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个别案例分析
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小学教育工程中的重要一环,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轻则不能很好地完成学业,重则产生自伤或伤人的行为。那么,怎样才能科学地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呢?
案例1:学生基本情况:张xx,男,8岁,三年级学生。:
家庭情况及个性特征:父母是广东省潮汕人,在深圳上梅林新村开一家照相馆,兼卖体育彩票。经济条件较好。父母比较要强,对孩子要求很高。但其父脾气较差,达不到要求就会打骂。此生聪明,努力,学习成绩好。酷爱画画,而且极有美术天分。作品曾在本校艺术节获奖。其父母为培养孩子,特意请老师教他学美术。该生虽然聪明、要强,学习成绩好。但性情怪异,很难与同学相处,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卫生习惯差,手脸总是有污秽,不顾形象;(2)自信心严重缺乏,不爱参加集体活动,遇事总采取逃避态度;(3)组织纪律差,上课时有话就说,没有举手的习惯;(4)人际关系紧张,总是和周围同学闹矛盾,总以弱者形象出现,稍有不顺,就哭鼻子,班干部无法管理,说的严重了,不论场合,便双膝跪地,向人求饶。
从其父母处了解到,(1)其从小一个人跟爷爷(年纪已经很大 )在老家生活,缺少家庭温暖,渐渐形成了怪异性格,不愿与他人交流;(2)来深圳后,父母工作忙,对其照顾较少,父亲对其要求较高,但教育简单粗暴,若做得不够好,轻则骂,重则打;(3)上学以后,老师对其行为引导不够,以至于性情怪僻,与同学关系紧张,学习习惯不好。
对待这样的学生,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1)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怀和爱护:老师主动和他亲近,和他做朋友,“亲其师,信其道”。经常在课间找他谈话,谈学习,谈家庭,谈画画;(2)努力改变家长的教育方法:与孩子的父母分别进行多次交谈,交换看法。让其父母改变粗暴的教育方法,要求不要太高,并花精力培养孩子特长;(3)让学生体验集体的温暖:动员孩子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让其父母配合教育。让他在集体活动中接受教育,感受集体温暖;(4)鼓励学生发展特长,培养自信,提高威信。家访时,提醒其父母,给他请老师辅导绘画。其父母也听取了老师意见。
通过以上几方面的努力,该生已经有些进步,与同学关系改善,行为习惯不再怪异,上课能积极发言,但举手现象不够。自信心有大大提高,绘画水平提高,其画被推荐参加全国少儿书画大赛,获三等奖。也能接受老师和同学的劝告,期望他有更大进步。该生经过一年多的心理辅导,自信心大增,学习很努力,如今已是班里的宣传委员,在班里组织的多次活动中,都积极参加,并取得好成绩,如今,被评为梅丽之星,绘画多次获全国奖项,在父母的支持下,准备出版漫画集。
通过以上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不难发现,孩子出现性格缺陷后,只要方法得当,是可以根治的,而案例提及的给孩子更多的关怀和温暖,改变粗暴的教育方式,提升孩子的自信心等方法是有效地。因此,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发现问题后及时解决,方能有效地避免性格缺陷,使孩子健康的成长。
案例2:蓝某,女,9岁,小学三年级学生。学习成绩一般,不够稳定。性格内向,胆子小,害羞。在学校里,很少与老师、同学们交谈,老师找她谈话,她一声不吭,面无表情。上课时无精打采,眼睛无神,对什么事情总是提不起兴趣。平时独来独往,爱在一旁观看别人的活动,自己很少参加。她家庭生活比较贫困,因而有点自卑。父母为个体户,文化程度不高,对孩子不够重视,父母忙着为生计奔波,而忽略了与孩子的内心交流,她终日闷闷不乐,从来没有看见她脸上有笑容。
案例分析
蓝某性格内向,寡言少语,不愿主动与人交往,把自己封闭起来,因而觉得生活了无意趣,在情绪上以抑郁、悲伤为主要心境,在意志行动上,表现为精神不振,不想动,遇事从消极方面进行归因,以悲观的眼光看未来。其次,家庭环境不好,父母对她关心不够,不重视感情沟通,使她缺少亲情。学习成绩也不是很理想,常表现为自我评价低,对前途、希望看得非常悲观,自卑感随之产生。
辅导方法
1、经常会谈。不定期地找蓝某交谈,对她表现出亲切,关怀的态度,并诚恳地说明老师愿意帮助她,使她产生信任感。
2、设计心理问卷测试。由于蓝某不愿说话,一问三不答。根据其性格特征,从她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文娱活动等各方面设计有针对性的心理问答,让她参与测试。通过分析测试结果,全面了解她的心理状况,做到心中有数。
3、开展“一帮一”活动。安排一个性格开朗,能说会道,乐于助人的同学与她同桌,给同桌布置任务,让他每天与蓝某说五句话,话题随意,并做好记录,及时反馈。通过训练逐渐激发蓝某与人说话的欲望。
4、指导交友,多参加各项集体活动。课外时间,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丢沙包、跳绳、邀请同学到家里参观小动物等活动,让蓝某与大家一起参加,增进交流,使之体验到活动的乐趣,并感觉生活美好,友谊可贵。
5、关注闪光点,多表扬,多鼓励。课堂上,尽量给蓝某表现的机会,对蓝某所取得的点滴进步进行夸张些表扬,使同学们羡慕她,接近她,让蓝某增加自信心,消除自卑感。
6、指导掌握学习方法。经常给她讲授解题思路,点拨难题,并做好方法的归纳、总结。让她学得轻松,使之对学习逐步产生兴趣。
7、保持书信联系。与蓝某通信,让她把自己忧伤的事以文字形式发泄出来,以减轻心理压力。并在回信过程中给予必要的心理辅导。教会她学会自我安慰,自我调节,遇到不愉快的事,应多从好的、积极的方面着想,保持开朗的情怀。鼓励蓝某把自己高兴的事向知心朋友、老师、家长诉说,让别人共享欢乐。通过通信,拉近与蓝某的距离感,给她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平等的扭转。
8、开发家庭环境中的支持力量。与家长保持联系,争取得到家长配合,让家长对蓝某多施予爱心,从生活细节、学习方面入手,让她逐步感受到父母的浓浓暖意,体验到亲情的温暖。
案例3:【小学德育教育案例】“唐佳龙,说一说刚才老师问的是什么问题?”一位小男孩站起来,满脸通红,一语不发。“请把你手里的东西拿过来!”他把手中的两粒瓜子给了我,低着头。经过课下询问,他是由于在家里很想吃到瓜子,所以从同学那里拿了几粒瓜子,还未吃,却被没收。在家里没有零食吃,所以就把这个希望寄托在校内和上学的路上,这样他就养成了课下拿人东西的习惯。怎样帮助他,使他不再有拿别人东西的习惯呢?
每个孩子都有着不同的性格、习惯,而形成他的性格又有多方面的因素,有来自家庭的教育方法,有来自社会的影响等方方面面。唐佳龙,父母离异,跟着爷爷奶奶生活,没有人真正关心他的学习和心理健康。正是由于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才使他养成了这样一个坏毛病。这与他得不到真正的爱和关心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改变这些不能急于一时,要慢慢感化他,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去努力,全方位入手,有针对性的对他进行“矫治”。
医生治病都讲究对症下药,医治一个孩子的学习习惯也应如此,找到问题“对症下药”。为了改掉它身上的习惯,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
一、从点滴之处去关心他,爱他,感化他
父母离异,对孩子的打击是很大的,对于一个年仅11岁的儿童来说,缺少了父母的爱就如同失去了半个天空,生活中少了许多快乐。在那次瓜子被我没收后,我询问清原因,第二天就给他买了些瓜子,花生米等,对他说:“你想没想过,当老师把你最喜欢吃得苹果拿走,你高兴吗?别人和你一样,会难受的。咱们班很多孩子家庭条件都不好的,但人家知道不拿别人的东西!以后有什么事情老师会帮助你!”。孩子低下了头,从他的眼神中,我看到了希望!
二、抓住点滴进步,大力表扬
现在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我赞同这句话。尤其是对于班上这种情况的孩子。经过我的关注,他的坏习惯有所改善。在每周一次的班会上,我就拿这一个方面为例,表扬他一段时间的表现。同学们也为了让他进步,从小的事例中表扬他。使他的小小优点得到放大,让自己深知他的进步大家看在眼里,提高了他在老师与学生心中的地位。
三、利用友谊的力量影响他
在班集体中,我和他的几位好朋友交谈,让他们监督他,并用他们自己的行动影响他。曾建坤在与他们玩的过程中,他也就慢慢改掉了原来的坏习惯。
历经一个月,唐佳龙拿别人家东西的习惯已经有所改善,不仅如此有了老师的关怀,他的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课上听讲也比原来认真了。有了同学的关怀,他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融洽多了,别人还会主动找他玩。他的变化令我也很吃惊,原来多些关爱竟是如此重要。
“问题学生”是教育中的一种现象,造成“问题学生”的原因有家庭、社会、学校多种原因,当然也有学生个人的原因,而教育“问题学生”需要教师付出真诚无私的爱,只有在孩子的心理播撒爱的种子,才是人类真正的希望之。真爱的种子,就是真爱的教育。这种爱可以融化其冰封的心灵,产生向上的希望,也可以治疗心理问题与儿童心理疾患,端正人生坐标,学会与人相处,还孩子以幸福的童年和充满光明的未来。老师们,孩子们的心灵深处希望我们去关心他,爱护他!请给他们多些爱心吧!
案例4:【学困生】该生在课堂上常会走神,而且作业有些马虎,偶尔会不做作业。课后预复习工作也不认真,从考试、测验的情况看,该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较糟糕。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较差,我发现他虽然成绩差,但是不属于智力的问题,其实他在平时表现得还是比较活跃的,而在面对学习时他总是消极逃避,对自己也没有自信,厌学情绪表现得非常明显。
原因分析与诊断:
1、父母都是做生意的,平时特别忙,很少接送孩子。更没时间辅导和监督孩子的学习。显然,其父母的教育方式是典型的放任型,小学生的自觉性和学习主动性较差,而该生是缺乏自律的,且懒惰、散漫,在这种情况下,他在家里是很少进行学习活动的。
2、拼音学得不扎实,所以看拼音写词语完成的不太好;课外书阅读得少,所以知识面较窄,阅读理解能力较差,再加上平日积累得少也就导致习作能力差。
3、学习差,他缺乏自信、低估自己,认为自己能力不足,很难成功。而且随着年级升高,知识难度加大,学习上更是困难,造成恶性循环。
根据以上的观察和了解,这个学生的学习困难是没有强大的外在学习动力和内在学习动力。在几年的学习生活中,父母一直没有寄予他多大的希望。他自己也没有赶上去的决心和勇气。老师的鼓励也曾让他获得快乐,但很快成为过眼烟云,最终没有转化为内在的驱动力。但我在教学中也发现他非常诚实,从来不说谎。有要求上进的美好愿望,劳动积极,天真活泼。
基于以上分析,我觉得如果通过什么事能唤起他的自信,把这种自信转化为强大的内驱力,并以此为起点,不断积累自信,挖掘潜在的非智力因素,如兴趣、意志等,同时,父母也能重新认识他,寄希望于他。那么他就有可能渐渐脱离学习困境,在学习上会有所进步的。
首先,增强他的自信心。记得一位心理学家说过:“人生最深切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差生不是定了型的砖,学生再差也有其“闪光点”。所以我平时在教学中注意抓住学困生地闪光点及时的表扬、赞美和赏识。从而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发掘他们积极的潜力。学困生是因为缺少爱,缺少能理解他(她)的老师和同学,所以才在学习上变的冷淡、自信心不强、容易自暴自弃。针对张子龙同学,早先因为没有真正的了解他,所以对他的屡屡教育都无济于事。我开展“一帮一”手拉手活动,利用他同学陈帆的优势,随时给他以帮助。我则时时给他以鼓励,在同学们面前经常表扬她,给他树立自信,鼓励他再接再厉。
其次,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在上课时,让他体会到我对他的期望和关心。上课的时侯,我鼓励学生自己站起来,大胆地说,说错了没关系,敢说就是胜利,这一点刚好也是张子龙的长处,他上课敢问,这充分调动了他的学习积极性,让他有一种学习的愿望。我们知道,学习的愿望是一种精细而淘气的东西,形象地说,它是一枝娇嫩的花朵,有千万条细小的根须给它提供营养,我们作
第三,对他不足之处进行适当的批评。在没有得到学生的信任的时侯,特别是那些成绩中下的学生,千万不要对学生进行当众批评,否则,你就永远失去他对你的信任,你也很难挽救你的过失。当我发现他的作业仍然比较马虎,中午人比较少时,我就把他喊到一边,我先表扬了他近阶段的进步表现,问了一些学习情况,在气氛比较好时,我把他的作业本打开来,然后把一本做得很认真、清楚的作业本翻开,放在他面前,他的脸红了一下,我知道,我不必再多说了。
以前做班主任时,如果遇到学困生犯错误,我会毫不留情地大声训斥。这样做,主要是受传统的以学习成绩定学生好坏思想的左右,对学困生进行教育时缺乏耐心和细心。一学期下来,学困生对我敬而远之。在与其他教师探讨转化学困生的方法时,一些教师的话语触动了我的心灵:“对学困生的转化应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要充满信心、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于是,我尝试着改变。
从这个事例中我感觉到,不管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是什么,教师在对其转化的过程中要注意三点。1.帮助学困生克服弱点,树立自信心;2.树立学困生在学生中的地位。;3.帮助学困生制定短期目标。教师在与学困生多次沟通、了解的基础上,和他一起制定近期要达到的目标和为达到目标需采取的措施。班主任要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我觉得必须坚持疏导、鼓励、情感交融与严肃纪律相统一原则,致力于建设优良学风、班风,发挥群体对后进生的感染作用;以表扬为主,要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给他们"用武之地",激励其转化;耐心细致做好反复教育转化工作。
案例5:一、基本情况
小阳,女,11岁,是我所教班上的一个学生,两年前,从外地转来的。虽然也善言谈,但和同学关系一般,班上无论男同学还是女同学都不喜欢她。平时在课堂上,她注意力涣散,自控能力较弱,不自信,学习成绩差。学校遇到的难题和回家作业,都依赖父母教她。
开学一段时间以来,几次测验,发现她的成绩明显下滑,去年一年下来,她的成绩不能说好,但是维持在中等或者以上,而现在,退步到班级最差的了,竟然不及格。一段时间的课余辅导,成效不大。
二、原因分析
1、儿童想要被认可的心理影响着她
最初她来到这个班级,由于新环境的陌生,她会哭鼻子。但是,一年下来,全班同学都知道她爱哭,而且对于她的哭,也司空见惯了,不再是最初的安慰和开导。大家有时候都漠视她的存在,越是这样,她就越想证明自己的存在,课堂上故意拿别人的学习用品,课间故意碰人家等等方式。越是这样,同学们就越反感。当她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的时候,大家也不愿意去帮助她,她也不愿意去问同学。久而久之,她在班级上的好朋友越来越少,成绩也越来越差,她自己也失去了学习的乐趣和动力。
2、家长不正当教育方式的影响
由于在学校时常“碰钉子”,容易被忽视,学习遇到困难也没有人给她讲解,所以就想回到家里去解决,家里就是她避风的港湾。父母亲对她的学习辅导是过于包办的,当她在做题过程中稍微遇到一些困难,父母亲就帮助解决,这无形中让她在学习上更加依赖父母,从而忽视了她意志品质的磨练,导致地后果往往是不利于培养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也不利于培养她的自学能力。
因此,作为老师,必须给予她相应的心理疏导和帮助,促使她改掉不恰当的做法,改善和同学之间的关系,让她在班级里能得到同学的认可。在学习上多给予辅导,增强自信,提高学习成绩。
三、采取措施
1、经常谈心,帮助她和同学建立起良好的关系
利用一些课余时间,我会经常与她交流,使她能感受到在学校有老师的关怀。开始,我找她谈心时,她经常是低垂着头,眼睛盯着地,双手不安地捏着,一脸痛苦地表情。每次我尽量是和颜悦色地询问她,你想要同学都喜欢你吗,想要在学习上取得好成绩吗。开始她点点头,不讲话。我恰当地让她抬起头来,予以目光鼓励并点头示意她说说。这时,她委屈地流着泪,老师,我也很想学习好,我也想让同学喜欢我,可他们就是不喜欢我啊?我也没有办法?听到这里,我感觉到教育的最好时机到了,顺势说,老师很乐意帮助你,但是你要相信我,我们一起努力啊,同学肯定会喜欢你的,你的成绩也会进步的。说到这里,她信服地点点头。接下来,我去做好班级干部的工作,先让他们宽容她、接纳她。体活课上,我安排她和我的课代表、班长等比较懂事的孩子一组,来进行下棋等活动。有时候,看到她们在一起很融洽,玩得不亦乐乎。下课后,也能看到她和同学一起嬉闹的情景。慢慢地,有更多同学也会去接纳她,和她一起玩。同时,我也在她玩得开心之余,与她进一步沟通,要让她发现同学们都是非常友善的,和同学在一起是很快乐的。她由此也改变了不少,偶尔放学后,她还能主动帮助同学值日。班级里,少了哭声,多了一份欢乐。
2、与家长沟通,找到正确辅导她学习的方式
利用面谈、电话访谈的形式,我和她的父母进行了很好的沟通,她的父母也认识到了他们在辅导孩子时所存在的问题,此后,不再是全盘讲解,而是有耐心地、启发性地辅导女儿,并能做到循序渐进,遇到难题,渐渐地放手让女儿自己做。
四、辅导效果
如今的小阳,和同学的关系变得融洽了许多,她也变得开朗起来,由于她变得开心快乐了,不再哭鼻子了,所以同学们都愿意和她交朋友,和她一起玩。学习上她变得积极主动起来,也肯用功了,成绩虽然不是特别突出,但相比她开学那段时间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课堂上,她也不再总是慢吞吞地找本子磨蹭时间了,有时候,对于我提出的问题,她还能很快地做出反应。学习上遇到困难,她也不是完全回家依赖父母了。一次,我故意问她,你还有一些作业没有订正好,时间不早了,你是回家订正,还是在学校里完成呢?老师,我在学校里完成,我相信自己动动脑筋,就能想出来的……听了她的这番话,我心里很是安慰。
五、案例反思
1、教育孩子应讲究方法和技巧
发现小阳成绩下滑之后,可以想象如果只是一味让她做题目,只是在知识上辅导她,也许成效甚微,或者取得好成绩只是暂时的,我想对她以后的发展肯定有影响的,因为她在班级还是找不到一种归属感,每天的学校生活过得都不开心,再让她安心下来学习,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如何做得到呢,所以我选择还是先让她快乐起来,然后再帮助她快乐地学习。
2、教育孩子要用爱心和耐心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注意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我对于小阳的需要被认可的特点有所了解,利用有利地教育时机,对她进行教育,获得她的信任,并取得她父母的支持,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但任何一个孩子的转变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小阳也会出现反复。有时候,她上课还是比其他孩子慢半拍,我一个眼神过去,她立刻行动起来,也能听其他孩子对我说,小阳又和同学发生摩擦了等等。但是比起前段时间,这样的频率明显在降低,作为教师,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去等待着她更大的进步。
案例6:小M,男,9岁。在老师和同学的眼里,他曾是一个“问题学生”:性格外向,脑瓜很灵,特长众多,尤其擅长体育。他家庭富裕,经常旅游,因而见多识广。正因为此,他总是以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和同学相处,胆大,脾气大,纪律散漫,对同学傲慢无礼,嘲笑、讥讽,甚至会骂脏话;没有好朋友,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态度不端正,不肯踏实努力做事,故成绩平平。他不懂得尊敬老师,如果他的想法与老师不合,便会在背后大肆指责老师。
一面是见多识广的聪明表现,一面是平平无奇的学习成绩;一面是开朗外向的性格,一面是没有朋友的寂寞。开学初,这个小M让我伤透了脑筋。他总会在老师不在教室时惹出很多风波,如一枚定时炸弹,随时会在班级中炸开。他像一只刺猬,时不时张开尖锐的硬刺,我们班级因为他被弄得人心惶惶,一种浮躁的情绪在班级中滋长。为了他,为了我们班级,我下定决心要让他上演一出“奥斯卡变形记”。一场心理战由此拉开了序幕。
一、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
众所周知,价值观念是后天形成的,是随着知识的增长和生活经验的积累而逐步确立起来的。家庭、学校等群体对个人价值观念的形成起着关键的作用。价值观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小学生尚未形成稳定的价值观,因而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容易人云亦云,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针对小M经常在教室炫耀家里如何有钱,去过哪些国家,嘲笑其他同学孤陋寡闻等现象,我敏锐地意识到要利用教师的影响力,在班级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于是,每当有学生跟我反应小M诸如此类的言行时,我就会引导和教育学生:上天对我们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有些同学物质上很富足,有些同学心灵很美好,有些同学拥有很多朋友,有些同学学习成绩很优异,我们都拥有不同的财富。一个人是不是生活得有价值、有意义、有地位并不是用金钱来衡量的,而是用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来说话,是用他能够为别人、为社会作出多少贡献来衡量的。我还教育他们说,金钱并不是万能的,因为自己家有钱就嘲笑别人的贫穷,别人也完全可以凭他优异的成绩来嘲笑你不起眼的分数。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人们并不会因为你富裕就觉得你高人一等。教育得多了,班里的孩子对小M这种炫耀作风的判断能力日益增强,纷纷表示不认同他的做法。而且一旦小M再有类似的言语出现,他们都会在第一时间告诉老师。由此,小M的“金钱万能论”在我们班级逐渐失去了市场,我也有效地避免了班级里出现大范围的攀比之风。在我几次班级范围内的教育之后,我敏锐地发现,高傲的小M之前始终高昂的脑袋不再高昂,我也从他的目光里感觉到,他似乎领悟到什么了。
二、抓住有利的教育时机
在树立好正确的舆论导向、稳定好班级学生的情绪之后,我开始思考如何针对小M的这种盲目的优越感和攀比心理采取相应的、长期的有效的措施。我知道,生活条件非常优越的孩子很容易丧失学习的目标,缺乏学习的动力,滋生享受心理。他们过分依赖父母的荫庇,缺乏独立判断能力,缺乏吃苦耐劳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却盲目自大、高傲任性。这些都在小M身上有所体现。但是我坚信,小M还没有到那种蛮不讲理、一意孤行的地步,如果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他还是能够有所转变的。而转变的关键就在于,平时能否捕捉到有利的教育时机,在最能触动他心灵深处的时刻,在最能触动他心理最软弱部分的时机,与他摆事实,讲道理,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
(一)、利用思想品德课展开教育
思品课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思品课上,学生的很多想法,好的抑或是坏的,都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暴露。因为孩子的价值观还没有形成,对于一件事情是对是错还不确定,他们会把他们的想法说出来。而我,在他们的平时言行出现偏差或想法出现问题时,正好可以及时加以引导。小M也不例外。有一次,我上思品课讲到要帮爸爸妈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时,小M站起来用炫耀的口气说:“我从来不帮爸爸妈妈做家务的,他们自己也不做,我们家都是请保姆做的。”话音刚落,其他孩子一阵骚动,议论纷纷。我赶紧抓住时机说:“你讲的的确是你们家的实际情况。可能是因为你爸妈工作比较忙,所以没有时间做家务吧。爸妈是用他们辛苦赚来的钱请人做家务,但是你呢,如果从小就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果以后没有能力请保姆,你怎么办?为什么不从小就养成自立的好习惯呢?这并不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靠自己的双手劳动和赚钱在任何时候都是很光荣的事情,不能从小就养成依赖父母的坏习惯。”其他同学听了我的话,都觉得有道理。只有小M仍旧一副茫然的样子。我就抓住机会组织班级同学就这件事进行讨论,在讨论交流中让小M意识到究竟什么事情才值得炫耀,意识到靠自己的努力在今后的社会立足的重要性。
以后的思品课上,每当小M以轻松无所谓的语气讲述他身上发生的一些不光彩、或者不直一提的事情时,我都会严厉地提出批评或指出问题所在,让他意识到他想法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的严重程度,让他心服口服。
(二)、平时言行出错时进行引导
小M的身上有时还存在蛮不讲理、脾气大,易说脏话的现象。一次体育运动会报名,为了让所有同学都有机会参与,我把比赛项目平均分给了每位男生。而由于我班女生较多,有几个擅长运动的女生就分到了多项比赛。这下小M可不干了。他可是运动健将啊!他就带头在男生中起哄:为什么女生可以一人多项,男生就不行?我把我的想法讲给他们听,小M还是不甘心。后来我听同学告诉我说,小M在其他班同学面前说我偏心,说因为我是女的所以就对女生偏心。当他看到别的同学把这件事告诉我时,他一下子急了,开始连声否认。我平息好自己的情绪,并没有骂他,没有发火,而是继续和他讲道理。我把我的想法又和他讲了一遍,看他还是有想法,我就对他说:“好吧。既然你认为老师的这种分配方法不对,那你来教我怎样分配才更合理,你给我提供一种更合理的方法吧!”小M自知理亏,知道自己没理,就承认了自己的错误。经过这件事,我知道小M其实很想在别的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优点的。当他的炫耀心理在班级失去市场后,当其他同学因为他的高高在上而疏远他后,他想努力在其他擅长的方面得到同学的认可,所以才会出现这种过激的言语和行为。我意识到了可以利用他的这种心理,进一步对其进行教育引导。
知道小M很在乎自己在同学心目中的形象后,我就以此为手段对他进行教育。当小M出现说脏话现象时,我告诉他:你在骂别人脏话的同时,其实就等于在骂你自己、贬低你自己。一句脏话,让你在同学心目中的印象就下降了几个档次。如果你想让自己在同学心目中保持一个好的印象,那么你就必须在举止言行各方面都要严格要求自己,别让一句脏话毁坏了自己的形象。小M连连点头,表示不再说脏话了。我发现,这种温和的处理方式,胜过一千句一万句的批评与责备。
(三)、引导他如何和同学做朋友
正因为小M的炫耀成了一种习惯,同桌、周围同学都疏远他,不愿意和他做朋友。在我的屡次教育下,他慢慢地有了改变。我发现,其实他也很需要朋友。他想把他知道的一些东西和同学分享,但是由于他养尊处优,他总是习惯把自己放在优势地位,同学都不愿意接近他。针对他这种情况,我找到他,交他怎样与同学相处,怎样才能交到好朋友。我告诉他,只有他和同学平等交流,其他同学才会愿意和他相处,愿意和他成为朋友。如果他总是有一种优越感,别的同学会对他产生距离感,这样他就会失去和很多同学成为朋友的机会。同时,我让班级里的同学多多包容他,主动和他做朋友,帮助他一起改掉身上的坏习惯。慢慢地,他的进步越来越大了。
三、发现闪光点加以表扬
“问题学生”的转化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它要求教师要有耐心,对学生的不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忍耐、等待;对其转化过程中表现的闪光点或进步,则要及时挖掘,予以激励,使其有成就感,并转化成前进的动力,从而树立改正缺点、纠正错误的信心。对于问题学生来说,一味的批评会让他们产生抵触情绪,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从而“破罐子破摔”,越来越差,越走越远。在小M身上,我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
当小M犯严重的错误时,我会狠狠地批评他,同时将道理和他讲透;但是我也一直努力在发现他身上的优点和闪光点,在全班范围内给予表扬。我想给他提供一个讯息:他不是一无是处的。他可以扬长避短,努力做得更好。班级举行书法比赛,他的字写得非常漂亮,我特地提出表扬;他的作业抄写屡次得“A”,我给他加星并给予表扬。他虽然平时不太守纪律,但是每次轮到他做“小当家”时,他总是非常认真负责,完成得很出色。我表扬他之后主找他谈心,教育他换位思考:你做“小当家”时都希望别的同学能够守纪律,认真做眼保健操,保持课件文明,那么当别人做“小当家”时,他们是不是也希望你也能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呢?要当好一个小干部,你自己就要以身作则,否则就难以服众。小M听我这么一说,仿佛明白了什么。课间很少打闹了,课上举手发言了,两操不要别人监督也能认真做了。同学们纷纷告诉我他的进步,也愿意和他交朋友了。
就这样,小M的优点得到了放大。他感到自己受到了老师、同学的重视,他的言行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规范,在同学中的威信也有所增加。
四、考虑心理特点耐心等待
一次又一次耐心的教育和引导,让小M逐渐意识到自己身上的问题,他答应我会彻底改掉说脏话的坏习惯,答应我不再炫耀自己的富裕,答应我不再嘲笑其他同学。他是很认真地和我说这番话的,看得出来,他下定决心要改。我也确实看到他身上的进步。自从他答应我之后,又有同学告诉我他在何时何地又骂人了又和谁吵架了,我并没有去批评他,我只是看着他,给他一个眼神,给他传递一个讯息。我知道,凭着他的聪明,他知道我在给他机会,我在等待他彻底改掉坏毛病。他的眼神告诉我,他知道错了。对于刚刚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这种保证不犯错之后的继续犯错是符合他们的心理发展规律的。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还不能做到言行完全一致。这并不能说明他们就是“两面派”,而是由他们的心理特点决定的。所以我决定,宽宏大度地给他犯错的机会。其实有时候,适当的沉默比批评更有效,这让孩子感觉到你重视他,给他面子。几次反复,几次再教育之后,小M的坏习惯几乎不再犯了。
如今,小M的脾气有明显好转,基本上能克制自己急躁的情绪,不再攀比,不再讲脏话,同学关系也相处得较好,学习成绩也进步了,而且比较稳定。平时小Y还能主动与我讲心理话,和我交流他知道的课外知识。
“问题学生”的教育,在教育工作中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在对小M的教育过程中,我体会颇深,感触良多。
(一)、必须具备令学生钦佩的知识和能力。
要能让学生听你的话,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素养,这样才能树立足够的威信,才能以理服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把“理”说清楚,把“情”现充分;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认同你的观点、喜欢你,才能从根本上愿意改掉自身的坏毛病。
(二)、对待孩子多一些理解和耐心。
转变“问题学生”需要有坚忍不拔的精神。“问题学生”的思想、心理、行为习惯已造成偏差定势,要转变并非易事;况且其转变是反反复复的。为此,教师在转变“问题学生”的过程中,要多一份理解和耐心,要给学生反复犯错的机会,适当保持沉默,给他们留足面子,留出足够的时间。
(三)、学校与家庭紧密结合,形成合力。
“问题学生”的出现与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对他们的转化必须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教师可及时通过家长收集和反馈信息,全面了解“问题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状况,全盘掌握其动态和变化;同时,要求家长努力改善家庭环境,改进教育方法,与教师通力协作,尽快促使“问题学生”的根本转变。
(四)、教育学生要因人而异。
学生品德过错行为的性质和程度不同,他们的年龄、性别、个性、喜好不同。因此,教师应根据其过错的程度和个性特点采取灵活的方式、方法进行教育,不能一概而论。
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如果我们走进孩子的心灵,用科学的方法找到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他们一定会给我们“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
分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班主任案例集锦
班主任工作案例(精选15篇)
心理健康教育案例选
情中提升 境中成长——班级管理案例有感
后进生转化教学案例与反思
潍坊班主任进修学院--资源中心-典型案例-问题学生个案分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