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班主任,请与“绝”招绝缘
班主任,请与“绝”招绝缘
来源:中国教师报 作者:戚成林 添加时间:2009-1-7 11:20:00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耳熟能详的谚语告诉我们教育是慢的艺术。但在这个日益功利、日益浮躁的时代,人们渐渐失去了慢的耐心,教育也渐渐失去了熏染、浸润和雕琢的境界。近日,我参加了某校班主任“管理兵法”研讨会,听着听着,不禁有些毛骨悚然——那似乎能“一剑封喉”、“一招制胜”的种种治班“绝招”,披上了“艺术”的外衣,被到处宣讲。而在这宣讲背后,我却只能感受到滴血的心灵。
    绝招一:安插“密探”
    小A是一位责任心很强的年轻班主任,早早晚晚盯在班上。在他的监督下,学生们学习似乎都很投入。但有一件事让他很苦恼:只要他一离开,教室里谈笑、争吵、挪动桌凳的声音就会如同烧不尽的野草瞬间疯长。尽管苦口婆心劝说过多次,也突然袭击处理过一些调皮蛋,但转化效果几近于零。无奈之下,他向老班主任请教,终于觅得一“妙招”:在班上安插一些“密探”,让那些自控力不强的学生时刻感到有眼睛在盯着自己。小A如获至宝,立即实施:故意卖了几次破绽,让可靠的“助手”观察汇报,抓住几个“活跃分子”狠狠处理了一番……果然立竿见影,优秀班主任评比小A也有了一席之地——这不,他正侃侃而谈。
    “密探”层次要丰富,不能让学生猜到是谁;与“密探”要单线联系,不要通过其他学生中转信息;“密探”监管区域要划分清楚,以免信息汇报撞车;对“活跃分子”出手要重,以彰显“地下工作”的威力……
    我的心不由一阵发紧:人人自危的环境里,自由与欢乐何在?许多成年人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回忆童年、少年生活时,我们印象最深、津津乐道的,不正是那些校园“花絮”甚至“恶作剧”吗?记得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不犯错误的童年是可悲的。班级管理,留给孩子一些自由发挥的空白又何妨?再者,人人自危的环境里,信任与宽容何在?苏霍姆林斯基说,对人的热情,对人的信任,形象点说,是爱抚、温存的翅膀赖以飞翔的空气。“密探”暗藏的班级里,每个人心头时常笼罩的不是爱抚、温存,而是警觉、试探,表里不一的氛围,是对孩子人格和心灵造成戕害的阴霾。不论是告密者还是被检举者,愧疚、愤怒、失望、寒冷都会挥之不去。这样治理出来的班级,越是驯服,越是远离教育的真谛!
    绝招二:擒“贼”擒“王”
    B老师是当地很有名气的金牌班主任,“绝招”自然少不了。他介绍的是如何训练出操整队“快静齐”的方法。
    初一的学生,往往角色转变还未完成,十分孩子气,你跟他强调100遍不要讲话不一定管用,这个时候不妨杀鸡吓猴。不过,“杀”的对象选择是很有讲究的:不能找后进生,因为他们经常被批评,学生对其被惩罚已经习以为常,起不到震慑效果;最好找一个优秀的、平时在同学中威信高的学生,而且最好是一个女生,她列队讲话或站姿不端正了,把她拉出来,呵斥几句,再让她在全校学生都进场之后单独进场,接受上千双目光的“洗礼”……我敢保证,“杀”了这一只“鸡”,“猴子”最起码安稳两星期。
    掌声响起——擒“贼”擒“王”,治班有方呀!可是,你看到了案例背后那个战战兢兢的身影,那哀泣滴血的心灵吗?我们可以想象,在B老师的治班理念中,每个学生都不过是一只棋子而已。他的眼里,只在乎班级纪律,只关注班主任的权威,唯独没有学生的尊严。那个被示众的学生今后的命运会如何?或许颓唐,或许反抗,或许入“格”……但肯定不会淡忘,淡忘千双眼睛“洗礼”下的羞愧与惶恐。
    绝招三:群众“战争”
    遇到“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的顽固分子怎么办?C老师自有高招。
    C老师在班上进行了“小组合作教育”尝试,把全班60名学生按照年龄、性别、成绩等因素平均分成了6个异质合作小组。小组成立后,从值日分工到作业检查,从行为常规到学习成绩考核,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捆绑考核。捆绑考核的好处很多,比如,一直让他头疼的林XX就有了很大的转变。C老师是这样规定的:在合作小组评比考核中列为最后两名的小组,所有成员在阶段评优中都一票否决,即使其中某个同学成绩是班上第一名,也评不上优秀学生。林XX所在的小组连续两次在小组评比中最后,你想,其他同学能不着急吗?于是,只要林XX因违反纪律或作业不完成被扣了小组考核分,其他组员就会群起而攻之……群众战争威力大呀,即使是一块顽石,在同学群体批评指责的烈火中,你能不熔化吗?
    后进生转化,确实是每个班主任都会碰到的难题,学得如此“妙招”,能不报以热烈掌声吗?喧嚣过后,我们是否应该扪心自问:当我们的生活空间里,到处充斥着讥讽、白眼、呵斥、疏远的时候,内心的感受会是什么?在学校里,优秀生与后进生之间本来就存在一条鸿沟,班主任不是积极地去填补它,而是把它挖得更深,同情心、教育的智慧何在?尽管有些后进生行为乖张,但他们的内心却时常感到无助。其实,他们是校园里真正的弱势群体,更需要呵护与帮助。上述“妙招”,更准确地说是精神的暴行,林XX所受到的伤害一定是痛入骨髓的,这样的伤害将把他推向何方也是不难想象的。
    是的,温和的教育可能比不上如此“绝招”有杀伤力,难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温和的教育可能要我们付出更多的时间和心智,甚至承受工作被动的压力;温和的教育可能也会有转化不了的学生,让我们因措施“软弱”遭人诟病……但这就是我们放弃温和教育的充分理由吗?我想不是,只一个理由就可以让这些所谓的“绝招”剥下“艺术”的画皮——那就是,教育是育人的工程,必须以尊重、信任、关爱等善良的情感为基础。
    班主任,请与如此“绝”招绝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五位教师教育叙事
德育案例分析
班主任要注重对学生实施“期望效应”
班主任教育工作随笔
​班级管理案例分析:面对抄作业现象,不要搞“一刀切”
一个潜能生的转化案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