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秀传说
《刘秀传说》:帝乡枣阳de传说故事

帝乡枣阳de传说故事

刘秀出世

汉光武帝刘秀,字文叔,南阳郡蔡阳县白水村人,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蔡阳县故城在今枣阳县西南,刘秀九岁那年,他父亲刘钦死了,是他叔父刘良把他抚养成人。

西汉平帝年间,棘阳舂陵一带,麦生双刁,稻生九穗,是个世上少有的好年景。

一天晚上,白水村上空雷鸣电闪,瓢泼大雨哗啦啦下个不停。咔嚓一个炸雷,天开缝,地颤动,一条金光闪闪的黄龙,腾云驾雾,摇头摆尾,盘旋飞腾在天空,不一会,只听轰隆一声巨响,黄龙从天而降,落在舂陵北四十里的地方,横卧在棘阳城北门外,化成一条长长黄土岗。至今,这条黄土岗还在枣阳城北关外,人们都叫黄龙岗。

就在那条黄龙降落的时候,刘钦家里一个婴儿呱呱落地了,父母见是个男孩,生得秀眉俊眼,喜不自禁。给他起名叫刘秀。以后,刘秀当了东汉光武皇帝,就把白水村改为皇村,一直叫到现在。

讲述者:马天德     搜集整理:郭顺海  陈树勤

罐子山

提起枣阳吴店皇村,好多人都知道它是汉光武帝刘秀的故乡,原来叫白水村。有人慕名而去观光,老远见到村前的那个小山丘,虽说长的不高又不大,倒有些反常。一般山圈低,中间高。而这个小山丘却是圈高,中间低,像个瓦罐,人们称它为“罐子山”。它的形成,说来奇怪。

刘秀的父亲在河南济阳(今商丘济阳镇)做县令时,刘秀出生后,忙派人向家乡白水村报喜。刘秀的外婆悄悄地交给报信人一个包袱,叫他捎给刘秀的祖母,在路上不准拆开。那报信人快马加鞭,三天三夜赶到白水村时,已是鸡叫三遍,东方发白了。

刘秀的祖母接过喜信,打开包袱,露出一个釉红色的瓦罐,再揭开罐子,里面盛着胎儿的衣包。刘秀的祖母心里明白,按照汉式,将瓦罐盛物埋在村前小土包上。

谁料,那个瓦罐被埋下后,却惊动了四面八方的土地神,每天夜里为它封基培土,这个小土包就一天天长大起来,形若瓦罐,成了一个“圣地”,人们传为奇闻。

讲述者:沈万和     搜集整理:赵万爽

打扫庙堂

刘家湾后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两个小和尚。这一天,刘秀在山上放牛,只见两个小和尚坐在山门外哭哭啼啼,刘秀忙上前问:“两个小师傅,你们哭啥呀?”小和尚一五一十地把事情原由说了一遍。

原来老和尚要做斋,刚出外化缘去了,一会儿便要回来,要他俩把庙里庙外每个旮旯缝里都要打扫干净。这庙里有几十间房子,还有一百多个大小神像,一时怎么能打扫得干净呢?两个小和尚没得门儿,只好坐在山门外哭了起来。

刘秀忙上前劝说:“小师傅不要啼哭,我来帮你们打扫。”刘秀走进庙堂,大叫一声:“大神小神,扫地出门。”说过只见一百多大小神像都各自从座位上向门外挪去。刘秀和两个小和尚连忙掂起家伙,把庙内庙外扫了个干干净净。打扫完毕,两个小和尚望着刘秀,心想,你把他们赶出门外,看你咋法再把他们弄进去。只见刘秀双手叉腰,又叫了一声:“大鬼小鬼,各就各位!”不一会儿,那一百多个神像只一忽闪,又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两个小和尚看着看着笑起来了。

讲述者:赵传元     搜集整理:陈树勤

煮饭屋和晒书台

刘秀从小很机灵,九岁上父亲下世,跟着叔父刘良种田放牛,习文演武。

一年春上,刘秀跟村里娃子们一路,带着干粮到山里放牛,晌午,刮起西北风,人冻得直打筛,刘秀跟娃子们一起,躲在一个山洞里吃干粮。刘秀说:“要是这儿有个锅灶,把馍馍热热吃,那该多美呀!”

洞里原本没有锅灶的,刘秀一说,不晓得从哪冒出来一台灶,一口锅,一伙毛猴子高高兴兴没法说,拾柴的拾柴,生火的生火,三下五去二,把馍馍炕热了,娃子们看到刘秀说话算话,都听他的。

刘秀每天放牛,总要带一本书,牛吃草,他看他的书。这一天,他正在看书,忽然下起了雨,娃子们衣裳都打湿了,刘秀的书也水直滴,他生气地说:“鬼老天爷,紧下个啥,把我的书也打湿了,你晴下不行?”刚说罢,雨停了。

太阳出来了,娃子们跑去晒太阳,刘秀把书摊在一块石板上,不一会就晒干了。

至今,在枣阳皇村附近的山上,还留有刘秀当年的煮饭屋和晒书台。

讲述者:马天德    搜集整理:陈树勤

八万山起事

相传,当年刘秀在京城比武,因马武闯祸,被王莽通令捉拿,好不容易逃出京城后,星夜赶回家中,因是皇上悬赏捉拿的要,无处藏身,只好四处奔跑,打听马武下落。那天马武逃出京城后,等了好久不见刘秀出城,想是他性命难保,便投奔金牛山刘玄手下,刘玄封马武为大将。马武和刘玄计议,一旦兵马粮草齐备,就起事讨伐王莽,为刘秀报仇。

这天,刘秀打听到马武的下落,来到金牛山,经马武引见,刘秀和刘玄相会。言谈中,刘玄见刘秀足智多谋,文武双全,今后必有大用,便叫刘秀统领兵马,马武为先行官。三人共商大计,加紧训练兵马,四处筹集粮草,聚各路文士武将八万余人。

王莽在京城得知刘秀在金牛山起事,便派重兵围困金牛山。刘秀借高山陡崖,放下滚木擂石,打得莽军大败而逃。从此刘秀军威大振,聚集朝王庙,于农历四月初八点兵起事。

现在枣阳平林东九里地有座山,叫八万山,据说就是当年刘秀在此屯兵起事之处。八万山还有刘秀起事的点将台呢!

讲述者:张达吾    搜集整理:陈树勤

夜宿观斗山

枣阳以南八十里地有座观斗山,相传刘秀起事后,接连打了几次胜仗,攻占了一些地盘。这天,义军人困马乏,来到此山中宿营,到了半夜,刘秀和邓禹站在山上观测星象,忽见一道金光直射中天,邓禹喜不自禁地说:“兄弟,咱义军讨莽顺应天时,加之人心所向,看来汉室中兴大有希望。”

刘秀抬头一望,中天明亮的星光,再环顾四周暗淡的夜色,心中有些惆怅地说:“天地这么大,郡县这么多,何时才能够平定天下?”

邓禹语重心长地说:“得天下者易,得民心者难,当今王莽无道,天下生灵涂炭,只要我们顺应天时、地利、人和何愁天下不得?”

刘秀听了邓禹的话,觉得心胸开阔从此,他带兵打仗,总是军纪严明,秋毫无犯所到之处,百姓安然无恙,都能安居乐业过日子。由于人心所向,刘秀终于得了天下。

讲述者:时理志    搜集整理:陈树勤

朝王庙

枣阳吴店镇南二十余里,八万山和观斗山间,另有一山葱茏而起,山顶上有座寺。这寺庙不知是从哪朝哪代修建的。自打刘秀面南称君以后,人们便把这称作“朝王庙”。

为什么叫“朝王庙”?相传当年刘秀在八万山招兵买马,举义起事,发誓推翻新莽王朝,重振汉室大业。为了顺应民心,广召天下,各部将劝通刘秀,同穿锦衣绣袍,在内试行“朝王见驾”仪礼,取个吉利。后来刘秀果然创建东汉大业,“朝王庙”也就流传今。

讲述者:李玉书    搜集整理:赵方

刘秀与刘縯

刘秀的大哥刘縯,性情豪爽,爱交朋结友,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硬汉子。王莽篡位后,他在家啥也不干养了不少侠士,整天只是练武谋划,准备推翻王莽,刘秀跟刘縯相反,他性情温善,处事小心,整天帮叔父放牛耕田,像牛一样,泥里来,水里去,也不吭声。刘縯常笑他胸无大志,说他只晓得仨芝麻俩绿豆,只会戳牛屁股。

,天下大乱,刘縯见时机已到,就蹦进蹦出,叫大伙跟他都来反莽。人家见他毛手毛脚的样子,一个个都吓得东躲西藏,这个说:“你这不是在杀我们吗,凭你能成个啥气候?”那个说:“你这像个干大事的样子?要不你去干,好让我们多活几天!”刘縯气得直骂人,越骂人家离他越远,刘秀呢,和风细雨地说服了叔父刘良和全家老少,一家子先穿上盔甲来到村头,后面还跟着一群小时放牛的伙伴,一些族人和亲朋好友,见刘秀穿上盔甲,都说这娃子办事牢靠,有心劲,都携家带口跟了来,一下子聚了万把人。这支人马后来就被人们叫做舂陵军。

讲述者:万宗才    搜集整理:陈树勤

劈山成河

枣阳吴店东赵湖村,村前有条滚河奔流而去。河两岸孤零零地拢起两个山包,如同一刀切开的两半圆蒸馍,人们称它为“磨剑山”。磨剑山为什么会被大河隔断呢?人们推测不一,最后归入王莽撵刘秀的传说中去了。

相传,王莽派军捉拿义军领袖刘秀,刘秀持剑截拦厮杀,因寡不敌众,人也杀累了,剑也杀钝了,退到东赵湖的一座山上时,发现门板大的一块糙石摆在面前。走投无路的刘秀,一见糙石,雄心再起,“嗖”地一声拔出佩剑,在糙石上“嚓嚓嚓”地磨了三三见九下,顺手拔下一根长发,放在剑刃上试一下锋利如何,微风一吹,刃上的长发断成两截。

刘秀站在山顶,拭目以待。这时莽军已追至山北脚下,乱糟糟地高声呐喊:“刘秀休逃,赶快投降!”只见刘秀把宝剑一挥,一道白光横空,万钧霹雳巨响,“咔嚓”一声,将那山劈为两半,中间闪出一道河流,水流湍急,大浪滚滚而去,吓的莽军兵退四十五里。磨剑山便由此得名。

讲述者:沈万和    搜集整理:赵万爽

倒挂松

枣阳耿集西南林扒山上,有棵老松树,枝叶向下长,像一把伞倒挂在山坡上,人们都叫它“倒挂松”。

松树怎么会头朝下长呢?这里还有一个故事。

那时王莽的兵马刘秀撵的到处跑,没得安身处。一天,刘秀翻山越岭跑到林扒山,汗流浃背,精疲力竭,再也走不动了,见山坡上有颗松树,便一屁股坐在树根,靠着树干喘着粗气,打起盹来。当时,正是三伏天,太阳已偏西,天气闷热,一丝风也没有,刘秀浑身发燥,翻来覆去汗流不止。一会儿,刮了一阵南风,松树慢慢弯下腰来,枝叶向下伸展,像一把伞罩在了刘秀身上,他美美的睡了一觉。

以后,刘秀当上了皇帝,封这棵树“万年长寿”,至今这棵古松还像把伞,倒挂在林扒山上。

讲述者:吴邦富    搜集整理:陈树勤

千山和万山

刘秀兵败跑到离兴隆集十多里的千山,王莽的兵马跟着也追来了,他们走遍千山,到处找不到刘秀,便问一个扛柴老头:“你看见刘秀没有?”

老头答:“看见了。”

“在哪儿?”

老头说:“从千山跑到万山去了。”

莽军听后想:看山跑死马,到千山都追了一天,到万山就更远了,今天就在这儿安寨扎营,好好休息休息,等明天再去追吧。

第二天天一亮,莽军爬起来就去打探上万山的路,一个妇女说:“这千山和万山是紧接着,中间只隔一条尺把宽的小路,你到了千山也就算到了万山,莽军一听后悔自己粗心大意了。

讲述者:赵传元    搜集整理:王德文

马刨井和支锅石

枣阳城东南有个高庙,高庙村附近有个张家岗,岗坡上有三个青黑色的石柱,长的一般大。这仨拾柱像个三脚架,传说刘秀还用它支锅煮过饭呢。

王莽的兵马撵刘秀时,刘秀跨马南奔,走到张家岗山咀上,一时舌干口渴,四处张望,不见一个水坑。便顺口说了一句:“这里要有一口井该多好哇!”话音刚落,他的枣红大马前蹄发痒,在地上乱刨,不一会刨出一个大坑,又一会儿,坑中冒出了泉水。刘秀一见大喜,急忙下马,饮了几口清泉水,那马也解了渴,水能解渴,但不能充饥。顷刻间,从水中漂起一口锅。刘秀一见心想,有水有锅,没处煮饭如何是好?这时,井旁又长出一般大的三个石头来,他把锅放在上面,不远不近,不偏不斜,正合适,便马上煮起饭来。吃过后,又把锅放在水里,一会就沉下去了,后来,不知道有多少贪财的人,想去把它捞起来,但都捞不到它。

讲述者:赵道怀    搜集整理:雷文明

马踏泉

枣阳城西南七十多里地有个耿家集,耿家集西南有个七里庙,七里庙有个碗口粗的泉眼,泉水常年不断,还能灌一两百亩地哩!泉水出口处像个马蹄形,人们都叫它马踏泉。提起马踏泉,这里面还有一段故事哩。

西汉末年,有一次,莽军把刘秀撵到了耿家集一带,刘秀马不停蹄,一溜烟地跑到耿家集西南七里庙,他回头一看,王莽追兵还离得很远。此刻,马儿大张着嘴,浑身冒汗。刘秀也感到口舌干渴,心如火燎。他望望四周,不见人烟,连一滴水也没看见。上哪儿找口水喝呢?刘秀正急得没法,只见自己骑的高头大马仰天长嘶一声,高高地扬起前蹄,朝地下连踏几蹄子。转眼间,马踏处一股清幽幽的泉水,从马蹄里冒了出来。刘秀喜出望外,急忙下马,和马一道,对着泉眼口喝个痛快。转身又催马远去了。马踏泉由此得名。

讲述者:吴邦富    搜集整理:王兴国  

金银

有一天,莽军追赶刘秀,刘秀一口气跑到清潭西南柴家庙附近一个山崖旁。此刻,他又饥又累,真想坐下来喘口气。可是,后面王莽的追兵快撵上了,眼看躲闪不及,人急生智,他赶快打开包袱,拿出一些散碎银子,放在山崖下的两个山洞边,转身又向前跑去。王莽兵马追到这儿。见两个山洞里耀眼明光。也顾不得追赶刘秀,都抢着去捡金银财宝。等他们把金银财宝捡光后,刘秀早跑得无影无踪了。后人给这两个山洞起名叫“金银洞”。

讲述者:王寿安    搜集整理:史振江  詹华如

扳倒井

一天,刘秀和王莽的追兵又一次遭遇,一场厮杀,刘秀吃了败仗,单枪匹马顺一条小道往东跑,才松了一口气。这时,他觉得嗓子干的冒烟,再看乘坐的战马,也浑身是汗,叫都叫不出声来,人马都该喝点水了。但是,沿路一不挨村,二不靠店,上哪弄水呢?他一边走一边找水。等走到一个叫井坡的地方时,猛一下看见前面有眼井,刘秀高兴地说:“天无绝人之路啊!”他下马来到井旁一看,糟了,井深得很,没有井绳水桶,如何能把水打上来呢?

他双手扒在井沿上,无可奈何地说:“井啊井,你能不能歪一歪,让我和马喝口水才好。”说罢,暗暗一使劲,把井朝怀里猛一扳。那井真听话,井口一下子歪倒过来,里面的水也很快涌到井口,刘秀与马都喝了个饱。

刘秀走后,这井再也不能复原了。直到现在,还是一口斜井,井沿上有两个窝,人们说是刘秀的战马跪下饮水时留下的。后来,人们就把这眼斜井叫做扳倒井。

讲述者:赵传元    搜集整理:王德文

喇叭堰的来历

相传,刘秀在舂陵古城招兵点将,台上放着一把几尺长的金喇叭。在校场练兵时,用它来调兵遣将,指挥三军。以后刘秀得了江山,这个金喇叭一直在古城留存。以后改朝换代,它就没影没踪了。

到了民国元年,有一天撒黑,在古城的东北角忽然金光闪闪,耀得人们不敢睁眼,惊奇地大声喊道:“金喇叭现世了,金喇叭现世了!”当地政府,闻到此风,急忙抽调民工在金喇叭现世的地方,没日没夜地挖,挖了六亩那么大的一个坑,也没挖出金喇叭来。

以后这个大坑积水很多,人们就把它当堰使用坑里的水悠悠的,每到夏季傍晚,太阳的余晖照着那坑水时,波光粼粼,金光耀眼,如同金喇叭在水中荡漾,此后,人们就把它叫“喇叭堰”。

讲述者:胡光河    搜集整理:王大鹏

枣阳南乡有一条大河,波涛滚滚,流入汉江这河原来叫白水,后来改名叫滚河,据说,这跟刘秀有关。

一次,刘秀被王莽的追兵撵到吴店西边一条白水边,回头一看,追兵紧跟在屁股后头,他连靴子也没顾得脱,淌水跑过了河这时他又累又饿,实在跑不动了,眼看追兵要到对岸,刘秀叹了口气说:“要是这河能开滚,挡住王莽的追兵多好。”

眨眼功夫,王莽大军追到河边,一窝蜂地下了河。刘秀站在对岸的狮子山上,用手挥起宝剑,一下扔进河中说也奇怪,宝剑一挨到水,那河水就沸腾起来,王莽的人马被烫得叽叽哇哇乱叫,赶紧退回北岸,眼睁睁望着刘秀慢慢走上了山。后来,刘秀当了皇帝,就把这条河改名叫“滚河”,沿用至今

讲述者:赵传元    搜集整理:王德文

白水寺

刘秀看着“白水”变“滚河”的神奇,令王莽的人不得不从河对岸撤走后,刘秀这才松口气,只觉得浑身骨头像散了架来到狮子山一座庙前,刚踏进山门,忽然感到喉咙里像着了火他进到院里,见一道人在井边打水,刘秀走上前去讨水喝道人把打上来的水舀一碗递给刘秀,刘秀一见,井水像墨一样又黑又浑忙问道人是何原因,道人说:“不知怎的,刚才这水还清如镜,现在却变得又黑又浑了。”

刘秀叹口气说:“唉!难道天不容我,刘秀为啥这么不幸,到此连井水也变黑了。”

道人说:“慢来,客人稍等一时,等我淘出黑浑水,井水清白了你再喝。”

刘秀笑笑说:“谈何容易,啥时能淘完这井里的浑水呢?”

道人说:“只要人心诚,黑水能变清。”说着,道人用桶从井里把又黑又浑的水淘了出来。说也稀奇,不一会儿,井里冒出了一股白烟,一条青龙从井里跃出,一下飞到天上去了,霎时井水变得又清又白。

刘秀喝了井水,心明眼亮,头脑也格外清醒。从此他又树旗招兵,和王莽决一死战。

刘秀当上了东汉开国皇帝后,在狮子山上重修庙宇,起名叫“白水寺”,给那口井起名叫“青龙井”,又在河对岸修了一座小庙,名叫王莽庵。

讲述者:赵传元    搜集整理:王德文

附记:白水寺为汉光武帝刘秀的发祥地,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唐代诗人李白,孟浩然等曾到此赋诗记胜。因此,白水寺同襄阳隆中齐名。被载入《中国名胜大辞典》,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游览风景区。

白水寺云头穴

白水寺刘秀殿前,原有一座石碑,上面刻着一首题为《以诗记胜》的七律诗:

晚来颇恨雨昏昏,待旦周游喜见暾,

白水龙飞遗胜迹,紫薇山拱护真垣,

支分桐柏垂鸡朵,派合襄阳锁鹿门,

却忆陶公捉脉赋,云头穴古不虚言。

相传枣阳吴店白水寺,为汉光武帝的发祥地,认为他占住了那个山头的“云头穴”的气脉。因此,历朝以来,不少达官贵人,豪绅地主试图占据这块圣地蜒云头穴,妄想子孙后代高官厚禄。由于白水人民的坚决抵制,这块圣地一直未受到恶势力玷污。

到了民国抗日时期,正国难当头之际,枣南熊集的高季普,依仗他做过两任县长的权势,准备把他母亲的灵柩埋在白水寺云头穴,还准备请来斋公道士,喇叭响手,由家郎乡丁护送细吹细打往白水山送葬。

这事,让吴店白水村的人们知道了,决心保护这块圣地,不落外强之手。这白水寺附近,原有“八大首士”,就是每年维修白水寺八方寨墙的头人。其中有刘仁善、邱观山、张立柱等。大家推举傅美五、刘新民出面召集附近民众数百人,以保护乡梓为由,手持长矛大刀,日夜守护白水山寨,不准高季普上山送葬。这些守寨民众,没有大锅,以木樽蒸饭;没有餐具,以瓦片当碗、折荆条当筷,吃得饱饱的,严阵以待,准备与高季普的人马大拼一场。高季普一见此情,扫兴地把人马撤回。从此以后,不论哪个天王老子地王爷,再也不敢打白水寺的歪主意了。

一九四一年,原辛亥革命老人,山粮饷副都督马瑞堂衣锦还乡,带头捐款修缮寺庙山寨,住进白水寺保护胜地。当地人民,称他“红帮大夫”、“白水山主”。他却自称“白水村夫”。一九四七年秋他死后,人们按照他的遗言,将遗体埋在城北黄龙岗,也不肯侵占白水寺这块圣地。

讲述者:李玉书    搜集整理:赵万爽

白脖子老鸹

这白脖子老鸹的来历,有一段传奇故事。

一次,刘秀与王莽的人马征战,实在太劳困了一战过后,不知不觉地倒在一条干沟里睡着了。王莽军四处寻找,找来找去,不见人影。只听见一只盘旋空中的老鹰在不停地叫出:“沟里,沟里!”莽军正要下干沟去找时,忽又来了一群老鸹,先后不停地叫:“瞎话,瞎话!”王莽军听信了一群老鸹(乌鸦的话,很快到他处寻找刘秀去了。

刘秀面南登基后,第一件事,写了一篇嘉奖文章,感谢老鸹的救命之恩,同自己戴的一块银牌,放在纸上一起烧了。不想那银牌一时化为乌有,就在刘秀登基的第三天,群臣正在庆贺之时,来了一群白脖子老鸹,正落在皇宫的正殿前顶上,不住地高叫:“好哇,好哇!”

刘秀闻知,赶快出去看时,见那群老鸹胸前,都有一块银牌,他心里明白,随叫内侍,拿出香火,当众鸦前,焚香以祷。那群白脖子老鸹,绕院三周,“呼”地一声飞去了。

讲述者:白水散人    搜集整理:赵大昌

神秘蛐蛐

传说,刘秀与王莽军打罢仗,实在困乏的不行了,倒在一个隐蔽的草窝里休息,不想,一只蛐蛐,也叫蟋蟀的叫个不停,让他心烦意乱。刘秀一把抓住,把头与身子分了家,扔在地上,也就睡了。

刘秀一觉醒来,见蛐蛐身首两地,心又不忍,知道它也是一条生命,就要救活它。怎么办呢?他瞅了瞅身边,顺手掐了一根火柴(草)杆,插在蛐蛐的头与身上。尸首一合拢,没多久,它便慢慢地又活了,大腿一蹬,蹦在刘秀头上,再一蹦,不见了。

济公斗蛐蛐,人们传为佳话。民间斗蟋蟀,也有上千年以上的历史。

讲述者:白水散人    搜集整理:赵大昌

松树蔸不发芽

传说,王莽的兵马追赶刘秀,刘秀往山里跑。经过一片松树林,被松树蔸上的枝杈挡住了去路。后面追兵甚急,刘秀心焦火辣,拔出宝剑,“嚓嚓嚓”砍去了挡路的枝条,顺口说了一句:“我叫你永不发芽。”接着他拨马而逃。从此,凡被锯过的松树桩或被砍过的松枝也不再发芽了。

讲述者:沈万和    搜集整理:赵万爽

刘秀还乡乘凉

枣阳吴店的皇村,村前有一块打谷晒粮的场地,人称“官稻场”。

每逢入伏闷热天气,人们好在这里乘凉。传说,刘秀一次回家探亲,夜晚在村前纳凉,父老乡亲围坐满场,问长问短,谈笑聊天。这时,忽听“啪达、啪达”乱响,有的用蒲扇扫腿,有的用巴掌拍脸,打断了人们的话头。刘秀问明这儿的蚊虫很多,叮人难受,他便怒道:“小小孽障,嘴尖心毒,不务正业,休得放肆。”经刘秀这么一训斥,多数蚊虫嗡嗡叫着飞去,以后成为“叫叫蚊子”,也有少数蚊虫不作声,总想偷偷叮人。这倒是人们防不胜防的“哑巴蚊子”。

但是,皇村的官稻场里,其中有席子大一片地方,再没有蚊子叮人。由此,传为奇闻。

讲述者:沈万和    搜集整理:赵万爽

白水沸腾变滚河

“龙飞白水水长流,白水千年话不休。河滚井歪天公意,花落草枯汉家丘。”这是诗人对滚河传说故事的概述。

远古的时候,枣阳吴店就有一条波涛汹涌的大河,由东向西奔流不息,人们叫它白水。相传,一千九百多年前,这里曾发生过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变,自那以后,人们开始改“白水”叫“滚河”。

王莽末年,连年灾荒,官府横征暴敛,百姓民不聊生,各地农民纷纷揭杆而起,反对王莽苛政。当时,有舂陵人刘秀和兄长刘蕉,在家乡树起反莽大旗。首战攻打唐梓乡,大获全胜。接着,攻打湖阳,杀了湖阳尉。不久,他们决定乘胜攻打小长安,以挫王莽锐气。经过缜密考虑,部队稍作休整,兵分三路向小长安进攻,刘秀和义军首领冲锋在前,奋勇杀敌。

由于前两次交战震动了王莽,因此,这次攻城莽军早有预防,经过一天一夜的厮杀,双方伤亡惨重。第二天,舂陵军虽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众,结果被莽军大败,死伤过半,剩下的部分各奔东西,四处逃命,刘秀的二哥和二姐均在这次战斗中阵亡。为了保存实力,刘秀率领乘下的舂陵军逃往家乡,准备暂避一时。他们刚至白水边,还未及喘息,王莽军随后追赶上来。望着黑压压的追兵,刘秀吓得脑门直冒冷汗。前有白水拦路,后有王莽追兵,心想,刘秀今天必死无疑。情急之中,他勒紧马缰,连声大呼:“天若助我,河水滚沸。”随即,猛抽三鞭,策马过河,掷剑处即成深潭,从潭中喷出数丈高的水柱,刹时白浪滔滔,热气腾腾,而跑在白水岸边的莽军,一见此景惊恐万分。瞬间,天气骤变,电闪雷鸣,狂风夹着灰沙漫天遍地而来。河水夹着泥石,像一条巨蟒不停地滚动,滚过去,扭过来,已将莽军淹死半数,所剩兵士连忙掉转马头往回逃窜。

此情此景,刘秀在狮子山顶看得真真切切,心中大悦,大呼:“真是天助我也。”

这就是流传在民间的“王莽撵刘秀,滚河拦住路:的传说故事。

搜集整理:沈齐珍

马踏井涌泉

在滚河的南岸,狮子山的北麓,有一块喇叭形的梯田,田内有一个马蹄形的水坑,坑内清水汩汩常年不竭,无论天旱多久,坑内的水从未干过。人们劳间隙,常在此饮用。困其形似马蹄,当地人称“马蹄井”。

说起这马踏井,还有一段神州般地传说呢。

相传刘秀地舂陵起兵之初,没有战马骑,打起仗来,全凭着两条腿转战南北。后来,他以牛代步驰骋疆场,直到打下新野,杀了县令,才得到一匹战马。他得到的不是一匹普通的马,那新野县令视马如宝,爱马如命,经常挑选一些一乘的好马,集中喂养,然后好中先优作为自己的坐骑。这匹马虽不是龙驹,却也是马中精品。你看它:浑身上下雪白如银,无半根杂毛;从头到时尾长一丈,从蹄到项高八尺;嘶鸣咆哮,有腾空入海之状;膘肥体壮,臀满胯圆;日行千里,飞走如风;渡水登山,如履平地。刘秀自从得了这匹马便如虎添翼,如获之宝,形影不离。这匹马和随身携带的两件兵器焉鞭和长剑,视为“随身三件宝”,这三件宝在他日后的征程中,留下了许多传奇色彩。

有一次,王莽大军与舂陵军交战,把义军团团包围,企图全歼。刘秀率部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众,被打得四分五散、七零八落,余者自顾逃命。慌乱中,刘秀看到自己的小妹伯姬被莽军追杀,他不得顾一切冲进莽军阵中,拼命把小救到自己的马上。他一手持绳鞭,一手握长剑,左冲右突,鞭打剑刺,用尽全部招数,怎奈势单力薄,全身多处受伤,鲜血直流。他强忍伤痛,奋力杀敌,杀人一阵又一阵,终于突出重围,不顾一切往回奔逃。还不时向后张望,唯恐莽军追上。跑着跑着,忽觉腹中饥饿,口中干渴火烧火燎,加之伤痛同,已是筋酥骨软,浑身乏力,迷迷糊糊,伯姬看在眼里,急在心中,无计可施。眼看已到狮子山下,伯姬心中暗自高兴。苍天保佑,总算到家了。正在庆幸,上山过坎纵身一跃,一下子把刘秀从马背上摔了下来,刘秀即时昏了过去,伯姬千呼万唤,刘秀才慢慢地苏醒过来,已是满嘴火泡,。伯姬急得团团转,此处虽离狮子山顶不远,但她哪敢离开半步,唯恐刘秀有个闪失。此时,那匹马正站在刘秀身边,目不转睛地盯着自己的主人。突然,那马跃身而起,四蹄腾空,伸长脖子长鸣不已。只见它在半空中翻几圈,落地时后蹄在地上蹬了一个大坑,瞬间,一股清水象泉涌般自坑底喷射出来,一阵爽气扑面而来,清香扑鼻,甘甜可口。伯姬搀扶着刘秀,兄妹俩饮了个饱。饮过此水,刘秀顿感神清气爽,伤痛减轻,精神倍增。

至今,这马踏井的水,仍然满而外溢,你若不信,有兴亲自到狮子山北麓,支领略一下奇景吧!

搜集整理:沈齐珍

无蛙哑巴荡

枣阳吴店肖湾有一小水荡,这荡的蛤蟆不会叫。哪有蛤蟆不会叫唤呢?相传,自从王莽撵刘秀那一阵子,刘秀在这里说了一句话后,那里蛤蟆就不会叫了。

当年刘秀躲避莽军追杀,一日,他四处逃跑,跑着跑着,来到吴店肖湾境内。这时他腹中饥饿,口中干渴,全身一点力气也没有,忽觉得两眼一黑就倒下去了,待醒来的时候太阳已经下山了,察看了一下四周没有什么动静,便悄悄摸到附近的村庄里,胡乱找了点吃的,赶忙躲到村外一个棚里准备好好睡上一觉第二天再跑。此时的他连日奔跑,十分疲劳,躺下就睡着了。这时旁边的小水荡里一群群大蛤蟆咯……咯……,呱……呱……地叫个不停一阵阵的小蛤蟆浮在水面上你追我,我追你,蹦过来,跳过去,嬉戏玩耍,扑通,扑通打着水响,大蛤蟆躲在草丛中蹦上蹦下,追赶着蚊虫,嗵……叭……,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犹如千军万马的厮杀声。这时,刘秀睡得正香,忽然做了一个梦,梦见被王莽追杀,腰酸腿痛,怎么也跑不动,眼看就要被追上,吓得出了一身冷汗,大叫一声惊醒了,连忙翻身坐起,定神细听,周围并无动静,只有水荡里的蛤蟆仍咯……咯……,呱……呱……地叫,静心细想,原来是蛤蟆的叫声,吓死我了,就随口说了一句:“叫啥叫,到别处叫去。”他这一说,水荡里的蛤蟆像士兵听从长官指挥一样,扑通,扑通都跳走了,而且也不再叫了。直到现在,这小水荡里不但没有蛤蟆,即便有也不会叫唤。后来人们就叫它哑巴荡,不信,你到肖湾来考察一下。

搜集整理:沈奇珍  

扳倒井泛白

王莽篡权后,神州大地上不断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反对王莽暴政。在南方,王匡、王凤率领的新市、平林军势如破竹,迅猛发展,成为一支强大的势力。

舂陵人刘蕉、刘秀兄弟二人,也树起反莽大旗,号称舂陵军。后来几路军联合,史称“绿林军”。他们攻城掠地,连克新野、湖阳数县,一度起义人数发展到10万之众,狠狠打击了王莽势力,威振朝野,弄得王莽是焦头烂额,坐立不安。公元二十三年,王莽又调集精兵强将,大败绿林军,起义军伤亡惨重,余部四散逃命。

一天傍晚,刘秀被王莽军追赶得人困马乏,他和士兵们个个饥肠辘辘,口渴难忍。这时,他们奔进附近的一个村庄,想找点汤水饭菜充饥。他们一进村庄,只见家家关门闭窗,户户黑灯瞎火。原来人们听说来了兵马,事先躲起来了。见状刘秀正在纳闷,忽然从一户虚掩的柴门后面钻出个人头来,那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年人,他是豁出命来为大家“探风”的。刘秀见之,忙上前施礼道:“老人家,我们是义军,被王莽军追杀,已有几天没有吃东西了,饥饿难忍,你老可有汤水饭菜,赏给我们吃些。”一言出口,老者颤颤惊惊地走出来,一边还礼,一边眼泪鼻涕抹了一把,哭诉到:“百姓苦于王莽苛政,连年荒灾,收的粮食还不够交租,平日里以糠菜充饥,哪里有饭菜呢?”

刘秀听罢,暗骂王莽奸贼,害得百姓饥寒交迫,就告辞老人,继续赶路。走着走着,见村边坡上有一口井,大家喜出望外,争相围观,想以水充饥。可井上没有辘轳,又无取水器具,突然又犯难起来。这时。刘秀心想,也不便再打扰百姓了。于是,走上前去,想看一下能否就井探身而饮。一看井水太深够不着。怎耐他饥渴难忍,求水心切,下意识地顺手一扳,只听咔嚓一声,响声如雷,大家云涌而至一看,唉,井歪了。一会儿,进水上涨,潺潺的井水竟哗哗地向外流,香气扑鼻,清甜可口。刘秀人马见状,个个饮个痛快,精神倍增,继续赶路。

第二天,村里人奔走相告,聚集在一起谈论夜间发生之事,有的说,只听见流水的响声,以为涨水了,可又没见水;有的说,是神仙显灵了;又有人说,听到响声出来偷看,地上白茫茫一片,以为是天降神水了。那位老者早起到井上去挑水,发现井歪了,他向大家讲述了昨天夜里发生的事时说,是义军昨夜到我家找吃的,家中没有,他们就找水充饥,打井边过时,给扳歪了井沿,水从井里流出来时,发出的哗哗响声。

从那以后,人们就叫它“扳倒井”了。直到现在,井台至今不有战马饮水时留下的蹄印呢。

搜集整理:沈齐珍

磨剑山传奇

旧《枣阳县志》明确记载:“磨剑山,在乌金店西南白水上,一小时矶耳。大不过十亩,高不过三、四丈,俗传光武曾磨剑与此。”

话说吴店皇村东边有座小山,山虽不高,却有些怪异,平地突兀,似锥形,乱石堆积,杂草丛生。传说当年刘秀曾在这里磨过剑,故名“磨剑山”。

刘秀九岁那年,父亲去世,兄妹六人随母亲樊氏回到老家陵白水村,依靠叔父刘良,种地为生。刘秀还未成人,就会耕田,精耕细作,勤于管理。所以,年年庄稼长得特别好。每到收获时节,满田谷子穗大粒壮,沉甸甸、黄橙橙、金灿灿的,十分喜人,惹得左邻右舍羡慕不已,都夸刘秀是个好后生。每当此时,刘秀心里总在想,要是大伙儿的庄稼都像这样就好了。再看看周转邻居的庄田,庄稼不是稀疏零落,便是杂草丛生,大片土地荒芜,好一派凄凉景象。刘秀常想,民不聊生所为何故,苛政之患也。有朝一日,定要铲除王莽奸贼,还我汉室江山,让百姓过上安稳的日子。

那年头,舂陵一带有个恶霸,名叫韩虎,此人游手好闲,好吃懒做,仗着自己会一点拳脚,在当地专干一些欺男霸女、抢人钱财之事。三乡五邻,无不恨之入骨,却又无可奈何他。一日,韩虎和一帮狐朋狗友游逛到白水村,看到一片金黄的谷子,十分眼馋,就勾结了一帮歹徒前来哄抢。时值刘秀和家人刘稷正在田里劳作,准备收割。忽见有人来抢自家的谷子,便上前制止。这帮歹徒非但不听劝阻,反而大打出手。主仆二人哪里是这帮人的对手呢。刘秀一点功夫也没有,被打得不能动弹,刘稷虽会一点武功,也被打得鼻青脸肿,眼看到手的谷子被人抢走,刘秀气的直跺脚,却又无济于事。就在这时,忽然从南边来了王位白衣女子,那女子气的个头不高,身材瘦小,皮肤白皙,龙眉凤眼,十分精神。着一身白衣,脚穿白鞋,头扎白绫,腰间佩带一把银色短剑,骑一匹白色大马,论个头和她骑的那匹骏马极不协调。但看这女子的一身打扮,便知她是江湖侠女,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说时迟,那时快,只见那女子象飘一样的来到田间,翻身下马,三拳两脚便把那帮地痞打翻在地,一个个屁滚尿流不能动弹,为首的韩虎见状,很是不服,手持一把寒光闪闪的利剑向那女子刺来,面对来势汹汹的韩虎,白衣女子不闪不避,更不胆怯,反而迎着利剑伸手轻轻一抓,那利剑就到了她手里,随即又轻轻一弹,那利剑刺向韩虎右臀,韩虎哪见过这阵势,惊恐万状,心想今天算是遇到克星了,慌忙捂着屁股连忙逃跑,其余的流氓地痞也逃之夭夭。

此景此情,刘秀看得真真切切,心中暗自佩服,但又不知所措。那白衣女子走到刘秀面前,轻言细语到:“你可是刘文叔么?”

刘秀慌忙起身道:“正是在下,多谢姑娘搭救之恩,敢问姑娘尊姓大名?怎么知道小可?”

姑娘道:“小女子杜静,久闻文叔不但胸怀大志,侠肝义胆,知书达理,一表人才,而且做得一手好农活,今日路过此地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因见歹徒抢谷子,又见你被打,心想,必定是你刘文叔了,故而冒昧相问,没想到竟在这里相遇。”

刘秀道:“姑娘见笑了,刘秀区区小民,无惊人之处,不值得姑娘如此夸奖。我连自己的庄稼田都保护不了,谈何大志。”

姑娘含笑接着道:“自古立大业、成大事者心胸开阔,志向远大,还需有一身硬功夫,才有号召力,。像你这样怎能号召人马,又怎能成大事,岂不空有大志。”

一席话说得刘秀面红耳赤,无地自容,自愧不已。心想,这女子深明大义,精于世道,武功高强,绝非一般女子。片刻,那女子试探性地问道:“文叔若不嫌弃,小女子愿献雕虫小技。”

说是雕虫小技,岂知这小女子剑法的厉害。刘秀一听,要都自己剑法,连忙辑身道:“姑娘若亲授在下武艺,实乃三生有幸,苍天造化,在下先行拜师礼了。”

却说那白衣女子杜静,传授给刘秀的剑法叫“人剑五式”,共有五招。第一招叫“人微言轻”,第二招叫“人面兽心”,第三招叫“人老珠黄”,第四招叫“人仰马翻”,第五招叫“人定胜天”。

这五招剑法要求习者在练习时心无杂念,否则,练不出上乘功夫。但如果练成这五招剑法,在武林中从此也是一代豪杰。

刘秀自从得了杜静密传剑法以后,便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一有空闲,就跑到村东边小山村旁的一声平地上练习。他对于“人剑五式”的一招一式,一个细小的动作,甚至一个很小很小的细节都一丝不苟的反复琢磨练习。练了一遍又一遍,演了一招又一招,。渴了喝一口河水,累了,坐在水边上休息一下再练。如此这般寒来暑往,花开花落,不知练坏了多少剑?磨剑石用了多少块?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数年的苦练,他的剑法已练到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剑技已不在杜静之下。

一日,他又来到这块小平地上,想试一下自己的武功究竟咻。他先把那“人剑五式”剑招从头到尾仔细地演练了一遍,最后,攒足了劲,手持长剑,大喝一声向那坐山头劈去,只见手起剑落,寒光闪闪,火花四溅,只听咔嚓一声,一坐小山被劈成了两半。一半与原来的山脉相连,另一半则成了一座小山,后来,人们就叫那座山为“磨剑山”。

搜集整理:沈齐珍

兴师万善寨

西汉末年,枣阳一带有一位无恶不作的歹徒叫韩虎一日,他到刘秀家抢谷子,不但未抢到反而被突如其来的一白女子打伤,心头窝火,一心想出一口怨气。因此,回去以后,找了七八十个不明真相的村民,又请来了两个南阳一带赫赫有名的大强盗——“黑白双雄”,名叫黑虎、白熊,连夜找上刘秀家门,要报一剑之仇。

说起那黑白双雄,人人痛恨,这两个大强盗,平日里专干坏事,欺男霸女,无恶不作。这次,他们听韩虎说起那白衣女子貌若天仙,便起了淫心,今天是专门到这里来索人的,韩虎指着黑白双雄对刘秀道:“你知道他们是谁吗?说出来不怕吓着你,他们是南阳赫赫有名的‘黑白双雄’,此番前来,就是要带走你那个帮手白衣女子,如果胆敢藏匿不交,定将你们杀个鸡犬不留。”

刘秀见状心想:来着不善啊,看来今天不给他们点颜色看看是不会善罢甘休的。也不免有些心怵,于是随即吩咐人刘稷去请大哥刘縯。不巧的是,正逢刘縯大喜之日,刘稷道:“三少爷,今日是大少爷的大喜之日,你看着……”

刘秀道:“是啊,那又有什么办法呢,如果不请大哥,今天的场面难以对付。”

却说那时刘縯和新娘子正含情脉脉准备熄灯就寝,忽听见院内人声嘈杂,不知何故,起身出门,迎面碰上了刘稷,问清了原由,气愤地道:“真是岂有此理,欺人太甚,抢掠别人财物,又打伤了人,竟反咬一口,抢上门来,是何道理今天如不教训教训他们,不知道我刘縯的厉害。”他边说边走到院中,那黑白双雄虎视眈眈,根本不把刘縯放在眼里。白熊满脸横肉,杀气腾腾地说道:“你就是刘家公子刘縯刘伯升吗?”

刘縯道:“在下正是,不知二位英雄为何深夜到此。”

黑虎抢着说:“你家三弟刘秀的帮手打伤了我们的好朋友韩虎,我们今天是来报仇的,请你们交出那白衣女子,大家相安无事,否则将你们全家一个不留。”

刘縯闻之不卑不亢地解释道:“韩虎对我们刘家一向不满,在当地为非作歹,无恶不作,那日他带人抢我家谷子并打伤我三弟和仆人刘稷,是一过路侠士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才避免了我家谷子被抢,你们怎么不问青红皂白,就出口伤人呢。”

黑虎仗着自己有一身蛮力,怎么听得进去刘縯的解释呢?不由分说拔刀向刘縯砍来,刘縯胸有成竹,连连避让,边让边解释那黑虎不但不听反而使出狠招,一心要置刘縯于死地。刘縯忍无可忍,结果刘稷递过来的大刀,使出他那绝顶功夫的第一招“横刀夺爱”,只轻轻一舞就把黑虎的头给下来。

白熊一看黑虎被杀,心想这刘縯的功夫果然了得,随即拔出长剑,既不吭声也不通报,冷不防的向刘縯刺来,刘縯早有防备,耳闻风声吗,也不避让,转身使出一招“一刀两断”刀法,将白熊斩为两截。刘縯连杀两人面不红、心不跳、手不软,惊呆了前来给韩虎助阵的那些村夫,个个破门而出,慌忙逃命。韩虎见状,也想溜之大吉,这时刘縯飞身站到韩虎跟前,拦住了退路,韩虎慌忙跪地求饶,哆哆嗦嗦的哀求道:“刘大公子,我韩虎有眼无珠,求你饶我一命,你要我做牛做马都行。”

刘縯怒目圆瞪,喝到:“韩虎,留你在世,只会祸害百姓,今日我要为民除害。”说时迟那时快,刘縯手起刀落,罪恶的韩虎眨眼间身首两处。

刘縯杀了黑白双雄,又杀了韩虎,被逃回去的村夫告诉了韩虎的妹妹。韩虎的妹妹也像韩虎一样,在当地臭名昭著,尽干些男盗女娼之事。她一听哥哥被刘縯杀了,连夜跑到新野县衙告状,新野县令童义一听说刘縯在舂陵连杀三人,顿时心惊肉跳,口中嘀咕道:“早闻舂陵刘縯有不轨之举,果真如此。”遂派三班衙差前往舂陵缉拿刘縯。时有宛城大捕头李通和李铁兄弟在新野办案,听说县令要派人到舂陵去抓刘縯,就向新野县令童义卖了个人情,揽过了这桩案子。那李通平时对当今朝廷不满,又闻舂陵刘縯行侠仗义,广结天下豪杰,难得一见,心想何不趁此机会去见一见,也好见机行事。

李通、李铁兄弟俩接过状子,马不停蹄赶到舂陵,与刘縯兄弟见过面,互相问安。一阵寒暄,大有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之感。少倾,刘縯道:“敢问二位大捕头,亲驾寒舍,有何见教,不妨直说。可是为昨日之事么?”李通沉吟片刻,轻言道:“大公子、三公子,我兄弟二人是衙内公差宛城大捕头,久仰公子大名,刚直为人,只是无缘相见,今日有幸与二位公子相会,三生有幸。我二人也是直来直去之人,不妨直说了把,在新野县城听说大公子犯了事,心中很不安,生怕大公子落入新野那帮胡作非为的差役手里而毁了远大前程。所以和兄弟揽过此案,一来想助大公子度过此劫,二来也是想一睹大公子风采,和二位公子交个朋友不但了却一桩夙愿,还意外地目睹了三公子的风采,真乃我二人之大幸也。”

李通这么一说,刘縯心中的石头才算落了地。说道:“二位大捕头如此这般看得起我刘縯,我这里先行谢了。”接着又说道:“幸亏今日是二位大捕头前来,要是新野县令来此,说不定是什么结局呢。”

刘秀也由衷地道:“谢过二位捕头知遇之恩。”

刘縯又道:“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

李通指着李铁笑道:“兄弟你看,这大公子和三公子都不是等闲之辈啊!他们终将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来。”

刘縯遂备薄酒便饭款待二位公差,酒过三巡,李通问刘縯、刘秀道:“二位平时可相信占卜之事?”

刘秀笑道:“大捕头既有兴致,不妨一试。”

李通应声“好”,随即从身上摸出一些占卜用具来,煞有其事的摆弄起来。刘秀根本不信什么占卜之术,但因李通十分郑重,所以也就任其为之了。

只见李通微合双目,口中念念有词,眉宇荡波。说来也怪,在李通念动咒语时,刘秀手中紧握的一块白绢上隐隐约约地有了文字,只是字迹太模糊,难以辨认,李通扫眼望见顿时兴奋起来:“三公子速将此绢放入水中。”

家人很快送来一盆清水,刘秀把素娟放入水中,旋即素娟上呈现出:“刘氏当起,李氏为辅”。八个大字,清清楚楚,一目了然。

刘秀惊讶道:“大捕头,这绢上何来文字,又是何意?”

李通哈哈大笑道:“三公子,这绢上文字何意,你乃读书之人,还不明白?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刘秀慌忙道:“大捕头,怎敢开这等玩笑,这是掉脑袋的事情啊,岂能儿戏。”

李通神秘地说:“三公子,这哪是什么玩笑,分明是天意嘛。”

刘縯在一旁看得清楚,听得明白,顿时兴致勃勃,一向冷漠的脸上出现丝丝红润,说道:“这几年,我一直都在秘密地联络,到目前为止,舂陵一带我已联络组织了几千人,只要我大刀一举,壮士们都会跟着我干的,只是苦于没有机会。”

李通道:“早闻大公子有鲲鹏展翅之志,今日又逢天意,我们何不就此起事。我在宛城也联络几千余人,我们一起干吧。”

李通这么一说,刘縯郑重其事地说:“既是上天点化,我们明天就正式起事。”

第二天,起义军在张家湾前的万善寨聚集,加上李通在宛城的千余人,共计万把人,号称“舂陵军”刘縯封自己为“柱天都部(总司令)”又封李通、李铁、刘秀、吴汉、冯毅、刘稷为大将军,打出旗帜是:“复高祖大业,定万事之秋。”

据传这一天,正是公元二十二年农历的四月初八日。

搜集整理:沈齐珍

饮马池落雁

在千年古刹白水寺的西南侧,有一个常年不干的山巅水池,现池相连,面积不大,但水却很深,四壁陡峭。池的东边列有上马石、拴马桩等物,旁边一声青石上“饮马池”三字耀眼夺目。传说,此池是供刘秀战马饮水用的,故名“饮马池”。

有一次,刘秀率人马与王莽军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刘秀吃了败仗,率余众逃往狮子山,王莽大军紧紧追赶,眼睁睁地看着刘秀人马上了狮子山,却不敢再追赶。因为,前两次河水河水沸腾滚动之事心有余悸,所以,这次也不敢冒然行动,而是在盘算如何对付刘秀。自古兵不厌诈,这狮子山山高路险,树大林密,那刘秀足智多谋,诡计多端,说不定早就设下暗道机关,诱使我们误入歧途,钻进圈套,中他的埋伏。想到这儿,那王莽军头脸上露出了狡黠的奸笑。刘秀啊刘秀,我绝不会再上你的当,非把你渴死在这狮子山上不可。

于是,命令追兵在山下安营扎寨,把狮子山里三层、外三层地团团包围,水泄不通。真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当时正值伏天,烈日炎炎热浪滚滚。太阳像一个大火球悬在空中,烤得大地生烟,草木焦枯,就连蛤蟆也躲在荫凉处张着大嘴直喘粗气。刘秀一众人疲马困,在山寨内心焦火燎,干渴难耐,一个个热得恨不能把皮剥去一层也没有想出办法来。眼看寺内可供饮用的水越来越少,连人吃的都快没有了,还有战马需水怎么办?刘秀心想,再这样下去,莽军不打我们也要被渴死在山顶上了。越想心里越憋闷,难道就这样完了吗?不能,一定要想办法找到水源。

一日清晨,大雾弥漫,凉风送爽。刘秀一大早起来在山上寻找水源,当他再次来到两个已干涸见底的水池时,见池底泥土湿润,水雾缭绕,心中暗喜,莫非苍天助我?

随即找来工具往下挖,刚挖了一下,涓涓细流就自泥土中渗出,刘秀沉吟良久,暗自祷告:“愿苍天保佑,降甘露于池,供我战马饮用该多好啊!”话音刚毕,只见池底清水冒出,犹如泉涌。池水清凉爽口,甘甜清冽,战马饮用后,膘肥体壮。“饮马池”由此得名。此池因存于山之巅,四周全是石壁,池水常年不竭,周围空气湿润,树木参天,绿荫蔽日,景色宜人。相传有一年冬天天旱,一群寻找水源越冬的大雁曾祥居于此,在这里栖息。所以,以后每遇大旱,常有大雁在此越冬,故而有“饮马池落雁”这一历史景观。

搜集整理:沈齐珍落雁

白水源石矶

《后汉书》载:“光武故宅在今枣阳县东南,宅南二里有白水。”即张衡所谓“龙飞白水”也。

响水滩,雅称白水源,位于吴店镇皇村南二里许。源出随州牧马岭。自此水出石峡,悬流而下,乱石穿孔,水穿石出,其声如雷,方圆十里内皆闻其声。

在吴店一带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王莽撵刘秀,心中好难受,一天撵一里,看得见却抓不住。”

相传,有一次王莽二十万大军将刘秀起义军分割包围,准备采用各个击破的办法,把他们彻底歼灭,刘家军已被围困了三天三夜,快到粮尽人慌走头无路的危险时刻。马武、吴汉、憑异、刘稷等骁将率部组成敢死队,瞄准莽军的薄弱部位,将士们拼命厮杀,杀出了一条血路,刘秀等人才得逃出重围。

一天,刘秀被王莽军追得晕头转向,分不清东南西北,只顾逃命,却慌不择路,一下子跑到一条河边,被河水拦住了去路。近前一看,两岸乱石横渡,悬崖峭壁像刀削一般,河水悬流而下,水湍流急。怎么办?刘秀还在迟疑,后边莽军的杀喊声、战马声由远而近,灰沙弥漫,狼烟滚滚,早有探马飞报王莽军头,刘秀人马被前面的一条河拦住了去路,逃不了啦。

王莽军头一听大喜,心想,这一次看你还往哪里跑,非消灭你不可。心中这样想,嘴里又不敢说出口来,不免有些恐惧,上次被白水河拦住,不知他刘秀使的什么妖术,竟使河水沸腾,河床滚动,害得我损兵折将伤亡惨重,自己也差点送了性命,一想到这些,头皮就发麻,浑身起满了鸡皮疙瘩。

后面的喊杀声越来越近,已经看得清人影了,情况十分紧急。如果不忙逃过河去,将有再次被包围消灭的危险。说时迟,那时快,只见刘秀纵身跳下悬崖,攀援绝壁,趟水过河,众将士也纷纷跳入水中,慌忙逃命。刘秀刚刚爬上对面河岸,回头看时,追兵已到河边,他心中祷告:“愿皇天助我,使水声大吼,以吓阻王莽兵马。”说来也怪,刘秀话音刚落,河水中、吼声四起,响声如雷,瞬间,整个河谷咆哮起来,犹如万门大炮齐发,震耳欲聋,令人毛骨悚然。王莽军头的坐骑被惊得前蹄腾空昂首嘶鸣,他伏在马背上失魂落魄,胆战心惊不知所措。前边的兵将纷纷落马,跌入河中。后来的人马一看形势不妙,连忙掉转马头,抱头鼠窜。白水村的人们以为发生了天崩地裂,个个惊惶失措,跑到屋外准备逃命。一些胆大的年轻人,就跑到河边观看,才知道是河神相助,使河水怒吼,吓退王莽追兵,使刘秀人马化险为夷。后来,人们就叫那里为“响水滩”。“响水滩”水响,吓退王莽兵马的故事,也在民间广为流传。

唐代大诗人李白,怀才不遇,终不得志,在安陆隐居时,遍游荆楚大地。

一日,他由安陆出发,赴襄阳会见好友孟浩然,途经舂陵,夜宿皇村,见舂陵一带山青水秀紫气缭绕,好一幅壮丽画卷。又听当地百姓们讲起当年响水滩河水怒吼,吓退王莽追兵,使刘秀人马化险为夷的故事,于是乎,激发了诗人的兴致和乐趣。一生好入名山游的李白,索性在皇村小住几日,以便寻觅当年刘秀的足迹。

第二天,李白逆水而上,来到了响水滩,一下子被眼前的景致吸引住了。河两岸悬崖峭壁如刀削;河床内石磷奇形怪状;河心小岛上红花绿草郁郁葱葱;潺潺细流在石孔中曲回萦绕,似蛟龙出海;小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戏水跳跃,真是绝色佳景啊!游在其中,犹如置身世外桃园,如痴如醉,顿时引发诗人的感慨,即兴吟下五言诗一首:“朝涉白水源,暂与俗人疏。岛屿佳境色,江天涵清虚。目送去海云,心闲游川鱼。长歌尽落日,乘月归田庐。”

从那以后,一条名不见经传的小溪,便扬名天下。千百年来,招来了无数文人雅士,学者墨客寻觅遗迹,追根溯源。现在,此处建有“白水源纪念碑”,“太白行吟亭”等,成为白水寺旅游风景区内一处重要的人文景观。

搜集整理:沈齐珍

刘秀在枣北的传说

燕子岭上访邓禹

枣阳城东十八里有个邓家店,传说,是汉光武帝的军师邓禹的老家邓禹自幼家境贫寒,好学上进,渔樵耕读,琴棋书画样样拿得起来。邓禹成人后,正王莽篡位时,天下打乱,民不聊生邓禹整天忧国忧民,心怀抱负,寻找明主,共图大事后来,听说刘秀在舂陵起兵,便从外地赶回老家邓店在燕子岭扫墓完毕,准备去舂陵看个究竟。他坐下品箫来消愁解闷,诉说心里的不平一曲刚罢,忽听身后有人说话:“兄弟品得一手好箫,然何愁眉苦脸,定有满腹心事。”邓禹叹了口气说:“唉,如今奸佞当道,天下百姓遭殃,世人谁不怨恨?”说话之中转过身来,见来人相貌堂堂,一表人才,气度不凡,忙问:“大哥姓甚名谁,为何来到此地?”来人抱拳回答:“愚兄刘秀,专为访贤而来,不知兄弟可是邓禹?”邓禹听说刘秀为访己而来,便要躬身下拜,刘秀忙上前拉着邓禹的手说明来意。

邓禹听了刘秀一席话,知道是讨王莽以兴汉室,早已在家乡舂陵筑城起兵,日夜操练,有朝一日挥军北上只是帐中少一位谋划大事的军师,知自己足智多谋,方才跋山涉水拜访,不想在这燕子岭相遇。邓禹回礼之后说道:“兴汉灭莽,匹夫有责。今逢仁兄大驾,邓禹三生有幸,况我二人相见,情投意合,今日已晚,权在寒舍一宿,明日主公前去便是。”次日二人早早的上路去舂陵了。

讲述者:马天德    搜集整理:陈树勤  赵万爽

旗杆山招兵

旗杆山在枣阳双河镇北,据说是刘秀在此树旗招兵而得名。

刘秀起事后和王莽的兵马连打了几仗,人困马乏,兵员减少他见此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便在这里安营扎寨,重新树旗招兵。双河镇离马武家乡湖阳很近。一天,刘秀找马武商量,想攻打湖阳,扩充兵力马武知道湖阳守备森严,怕强攻吃亏,二人商议,定下一个智取的妙计。

这天,马武带一支人马,化妆成卖柴的樵夫,把刀矛弓箭放在柴捆中,混进城里刘秀带兵埋伏在湖阳附近的大山下,到晚上点燃三堆大火为号,城里马武见到了火光,就动起手来。刘秀带人从外面攻打,里应外合,不到一个时辰,就把湖阳拿下来了。

湖阳四乡的老百姓,听说马武回来了,纷纷投奔义军讨莽,不几天,刘秀的人马一下子扩充到好几万,从此旗杆山就出了名。

讲述者:任达伍    搜集整理:陈树勤

收岑彭

刘秀攻占湖阳之后,兵多势众,转回来一举拿下棘阳城。

棘阳城守将岑彭是刘秀的对头,那次校场比武后,王莽封岑彭为棘阳侯,叫他镇守棘阳,专门对付舂陵刘秀。

这天,刘秀兵马进城后,抓住了岑彭,他在心里划算,我在京城把刘秀撵的团团转,他起事后,我又几次围攻他,这回,还落到他手里,恐怕是水多面少了谁想刘秀不不杀岑彭,还亲自给岑彭解了绑绳,送回侯府又传令在城内不得扰乱黎民百姓,不得杀害岑彭手下兵将,还派兵守护棘阳侯府。

都安置好了,刘秀也去住到棘阳府,陪岑彭喝酒叙旧,岑彭起初酒饭不沾,死不吭声,心想反正是死,有啥说头,死了也算效忠了王莽后来经不住刘秀诚心诚意地劝说,便带领自己的人马,归顺了刘秀。

从此,刘秀势力更大了,马武和岑彭成了刘秀的左膀右臂,为刘秀立下了汗马功劳。

1、岑彭:南阳棘阳人,新莽时曾为县令,归刘秀后任廷尉,行大将军事,

2、水多面少:歇后语,谜底是:“活的稀”。

讲述者:任达伍    搜集整理:陈树勤

唐梓山麦子先熟

刘秀登基后,有一年四月间,回故乡亲,车走到唐梓山附近,碰见一群老乡准备出去要饭,刘秀忙走下车问原由,大伙儿说:“你在外头做官,不晓得家乡的饥寒,眼下青黄不接,野草树皮都吃光了,不要饭杂活命啊!”

刘秀望了望地里的麦子说:“这麦子不是已经黄了吗?”

乡民说:“这麦子只是稍微黄了稍,‘一黄两黄,饿得脸黄,三黄四黄,饿断肚肠’。这麦子少说还得半个月,要是坐等到那时候,人都给饿死了。”

刘秀一时也没得别的办法,信打游地说:“要是这麦子现在就熟多好啊。”

刘秀刚说罢,地里的麦子都从稍黄到了根,麦穗都勾下了头。乡民们见了,慌忙一起谢过刘秀。

直到现在,唐梓山周围的麦子还是比别的地方先熟。因为,这是刘秀亲口封过的。

讲述者:张照琦    搜集整理:郭其明

无蚊桥

枣阳北寺庄街当中有座石桥,每到夏天,别处的蚊子嗡嗡叫,这桥上没有蚊子。一到晚上,人们都爱到这儿来乘凉休息,讲述着这样、那样的个故事。

西汉末年,王莽篡了位,闹得天下大乱。刘秀起兵反王莽,起初人马少,势力弱,打不过王莽,被王莽的追兵得到处跑。

相传有一天,刘秀跑到寺庄街,正是初夏之夜,精疲力竭,靠在桥边石龙头上就打起盹来,许多蚊子围着他嗡嗡叫,咬得他火烧火燎地睡不成,双手不停拍打,总是赶不走,便烦躁地说:“咳!这个地方要是没有蚊子多好。”

话音刚落,桥上的蚊子一时间飞得无影无踪了,打从那时起,直到今天,这座石桥每到夏天晚上,仍然没有一个蚊子。

搜集整理:郭其明  谢时明

袁寨河西没有蚰子

枣阳袁寨街东有条小河,每到夏天,河东地里的蚰子“蝈蝈蝈”地叫个不停,河西地里却没有一只蚰子,更听不到它的叫声,这是为啥子呢?

听祖辈上人传说下来,王莽撵刘秀的时候,一年夏天,刘秀又困又乏地跑到这里,由河西趟水到河东,一头钻进了一片黑豆地里,想歇息歇息再跑。这地里的黑豆棵子又高又密,下面不见阳光,又荫又凉。刘秀就地躺下,慢慢地打起了盹来。可黑豆地里的蚰子却凑起热闹来了。这边“蝈蝈蝈”地叫一阵,那边“蝈蝈蝈”地应几声,吵得刘秀心烦意乱,不能入眠。他翻来覆去地叨咕着:“早不叫,晚不叫,偏在我瞌睡虫来了时助热闹,快到河那边去叫多好!”

说也奇怪,蚰子真得跑到河东边去了。

从此以后,河西边再也见不到蚰子了。人们想听蚰子叫,就到河东边去捉。有人把河东的蚰子捉到河西来放养,却总是枉费心机。

讲述者:谢时中搜集整理:谢时明

报恩寺 

一天,刘秀败北来到枣阳城,王莽的兵马在后头追。满城的百姓也吓得关了门,刘秀无处藏身,他跑上城头,眼看就要被王莽的人马追上,一拐弯,见一座古庙,窗户没有关,他急忙跑到挨跟儿,翻了进去。还没等他藏好,一只蜘蛛三下五去二在窗子上结了一盘网。莽军到此一看,心想刘秀不会在里面,要不蜘蛛网哪能一点都没破,转身就往别处追去了。

刘秀在王莽军眼皮下跑掉了,庙里蜘蛛立了一大功。刘秀当了皇帝,第一道圣旨就是重修太和寺,改名为“报恩寺”。

搜集整理:王德文

无蛙堰

刘秀从太和寺逃脱之后,一口气跑了五六十里地,来到枣阳西北的赵堂。这时,天快要黑了。他走到一个堰塘的堤上,靠在一棵柳树想睡一觉,谁知,堰塘里的青蛙,呱呱地叫个不停。刘秀心烦了,便折根柳条赶,却总是赶不跑,还是叫个不停。他又用土块打,仍不见效。刘秀实在没法子了,便说:“青蛙呀青哇,你们为啥不到别处去叫,让我好好睡觉。”刘秀的话音一落,蛙声真得停了,也不知哪去了。直到现在,这个堰塘都没有青蛙。“无蛙堰”也由此得名,并相传至今。

搜集整理:王德文

一村鸣叫两报时

一次,刘秀去搬绿林军起义,走到枣北寺庄,天色已晚,又下着毛毛雨,看不清路,只好在寺庄住下。

寺庄很大,住着百多户人家,刘秀在庄子北头了间牛屋。临睡前告诉主人:“鸡子一叫,请你喊我起来赶路。”说罢和衣而卧。

这时,王莽的追兵也赶到这个庄子,在庄子南头扎下大营可是,王莽军头和刘秀谁也不知道对方就歇在这个庄子里。王莽军头在睡前也对部下说:“鸡子一叫,咱们就走。”

说来也怪,以前寺庄南北两头的公鸡都是一起叫明,偏偏这天夜里不一样,刘秀住的北头的公鸡在二更天就叫了。刘秀听到鸡叫,起来就走了。南头的公鸡还像往常一样,到四更天才叫,王莽军爬起来,刘秀早已跑多远。

直到现在,这庄子的公鸡,依然是北头的先叫,南头的后叫。从此人们留下四句话:

一村鸣叫两报时,为的中兴复汉室。

雄鸡也为忠良助,王莽篡位终必失。

讲述者:郭其明    搜集整理:谢时明  王德文

莲花堰

东汉建武年间,有一年,南阳大旱。刘秀微服从回舂陵家乡,沿路见土地干裂,庄家枯萎,饥民四处奔走流浪。这天,刘秀来到唐梓山以南七、八里的地方,忽见一口堰塘内雾气腾腾,隐约可见荷叶密布,莲花盛开,他情不自禁地叫出声来:“真乃一口神堰!”便忙问附近的乡民:“如此干旱,为何不用堰水灌田?”乡民们说:“小小一口堰塘,眼看就要干得底朝天,留点水还要供人畜饮用哩!”

刘秀笑道:“此堰不会干涸,你们放心灌田就是。”乡民们听了刘秀的话,用堰水灌田,果然长年水流不断,救活了周围几百亩良田的庄稼。

刘秀回到京城后,命南阳太守兴修水利,灌溉良田,把此堰扩大到九顷半那么大,能灌溉几千亩田地。刘秀亲自给它取名,叫:“莲花堰”。后来就有了“莲花堰,九顷半”这一传说。

讲述者:郭其明    搜集整理:张立元  陈树勤

一天,刘秀躲过王莽军的追,一个人跋山涉水,来到棘阳东北(现新市镇)一带大山里搬赤眉军。刘秀在山里转了一天,连个人影都没看见。天黑时,他走到一个叫石门的地方。这时,刘秀又困又乏,两条腿再也拔不动了。他多想找一个去处睡一觉,可这前不挨村,后不着店。刘秀初来此地,人生地不熟,上哪儿找个歇处呢?他正在纳闷,猛地抬头,见一石洞就在眼前,刘秀仰天长叹:“这真是天无绝人之路啊!”

他转身走进石洞,只觉得洞里阴冷潮湿,连个坐的地方也没有。于是,他只好就地而卧,心想:“要是有个床铺在上面躺一躺该有多好!”想着想着,也就呼呼睡着了。谁知,刘秀一觉醒来,天已大亮,睁眼一看,原来躺在一张大石床上,怪不得夜里睡的那么香呢。

讲述者:王德凤    搜集整理:柯楠

当枪店

枣阳城东五六十里,有个刘升店,也叫当枪店,还有一段来历。

王莽篡位那年,有一个叫刘升的汉子在这里开了一个小店。那次,马武打闹京城,被王莽通缉捉拿,吓得东躲西藏这一天,他又饿又渴路过这个店子,要了一些酒菜,不一会儿,马武酒足饭饱,霎时间来了精神,吃罢喝罢要结账呀,一摸身上分文没得,当下又软了三分。人是英雄饭是胆,莫看他五尺高的汉子也只好硬着头皮给主人说好话,说是身上银枪当在这儿,以后拿钱来赎。刘升见汉子是个耿直人,就说:“好,枪先搁这儿你先办你的事去,不是我小气,我娃子大人靠这吃饭,你早晚拿钱来,我还你的枪。”

后来,马武跟刘秀起事讨莽,名声大振。有一回,想起还有杆枪在刘升店里,就带了些银两去赎枪,刘升听说他是马将军,说啥也不收钱,推让了半天,一直把马武惹火了,刘升才把钱收下。后人不忘这事,就把这个店子叫做当枪店。

讲述者:马佩珍    搜集整理:陈树勤

封错树王

桑树好流水,楝树叶落果不落,冬天还抖擞;枣树都歪着身子,据说这都跟刘秀有关。

王莽撵刘秀的时候,刘秀东奔西跑不得落脚。一天,刘秀饿得实在没法,不跑怕追上,跑又跑不动。正好旁边是一片树林,树上结的有果果,他不管三七二十一,伸手就摘着吃,嗨,怪甜,吃呀吃呀。肚子不饿了,身上也有劲了,他踮起两腿又跑了起来。

几年后,刘秀坐了江山,想起了当年的救命树,决定加封它。可是他不记得是啥树了,当时他吃的是桑果,这会儿他看到楝树上面有果果,就加起封来了:“金果金果,叶落果不落,金果金果,冬天还抖擞。”

本来桑树有功反倒得不到封赏,一生气,就气破了肚皮,流出了血,枣树看见了,弯过腰来劝它,一弯腰就直不起来了,所以,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讲述者:马永英    搜集整理:王烈诚、

马鞍变山救刘秀

枣阳北鹿头镇西南端有座山叫马鞍山,关于此山的来历,有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

西汉末年,王莽在朝中兴风作浪,利用他手中的势力,最终篡夺了皇位。王莽害怕西汉后裔,想把他们斩尽杀绝。当时刘秀虽已是平民,但王莽也不放过,遂派手下捉拿刘秀。刘秀闻讯后骑着一匹高头大马连夜逃跑。刚跑不到一里地,只听见后面追兵的马蹄声越来越近,这时他不顾一切地催马扬鞭往前赶。不知跑了多久,突然马蹄好像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刘秀从马上摔下来,昏倒在地。说时迟,那时快,王莽军头立马站在刘秀跟前冷笑道:“刘秀看你还往哪里跑。众将听命,将他给我拿下!”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突然天空中划过一道白光,把大地照的如同白昼,白光一闪即逝,出现了一座大山,将追兵堵在后边。等刘秀从昏迷中醒过来时,之间坐骑卧倒在地上,一动不动,马鞍子却不见了。刘秀再回头仔细看时,只见眼前矗立的大山,却很像自己的马鞍子。刘秀激动不已当即跪倒在地,叩了三个响头,以示谢意,口中还不住地喃喃自语道:“是你救了我,是你救了我……”

以后,人们就把此山叫做“马鞍山”。

    搜集整理:沈齐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湖北枣阳:“白水”为何成“滚河”
伟人、圣人、祖师、将帅系列谈(之十五)
舂陵起兵:布衣刘秀推翻新朝定江山
【 东汉秘史 】第十五回
锁刘堂的传奇故事
白水寺风景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