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神秘而有趣的药引子


药引子引药归经的俗称,指某些药物能引导其它药物的药力到达病变部位或某一经脉,起“向导”的作用。当药物达到归经的部位时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药效,治疗疾病。


小编初识药引子,不是学中医,而是读鲁迅散文的时候。


鲁迅在散文《父亲的病》里说,清代名医叶天士给人治病,只在人家的原药方上加了一味梧桐叶,百治不愈的病人就被治好了。



据说当时是秋天,梧桐先知秋气,其先百药不投,以梧桐叶携带的秋气动之,以气感气,所以病愈。这梧桐叶就是药引子,神秘而有趣。


叶天士擅治情志病。而情志病,最好的良药就是药引子。他曾治一个患癔瘫的妇女,患者双下肢不能动,瘫痪在床,之前看过不少医生,吃了很多药也没用。



叶天士诊察后,认为是由于肝气郁结、脾气不行而至下肢瘫痪。叶天士还了解到病人平时最怕狗。于是让病人家属将其抬到户外一小孤山上,并趁其不备,突然放出一条猛狗。病妇惊恐不已,拔腿就跑。瘫痪病也从此而愈。叶天士说,惊吓就是这病的药引子。


“药引子”可以说是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并且它还有辅助作用。


我们经常会发现,中医在用一些中药治病时,常会用一些药引子来送服中药。那您知道中药药引子的作用吗?


如果医生开六味地黄丸,大多在处方上会写“淡盐水送服”。您可别小看这五个字,它往往是发挥药效的关键一步。


实际上,中药还有很多这样的“药引子”,它们看上去是普通的食物,却有着各自独特的作用


药引作用


1.增强疗效

健脾胃助消化的中药汤剂,常放入大枣;

吃完药喝上一碗热稀粥,既暖胃又发汗,都能增强药物的疗效;

治疗风寒感冒的中成药,用热乎的姜汤送服能增强疏散风邪的作用;

产后淤血多、乳汁少等,常会用到生化颗粒或生化丸,最好用红糖送服,以增强补血散寒、祛淤的功效。


2.直达病处


服用治疗肾虚的中药或中成药,如六味地黄丸、左归丸、大补阴丸等,最好用淡盐水送服。

中医认为,盐味咸,可引药入肾,作为药引能帮助药物直达病变处,更好地发挥补肾的作用。

此外,在中药汤剂中,还有些特定的“引经药”。如头晕脑涨等头部不适,常用荷叶、菊花;病位在胸部常用桔梗、瓜蒌;在两侧胁肋常用柴胡、青皮;在腰部常用杜仲、川断,在上肢常用桂枝、桑枝;在下肢常用牛膝、木瓜,都能使药效“瞄准”病变处。


3.缓解“毒性”

清热解毒药药性寒凉容易伤胃,含贝壳矿石类的中药较难消化,都需要用米汤送服,可减少药物对胃肠的刺激,顾护胃气。

应用甘遂、大戟等有毒或烈性药物时,常常用红枣做药引,缓解毒性。


常见药引



1.食盐。咸、寒,入肾、胃、大肠经,有清水、解毒功效。治疗肾阴亏虚的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宜用淡盐水水送服,取其咸能入肾。

2.生姜。辛、微温,入肺、脾经,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咳、温肺止咳功效。治疗风寒感冒、胃寒呕吐时,常用生姜3-5片为引,以增强疗效。

3.葱白。辛、温,入肺、胃经,有散寒通阳、解毒散结功效。治疗感冒风寒、小便寒闭不通时,常用葱白5-7根为引。

4.灯心草。甘、淡、微寒,入心、小肠经,能清心除烦,利尿通淋。治疗心火元盛、小便短赤时,宜用灯心草一小把为引。

5.粳米。甘、平,入胃经,有益气健胃功效。治疗火热病证需用大剂量苦寒药物时,以防苦寒败胃,常取粳米一小撮为引,以顾护胃气。如清暑解热的白虎汤。


6.大枣。甘、温,归脾、胃经,能益气补中、养血安神,调和药性。使用峻烈药物(如甘遂、芫花、大戟)时,常取大枣10-15枚缓和药性,以防止中毒。

7.蜂蜜。甘、平,入肺、脾、大肠经,能滋养、润燥、解毒。治疗肺虚燥热、肠燥便秘病证时,常用蜂蜜1-2汤匙为引。

8.食醋。酸、平,有散瘀止痛、收敛固涩功效。治疗妇女带下、血热崩漏、蛔虫腹痛病证时,常取食醋1汤匙作药引。

9.红糖。甘、温,能补中、祛瘀。治疗产妇恶露不畅、少腹冷痛病证时,常取红糖20-30克为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吃药 常见药引子的用法
中药向导“药引子”,哪儿病打哪儿,集中火力,疾病才能攻无不克
中药药引子的功效及作用
中医里的“药引子”指什么?
株洲中药:缺“一味药”难救命?常见“药引子”的妙用
中医专家告诉你:中药里的“药引子”是什么?有什么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