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深入探讨莱阳董氏家谱渊源
深入探讨莱阳董氏家谱渊源
---五论莱阳董氏渊源
撰文:董 孝 忠 (2011.7.彭城)


几年来,笔者对莱阳董氏渊源研究已发表五篇文献.许多同宗给予了热情关注,并参与研讨.然而,由于悠远的历史沉淀,许多细节翻转迷离难以获得令人信服的结论.最近,笔者获得烟台董耀煊同宗与董中央同宗的无私奉献,寄来他们珍藏的《民国乙亥董氏谱书》(董仁义堂乐善福堂)与《忠正坊董氏世谱》(民国十一年重修),又数次获得太原市董有田同宗发来的相关资料信息,终于使笔者再次下定决心,重新审视过去的文稿,将新的资料注入原文,以求趋于完整,供同宗剖析.
莱阳董氏家谱成谱的历史背景.
清康熙癸末之岁(1706),董氏十五世孙邑庠生董宗秀在尚德堂讲学,去祖茔参拜先祖,从碑石中获悉:"三"公字五柳.茔碑是明嘉靖36年(1557)由董珩等人所立.六世孙董中行(字若水浙江按察司副使)于清顺治十四年(1657)省东北关坊始祖墓时将碑文抄录下来.而成谱书则是康熙31年(1692)十四世孙董宴祯纂辑成文.从董珩嘉靖间立碑到董宴祯康熙间成谱书,历时135年之久.经历明清两朝八个皇帝.如按世系派衍计算也已经5 -- 6代人了.可见,现有的对家谱渊源的叙述均来自454年前的那尊祖茔中的石碑铭文.至于家谱中出现的不详之处,有可能转抄时笔误抑或100年后的碑文被岁月腐蚀不清所致.
对莱阳董氏家谱的始祖确认.
东北关坊董氏家谱记载:太始祖:长子.远 次子.进.
一世:三公. 或(藁城) 才.
忠正坊董氏世谱记载:一世: 进(旧谱云:仍在藁城).子二.
二世: 才 (始迁莱阳).二世:彧 (仍在藁城).
从以上家谱记载无法确认东北关坊的"吾祖兄弟二人......大祖三宾走宾州二祖三公走莱阳"的论述.根据忠正关坊的家谱记载,董进有二子,即彧与才.而董远无任何记载.东北关坊则是一世三公,或(藁城)才.两份家谱均无大祖三宾记载.如若按光绪33年(1907)十八世孙董元弟的《董氏志疑》一文记载:"......我始祖三公胞兄弟二人长讳三宾走宾州矣.顾余见平度前双丘村之谱,三公兄弟三人,长大公,次二公,三公行三,宗人曰三公祖迁莱阳,二公祖属京西,始祖则讳大公者是夫二公祖之后京西未知信否.而三公祖之在莱阳固不误也.然彼则兄弟三人此则兄弟二人且配于嗣又皆不合能无疑乎.更可疑者即墨牛池埠之谱焉夫牛池埠之三世则三公也......"可见,1907年时董元弟就已经看出家谱中对始祖记载不实之处.遗憾的是他也没有办法提出改正的具体方案,不了了之.总之,从家谱上推测,东北关坊应是董进兄董远的后代,而董远只有一位后代就是"三"公.另外一人无记载.顺治十四年由董宏修董德威撰写的《苏州董氏嫡派派序》说:......远祖与进祖亲兄弟,三公祖与才祖叔兄弟,后分东北关忠正两坊,自分坊以后,世系亦分叙,族繁不得不尔也......
莱阳董氏两坊世谱之差异.
忠正坊始祖非常明确,一世祖就是董进(东北关坊记载为太始祖).董进有二子彧与才.其中二世长子彧与其父进留居藁城,而次子才迁徙莱阳.这与东北关坊记载明显不同.东北关坊只记载或(藁城).在对太始祖远.进位置无任何记载.二世有和甫,并有旭.胜.友居莱西记载.另外东北关坊还专门转记忠正坊的仁义礼智信五子字辈名谓,注明为失考(实则忠正坊的"义"字辈派衍已经正式形成系列,并且明白注明仁义礼智信已经居不同方世系各叙).
从忠正坊世谱记载中我们知道,三世祖"义"生一子"让".这位四世祖让,尽管零丁孤苦门衰祚薄,但是还是被转记在东北关坊的世系之中.并由此下延到第六世"庸".六世以后可能忠正坊正式分离出东北关坊家谱.
从董让的记载中我们知道了一位贤女刘氏.她十七岁适于让,于归越四年而寡,生遗腹子(实为婴儿出生已四个月)士宾,耐贫苦节事翁姑,以孝闻庐墓三年.洪武25年(序言为洪武21年)旌表节孝第一,详载邑志.雍正六年奉旨崇祀孝祠.....,从记载中我们大致推算出其生卒年代为1366 -- 1388(以洪武21年算生于至正26年)这一得数与从董其昌向上推算一世祖的年代大体相当.

关于既往对莱阳家谱的错节纠正.
此董进非彼董进.笔者曾撰文认为,肥城先祖董进与莱阳先祖董进为同一人.尽管年代大致相同,但从目前忠正坊世谱反映出来的董进位置已排除了肥城董进之可能.另则,忠正坊董进子二人其去向与肥城董进子五人也不相同.而且他们二世祖的名字也不相同.更为重要的是两位董进的经历背景截然不同.莱阳董进一直在藁城寄居,而且其中一子仍与父居住在一起.这与肥城董进南征北战的经历大相径庭.在此,笔者钦佩太原市董有田宗亲的挚着追求,是他,从大量的史料分析中确认了两位董进的异同,指出笔者的误疑所在.
寄居藁城与董俊家族的关系.
莱阳董氏民国十七年家谱序言说:"董氏者莱阳望族广川后裔.赵宋宣和之世金州故居,镇守正定之时藁城寄籍,文炳文用代有闻人,某祖某宗远莫能纪,迨至花马营兵变羁旅东来......"说明莱阳董氏的老家是金州,是受政府命令镇守正定寄居在藁城.尽管藁城有董俊后人,但他们并没有去认真追逐.认为不是同支.至于他们在金州前渊源因缺少历史资料而难追溯.笔者曾以其族与藁城董族存在同祖异宗推测.并以睢宁董氏家谱中的走字旁字"逢"."远"."适"等与董进董远相联系.虽然在派衍排辈中有所依据,但毕竟上下之间缺乏有机可靠佐证.对于这一点有田同宗从他阅读的众多资料中也提出质疑.认为董进一支与藁城乃寄居关系,如若有关连也是在某个历史阶段中的宗亲派衍而已.笔者同意这一观点,期望以后获得新的资料再行论证.
关于莱阳董氏的故居.
莱阳家谱中屡屡提到"故卜辽东金州卫而后焉......"."董氏莱阳望族......金州故居......"其实,他们并没有搞清楚金州故地的历史背景.按家谱记载:"宣和间之世金州故居镇守真定之时藁城......",原意是北宋宣和年间他们老家在辽东金州,后来镇守真定而来藁城.这一记载犯了一个常识上的错误.北宋宣和年间是公元1119 -- 1126共七年.而辽东的金州是在金皇统三年(1143)降苏州为化成县,贞佑四年(1216)升化成县为金州,金州之名自此始.兴定二年(1218)置金州防御使.元代废金州入盖州路.从以上引证文字说明,金州的设置是在宣和年间之后,何谈卜居金州?如为金州卫,那又是明代的事情了(大连洪武八年 -- 1375设金州卫).因为卫所制是明朝才有的区域兵制建制.这样一来,就为莱阳董氏渊源提出一个新问题.那就是莱阳董氏到底来自何方?如若按金州名字查找宋代金州有好几个.其中安康到有可能是他们的肇基之地.当然,还有榆中也称为金州,由于它靠近宁夏盐池县与陕西定边县中间的花马池(其实距离榆中也不太近,约600公里),就为有田同宗的论证发生些许联系.(金正大三 --1226年,西夏攻破兰州克龛谷,设金州,辖龛谷宁远二县.明正统八年 --1443年置花马池营......).不过,由于时间段上相差悬殊,很难证实莱阳董氏与其渊源关系.
笔者以为,莱阳董氏非藁城也非金州人,他们很可能是军旅一族,或来自江淮或来自黄河源.下面试以三个方面提出设想.
从水军推测莱阳董氏渊源.
胶东,从地理上为一半岛地域.三面环海内陆有胶莱运河,是一个具有特别重要意义的战略要地.历史上汉隋唐元均驻有数万水军.笔者查阅相关历史资料获悉,北宋时代的水军,以厢军为主.所谓厢军,实为地方军,名为常备军.是各地州府和某些中央机构的杂役兵.受州府和某些中央机关统管.总隶于侍卫马罕司步车司.有步兵和马军水军等兵种,统兵官与禁军相同.宋代厢军中的水军兵力反而比禁兵多,其分布地区除了沿海与两江两淮南方水域外,主要在京东路的登州,是重中之重.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一下《江夏董氏宗谱 -- 江都堂》中的相关记载:"......我祖伏二公承父益三公自颍川迁楚顶理军民独隶江邑......运船百八十号列为三帮其船十年临造每军户一名轮当一届......顶当军民两差军名董达历祖伏二......"从以上序言中我们看到,这一支来自颍川的董氏后裔,其先祖就是典型的厢军水军.他们的世系派衍是十二世祖董思皇(维祯)于其先祖400年后在清朝康熙年间建立家谱时被确定的.他们凭照世代传说的先祖名谓记载了400年前的排辈.尽管康熙年间前的先祖名谓存在许多差误,但是益三与伏二是不会有多大出入.而就是这个益三与伏二,为我们揭示了江夏董氏与莱阳董氏的内在联系.

就是说,通过以上论述,我们会联想到,他们的祖先应该是从两江两淮迁徙到莱阳的.只是他们的一个小分支又返回了他们的故土.所以江夏董氏家谱说:".....当我朝御极恩沐太平因思祖宗骨脉故土难遗欢谕同归仍承旧役恢厥先绪......
从"马政"推测莱阳董氏渊源.
宋代一向有缺马之苦.中唐以后,西北产马之地丧失,不得不以高价买马.赵匡胤就曾从登州海道向女真买马.赵匡义意识到骑兵重要性,也以高价在京及诸州民间买马.据《续资治通鉴》记载.真宗以前宋朝通过登州购买女真马."岁不下马匹".后被契丹所隔......《马政》亦记载:宋建隆初女真自海道趋登州贡马.后马政亦由此通女真......总之,朝廷去金州买马或女真来登州贡马是不容置疑的历史事实.就是现在的牟平辖区仍然存在一个十平方公里的大海岛 -- 养马岛.据明史记载:......因内陆少马,便开市以银茶绸缎去换取西北东北少数民族的马匹.来往之间"马市"迅速繁荣.马市走辽东半岛海路进入海运枢纽的莒岛(养马岛),是运输途中养护马匹的地方.全岛十平方公里,有八个村庄.
莱阳董氏是在花马营事变中出走的,因此人们有理由认为,他们是花马营的成员抑或是花马营的军将.与马联系到一起是可以理解的.如果用马的引擎来搜索莱阳董氏渊源的话,我们可以得到如前所述"安康"与"榆中(定边)".是否在中唐以前他们的先祖就是定边人或榆中人?这需要有更多的历史资料做支持.当然,我们也看到了榆中与陇西的近距离和宁夏与陕西与花马池的历史渊源......
从"白社"推测莱阳董氏渊源.
白社有几种解释.主要是指民间结社 -- 白莲教(社).与名人隐居两层意思.关于白莲教的历史记载已广为国人流传,且有许多历史资料在相关传媒上长篇大论发表,这里从略.下面,只对莱阳董氏有关连的问题论述如下: 《董奉号白社》是董全南抄给我的莱阳董氏家谱中的一句穿插词,被写在莱阳世谱序中的第二句子里.但是,笔者在收到耀宣寄来的完整无缺的全套家谱序言中,却只有明末清初学者姜埰所著《董樵传》一文中有记载"......宣和中有占籍于海上者(董奉号白社)......"这一独自记载在董樵传的迹象说明"董奉号白社"与董樵关系甚为密切.笔者细查与董樵相连的记载发现,许多名人对董樵的诗句中有白社记载.如《寄董樵》等人诗曰:闻卜昆嵛宅栖迟岁几更人烟分螯影......多君离难日白社独逃名.......白社羁游伴青门远别离......虫鹤变余存白社(指复社)......欢联白社居千日......寒暑气均思白社.....自能来白社不用远公(白莲教创始人慧远)求......不信黄池会今看白社开......等等.说到董樵,就要从清初顺治间于七(于乐吾.栖霞人)起义说起.清朝顺治五年(1648),山东暴发于七起义.董樵作为起义重要策划者参加了起义......起义失败后董樵隐居文登西山.顺治十八年(1661),于七第二次起义,失败后,董樵率子南下......先后在苏州扬州丹阳昆山京口金陵浙江越州湖活动,辞世于金华......关于董樵的动向,曾引起诸多学者的研究.各种说法不一.笔者以为,董樵率子南下,目的不只一个.从他的旅途驿站中我们悟出如下推测.A.从总的方向看,他是在寻觅自己的祖宗渊源.莱阳董氏家谱中确认自己是董仲舒的后裔,而董仲舒曾为江都相,在扬州肯定有其后裔生息.而他辞世于金华,恰能说明他已经找到了自己的祖宗渊源.B.苏北的行踪,说明他在寻找白社的发祥地.白莲教发源于江淮是人们共知的常识.而莱阳董氏的白社极有可能来源于两淮地区.其实,也是我们追踪莱阳董氏渊源的目标.他们的先祖恐怕就是从两淮地区北上胶东的(水军.马军)他与于乐吾领导的起义,很可能得到江淮一带同宗抑或教友的认可.起义失败后极有可能受约赴江淮议事......当然,还有更多假设与可能,那已经不是我们讨论的主题.
以上,我们从得到的忠正坊家谱与东北关坊家谱中疏理出来的一点体会,仅供同宗研究探讨.莱阳董氏虽然人口并不是太多(约八万人口),但是,他们所处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我国历代朝廷管辖的重点要地,在历史地位上非常显赫.我董氏家族在胶东的历史名人屡见不鲜,他们与藁城的董俊广川的董志先,是组成我董氏北方的主要族群.为此,研究莱阳董氏渊源是我们当代重要工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董孝忠关于南方董氏与北方董氏论文摘要
宗亲联谊会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元代族谱的史料价值
濡须西平李氏渊源考
家谱序言,族谱序言
《孟子世家谱》修谱知识讲座(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