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还原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还原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这首诗是刘禹锡结束22余年贬谪生涯,返回洛阳途经扬州与白居易会面时,对白居易赠诗的应答之作。白刘诗歌应答故事,因刘诗沉舟一联而成佳话。

刘诗如下: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人们对此诗的理解,大体如下:刘感叹自己在巴山楚水这样荒凉的地方虚度了23年,如今归来,故人已逝,物是人非,恍如隔世。继以沉舟、病树自喻,惆怅中显露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争春。最后表达了希望奋发向上、有为的雄心。

这个理解用白话说,大体就是这样:是啊,我远离朝堂23年,一事无成。现如今,故人已逝,物是人非,恍若隔世。看来,离了我,地球照样转,而且还转得很好。借你吉言,希望以后能顺利些吧!

然而,这个理解颇却让人费解。刘禹锡刚感叹物是人非,怎么突然就称没有自己地球照样转?思维跳跃是不是太大了点?即使我们能接受这个跳跃,该诗的格调也甚消沉,而不是历来人们认为的积极。刘禹锡如果是以沉舟、病树自喻,“千帆过”和“万木春”只会更衬托出他自己的失败与落寞,何来豁达、提振之意?做如是理解者或只见“千帆过”和“万木春”的勃勃生机,而忽视了“沉舟”与“病树”的凄惶落寞。顺便说一句,“凄凉地”不应做“荒凉地”解,巴山楚水之地岂会荒凉?“凄凉地”乃远离朝堂、权力中枢之地。

要真正理解刘禹锡这首诗,还得正确理解白居易写给刘禹锡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原诗如次:

为我引杯添酒饮,
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
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
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
二十三年折太多。

对白诗历来学者的认识比较统一,认为白居易表达了对刘禹锡才华的赞美和对他遭遇的同情。但一般是这么理解这首诗的:老刘啊,谢谢你的酒哦,我读首诗给你听吧。你不要总觉得自己才华过人就很牛b,你娃命不好,又能咋样?还不是在外漂泊了整整23年!你看所有人都混得蛮好,就你最惨。虽说你娃该背时,但遭的罪还是多了点哈。

对这个理解,我怎么看都不觉得白居易是在为刘禹锡鸣不平,或者是在欣赏刘禹锡的才华。这完全是长辈训斥晚辈不懂事,或者成功者讥讽失败者的口气嘛。当时的白居易在仕途上与刘禹锡基本处于同一个阶层,离权力中心也很远,根本就没有瞧不起刘禹锡的资本,即使有那样的资本,白居易也不会那么“二”,对刘禹锡说这样的昏话。所以,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人们理解错白居易的诗了。

问题出在哪?关键是如何理解“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这句。上面的理解是基于寂寞、蹉跎的是刘禹锡。但如果白居易说的不是刘禹锡,而是另有其人,比如就是那些得意者呢?我们不妨基于这个判断再看这首诗,那大意就是这样了:老刘啊,谢谢你的酒,我读首诗给你听吧。可惜你才华过人,但命运不公啊,你远离朝堂在外漂泊整整23年!但那些朝中看起来很风光的人又如何呢?不过是尸位素餐、虚度光阴罢了。你因才华出众受人嫉恨而遭受打击,经历了太多挫折,想来也差不多了,好日子就要来了。

这样理解,与刘禹锡奉命回洛阳的实际情况比较吻合,也合白居易向刘禹锡赠诗时的情绪发展逻辑,白居易也借赠诗表达了对自己遭遇的不平的不满,和对未来的美好期望。也只有这样,也才见白刘二人同病相怜、惺惺相惜,也才更见友情。

在正确理解白诗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再来看刘的应答诗。

理解刘的应答诗,还有一个关键是沉舟一联之沉舟、病树是指谁?上面所引解释,认为指刘禹锡自己,看来是说不通的。沉舟、病树既然不是指刘禹锡自己,逻辑上就只能指别人或者谁也不指。

如果是指别人,在这里只能是指白居易诗中说的那些尸位素餐的得意之人。如是,则刘诗大意为:是啊,我远离朝堂23年,一事无成。现如今,故人已逝,物是人非,恍若隔世。不过,那些尸位素餐之辈阻挡不了历史潮流!借你吉言,我希望我余生还能做点事吧!

此说能接上白诗诗意,但也有不自然处,有曲意强合之嫌。

因此,沉舟、病树其实并无具体指向,而是刘禹锡漂泊23年后面对物是人非的现实,猛然间获得的一种人生感悟。刘诗大意应是这样:是啊,我远离朝堂23年,一事无成。如今故人已逝,物是人非,恍若隔世。其实,新陈代谢是自然规律,也没什么接受不了的(这是一种大彻大悟后的豁达)。谢谢你的激励,请放心,我不会消沉下去的。

不将刘诗与其具体的仕途甚至人生直接强关联,而是认为刘禹锡是在白居易赠诗写实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就不但使二人的诗成为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更显刘禹锡的高明(试想,如果白居易说了半天大实话,刘禹锡也在这个层面上回应,他还是所谓国手吗?),而且使刘白二人当时的苦闷、不满、不甘等等生活烦恼,升华、抽象为更加本质的人生感悟,为后人留下了一个情感寄托、共鸣、发酵的载体。任何作品,不脱离具象,不触及人生本质性体悟,无以传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刘禹锡写下了这首千古名作《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安慰了无数失意的人
郦波解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古诗词赏读三十九 沉舟侧畔千帆过(祝祖国昌盛)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原文、翻译及赏析
刘禹锡晚年突然有所悟,信手拈来写下一首哲理诗,句句是至理名言
中考复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课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