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画坛元四家之四——倪瓒
userphoto

2019.08.12

关注

倪瓒(1301-1374),元代画家、诗人。初名珽,字泰宇,后字元镇,号云林子等,江苏无锡人。其祖父为本乡大地主,富甲一方,赀雄乡里。父早丧,弟兄三人,同父异母长兄倪昭奎是当时道教的上层人物,享受朝廷特权。倪瓒从小得长兄抚养,生活舒适,无忧无虑。家庭的影响和教育,养成了他不同寻常的生活态度,清高孤傲,洁身自好,不问政治,不愿理财,自称'懒瓒',亦号'倪迂'。他自幼好学诗文书画。家中有一座三层的藏书楼'清閟阁',内藏各类书籍千余卷和历朝书法名画,倪瓒朝夕研习,心摹手追,为后来在绘画上的创新打下坚实基础。

倪瓒像

元泰定五年(1328),长兄倪昭奎突然病故,原来依仗其长兄享受的特权,随之沦丧殆尽,倪瓒成为普通儒户,家庭经济日渐窘困。元顺帝至正初(约1340年),他忽散尽家财,浪迹太湖一带,广泛交际和尚、道士或诗人、画家,与著名道士张伯雨成至交,与名画家黄公望成好友。黄公望曾花10年时间,替倪瓒画《江山胜揽图》卷,长二丈五尺余,是黄氏浅绛山水中的杰作之一,画卷题款为至正戊子(1348)。倪瓒48岁时,开始信仰全真教。全真教超脱尘世逃避现实的思想,极大影响他的绘画风格,使他的作品逐渐呈现出苍凉古朴、静穆萧疏的

董源《寒林重汀图》

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到他去世的明洪武七年(1374年)的20年,是倪瓒绘画的鼎盛期。他对江南清幽秀丽的山光水色,加以集中、提炼、概括,逐步形成带有强烈个人特点的艺术风格。他的山水师法董源、荆浩、关仝、李成,加以发展,画法疏简,格调天真幽淡。作品以纸本水墨为主,“三段式”是其绘画几乎固定的模式,构图平远,景物极简,多作疏林坡岸,浅水遥岑。用笔变中锋为侧锋,画山石从初期的披麻皴逐步向折带皴转变,枯笔干墨,淡雅松秀,意境荒寒空寂,风格萧散超逸,简中寓繁,小中见大,外落寞而内蕴激情。画面静谧恬淡,境界旷远,此种格调,前所未有。他也善画墨竹,风格'遒逸',瘦劲开张。倪瓒的晚年是不幸的。其妻蒋氏于至正二十三年病逝,长子早丧,次子不孝,内心烦恼苦闷,生活孤苦无依。明初朱元璋曾召倪瓒进京供职,他却坚辞不赴。

巨然《万壑松风图》

倪瓒是对后世影响较大的元代画家。他简约疏淡的山水画风是明清大师们追逐的对象,如董其昌、石涛等巨匠均引其为鼻祖,石涛的书法题画,从精神到体式皆是以倪瓒为法的。倪瓒传世绘画作品有《渔庄秋霁图》《六君子图》《容膝斋图》《江岸望山图》等传世。

倪瓒《渔庄秋霁图》

倪瓒《渔庄秋霁图》纸本墨笔,纵96.1厘米、横46.9厘米,现藏于上海博物馆,是元代书画家倪瓒的代表作。画中并没有渔庄,画名大概是根据跋中“戏写于王云浦渔庄”来定的。《渔庄秋霁图》是倪瓒55岁所作,充分展现了他成熟时期的典型画风,是倪瓒的代表作。画卷描绘江南渔村秋景及平远山水,以其独特的构图显露个人特色,即所谓的“三段式”。画面以上、中、下分为三段,上段为远景,三五座山峦平缓地展开;中段为中景,不着一笔,以虚为实,权作渺阔平静的湖面;下段为近景,坡丘上数棵高树,参差错落,枝叶疏朗,风姿绰约。整幅画不见飞鸟,不见帆影,也不见人迹,一片空旷孤寂之境。画的中右方以小楷长题连接上下景物,使全图浑然一体,达到诗、书、画的完美结合。倪瓒的小楷长题为:此图余乙未岁戏写于王云浦渔庄,忽已十八年矣。不意子宜友契藏而不忍弃捐,感怀畴昔,因成五言。壬子七月廿日,瓒。倪瓒自题五言诗为:江城风雨歇,笔研晚生凉。囊楮未埋没,悲歌何慨慷。秋山翠冉冉,湖水玉汪汪。珍重张高士,闲披对石床。

倪瓒《六君子图》

《六君子图》写江南秋色。构图依然是典型的倪画“三段式”:一水间隔两岸,近岸土坡陂陀有六株古木松、柏、樟、楠、槐、榆树,疏密掩映, 姿势挺拔。背后河水茫茫,遥远的天边是起伏的山峰,意境清远萧疏。 图的上部有远山地抹。其时倪瓒的笔墨风格也趋成熟:勾、皴用笔燥而灵动,山石以其特色的折带皴勾、皴,而土坡则兼用披麻皴乃至解索皴,使土和石的形态及质感更为分明;树分别以二株和四株聚合,枝干挺拔,彰显“正直特立”,而树叶则二株以线勾,四株为点叶,或横点,或直点,或介字点,前浓后淡,错落有致。以干笔在树身和坡石的结构折转处及暗部略施擦笔,然后以淡墨破染,浓墨点苔,达到结构扎实,层次分明的效果。全图气象萧疏,近乎荒凉,用笔简洁疏放。倪瓒生活于元代后期,其时文人绘画的创作理念和纸本山水画的'干笔皴擦'笔墨技法已经完善,而《六君子图》可谓经典之作。图上有倪瓒自题:“卢山甫每见辄求作画,至正五年四月八日,泊舟弓河之上,而山甫篝灯出此纸,苦征余画,时已惫甚,只得勉以应之。大痴(黄公望)老师见之必大笑也。倪瓒。”倪瓒此时四十五岁,而黄公望已是七十七岁老者。倪瓒推崇他,尊称“老师”,可知两人相交之深。后黄公望果见此图,并欣然题诗图上:“远望云山隔秋水,近看古木拥坡陁。居然相对六君子,正直特立无偏颇。大痴赞云林画。”此图之名“六君子”,应该就是从这首诗中来。

倪瓒《容膝斋图》

《容膝斋图》乃倪瓒晚年精品,作于明太祖洪武五年(1372),时倪迂七十有二。纸本,纵74.2厘米横35.4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此画采用典型的“三段式”构图:下方土坡,画杂树五棵,其中二棵点叶,二棵垂叶,一棵枯槎无叶,树后是平坡茅亭;中间空白,茫茫湖水;上方画远山数叠。笔墨炉火纯青,刚劲洒脱,其“折带皴”老辣纯熟,风神飘逸。

该画原系赠其友檗轩。檗轩藏之三年,再请倪瓒补题,寄赠潘仁仲医师。从图中可以看出作者生活上的洁净淡雅,清高孤傲。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作者显然极想寻找一个可以清净安身的地方,从《容膝斋图》描绘的简逸萧疏,杂而不乱,旷达神怡的画面中,尽显作者心中对现实的失望和对理想的向往的纠结心情!

倪瓒《江岸望山图》

《江岸望山图轴》是倪瓒63岁(公元1363年)作。图幅111.3x33.2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此画曾经由卞永誉﹑梁清标及安岐等鉴藏家所庋藏。倪氏早年从董巨入手﹐五十几岁时,山石全用披麻长皴,至六十岁则渐入荆关,笔简气壮,山石则是明显的折带皴法,呈现静穆萧疏的风格。该幅画高树空亭﹐隔岸望山﹐山上长皴﹐未成折带﹐利用苔点﹑深浅皴法及留白的运用﹐将山石立体实感呈现而出﹐气势雄壮,与其晚年渴笔皴擦之冷峻坚实的山石较不同。清吴升曾评此画:'皴法全用大披麻﹐得巨然神髓。迂翁画大抵平远山峰﹐不多作树﹔似此高崖峭壁﹐具太华削成之势﹔大小树点叶纷披﹐都非向来面目﹐乃知此翁绘妙中扫空蹊径﹐有如许大手笔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元-倪瓒绘画作品欣赏
“一出声便俗”的云林生活:清洁仅次于高洁 | 倪瓒山水画临摹赏析
元·倪瓒绘画作品欣赏
意境幽深 倪瓒山水
中国十大画家:元代·倪瓒
倪瓒笔下的一江两岸,空旷寂静,疏简高洁,张张逸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