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消夏图|心静自然凉,优哉游哉地度过漫漫炎夏时光,此乐何极
userphoto

2019.08.18

关注

传统绘画题材漫谈系列之二十

赤日炎炎,知了声声地叫着夏天,对于没有冰箱空调的古人来说,如何消解这无边的暑气从技术层面上来说当然是捉襟见肘,不过,从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消夏图来看,这种天气对文人雅士们来说,纳凉避暑中自有一番别样的滋味,隐隐中有一种人生有味是清欢的况味。

据历史文献记载,《周礼》中就曾记录当时王室采冰、窖冰的做法:“凌人,掌冰,正岁十有二月,令斩冰,三其凌。”《诗经》中也有“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的说法,而汉代未央宫中就有清凉殿,“夏居之则清凉也”,唐代易名为含凉殿,这些防暑巧夺天工的防暑设施中蕴含着古人们极高的生活智慧,当然这种高大上的做法只有皇家贵胄才有资格消受。至于一般文人雅士们就只能等而下之退而求其次了,水殿、凉亭、树荫等这样的避暑设施也是一个极好的场所,这点在林林总总的消夏图中经常可见。

南宋 李嵩《水殿招凉图》

宋 苏汉臣 《荷塘消夏图》

宋 佚名 《草堂消夏图》

宋 佚名《柳院消暑图》

就消夏图这种题材的绘画而言,宋代流传下来的诸多这类题材的画作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宋人骨子里的或优雅或洒脱的风范,水殿凉亭乐逍遥,树荫荷塘且自在,在热气逼人的日子里觅得一方阴凉的休憩地。比如李嵩的《水殿招凉图》反映的就是皇家气派的纳凉方式,从画面的题款“臣李”二字来看显然这幅作品中人物最起码应该是皇宫中人物,一座华美的楼阁依水而建,几株袅娜的垂柳随风而立,特别是一道水闸将水导引至穿亭而过,这种精妙的设计确实妙不可言。而宋代苏汉臣的《荷塘消夏图》在构图上显得小中见大,截取了荷塘边凉亭一角入画,凉亭中两个纤细苗条的仕女凭栏相望,荷叶与杨柳作为背景点缀其中,衬托出一副静谧幽雅的整体氛围,给人一种清爽的丝丝凉意的感觉。此外,在这种专门的避暑设施中消夏的画作还有《草堂消夏图》《柳院消暑图》等。而另一方面,高人雅士们因陋就简地消夏图也别有风味,比如《槐荫消夏图》《柳荫高士图》等显然更具有接地气的意味,画面中的人物都是一副洒脱不羁的样子,或躺在凉塌上,或坐在铺在地上的坐垫上,坦胸露乳中一派自得其乐的神态,这种样子让人看上去忍俊不禁,但据此推测当时那时人们纳凉的常态,这种极富生活气息的消夏图中从某种意义上说更寄托着一种精神上的超然物外之意,一种自得其乐的世外高人的逍遥自在的心境在画面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在《柳荫高士图》还有一幅乾隆的题诗:“柳荫高士若为高,放浪形骸意自豪。设问伊人何姓氏,于唐为李晋为陶。”尽管乾隆爷的诗一向以打油见长,不过倒与图中的意境颇有几分契合之处。

宋 佚名 《槐荫消夏图》

宋 佚名 《柳荫高士图》

宋人的这类题材的画作基本上界定了消夏图的构图和风格的整体疆域,而后历朝历代的消夏图基本上都遵循着这样的画面逻辑,这既是艺术上的传承使然,更重要的是与古人在避暑纳凉方式上没有突破性的进展有着莫大的关系。不过,在具体的画面呈现上的微创新也饶有趣味。比如元代刘贯道的《消夏图》的构图沿袭了宋代高士文人消夏图的画面主体构成,但又注入了许多独特的个人思考个感悟,整体上采用画中画的方式赋予了画面更多生动有趣的特点,虚实相间、环环相扣的构图使整个画面更寓含着更多的情趣,画中的主人翁是一个高士的形象,其赤裸上身悠然地躺在卧榻上,一手拿书一手拿着拂尘,画面右侧两位侍女一人持着长柄扇一人抱着包裹类的物件。而在主人翁后面的屏风上描绘着一位老者坐于榻上,旁边有手执香炉的童子和在煮茶的童子在侍候着这位高士,屏风中的高士图后面又又一方小的山水屏风。这幅作品在构图上的百转千回之处确实含有极高的审美趣味,在空间的处理上高妙至极,整体构图左密右疏,而在左边又有着层层递进的美学演绎,使这幅作品在诸多消夏图中让人过目难忘。此外,元代王蒙的《夏山高隐图》和盛懋的《山居纳凉图轴》从另一个侧面丰富了消夏图这一题材的表达范畴,重峦叠嶂的山峰使整个画面具有一种磅礴大气的大局观,而人物在山中的凉亭中显得毫不起眼,这种别出心裁的构图方式一定程度上赋予了消夏图这一题材更多的隐逸超脱的情怀,画面的寓意更深邃境界更开阔,已然超越了消夏避暑这种狭隘的本意而有着更丰富的情感维度。某种意义上说,消夏图这类作品至此已经在画面的构成和表达上达到了更高的层次。

元 刘贯道 《消夏图》

元 王蒙 《夏山高隐图》

元 盛懋《山居纳凉图轴》

明清时代的消夏图这类作品基本上延续了此前的整体风貌,尽管技法有所创新,但从画面构图的角度来看基本上没有更多可以开拓的空间,不过在诗画一体上融合上对画面主题的诠释和表达方面显得更有一种雅致的文人趣味。比如明代文征明的《纳凉图》整体风格带有鲜明的文人画的那种淡雅闲趣的意味,画上的题诗锦上添花:

城中尘土三千丈,何似两翁麋鹿踪。隔浦碧山供一笑,离离自领晚凉风。

明 文徵明 《纳凉图》

而明代宋旭的《美人消夏图》整体风格华美工整,而在画上的题诗更是将这种宫廷贵妇追求享乐奢靡的生活情趣表露无遗:

白苧衣裳懒自裁,手摇罗扇此徘徊。水晶宫殿凉风少,欲劝君王筑露台。

明 宋旭《美人消夏图》

清代石涛的《江村消夏图》上的题诗将那种闲适自在的夏日生活情趣写的十分令人神往:

水郭江村首夏凉,绿荫深处旧茅堂。新茶嫩笋消闲日,更爱荼靡落雪香。

清 石涛 《江村消夏图》

这些题诗将皇家贵胄和文人墨客不同的消夏滋味表达的淋漓尽致,代表着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追求,明清时代的消夏图基本上围绕着这两种主题呈现出各自的特色,比如明代仇英《凉亭消夏图》《竹梧消夏图》以及清代郎世宁的《香妃消夏图》、袁耀的《水殿纳凉图》、金廷标的《莲塘纳凉图》、王翚的《桐荫消夏图》、高其佩的《溪山消夏图》、任伯年的《棕荫纳凉图》《大腹纳凉图》等这类题材的作品中,就可以清晰地看出这样不同的消夏避暑方式所代表的不同阶层的生活场景。

明 仇英《凉亭消夏图》

明 仇英 《竹梧消夏图》

清 郎世宁《香妃消夏图》

清 袁耀《水殿纳凉图》

清 金廷标《莲塘纳凉图》

清 高其佩 《溪山消夏图》

清 任伯年《棕荫纳凉图》

清 任伯年《大腹纳凉图》

而归根结底,那种皇家消夏避暑方式终归是一般人所无福消受的一种奢靡浮华,而对大多文人雅士来说,更多的是以一种悠然自得的方式,优哉游哉,在心静自然凉的意境中漫漫消磨夏日了炎暑,从而在精神上享受一种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超然境界,亦不失为人生一大乐事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画中的“避暑良方”,看古人如何度过炎炎夏日!
古画中的“避暑良方”,看古人如何度过炎炎夏日
柳庭风静人眠昼——炎夏三伏天赏古画饮清凉
古画里的消夏纳凉
历代均有避暑消夏的作品 形成另类中国画题材
古人消暑,无上清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