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呼唤“私人书信”回归我们未来的生活

        呼唤私人书信回归我们未来的生活

                           


近日在家中翻阅资料,偶然发现一沓多年前的书信,并翻阅几封预览深感欣慰。因为其中有的书信的确让我怦然心动,有的让我回忆起几十年前的一些生活情境,有的让我想起一段凄楚的往事,有的让我思念起故友。放下这些信件我思绪万千,耳边回荡起一些熟悉的声音和亲切的话语,然而近十年来已经没有和别人来往的书信了。


小时候(我还没有上学)叔叔经常寄信回家,奶奶要请别人读信、写信,有时候我就在旁边看、听着。后来就对书信的一般格式有点熟悉,什么称呼、问候语,信的内容、以及祝福语和写信日期等都有了了解,(当然说不出这些名词,只是大概意思)。后来我上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就开始帮奶奶读信,但写信还是请别人帮忙。


1970年奶奶去世了,那年我才十四岁,小学还没有毕业。因为我从小是个孤儿,奶奶是受生产大队集体委托代理监护我,她不是我的亲奶奶。奶奶去世后从此也就不和叔叔交往了,自然也就没有了书信。


直到1974年,我初中毕业回乡参加劳动,当时自己一个人生活没有房子,没有任何劳动工具和生活资料。(只有一个人)村里人看我还是一个刚十七八岁的孩子很可怜,就告诉我,你有个外公在上海市华东地区卫生局工作,兼任人事处处长是个大官,你应该写信去找他,也许还能帮助你改变生活的境况。我听了很动心,可是不会写信呀?于是我想起了一个同学的爸爸在巢县文化馆工作,就去请他帮我写,并向他说明了我外公的姓名、工作单位。写信的目的当然是寻找亲人了。他听了很同情,也很乐意帮忙,没过几天信就写好了。他让我自己看一下,信里那些谦虚而令人同情的温馨话语,让我看了很受感动和教育,其中的万般无赖、冒昧奉函、恳请帮助、万分感激、等词语至今我一直记忆犹新。


后来上海市卫生局革委会,中共中央组织部都来了复函,查无此人,我顿时感到了莫大的失望。(到2003年才知道外公1966年逝世。)


1976年春节,我到南京市江浦县向阳公社伯父家过年,伯父的邻居有个高中毕业生名叫董开祥。他听说我识点字,年龄又差不多,就主动和我谈心,我们畅谈对未来的憧憬,眼前的生活境况,怎样为人处世,老家从哪里迁徙来的等。他是高中毕业生思路比我开阔得多,且热情好客,话语间表现出年轻人那种乐于助人的态度和追求上进的精神,让我留下了良好印象。


后来我回家不久,他竟然给我写了一封长信,信中那热情关心的话语,娓娓动听的人世温情,让人为之感动的朋友情谊,读了让人倍感亲切舒服。我当时把信看了好几遍,好像是在喝甘醇的美酒,细细地品尝回味无穷。


那时我正处于对生活无望的境地,生产队参加劳动每天几分工分,一年挣不到100元,十年也盖不成房,20年也成不了家,30年可能还是光棍一条。还要起早贪黑、忍饥挨饿,连蔬菜都吃不周全,这样的话,孤独的一生有啥意思?不如早点结束一生了事!


此时的一封来信,它犹如在冬天里遇到了火把,黑夜里见到了曙光,它增强了我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不久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到村里的小学当上了民办教师,在工作中我也喜欢上了写信。


后来我也想写信安慰别人,冒昧地向编辑部写信,咨询写作投稿,写信报名参加了《未来作家》的函授学习,还向老教师专家们写信恳请指导帮助。特别乐意为村里人写家信,人家说一句谢意的话心里别提有多高兴,我渐渐地觉得写信是一件光荣与自豪的事。


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我也很重视教学生们学习写书信、写日记。几十年的这种教学实践证明,它对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写作水平很有好处,尤其是对训练学生思维的缜密性、层次性、总体性都很有收效。


不过现在的小学高年级语文教材中,虽然有学写书信的教学内容,但是由于生活实际中应用的很少,因此许多教师也就淡化了学写书信的教学意识。学生也对写信不怎么感兴趣,这种书信淡化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


究其原因主要是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短信、邮件、网上视频、电话、QQ聊天等逐步地取代了往日的书信传递。虽然这些信息传递途径比较便捷,迅速。可是我发现在与年轻人的聊天交流中,见到的大都是、嗯、哈、知道、no  byby赞等,这样下去他们将要成为“哼、哈”了,我们祖国传统的书信文化,文明礼意就会丢失,真叫人担忧?


古人云:“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从中可以看出以往人们对书信的渴望。书信几千年来一直是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感情的主要方式,并已经成了一种专门的文体。


观其种类,一般人写的信叫平信,官府写的信叫“公函”,恋人写的信叫“情书”,临终写的信叫“遗书”等等,一封好的书信是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甚至能成为优秀的文史资料。


司马迁的《报任少卿书》是一篇较早的书信体文章,文中提出了:“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一种比较进步的生死观,这封书信它成了古典文学中一篇较优秀的美文。


不言而喻,书信是自古以来,人们通常运用的一种文字表达感情传递信息的形式。受到了社会普遍的重视并广泛流传。实践证明它不仅具有传递信息的功能,还具有文学艺术的史料价值,由此我们呼唤书信应该回归未来的生活中。

 

作者:    姓名,   杨茂林。     电话:13685655478 

 

      联系地址: 银屏镇岱山小学       邮编:      238051YOZOSOFT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前致未来‖文/first_visionary
“养孩子,最重要的是让他吃好、睡好,其他都是小事”
【西散原创】赵成作品 | 尺犊情深
小学四年级作文教案
写封家信报平安
生活并不像电影,生活……更艰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