹劾权臣、奸佞和为忠臣辩诬还其清白,何只上述两例,可谓不胜枚举。
  武则天聪颖过人,富于智谋,志向高远,不登皇位誓不甘休。高宗去世的第二年,一年之内废中宗、软禁睿宗,三次更改年号,手中执掌着皇帝所有的生杀予夺等一切大权。她罗织罪名,采用革职、放逐、派人在放逐途中或放逐所在地将被放逐者“赐死”或杀死的三步走的办法,剪除朝中的李氏群臣和旧朝官员。胡楚宾是旧朝重臣,长期得高宗宠爱,也得武则天信任,但武则天是个反复无常的人。楚宾意识到在她身边供职“险患包裹身左右,刀光晃动于眼前”,伴她如伴虎,便以“老眼昏花,难承文墨重任”,先是请辞右史,继之上表请求致仕回乡。垂拱元年(685)获准致仕,离开京城回到阔别数十年的故里,垂拱四年(688)病逝于故居。安葬于城西南140里的杉坞坑。
  胡楚宾看穿了武则天的五脏六府,提前致仕是英明决策。当年弘文馆的同僚,除苗神客与他同年病故外,周思茂即于垂拱四年被杀,范履冰于载初元年(689)被酷吏所杀,元万顷于永昌元年(689)被发配到岭南折磨而死。
  纵观胡楚宾一生,是位才思敏睿的大才子,深得皇帝宠信的重臣、国家最高层决策的参与者、廉洁自律的清官,禁中机密守口如瓶的模范,是初唐为臣者的楷模,是池州历史上的骄傲,更是今日池州人值得深知、效仿、弘扬、缅怀的先贤。(摘自于吴汉卿《钟秀池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他给敌国写国书时,为卖弄才华取笑敌国,敌国看后狂喜,皇帝气晕
为朱元璋提出”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朱升,后来怎么样了?
富察皇后之死令乾隆心智大乱,重臣因译错一个词,竟两次被判死刑
康熙手下十大重臣排名(正史中康熙身边厉害的名臣名单)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NO.255 大器早成的陆贽
当了宰相的画家阎立本为什么后悔当画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