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上海666家重点企业已有70%复工复产,4月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日均仍超10万标准箱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刘秦春

4月22日上午10:00,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第161场)在线上举行,上海市副市长张为,市经济信息化委主任吴金城,市国资委主任白廷辉,市卫生健康委一级巡视员吴乾渝介绍了本市疫情防控最新情况。

■ 666家重点企业已有70%复工复产,企业产能利用率也在不断提高

据上海市副市长张为介绍,近日,全市疫情总体呈下降趋势,社会各界对复工复产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复工复产是在当前疫情条件下,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和城市运行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市委市政府都高度重视。

近期,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指导下,分批有序推动一批重点工业企业平稳运行、复工复产。主要有几方面工作。

第一,强化企业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系统设计。本次复工复产工作,是在疫情防控形势依然复杂胶着的大背景下展开的。

第一个标准是企业必须满足高标准的防疫要求。为此,推出具体指引,从场所、人员、物流管理、防疫物资储备、应急处置等方面,提出了21条指导性意见,相关内容已在网上公开。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条件、行业特性制定“一企一方案”,强化“人、场、物”全方位的防控措施,保障生产经营安全。

举例来说,现阶段复工的企业,至少都具备封闭运营的管理条件,有条件的企业,还会建立企业内的集中隔离观察点,做好应急处置预案,目的就是在连续生产期间严防疫情输入、传播及外溢。

第二个标准是遵循“循序渐进、链式推动”的基本原则推进。现代制造业,产业链分工细、链条长,但同时带动能力也强。可以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一大批企业加速复苏。因此,除城市运行、防疫物资和功能保障类重点企业外,全力支持对长三角、全国产业链供应链影响大的大型产业链企业群率先复工复产。前期,聚焦上汽、特斯拉、中芯、华虹这些龙头企业以及相关配套企业,以点带链,实现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乃至物流链的协同复工,延伸带动长三角及更大区域相关联企业的恢复生产。

其次,通过产业链复工复产打通重要生产物资的运转通道。生产物资是企业复工复产的必要前提。深入落实全国保障物流畅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会议精神,推广使用国家统一制式通行证,并在兄弟省市支持下,推动建设了长三角一系列重要物资中转站,通过换司机、甩挂等方式实现无接触式的货物运输,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物资紧张问题。近期,这方面的协调工作还在持续推进。

三是加强企业复工复产的服务保障。主要是通过数字化方式,上线了复工复产返岗人员电子通行证,为符合疫情防控要求的企业员工走出社区、返岗生产提供支撑。此外,和相关国家部委共同组建了工作专班,滚动收集企业遇到的“问题清单”,建立销项机制,逐项解决问题,打通断点堵点。

从近期工作成效来看,一周以来,666家重点企业已有70%实现了复工复产,企业的产能利用率也在不断提高。上汽、特斯拉等整车企业连续实现整车下线,相关零部件配套企业也陆续复工,汽车企业在产率、产能利用率有所提升。集成电路、化工骨干企业产能利用率保持在较高水平。

张为表示,相信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进一步好转,更多企业有序复工复产势在必行。首批重点企业所探索的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相结合的路径,将为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企业统筹生产经营和高标准防疫,积累经验、提供借鉴;而随着更多“无疫小区”、“无疫工厂”的创建,推出点对点、半闭环管理方式的时机也会加速成熟;城市普遍核酸采样检测网络的建立,在为城市提供应对新冠疫情强有力的基础设施的同时,也会为更广泛、更接近常态模式的企业复工复产提供强大支撑。

下一步,上海市将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指导下,着力抓好保运保供保链各项工作,支持更多符合防疫要求的企业有序实现复工复产。市区两级职能部门也将加大交通物流、人员返岗、核酸检测服务、物资供应等方面保障,帮助企业加快破解堵点难点问题,更好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 打通物流堵点,4月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日均仍超过10万标准箱

物流是供应体系的大动脉,疫情之下物流不畅的问题比较突出,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打通物流堵点?

张为回应道,上海是重要的国际口岸,也是国内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的中心节点。本轮疫情发生以来,货物通关和运输的效率有所降低,有些地方出现了物流不畅的现象。

近期,在交通运输部的统一指挥协调和苏浙皖等兄弟省市的大力支持下,上海采取各项措施,全力以赴保障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正常运行,保障公路、铁路、水路物流运输畅通。

张为坦率地指出,物流不畅的程度与疫情发展高度相关。因此,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指导下,采取各种措施重建货流互信、提升物流效率。

公路方面,4月18日正式启用全国统一的《重点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证》,严格落实省界道口“通行证+48小时核酸阴性”“即采即走即追”制度;大力推广中转站转运模式以及更换司机、甩挂等无接触物流模式,提升货运效率。推出上海港集卡电子通行证,集成车辆、货物、驾驶员核酸及抗原信息,后者失效通行证即失效,既提升查验效率,也提升通行证本身的信用,大力推广无接触式大宗运输方式。

港口方面,强化集装箱“陆改水”,推出涵盖洋山、外高桥各码头至长江及长三角区域港口的水运服务。从实施效果来看,3月份,上海港共完成水水中转212万标准箱,占比51.7%,环比增长17.1%。

铁路方面,持续推进海铁联运。4月以来,海铁联运日均到发1670标准箱,较一季度平均增长25.8%。同时,在上海铁路局的大力支持下,开辟“绿色通道”,全力保障重点防疫物资和生活物资运输。3月中旬后,已共计完成9万余吨。

疫情发生以来,即使在最困难的情况下,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功能仍然持续稳定发挥。

4月份,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日均仍超过10万TEU。国际机场入境航班执行率78.7%;浦东机场共保障货运航班2309架次,日均约100架次;进出港货量8万余吨,日均3500吨左右。

张为表示,后续将进一步优化完善公路核酸检测服务点布局,加快落实货车司机“即采、即走、即追”等管理要求。同时,持续关注货运物流方面的问题,及时回应诉求,全力协调解决,切实保障港口机场核心功能运转正常、货运“主动脉”“微循环”畅通。

本轮疫情以来,央企、上海地方国资国企迅速行动,围绕以下三方面开展工作

本轮疫情以来,国资国企支持抗疫开展了哪些具体工作?

张为介绍道,本轮疫情以来,在城市慢下来、静下来的过程中,包括央企、上海地方国资国企迅速行动,主要开展三方面工作。

一是保障城市平稳运行。城市运行和产业链稳定方面,电力、通信、城投、申能、上汽、华谊等集团有力保障了城市供排水、垃圾处理、燃气、供电、通讯及重点产业供应链运行安全有序。

保障了主副食品兜底供应方面,光明食品集团、百联集团、市供销社等累计供应米面油3.1万吨、蔬菜26万吨、肉禽蛋21.69万吨、牛奶2.94万吨。

商超、药店经营方面,光明食品集团、百联集团、绿地集团、上药和第一医药等企业,推动卖场超市、便利店等恢复营业共计1078家,恢复药房零售门店144家。

防疫物资供给方面,上药、东方国际、市供销社、华谊集团等统筹调配货源、加班加点生产,累计供应口罩1500余万只、各类防护服和隔离衣455万套、核酸抗原检测试剂2.34亿人份、消毒液原液156吨。

二是保障疫情防控工作。主要有提供酒店、公租房、培训中心等各类隔离用房4.96万套(间)。

同时,承担方舱医院建设运营任务,中铁、中建、中交、五矿等各大央企,久事集团、上海建工、隧道股份、华建集团、上实集团、临港集团、东浩兰生等企业建设各类方舱医院、隔离用房项目25项。

此外,锦江国际集团、百联集团等为援沪医疗队提供后勤补给保障。在疫情防控中,上海国资系统党员干部也积极投身一线,截至目前,累计有36.69万人次参与社区志愿者工作。

三是服务企业纾困解难。一方面,落实国企减租政策。扩大减免对象、延长减免期限,初步预计,市、区两级国企将减免租金超100亿元。

另一方面,强化金融服务支持。市属金融国企通过加大贷款投放、提供优惠费率、适当延长信贷期限、发行专项债券等措施,为市场主体提供支撑。已累计投放各类抗疫支持贷款644.95亿元,展期、调整本息还款24.5亿元,发行防疫债券37亿元,减费让利1亿元,提供各类抗疫保险超过50亿元。

此外,还加大科技抗疫支持力度。比如,上海仪电升级核酸查询功能,上海信投设计的“数字哨兵”,联和投资公司研制的冷链监控系统等在疫情防控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刘秦春

编辑:张红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十年同路行 共铸强港心 04
上海港一季度集装箱吞吐量创新高
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连续12年居全球首位 本报上海1月2日电  (记者沈文敏)据统计,2021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4700万标准箱,连续12年位居全球第一,外贸集装箱吞吐量
数字化转型 国际化拓展 —— 集装箱多式联运积极补短板
天津港吞吐量冲刺3亿吨
实时快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